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近日,山东省印发了《山东省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8—2022年)》,其中指出:加快推进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网建设改造。强化500千伏省域主网架,优化变电站布局,完善负荷中心环网,加强输电通道间衔接,满足省外来电、核电等电源送出和区域负荷增长需要。完善220千伏市域主网架,强化相邻供电区和500千伏变电站间衔接,更好地服务可再生能源送出和清洁取暖电网工程建设。结合全省配电网“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有效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电网企业资金等资金渠道,加快实施新型城镇化配电网示范区、老旧小区“一户一表”改造、中心村电网“村村改”和贫困村农网改造全覆盖等重点工程,显著提高乡村配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和质量,满足电取暖设施运行对配套电网的需求。坚持近远结合、多措并举,加快解决“卡脖子”“低电压”等突出问题,有效缓解暑期、采暖季等季节性负荷突增引起的供电问题。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扩大电力直接交易范围和电量,有效降低“煤改电”工程运行成本。到2020年,各市拥有500千伏变电站基本上不少于2座,县均拥有220千伏变电站4座,规划实施煤改电取暖用户户均配电容量提高至6千伏安。推动“外电入鲁”战略实施。在全面建成榆横、锡盟、扎鲁特、上海庙四条外电入鲁特高压送电通道的基础上,积极做好与送端省份衔接,落实配套电源和送电电量与电价,有序扩大省外来电规模。加快推进潍坊至临沂至枣庄至石家庄特高压环网建设,增强特高压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着眼未来山东电力发展和压减煤炭实际需要,研究论证通过特高压通道引进西南地区水电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案,争取增加清洁水电送至山东的新通道。规划到2022年,全省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占全省可用电力装机的比重达到30%左右。详情如下: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
鲁政字〔2018〕178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山东省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8—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山东省人民政府
2018年8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山东省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8—2022年)
清洁取暖是指利用清洁化燃煤(超低排放)、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核能等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为目标的取暖全过程,涉及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热网)、节能建筑(热用户)等环节。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清洁取暖的一系列重要批示精神,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委关于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2100号)要求,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全省冬季清洁取暖工作科学有序开展,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编制的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限为2018-2022年。
一、规划基础及意义
(一)全省取暖总体情况。
1.取暖面积。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建筑总面积约32.7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建筑面积约19.35亿平方米,农村地区建筑面积约13.35亿平方米。全省城乡建筑总取暖面积约28.86亿平方米,取暖率为88.3%。其中,城市取暖面积17.78亿平方米,取暖率为91.9%;农村地区取暖面积11.08亿平方米,取暖率为83.0%。
2.用能结构。全省取暖用能以燃煤为主,截至2017年年底,燃煤取暖面积23.23亿平方米,占总取暖面积的80.5%;电能、天然气、地热能、生物质能、工业余热等取暖面积5.63亿平方米,占总取暖面积的19.5%。全省取暖用煤量约4300万吨,其中取暖散烧煤用量约1000万吨,主要集中在广大农村地区;取暖天然气用量约20.0亿立方米。全省取暖平均综合能耗约20.3千克标煤/平方米,其中城市取暖平均综合能耗约18.0千克标煤/平方米,农村地区约24.0千克标煤/平方米。
3.取暖热源。全省城镇取暖形成了以燃煤热电联产机组和区域锅炉为主,天然气、电能及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分散取暖作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截至2017年年底,城市集中取暖面积约14.14亿平方米,集中取暖普及率为73.1%。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等以分散取暖为主,主要使用小煤炉、土暖气、火炕、空调等取暖,约占总取暖面积的79.0%;其它采用集中取暖、天然气、电能、生物质能等清洁方式取暖,约占总取暖面积的21.0%。
4.热网情况。全省城镇集中供热管网形成了以高温热水间接供热和低温循环水直供为主,少量蒸汽管网间接供热的发展格局。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集中供热管网总里程数达到6.03万公里,其中一级管网长度约2.03万公里,二级管网长度约4.0万公里。
5.热用户情况。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县城及以上城市规划区新建建筑全部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全省累计完成城镇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6亿平方米;农村地区除新型农村社区外,大部分取暖建筑未采取节能保温。
(二)清洁取暖发展情况。近年来,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满足用户清洁取暖需求,我省在加快煤炭等传统能源清洁化利用的同时,积极推进天然气、电能、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替代,城乡清洁取暖快速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清洁取暖面积约17.75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54.3%。其中,城市清洁取暖面积15.34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79.3%;农村地区清洁取暖面积2.41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17.9%。主要采取以下清洁取暖方式:
1.清洁燃煤集中供暖。清洁燃煤集中供暖是对燃煤热电联产、燃煤锅炉房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后(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毫克、35毫克、50毫克/立方米),通过热网系统向用户供暖的方式,包括达到超低排放的燃煤热电联产和燃煤锅炉供暖。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清洁燃煤集中供暖面积约13.90亿平方米,占城乡总建筑面积的42.5%。
2.天然气取暖。天然气取暖是以天然气为燃料,使用低氮燃烧的燃气锅炉或燃气采暖热水炉(以下简称燃气壁挂炉)等供暖设施向用户供暖的方式,包括燃气热电联产、天然气分布式、燃气锅炉、燃气壁挂炉等,具有燃烧效率较高、基本不排放烟尘和二氧化硫等优势。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天然气取暖面积约1.99亿平方米,占城乡总建筑面积的6.1%。
3.电取暖。电取暖是利用电能,使用电锅炉或蓄热式电暖器、发热电缆、电热膜及各类电驱动热泵等供暖设施向用户供暖的方式。电取暖布置和运行方式灵活,有利于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蓄热式电锅炉还可配合电网调峰,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电取暖面积约7946万平方米,占城乡总建筑面积的2.4%。
4.工业余热取暖。工业余热取暖是回收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废)热,经余热利用装置提质后向用户供暖的方式。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工业余热取暖面积约4700万平方米,占城乡总建筑面积的1.4%。
5.可再生能源等其他清洁取暖。包括地热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取暖,截至2017年年底总计取暖面积约6000万平方米,占城乡总建筑面积的1.8%。其中,地热能取暖是使用换热系统提取地热资源中的热量向用户供暖的方式,取暖面积约3500万平方米。生物质能清洁取暖是指利用各类生物质原料及其加工转化形成的固体、气体、液体燃料,通过专用设备实现清洁取暖的方式,包括达到相应环保排放要求的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锅炉、生物质成型炉具等,取暖面积约2500万平方米。太阳能取暖是使用太阳能集热装置等,配合其他稳定性好的清洁取暖方式向用户供暖,目前取暖面积较小。
(三)清洁取暖存在主要问题。总体来看,我省冬季清洁取暖发展迅速,但在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提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清洁取暖缺少统筹规划。长期以来,全省缺乏对煤炭、天然气、电能、可再生能源等多种能源形式供暖的统筹谋划,热力供需平衡不足,导致一些地区供暖布局不科学,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部分地区将清洁取暖等同于“一刀切”去煤化或煤改气、煤改电,缺少对各类供暖能源形式的有效整合。此外,清洁取暖工作涉及面广,职能相对分散,缺少统一管理部门,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存在职能不明确、协调联动不足等问题。
2.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足。我省天然气自身产量不足且处于全国天然气主干管网的末端,对外依存度高达95%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地区管网建设相对滞后,各地储气设施和调峰能力严重不足,大规模煤改气存在着气源不足、配套设施跟不上等突出矛盾。农村地区配电网网架结构依然较弱,配变电容量不足,户均配电容量不足2千伏安,难以有效支撑大规模煤改电取暖。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还相对较低,且进一步发展面临土地、电网接入和消纳等瓶颈制约。
3.清洁取暖成本偏高。清洁取暖涉及取暖设施购置、配套管网和电网建设改造、建筑节能改造等各个方面,前期建设投入较大。据初步测算,实施煤改气取暖用户,每户配套天然气管网投资约5000元,户内燃气壁挂炉及其他设备投资约6000元;实施煤改电取暖用户,每户配电网改造投资约15000—20000元,户内电暖器等设备投资约6000元。2017年我省实施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户均财政补贴在5000—8000元。同时,清洁取暖运行成本普遍高于燃煤取暖,天然气和电能取暖成本是燃煤的2—3倍,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取暖运行成本更高,很难同时保证清洁供暖企业盈利和居民普遍可承受。
4.清洁取暖体制机制亟待完善。天然气、电力、供热市场主要由政府主导,缺乏有效的市场竞争;天然气气价、电价、热价等均执行地方统一定价,市场化调节能力较差。天然气供应中间环节过多,导致成本偏高制约推广应用。电力和油气体制改革也处于起步阶段,“有法可依、政企分开、主体规范、交易公平、价格合理、监管有效”的市场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5.煤改气工程推进过程中面临着一定安全隐患。当前,煤改电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完善,造成市场标准不统一,产品质量、工程施工质量、运行维护等良莠不齐,特别是农村地区天然气管道大多采用架空敷设,燃气管线与电缆电线在房屋上面交叉并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此外,广大农村地区点多面广,群众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监管难度较大。
6.建筑节能水平亟待提高。我省农村地区受技术、施工条件及经济基础等制约,分布相对分散,建筑以土结构和砖混结构平房为主,围护结构仍采用传统做法,绝大部分建筑外墙没有保温,隔热性能较差,能耗偏高,取暖舒适度较低,成本较高。
(四)加快推进清洁取暖的重要意义。
1.加快推动清洁取暖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力,多解民生之忧。虽然近年来我省取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清洁供暖覆盖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通过加快推动清洁取暖,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温暖、舒适、清洁的供暖服务,将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有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加快推动清洁取暖是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目前,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包括冬季取暖在内的大规模高强度煤炭消费是导致全省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长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劣质散煤直燃污染物排放浓度严重超标。通过加快推动以替代散烧煤为主要内容的清洁取暖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取暖用能结构优化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为减少雾霾、建设美丽山东做出积极贡献。
3.加快推动清洁取暖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我省乡村战略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国家总要求,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着力打造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三生三美”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清洁取暖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清洁取暖工作,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农村,这既是补齐农村取暖基础设施短板、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重要方面,也是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
4.加快推动清洁取暖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有效载体。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是我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其核心是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应抓住国家大力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重大契机,立足山东优势,着力培育和壮大清洁取暖装备制造产业,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既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发展新引擎,也为清洁取暖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保障城乡群众温暖过冬、减少大气污染为立足点,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宜煤则煤、宜可再生能源则可再生能源,加快提高清洁取暖比重,构建安全、绿色、节约、高效、适用的清洁取暖体系,为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清洁替代,安全发展。在落实集中供热、天然气、电力、生物质等能源资源供应的前提下,统筹热力供需平衡,科学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取暖,实现清洁取暖与传统取暖平稳接替,确保群众取暖安全可靠。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的工作理念,强化技术标准、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清洁取暖设施建设安全、管理安全及运行安全。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经济实力、基础设施等前提条件及大气污染防治要求,根据不同区域自身特点,科学评估,精准施策,采取适宜的清洁取暖策略;在同等条件下,选择成本相对低、供应可靠和污染物排放少的清洁取暖方式。依据工作推进难度、居民可承受能力和生活习惯等,按照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梯次推进城市主城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同一类地区,经济条件、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优先推进。
3.坚持统筹兼顾,协同推进。突出系统优化,在推进清洁能源取暖替代同时,配套实施燃气管网、城乡配电网、热力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建筑节能改造提升,保证清洁取暖效果,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坚持军民一体,地方政府与驻地部队加强相互沟通,建立完善清洁取暖军地协调机制,确保军地一体衔接、同步推进实施,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4.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强化政府引导推动,在国家指导帮助下,省级统筹、完善制度设计,市级协调、加强督导落实,县级主导、组织具体实施,构建各级、各部门合力推动清洁取暖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突出市场主导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用户的积极性,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鼓励民营企业、社会资本进入清洁取暖领域,强化企业在清洁取暖领域的主体地位。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全省清洁取暖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用能结构明显优化,能效水平稳步提升,污染物排放持续降低,基本构建城区取暖集中化、村镇取暖多元化、全省取暖清洁化的发展新格局,形成公平开放、多元经营、服务水平较高的清洁取暖市场。
(1)清洁取暖率。到2020年,全省平均清洁取暖率达到70%以上。其中,20万人口以上城市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农村地区平均清洁取暖率达到55%左右。到2022年,全省清洁取暖率达到80%以上。其中,县城及以上城市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农村地区平均清洁取暖率达到75%左右。
(2)用能结构。到2020年,燃煤取暖面积占总取暖面积70%左右,工业余热、天然气、电能以及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取暖面积占比达到30%左右。到2022年,燃煤取暖面积占总取暖面积60%左右,工业余热、天然气、电能以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取暖面积占比达到40%左右。
(3)能效水平。到2020年,全省供热平均能耗下降到18千克标煤/平方米左右,累计完成城镇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到1.8亿平方米,逐步提高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建筑保温改造比例;新建居住建筑供热平均能耗控制在15千克标煤/平方米以内。到2022年,全省供热平均能耗下降到16千克标煤/平方米左右,具有改造价值的城镇既有居住建筑全部完成节能改造,农村地区清洁取暖建筑基本具备保温能力;新建居住建筑供热平均能耗控制在13千克标煤/平方米左右。
(4)污染物排放。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下降20.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在2015年基础上消减27%。到2022年,继续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
2.区域发展目标。
(1)7个大气污染防治通道城市和济南、青岛、烟台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区发展目标。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7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济南、青岛、烟台等3市作为我省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区,要率先形成天然气与电取暖等替代散烧煤的清洁取暖基本格局,对于减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带动全省清洁取暖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示范带动作用。到2020年,9个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县城和城乡结合部清洁取暖率达到85%左右,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60%左右;7个传输通道城市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青岛、烟台市城市建成区基本淘汰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到2022年,县城及以上城市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80%左右。
(2)其他8个市发展目标。按照由城市到农村地区分类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加快提高非重点地区清洁取暖比重。
城市建成区优先发展集中供暖,集中供暖暂时难以覆盖的加快实施各类分散清洁取暖。到2020年,清洁取暖率达到85%左右,除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与省、市、县三级监控网络联网且稳定运行以外的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全部拆除。到2022年,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
县城和城乡结合部构建以集中供暖为主、分散取暖为辅的基本格局。到2020年,清洁取暖率达到75%左右。到2022年,清洁取暖率达到90%左右。
农村地区优先利用生物质、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取暖,有条件的发展天然气或电取暖,适当利用集中供暖延伸覆盖。到2020年,清洁取暖率达到50%左右。到2022年,清洁取暖率达到70%左右。
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要求,2020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7个传输通道城市和青岛、烟台市的平原地区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山区,积极推广洁净煤。其他8个市2022年采暖季前,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前提下,平原地区力争基本完成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对暂不具备清洁能源替代条件的山区,积极推广洁净煤。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广西贵港220千伏方竹变电站扩建工程成功投运。该工程是南网迎峰度夏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2440万元,建设规模为新增18万千伏安变压器1台,于今年2月26日开工建设。该工程投产后,有效解决了220千伏方竹站1号主变重载,同时缓解了220千伏芙蓉站主变“N-1”运行风险,筑牢电网安全运行根基。同时,
近日,陕西省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继7月14日全省用电负荷突破历史极值后,7月15日17时25分,陕西电网用电负荷达到4371万千瓦,今夏第二次创历史新高,较前一日增长3.0%。同日,西安、咸阳、宝鸡、渭南和西咸新区电网用电负荷也接连创历史新高,其中西安电网最大负荷达到1306
自2024年7月组建以来,国网电力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发展。牵头获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山区基础施工和舞动研究“任务制”项目、抗冰防舞框架项目,锻造重大工程建设和电网安全运行核心技术;在特高压工程建设环保水保管理中全面推广电力遥感技术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5日,海南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征求《海南省增量新能源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竞价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稿)等两个细则意见的通知。其中,海南省增量新能源项目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竞价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稿)提到,鼓励新能源项目积极参与竞价,在合理范围内自
7月的浙江热浪袭人,电网负荷曲线持续攀升。7月4日,浙江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2173万千瓦,冲破1.2亿千瓦大关的时间较去年提前了整整15天,杭州、绍兴等地电网负荷更是刷新历史纪录。据浙江省能源局预测,今夏浙江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将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同比增长7.8%,电力保供面临“用
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国电网主网架规划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将赣江—赣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对江西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工程计划新建赣南1000千伏变电站,安装2台3
“这台退役变压器型号与台账记录完全匹配,油位正常且外观无明显破损,符合送拆解标准。”7月14日,国网迁西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仓储配送班开展专项行动,对近年退回的废旧物资进行“身份核验”,为电网废旧物资处置筑牢安全屏障,以全流程管控守护电网安全与生态环保双底线,点亮“绿色希冀”。此次
7月14日,山西省能源局公示2025年第二批拟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的清单。拟对华能应县100MW光伏发电项目等7个项目、规模35.2052万千瓦进行废止,其中包括5个光伏发电项目、2个风力发电项目。原文如下:关于公示2025年第二批拟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的清单为加快推进存量新能源建设,优化电网接入
7月14日,甘肃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规定了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的电量规模、机制电价和执行期限以及竞价实施细则。存量项目(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1)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为154亿千瓦时。(2)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电力系统正经历从传统集中式大电网向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多层级协同(以下简称主配微协同)的转型。主配微协同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主配微协同可以打破传统电网中大电网、配电网和微电网之间的壁垒,实现能源在各级电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到,省内集中式光伏、集中式风电、分布式光
日前,内蒙古电力集团根据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的备忘录相关协议,从电网发展和人才培养战略着眼,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达成特高压人才培养合作意向,并由内蒙古超高压供电公司与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旨在加快特高压高层次管理、技术人才培养等。7月10日,内蒙古电力集团
在河北省怀来县,一座大数据产业基地已然成型。科技感十足的园区内,密集部署的服务器为京津冀的互联网、金融、医疗等企业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保障。“园区供电设备已验收合格,具备送电条件,服务器随时可以启动。”5月23日,在位于怀来县的阿里云计算数据中心110千伏用户变电站内,张
自2024年7月组建以来,国网电力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发展。牵头获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山区基础施工和舞动研究“任务制”项目、抗冰防舞框架项目,锻造重大工程建设和电网安全运行核心技术;在特高压工程建设环保水保管理中全面推广电力遥感技术
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国电网主网架规划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将赣江—赣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对江西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工程计划新建赣南1000千伏变电站,安装2台3
7月8日1时03分,极I高端换流器送电成功,±800千伏苏州换流站主控室内响起一阵欢呼——至此,这场历时5天、关乎苏州近五分之一电力供应的特高压“心脏”手术,在高温与时间的双重压力下,终以“零缺陷”画上句号。在抢修的战场上,工作人员安全帽下流淌的汗水生动地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
“监测点位位移小于40毫米,未超过阈值范围,设备运行正常!”7月9日,黄石大冶±800千伏特高压永兴换流站值班员李瑶认真记录北斗地质沉降监测系统监测的数据,保障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在黄石部署湖北省首套北斗地质沉降监测系统,以数智科技助力特高压电网安全运维,助力迎
7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着眼于高水平打造我国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配套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能源,构建新型能源体系。革命老区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化工基地,也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经济社
7月13日,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光伏场区建设项目EPC工程总承包(第二批)招标公告发布,本项目分为3个标段,预估建设容量为1.72GW。详情如下:山西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简称“晋北基地”)是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配套清洁高
7月13日,在距离新疆民丰县城约70公里的萨勒吾则克乡,随着最后一相导线顺利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线并抵达188号铁塔,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标志着我国最大的750千伏超高压环网工程——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历时15年建设实现全线贯通。这项规模宏大、建设艰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7月7日-2025年7月11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推进“新能源+储能”融合应用!国家电投将在兰州投建300MW光储项目7月6日,兰州新区管委会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青海青投绿动智慧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新能源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新
近期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在7月4日创下14.65亿千瓦历史新高后,7月7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年内第二次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4.67亿千瓦。为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充分利用特高压通道的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力可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华电集团发布《山东华电潍坊高密大牟家212.5MW风电项目主体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公告》显示,该项目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项目规模:新建34台单机容量为6250kW,总装机容量为212.5MW;每台风电机组设置1台华式箱变,配置34台容量为6900kVA的华式箱变;新建35kV集电线
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4号机组切缸改造招标公告(招标编号:CHDTDZ128/17-QT-137)一、招标条件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4号机组切缸改造项目已批准,招标人为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项目资金为项目资本金。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二、项目规模和招标范围2.1招标采购项目地址:山东省潍坊市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2025年第156批招标国电投滨海2×100万千瓦扩建项目智慧燃料系统EPC工程采购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南京国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投标报价:868.600000万元。第二中标候选人:江西光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投标报价:810.000000万元。
7月10日,中国华电组织召开邹县电厂“上大压小”煤电项目主机选型方案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华电战略规划部总监吴韶华主持,华电国际副总经理李堪雨,华电山东公司副总经理刘达,邹县电厂领导周保杰、李鑫参加会议。华电山东公司首先介绍了邹县电厂基本情况和邹县“上大压小”煤电项目的重要意义以及前期
7月15日,山东沂源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第三污水处理厂项目招标公告。该项目处理规模为4万立方米/天,占地约93.726亩,主要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厂区及配套设施(含综合楼、门卫污泥脱水车间、臭氧制备间、机修间、MBR综合车间、中水回用泵房及水质在线监测室,建筑面积4631.03平方米);购置回转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5日消息,山东能源监管办深入开展电网公平开放现场监管,重点聚焦新能源和储能电站等各类电源项目接网工程投资建设及回购情况、接入电网流程和时限执行情况、电网互联项目流程和时限执行情况、公平开放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和落实情况、信息公开与报送情况、历年电力领域综合监管工
7月15日,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公示2025年第十三批(总第一百一十五批)受理注册售电公司相关信息。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售电公司管理办法的通知》(发改体改规〔2021〕1595号)要求,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受理了山东尚优佳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售电公司的注册申请,并对其提交的注册材料
连日来,全国各地持续高温。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全国最大用电负荷近日达到14.67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进入关键阶段,如何保障充足的电力供应?火电绿电齐发力煤炭在能源保供中扮演着“压舱石”和“稳定器”的角色。安徽淮南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在数百米深井下,采煤机正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5日,山东能源监管办积极主动推动新能源市场化改革政策稳步落地。原文如下:山东能源监管办积极主动推动新能源市场化改革政策稳步落地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1印发后,山东
7月11日晚,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统一指挥下,山东144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高峰精准启动,集中向电网输送电能,最大放电功率达803.59万千瓦,相当于济宁市度夏期间的用电负荷水平。近年来,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比例不断提升,它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加剧了电网平衡难度。以7月5日山东电网
自2024年7月组建以来,国网电力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开展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发展。牵头获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山区基础施工和舞动研究“任务制”项目、抗冰防舞框架项目,锻造重大工程建设和电网安全运行核心技术;在特高压工程建设环保水保管理中全面推广电力遥感技术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