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建筑业保持快速发展,规模明显扩大,呈现多主体发展格局,实力和贡献明显提高,对外开放度明显提高,从建筑业大国不断走向建筑业强国。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建筑业又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高质量发展又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建筑业规模快速扩张
建筑业保持快速增长。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进行,建筑业迅速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其支柱产业地位逐步确定,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愈发明显,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来愈突出。1978年,全国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3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8%。2017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55689亿元,比1978年增加55550亿元,年均增速16.6%;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7%,比1978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建筑业企业个数明显增加。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各行各业进入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中,建筑业由此蓬勃发展,行业规模快速壮大。从企业个数看,2017年,全国各种类型建筑业企业已超过30万家,其中,有施工活动的具有建筑业企业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以下简称建筑企业)达到88074个,比1980年的6604家增长了12.3倍,年均增加2202家。40年来,建筑业企业深化改革,打破废除各种束缚,加快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积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成绩斐然。2017年根据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发布的国际承包商250强[2]榜单,中国内地共有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等65家企业上榜,数量已连续三年居各国首位。2017年中国交建位居全球国际工程承包商第三位。上榜中国企业的业务量占比保持第一位,达到了21.1%,比第二名的比重高出8.5个百分点。2017年,我国上榜的建筑业企业实力大增,在250家上榜企业国际营业额连续三年同比下降的情况下,逆势上升。更令人鼓舞的是,上榜企业中,还有9家企业为民营企业,占上榜企业个数的14%。
建筑业从业人员大幅增加。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就业弹性远高于国民经济全行业平均水平。40年来,建筑业健康平稳发展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了新增就业岗位,吸纳了更多劳动力就业,稳就业作用明显。1980年,建筑业年末从业人数648万人,2017年达到5530万人,比1980年增加4882万人,年均增加132万人。1985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劳动者报酬83亿元,2017年达到24099亿元,比1985年增加24016亿元,年均增加751亿元。2017年,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的比重达7.1%,较1980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
40年来,建筑业人员素质也同步快速提升,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民族自信的建筑师、建筑业高级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大批涌现。2017年,建筑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713万人,是1999年同类型人数的11.6倍,年均增长14.6%。
二、建筑企业呈现多主体发展格局
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业在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指引下,企业所有制呈现多元化发展,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建国初期,建筑业企业基本是清一色的国营建筑公司,而如今,建筑业企业类型涵盖了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等内资企业,以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形式。
2017年,建筑业企业中,国有企业2187个,占全部企业比重仅为2.5%,比1996年减少6922个,占比下降19.5个百分点;年末从业人员183.0万人,占全部企业比重3.3%,比1996年减少672.9万人,占比下降37个百分点。
股份制企业32894个,占全部企业比重达到37.3%,比1996年增加31293个,占比提高33.4个百分点;年末从业人员2828万人,占全部企业比重51.1%,比1996年增加2768万人,占比提高48.2个百分点。
私营企业49645个,占全部企业比重达到56.4%,比1996年增加49110个,占比提高55.1个百分点;年末从业人员2340万人,占全部企业比重42.3%,比1996年增加2331万人,占比提高41.9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企业218个,占全部企业比重达到0.2%,比1996年减少170个,占比下降0.7个百分点;年末从业人员8万人,占全部企业比重0.1%,比1996年减少1万人,占比下降0.3个百分点。
三、建筑行业实力明显增强
资本规模不断扩大。40年来,建筑业企业不断做大做强,企业实力快速壮大。建筑业资产规模、营业规模迅速扩大,盈利能力不断提高,行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实收资本36442亿元,是1998年的16倍,年均增长15.7%;资产总计204664亿元,是1998年的17.2倍,年均增长16.2%;营业收入194165亿元,是1998年的21.1倍,年均增长17.4%;企业资产负债率66.9%;比1998年的74.1%下降了7.2个百分点。
企业装备水平显著提升。40年来,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种建筑产品的需要,建筑业企业不断加强建筑技术改造,加大现代化建筑机械装备投入,企业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2001年,建筑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只有592亿元,2017年已达到3839亿元,增长了5.5倍,年均增速12.4%。2001-2017年建筑业企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290亿元。2017年,建筑业企业自有施工机械设备总台数1022.59万台,总功率突破2.55亿千瓦,比2001年分别增加了320.37万台和1.52亿千瓦。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施工设备,如大型地铁盾构机、大型挖泥船等,打破了国外成套施工设备的垄断,成为我国地铁建设、海岛吹填等工程的推进利器。
部分建筑技术世界领先。40年来,我国建筑行业不断提升建筑设计水平,突出地域特征、民族特点和时代风貌,突出建筑使用功能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等要求,大力推广节能建筑技术,积极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实现建筑舒适安全、节能高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再次实现了新跨越,高速、高寒、高原、重载铁路施工和特大桥隧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以及大型机场工程等建设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世界顶尖水准项目批量建成。40年来,随着中国建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世界顶尖水准项目批量建成。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三峡大坝,其综合工程规模、单项建筑物、金属结构等许多工程设计指标都突破了世界水利工程的纪录,居世界第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被国外媒体评价为“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项目”、“是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的青藏铁路;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曾经是中国大陆最高的大楼金茂大厦、上海地标性建筑物东方明珠、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曾是中国第一高塔、世界第二高塔、昵称小蛮腰的广州塔,其塔身168米—334.4米处的“蜘蛛侠栈道”,是世界最高最长的空中漫步云梯。上海磁悬浮、世界最大港口上海港、各大新机场等著名建筑产品数不胜数。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建筑企业充分发挥在高铁、公路、电力、港口、机场、油气长输管道、高层建筑等工程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以新技术、新装备打造世界领先工程。有标志着中国工程“速度”和“密度”、以“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为代表的高铁工程;有标志着中国工程“精度”和“跨度”、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工程;还有代表着中国工程“高度”的上海中心大厦、代表着中国工程“深度”的洋山深水港码头以及代表着中国工程“难度”的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这些超级工程的接踵落地和建成,成为彰显我国建筑业设计技术和施工实力的醒目标志。
四、建筑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明显提高
税收大幅增加。40年来,建筑业企业创税能力不断增强,对国家财政收入和地方政府收入的贡献也不断加大。尤其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建筑业企业上缴税金呈快速增长态势,税金总额和人均税额大幅提高。1991—2017年上缴税收从43亿元增加到6367亿元,增长了近149倍,年均增速21.2%;年人均上缴税收从403元增加到11515元,增长了近28倍,年均增速13.8%。2017年,建筑业企业缴纳税金占全国税收收入(扣除出口退税)的比重达5.1%,比1991年上升3.7个百分点,成为国家特别是各级地方财政收入中稳定而重要的增长点。
基础设施显著加强。40年来,建筑业企业紧跟改革开放步伐,抓住经济建设的重大机遇,顽强拼搏、攻坚克难,圆满完成了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确保了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交通路网建设继续提速,信息和能源等设施建设迈上更高台阶,城乡医疗设施建设、大中小学以及幼儿园校舍建设成绩显著,改变了我国基础设施的原有面貌。197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只有5.2万公里,到2017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2.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1978年,我国运输机场仅有78个,2017年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共有229个(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远超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企业在国家建设“宽带中国”“美丽中国” “健康中国”“教育中国”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指引下,积极投入建设力量,为我国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强有力的设施保障。城镇地区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已接近全覆盖,农村地区“四通”覆盖面不断扩大。2017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5.8%,其中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5.4%;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7亿千瓦。城镇地区医疗、教育设施日益丰富,农村地区得到有效改善。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40年来,我国建筑业积极进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着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行业更加致力于创建绿色城市、绿色社区,大力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消除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推动城乡绿色发展。通过大力开展城市地上地下设施、海绵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城乡园林绿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卫生设施建设,城乡环境建设成果丰硕。从市政设施及居住环境看,2017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77.4万公里,比1978年末的89万公里增加了388.4万公里,年均增长4.4%;境内高速公路里程(全市)13.6万公里,而直到1988年我国境内高速公路里程也仅有0.01万公里;城市园林绿地面积超过280万公顷。2017年末,全国有32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农村公路里程400.9万公里,年末全国通公路的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数99.99%,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国建制村总数99.98%。城市乡村交通畅通,人居环境实现了质的提升,城镇化建设继续稳步推进。2017年年末,我国共有建制镇21116个,而1978年仅有2176个,是其9.7倍,年均增加超过485个;2017年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比1978年末提高40.6个百分点。城乡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住宅建设成绩斐然。40年来,建筑业房屋建设能力大幅提高,住宅建设规模连年增加,住宅品质明显提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筑行业继续加强住宅开发,增进人民福祉,全国住宅建设规模也不断跃上历史新台阶,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更美好更高品质住宅的需求。从建设规模看,1981年,全社会竣工住宅面积6.9亿平方米,2017年达到15.5亿平方米。1981-2017年,全社会竣工住宅面积473.5亿多平方米。2017年,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38.6平方米。从住宅品质看,上世纪七十年代,城镇居民的住房大多为冬冷夏热的平房、筒子楼,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上下水等,条件简陋,居住环境拥挤。而今,新建住宅种类丰富多彩,既有普通住宅、公寓式住宅,也有高档住宅、TOWNHOUSE、别墅等;既有低层、多层、小高层,也有高层、超高层等;既有钢混框架结构、钢混剪刀墙结构,也有钢混框架一剪刀墙结构,钢结构等,满足了人民日益增加的多样化居住需求,人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17年,城乡居民有管道供水入户的户比重达到97.7%和74.6%,城乡居民使用卫生厕所的户比重为91.7%和45.0%。与此同时,城市乡村各种新建住宅小区和谐美丽,园林绿化率更高,配套设施更加全面先进便利,小区管理更加有序,人民在住有所居中享受新生活,创造新生活。
五、建筑业对外开放度显著提升
引进来稳步发展。建筑业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政策后最早开放的行业之一。40年来,在建筑业对外开放政策的引导下,涌现了大量中外合资、合作建筑业企业,同时我国港、澳、台地区建筑业企业也不断进入祖国大陆市场。截至2017年末,建筑业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218个,占全部建筑业企业个数的0.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达到334个,占全部建筑业企业的0.4%。
走出去形势喜人。40年来,建筑业企业一直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建筑业深度参与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聚焦关键通道、关键城市、关键项目,联结陆上公路、铁路道路网络和海上港口网络,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设施联通建设,形势喜人。2014-2017年,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超过4000亿美元,其中,2017年达到144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4.4%;完成营业额855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0.7%。海外业务成为许多建筑业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2017年,我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全年完成营业额11383亿元,同比增长7.5%;新签合同额17911亿元,同比增长10.7%。
40年的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面对新时代,建筑业有坚实的发展基础,更有艰巨的困难挑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实工作,努力拼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努力奋斗。
注:
[1]本文中,除增加值指标外,1978年至1992年数据为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建筑业企业数据;1993年至1995年数据为各种经济成分的建制镇以上建筑业企业数据;1996年至2001年数据为资质等级(旧资质)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数据;2002年及以后数据为所有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数据。
[2]ENR发布的国际承包商250强按承包商国际营业额排名,同期发布的全球承包商250强按照承包商国际和国内的营业额之和进行排名。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7日,常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常政办发〔2025〕11号)。其中指出,到2027年,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实现“百千万”目标,即建成100家先进工厂、打造1000个行业典型场景、实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3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7844万千瓦,同比增长23.6%;2025年1-3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17267万千瓦,同比增长18.5%。2025年3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量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2025年1-3月份,全国规上工业太阳能发电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增速加快。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增速加快。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同比增长9.6%,增速比1—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21万吨。1—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0亿吨,同比增长8.1%。原油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7%(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4%。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分三大门类看,3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制造业增长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
2025年1—3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3174亿元,同比增长4.2%(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7),增速比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4%,增速加快0.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081亿元,同比增长16.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4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5年4月上旬与3月下旬相比,14种产品价格上涨,32种下降,4种持平。油气方面:液化天然气(LNG)4525.1元/吨,比上期上涨1.5%;液化石油气(LPG)51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4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5年4月上旬与3月下旬相比,14种产品价格上涨,32种下降,4种持平。煤炭方面:无烟煤(洗中块)920.8元/吨,比上期下降0.5%;普通混煤(4500大卡)5
2025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0.2%。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比上年同期均下降2.3%。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8%,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8日,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2025年第一季度重点产业用电成本支持资金申报的通知。文件明确支持标准。用电支持: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用电量(生产经营用电指按照工商业用电或农业生产用电类别执行的用电量,不含企业居民生活用电类别的用电量,不含企业自发电量、不含企业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3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5年3月下旬与3月中旬相比,14种产品价格上涨,31种下降,5种持平。油气方面:液化天然气(LNG)4458.8元/吨,比上期上涨0.6%;液化石油气(LPG)48
北极星能源网获悉,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3月下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5年3月下旬与3月中旬相比,14种产品价格上涨,31种下降,5种持平。煤炭方面:无烟煤(洗中块)925.0元/吨,比上期相比不变;普通混煤(4500大卡)5
清洁能源nbsp;共建绿色地球4月2日,在蒙古国沙戈荒地区见证了中国科技的奇迹#x2014;#x2014;思源清能自主研发的构网型储能系统,成功完成全球首个组串式交直流一体储能系统110kV电压等级的黑启动和孤网供电功能试验。当整个电网陷入深度昏迷时,这套中国智造的电力心脏起搏器仅用60秒便让瘫痪的电力系统
2025年4月14日,中比新能源宣布与康迪科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将在美国分阶段规划建设两座锂电池生产基地。目前双方正在评估选址方案:首期将优先建设电池包组装工厂,后续将视市场条件适时推进电芯制造项目。两个项目将采用差异化的股权架构分别成立合资公司。此次合作标志中比新能源全球化战略进入全
据“复旦大学”消息,4月16日,复旦大学连开三场创新学院高质量建设推进会。会上,宣布成立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任院长;成立未来信息创新学院,副校长周磊任院长;高质量推进建设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创新学院,副校长姜育刚任院长。现场,裘新,金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包
又到春天繁花似锦,春季广交会如约而至。2025年4月15日,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盛大开幕。“中国第一展”火热开局,纳八方来客。格普光能再次亮相广交会,会世界友,议绿能新未来。广交会是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
随着业绩窗口逐渐打开,五大发电集团的主要上市主体2024年年报已悉数出炉。Wind数据统计显示,这五家上市公司中三家减收增利,但盈利增速均超过20%,净利润总和340.37亿元,较2023年同期大增47.79%。业绩TOP1:华能国际2024年,五大电力上市公司中四家营收突破千亿,一家盈利突破百亿。其中,华能国际
近日,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晟”)与中航建投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能科”)的异质结光伏组件合作项目正式进入首批交付阶段。自协议签署后,华晟仅用两周时间即完成了首批G12R-132版型高效异质结组件的生产,并成功发往中国航空工业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投资
4月17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2025-2026年光伏柔性支架一体化工程框架协议采购招标中标候选人公布,中标候选人第1名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投标报价:77846.703346万元;中标候选人第2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投标报价75625.3996万元;中标候选人第3名中国电建集团
推进风电光伏和储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光伏”“风电”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督促已批复新能源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及早开工建设。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电站的建设。有序发展新型电化学储能,实现“新能源+储能”协调发展。充分
在德国Lichtenstein-Unterhausen,一家专业模具制造企业正上演着传统制造业的能源革命。当大多数企业还在为能源成本与环保指标纠结时,KonFormGmbH用科士达BluePulse系列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绿电自发自用、成本效率优化、电网依赖性降低、6个月零故障稳定运行、两天完成系统部署等。这份答卷的背后,
4月15日,从长江电力2025年一季度生产经营活动分析会获悉,长江电力一季度安全生产态势良好,经营业绩稳中有进,“一利五率”整体向好。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综合效益充分发挥,发电约57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9.4%,成功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今年以来,在水利部长江委、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单位的
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会议同期重磅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储能企业系列榜单。天合储能凭借卓越的系统集成能力与全球化市场布局,强势入围“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2024年度全球市场储能系统出货量Top10榜单”,成为本届峰会最受瞩目的新能源企业
上周,德国候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Merz)领导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与社民党(SPD)达成联合执政协议,标志着德国能源转型(Energiewende)从绿党主导的“激进脱碳”转向“平衡务实”的新阶段。在执政协议中,气候能源政策以“技术中立、市场导向”为核心,在坚守2045年气候中和目标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广东电力市场实现了从“价差传导”向“顺价联动”、从“只降不升”向“能升能降”、从现货“间断运行”向“连续运行”等根本性突破,从2015年全国第一个实现中长期集中交易,到2019年全国第一个开展现货结算试运行,再到2021年全国第一批现货市场“转正”,广东电力市场为电
在电力行业,我国长期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力产业的自主发展。作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队",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以使命担当,大力投入研发,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大国重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电力行业的独立自主发展开
4月10日14时48分,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3号机组冷态性能试验圆满成功,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密封良好,标志着核电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为机组后续的热试、反应堆装料及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冷态性能试验,俗称“冷试”,是核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之一,主要目的是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能源
当前,位于广东梅州、肇庆、惠州、茂名等地的抽水蓄能工程正加速推进,“进度条不断刷新,从今年起,4座抽水蓄能电站将陆续建成投产,推动广东年内成为全国首个抽水蓄能在运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的省份。电站建成后,每年最多可消纳清洁能源136.8亿千瓦时相当于广东620万居民用户一年的用电需求。变速抽
4月8日,应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到访中国,首站走进中核集团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实地调研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工程,并见证《中国小型模块堆通用用户要求文件》发布。他高度肯定中国在世界核电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并为中国小堆的发展点赞。他指出,中国通
4月5日,国电南自研制的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秦山核电基地方家山核电站1号机组成功投运,这是全国产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核电领域的首套应用,首次实现了核电机组保护的元件级自主可控,进一步推动了国产电力核心设备在核电领域的广泛应用。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基于国产先进元
4月2—3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推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十年主题策划——电改“新”观察专题系列报道。其中报道了广东汕头的亚洲单体连片规模最大淡水渔光互补一体化项目并网后将以“市场电量+基数电量”模式结算的案例,以及即将投入商业运行的海南首个独立共享储能项目的案例。2015年3月,
我国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油气勘探、核电开发、新能源基建等环节持续向民企开放,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大规模的增
近日,国家核安全局披露大陆运行及在建核电机组信息。截至2025年3月1日,我国大陆地区已颁发运行许可证的核电机组58台、已颁发建造许可证的核电机组31台、核准待建核电机组13台;共有在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17座、在建民用研究堆2座、正在退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3座。其中,运行核电机组和在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