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能源互联网在纵向可以划分为三层,从低层至顶层依次为物理层、信息层和商业模式层,如图1所示。能源互联网通过信息能量深度耦合以及多能源系统的广泛集成,能够实现电能、冷、热能的高效生产、灵活控制以及智能利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幅接入,实现开放、灵活互动的电能交易形式,能够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响应潜力,最终整体提高终端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源生产成本,减少全社会碳排放量[5]。从能源互联网运营商的角度而言,通过灵活控制区内能量生产环节、降低传输环节能耗、增强能源供应可靠性,利用价格信号充分协调不同时间、空间以及能源形式的使用,大幅度提高终端能源生产与利用效率,从而创造额外的商业价值;对用户而言,能够通过合理安排能源利用,降低能源使用费用,进而降低生产成本;从能源互联网投资商的角度,通过投资能源互联网中新能源发电、冷热电联供、先进信息以及控制技术,降低了多能源系统的运营成本,实现了充分的收资回报。
我国已经开始启动城市级/园区级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为落实《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16〕392号)[6]、《国家能源局关于组织实施“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的通知》(国能科技〔2016〕200号)[7]等有关要求,国家能源局在2017年6月底公布了首批55个“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8],其中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12个、园区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项目12个、其他及跨地区多能协同示范项目5个。多能源系统的优化规划是这些示范工程面临的首要问题。
集成电、气、热、冷等不同形式能源的多能源系统是能源互联网的物理基础。多能源系统的统一规划能够有效地考虑各个能源系统之间的互补和耦合关系,弥补原来各个能源系统分开单独规划的不足。然而目前,我国的电力、热力、燃气等能源系统均处于各自分立管理、单独规划的状态。另外,随着热电联产、电热泵、吸收式制冷机等分布式能源技术的发展,不同形式的能源在生产、传输、消费等各个环节的耦合关系越来越复杂、耦合作用越来越强,这也在客观上迫使业界对多能源系统展开研究[9-11]。
1 能源互联网的物理基础—多能源系统
广义的多能源系统(Multiple Energy Systems,MES)是指煤炭、天然气、石油、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多种形式能源的开发、转换、储备、运输、调度、控制、管理、使用等环节所组成的大系统。多能源系统将所有一次能源通过多个环节的转化与传输,最终以电、热/冷、燃料等形式为人类生产与生活提供动力[12]。图2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面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多能源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电力、热力、燃气等多能源系统进行融合与协同优化,充分考虑各能源系统的互补特性,对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开发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具有重要意义。在多种能源形式中,电能是应用最广泛的能源形式,电力系统是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能源系统,同时承担着利用水能、风能以及太阳能的任务。为此,以电力为核心,以能源高效清洁利用为目标,以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为背景,研究电力系统、热力系统以及天然气系统组成的多能源系统的集成与协调优化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国际上将该问题称为“能源系统集成”(Energy Systems Integration,ESI),是应对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有效途径。
美国国家能源部于2001年提出了能源集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研究计划,其目标在于保证能源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系统中的占比,并促进热电联产技术等多能源集成技术的应用与推广[13]。德国政府于2010发布了《德国能源构想草案》(Draft German Energy Concept),着重突出了各能源系统之间协调运行的机制设计与技术实现,并于2011年启动了能源研究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工作,其中广泛涉及新能源发电、储能等多能源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的研究。丹麦政府大力支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利用生物质能进行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致力于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并试图通过电网、热网、气网和交通网的协调规划和运行,设计相应能源市场机制,充分调动需求侧响应资源,力争在2050年之前实现新能源占比100%[14]。国际上的专家学者在2014年成立了能源系统集成国际联合研究会(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ergy Systems Integration,IIESI),目的是为了解决能源系统的协调与优化问题。IIESI目前已经分别在美国、丹麦以及日本召开了三次国际性会议,在国际上迅速发展。
瑞士于2003年启动的“未来能源网络愿景(Vision of Future Energy Networks)”研究项目中首次提出了能量枢纽(energy hub,EH)的概念[15]。能量枢纽的概念将一个多能源系统抽象成为一个输入—输出双端口网络,认为一个多能源系统内部电、气、热、冷等能源之间的耦合关系从系统外部来看,都是输入的各种形式的能源,最终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源,以满足系统输出端的负荷需求。能量枢纽的输入和输出通过一个耦合矩阵建立联系。能量枢纽建模方法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无论多能源系统的规模大小,都能通过能量枢纽这一模型工具进行规范化地描述[16-17]。国内外学者对于能量枢纽在多能源系统规划、运行中的应用也已经开展了详细的研究[18-19]。
2 从价值实现的角度看能源互联网规划
能源互联网的规划就是回答能源互联网价值来自哪里、怎样实现、怎样分配的问题。能源互联网价值源于多能源系统的集成、耦合与互补,最大化多能源系统之间的集成效益是能源互联网规划的目标;能源互联网的价值实现要基于具体的规划方法与方案;要实现能源互联网创造价值的合理分配,则需要合理的商业模式设计。
2.1 能源互联网的价值来源—多能源系统集成
能源互联网的价值来源于多能源系统的集成,包括电力与天然气系统集成、电力与热力系统集成等。
现阶段中国燃气机组在电力系统中所占比重较小,传统的电力系统协调运行往往不考虑天然气网络的运行工况。而实际上,天然气的输送及供应能力会对电力系统中燃气机组的运行产生影响,如果燃气机组同时承担热力负荷,那么气网的运行状况还会对热力系统产生影响。因此,在能源系统集成时,需建立精细化气网模型,将燃气的供应能力及天然气管网的运行状况考虑进去。C.Unsihuay与J.W.Marangon[20]建立了天然气和电力系统的联合优化运行模型,模型中考虑了压气机与储气设施的影响,采用进化策略算法并结合内点法进行求解。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M.Eremia[21]将天然气管网约束加入到机组组合模型中,综合考虑了燃气合同以及燃气管道输送能力等限制条件。
电力系统与热力系统的集成,除需保证电力系统自身的安全运行以外,还需满足热力系统的相关约束,需要建立热力系统的运行模型。热力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其能量传输过程具有明显的延时与损耗,同时,其水力过程与热力过程相互耦合,使得整个系统较为复杂。目前国内外还有许多关于电热协调运行的研究,分析如何打破“以热定电”原则,促使热电联产机组灵活运行。龙虹毓等人[22]基于采暖热水负荷和电力负荷等约束,建立了对热电联产机组和风力发电机组节能优化调度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我国现行电价和供暖热价,讨论了风电供暖的上网电价问题。Nuytten等人[23]分析了加装储热环节对热电联产系统的作用,同时比较了集中式储热与分布式储热这两种情况下的效益问题。Lund等人[24]针对丹麦的风电消纳问题提出了两种策略,一种是开拓欧洲市场,将剩余风电售到周边国家,另一种是将热电联产机组与电制热装置和储热装置结合起来,实现电热解耦,增强热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并着重分析了第二种策略的经济效益。总体而言,国内的相关学者更多的着眼于如何在热电联产机组电热耦合约束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电、热负荷分配,充分挖掘热电联产机组的新能源消纳潜力;而国外学者则致力于通过电锅炉、集中储热环节等装置拓展热电联产机组的运行边界,实现电热解耦,以扩展新能源的消纳空间。
2.2 能源互联网的价值实现方式—多能源系统协同规划
多能源系统规划是能源互联网价值实现的保证,只有在规划层面协同多个能源系统,充分考虑不同能源形式之间的互补和耦合,建成的能源互联网工程才具有经济性上的优势。多能源系统规划从空间范围上可以分为区域多能源系统规划和跨区多能源系统规划两个大类。
区域级多能源系统主要指园区、城市范围内各种形式能源的生产、转换、分配和存储系统,包括分布式电源、配电系统、燃气调压柜、换热站和燃气、热水管道等。G. Andersson等人[25]提出了一种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xed-integer nonlinear programming,MINLP)方法,对一个含有若干备选型号的热电联产机组(combine heat and power,CHP)、变压器和燃气锅炉的能量枢纽进行规划。A.Sheikhi等人[26]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的规划方法,为德黑兰的一座旅店优化CHP、燃气锅炉、吸收式制冷机和储热装置的容量和运行模式。Hongbo Ren等人[27]提出了一种规划方法,实现了日本一幢含有CHP、储能装置和辅助锅炉的居民楼的年化费用的最小化。P. Arcuri等人[28]阐述了一种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设计流程,设计了一座医院中的CHP和电热泵(electric heat pump,EHP)的容量。Ryozo Ooka等人[29]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方法,为每种楼宇多能源系统结构选择最优的设备容量和运行方案。Pierluigi Mancarella等人[30]在考虑了不同的运行策略的情况下对不同的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结构进行运行模拟,以此挑选最优的系统结构。
跨区多能源系统往往涉及到能够远距离传输的输电网络与天然气网络,与区域多能源系统的规划不同,跨区多能源系统规划需要考虑若干区域多能源系统之间的网络连接关系。Xiaping Zhang等人[31]以降低系统建设、运行总成本和提升系统可靠性为优化目标,引入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碳排放量等评价指标,对系统中的传统发电机组、输电线路、燃气炉和热电联产机组同时进行规划,并对各能源系统分开单独规划、多能源系统统一规划、热电联产机组容量事先固定等多种情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能源系统统一规划有利于降低系统建设、运行总成本和提高系统可靠性。Qiu等人[32]提出一种电气互联系统的联合规划方案,以降低其总的投资和运维成本,并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中的非线性项进行了线性化,通过迭代求解实现两个互联系统的总体最优规划。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2025年6月20日-21日,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会上,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总经理朱炯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电网中的探索研究与创新实践”的主旨报告。经专家同意,在此分享报告PPT,欢迎品读。来源:清华大
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决策部署,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于6月20日—21日召开。华为作为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CEIA)理事单位及CEIA能源数字化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于6月20
2025年6月20日-21日,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会上,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高峰代表编制团队发布了《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能源互联网总体上经历了
作者:陈海生1李泓2徐玉杰1徐德厚3王亮1周学志1陈满4胡东旭1林海波1,2李先锋5胡勇胜2安仲勋6刘语1肖立业7蒋凯8钟国彬9王青松10李臻11康飞宇14王选鹏15尹昭1戴兴建1林曦鹏1朱轶林1张弛1张宇鑫1刘为11岳芬11张长昆5俞振华11党荣彬2邱清泉7陈仕卿1史卓群1张华良1李浩秒8徐成8周栋14司知蠢14宋振11赵新宇16
政策助力虚拟电厂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碳中和,碳达峰”深入推进,新型电力能源发展日益壮大。国家层面已将虚拟电厂纳入能源战略体系,并出台多项政策为其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3月25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蓝图指引中,明确到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将达到5000万千瓦
6月30日,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协作合力推进全市电网建设的通知(辽市政规发〔2025〕3号),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其中指出,精简优化小微企业配套电网工程行政审批流程,通过告知承诺、审批改备案或取消审批等方式,加快行政审批速度。同步核准电源与配套送出工程,同步办理行政审批要件。同时,
【编者按】2025年6月20日-21日,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会上,远景能源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黄志勇作了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电力系统的探索”的主旨报告。他表示,当前能源结构的深度转型与数字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正交汇碰
【编者按】2025年6月20日-21日,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会上,美国工程院院士、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张东晓作了题为“科学机器学习与智慧能源系统”的主旨报告。经专家同意,在此分享报告PPT,欢迎品读。
当好配网“调度员”,为配网运行提供智能辅助决策,使电力保供更可靠;当好设备“评估员”,特高压直流主设备状态评估分析时长由一周缩短至分钟级,使生产运行更智能;优化企业办电流程,供电方案智能编制效率提升7倍以上……作为我国电力行业首个千亿级多模态大模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打造的光明电力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5日,山东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第144320号:关于“维护碧海蓝天倡议减少碳排放”建议的答复。答复文件提出,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以总投资超过7000亿元的“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千万吨级LNG基地”建设为引领,高效推进核电机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5日,山东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发布第144322号:关于“高质量推进烟台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建议的答复。答复提出,能源结构优化方面。一是打造清洁能源示范高地,全国首个大规模近海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实现山东海上光伏发电零突破,4大核电基地建设梯次推进,222万
在闽西大地,国能龙岩发电公司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作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在健康企业建设的道路上也熠熠生辉,一举摘得全国第四批“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的荣誉称号。这一荣耀的背后,是该公司对员工健康的不懈追求,是全体员工对社会责任的勇毅担当,更是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度践行与生动
近日,为深化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实施《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以市场需求迫切、减排贡献突出、供应链带动作用明显的工业产品为重点,加强碳足迹核算标准供给,稳步有序扩大覆盖产品
2025年6月25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水电发展大会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水电设计、建设、运营、设备制造等相关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行业协会学会等300余家单位的130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和代表出席了会议。同期举办的第二届水电与新能源技术装备展上,南瑞继保集中展示了智慧水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3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引导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企业提升总集成总承包能力,拓展项目开发投资、系统研发、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服务。鼓励企业围绕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应用场景定制
2025年6月20日-21日,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会上,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总经理朱炯作了题为“人工智能在电网中的探索研究与创新实践”的主旨报告。经专家同意,在此分享报告PPT,欢迎品读。来源:清华大
6月27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打造绿色低碳港口。加快港口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动港作机械和港内运输装备使用绿电、氢、LNG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内河近零碳码头。
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决策部署,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于6月20日—21日召开。华为作为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CEIA)理事单位及CEIA能源数字化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于6月20
2025年6月20日-21日,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成功举办。会上,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高峰代表编制团队发布了《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能源互联网总体上经历了
作者:陈海生1李泓2徐玉杰1徐德厚3王亮1周学志1陈满4胡东旭1林海波1,2李先锋5胡勇胜2安仲勋6刘语1肖立业7蒋凯8钟国彬9王青松10李臻11康飞宇14王选鹏15尹昭1戴兴建1林曦鹏1朱轶林1张弛1张宇鑫1刘为11岳芬11张长昆5俞振华11党荣彬2邱清泉7陈仕卿1史卓群1张华良1李浩秒8徐成8周栋14司知蠢14宋振11赵新宇16
政策助力虚拟电厂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碳中和,碳达峰”深入推进,新型电力能源发展日益壮大。国家层面已将虚拟电厂纳入能源战略体系,并出台多项政策为其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3月25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蓝图指引中,明确到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将达到5000万千瓦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4日,河南周口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周口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强化用能保障。落实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保障能力,调整优化能源结构,降低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用能成本。积极推动实施增量配电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独
7月1日,上海科技大学零碳校园绿智供能示范项目的中标(成交)结果公告发布。上海华电集科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以78000000.00元(7800万元)中标。该项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学校指定范围里的各类场景开展本次零碳校园综合供能示范项目的建设、运维等一站式服务工作。项目拟利用学校现有的41栋建
6月28日,交易范围覆盖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正式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试运行当天,超过831家电厂和700多家用户参与交易,申报电量达22亿千瓦时,其中501家新能源场站参与报量报价。据了解,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是国内首个连续运行的区域电力市场,交易范围覆盖广东、广西
6月27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打造绿色低碳港口。加快港口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动港作机械和港内运输装备使用绿电、氢、LNG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内河近零碳码头。
政策助力虚拟电厂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碳中和,碳达峰”深入推进,新型电力能源发展日益壮大。国家层面已将虚拟电厂纳入能源战略体系,并出台多项政策为其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3月25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蓝图指引中,明确到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将达到5000万千瓦
后“531”时代,分布式光伏尤其是工商业光储市场如何高质量开发成为行业从业者亟待探索的新命题。复杂市场环境下,智能化、数字化创新或是破题的创新秘钥。在2025SNEC光伏展上,阳光新能源焕新发布iSolarBP分布式智能设计软件2.0,新品以标准版与专业版双产品布局(iSolarBP/iSolarBPPro),在技术上实
2025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在新能源行业激起千层浪。该政策明确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标志着新能源“补贴时代”彻底落幕,企业收益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27日,国家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到2030年新建船舶新能源清洁能源应用比例进一步提高。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注及充换电设施建设,完善船舶燃料加注作业和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制定充电设施建设等标准。鼓励实施新能源清洁能源船
各地氢能发展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涉及基础设施、成本、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往往相互交织,有时互为因果。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郑平近年来,国内多地将发展氢能作为促进产业发展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推出不同层面的氢能发展规划,并投入大量资源推动具体
进入智能化时代,当每度电都学会“思考”,能源系统的变革才真正开始。今天,在全球能源结构与电力系统转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AI)技术正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破局者”,让能源系统迎来前所未有的“数字觉醒”。6月20-21日,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
近日,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华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核准内容变更的批复,经研究,同意核准内容中的项目单位由华峰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华峰重庆氨纶有限公司。详情如下: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华峰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核准内容变更的批复涪陵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你委《关于申请调整重
近日,由清华大学、国家电网公司联合主办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杭州圆满落幕。大会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能源科技深度协同,汇聚全球能源领域政企领袖、学术权威、技术先锋,共探零碳转型路径,共同研讨绘制数字能源时代的“中国方案”。国能日新作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