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变电工程政策正文

安徽省重点补齐淮河行蓄洪区电网短板 两年新建(改造)110千伏变电站4座

2018-09-17 11:43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关键词:电网规划变电站变压器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部署,聚焦淮河行蓄洪区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保障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4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皖政〔2017〕108号)精神,编制本规划。

重点补齐行蓄洪区电网短板,推进区域电网结构升级,实施并完成配电网升级改造,加快实现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保障行蓄洪区运用时电力安全。

2018—2020年,新建(改造)11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7台,容量35万千伏安,线路长度69.8公里;35千伏变电站12座,主变18台,容量19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42.92公里;10千伏线路651.07公里,配变台数642台,容量19.8万千伏安;低压线路752.69公里。

安徽省淮河行蓄洪区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

(2018—2025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部署,聚焦淮河行蓄洪区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保障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134号)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工作的若干意见》(皖政〔2017〕108号)精神,编制本规划。

一、建设基础

(一)基本情况。

安徽省淮河流域现有行蓄洪区16处,包括濛洼、南润段、邱家湖、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和老汪湖等7处蓄洪区和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汤渔湖、荆山湖、花园湖、潘村洼等9处行洪区,涉及合肥、宿州、蚌埠、淮南、阜阳、六安和滁州等7市19个县(市、区),以及省农垦集团、淮南矿业集团。其中,阜南县、颍上县、裕安区、霍邱县、寿县、灵璧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埇桥区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淮河行蓄洪区总面积2813.4平方公里,耕地254.62万亩,区内现有人口99.07万人,至2020年,行蓄洪区内人口将达101.27万人。

经过持续多年的治理,特别是近年来淮河行蓄洪区调整工程的实施,部分低标准行蓄洪区正在逐步取消。目前,方邱湖、临北段、香浮段行洪区调整和建设工程正在实施,计划2018年底前建设完成并改为防洪保护区,不再属于行洪区。洪洼地区属于洪河和洪河分洪道流域,为流域防洪保安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防灾减灾能力不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贫困程度整体较深,该区域基础设施纳入本规划一并建设。

(二)发展现状。

近年来,淮河流域相继实施了河道整治、堤防退建加固、进退洪设施建设、居民迁建、安全建设等工程,行蓄洪区防洪保安能力得到提升,区内交通、电网、饮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1.道路。重点实施了撤退转移道路、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和通村公路建设等,形成以村村通、撤退转移道路为主体的道路网络。截至2017年底,淮河16个行蓄洪区及洪洼地区的农村公路总里程约3329公里,公路网密度约95.8公里/百平方公里。

2.农村电网。大力实施配电网建设、农网改造升级,启动中心村改造、农村机井通电工程,基本解决了农村地区供电能力不足和电网安全水平不高、“卡脖子”、低电压等突出问题。截至2017年底,区内有11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7台,容量33.8万千伏安,线路122公里;35千伏变电站19座,主变37台,容量32万千伏安,线路320.8公里;10千伏及以下公用配变3368台,容量70.6万千伏安,线路8803.2公里。

3.农村饮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积极推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逐步提高。截至2017年底,区内有供水水厂169处,设计供水规模62.01万吨/日,现状供水31.69万吨/日,农村供水工程现状自来水普及率为56.7%;区外保庄圩现有供水水厂11处,设计供水规模1.99万吨/日,实际供水规模1.51万吨/日,农村供水工程现状自来水普及率为95.4%。

4.通信网络。持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为行蓄洪区安全生产提供通信技术支持。截至2017年底,区内有通信基站1788个,行蓄洪区庄台、保庄圩和低洼地现网2/3/4G网络面积覆盖率98.9%,人口覆盖率99.2%;通信杆路覆盖率78%,光端口覆盖率80%。

(三)存在问题。

淮河行蓄洪区大多形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保证淮河流域防洪安全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进洪频繁,交通、电网、饮水、通信等基础设施仍不能及时保障行蓄洪区有效运用。

1.交通设施薄弱。区内路网体系不完善,连通度不高,存在一定数量的断头路;硬化率偏低,部分村庄、庄台对外联系道路和堤顶防汛道路路况较差,目前仍为土路或碎石路;建设标准不高,撤退道路不能很好满足双向通行和快速撤退的需要。

2.电网建设标准较低。局部供电能力不足,高峰时段部分电网设备超负荷;部分电网设备陈旧,配置标准低,存在安全隐患,抗灾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少数变电站未实现双电源供电,供电可靠性有待提高。

3.饮水保障程度不高。局部地区未通自来水,现有水厂供水能力不足;布局较为分散,水处理设备陈旧,输水管道管径较小且老化破坏严重,漏损率较大,入户率和水质达标率偏低,区内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远低于全省水平;水源地易受污染,水质保护需进一步加强。

4.通信网络设施不全。部分区域专用网络设施不足,公共通信网络无线基站少、信号弱,有线电缆、光纤未能全部覆盖,造成局部信号盲区,难以确保汛期通信需求。

二、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补齐短板,加快淮河行蓄洪区道路、电网、饮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满足极端条件下蓄滞洪水需要,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聚焦区内基础设施薄弱突出问题,加强道路、电网、饮水、通信等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上水平。

夯实基础设施,实现安全发展。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完善和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发挥基础设施带动效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防洪保安与脱贫攻坚的有机统一。

强化统筹协调,确保满足需要。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确保不影响行蓄洪功能发挥前提下,统筹建设和发展需求,保证基础设施建设满足行蓄洪区发展需要。

坚持远近结合,有序推进实施。科学规划布局,协调远期发展与近期需求,衔接居民迁建、行蓄洪区调整和安全建设等工程,因地制宜,协同发力,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设目标和标准。

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道路、电网、饮水、通信基础设施网络,全面提升行蓄洪区防洪保安能力。

——路网体系进一步完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提高区内路网密度,形成以乡级及以上公路为骨干、通村组道路为基础的道路网络。到2020年,确保行蓄洪区内每个较大自然村、庄台、保庄圩全部通路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全的四级公路,路网密度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撤退道路与区域路网的有效衔接,满足行蓄洪区运用时的撤退要求。

——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大力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一体化,优化区内配电网整体结构。到2020年,实现区内变电站双电源供电,中低压线路绝缘率达到100%,户均配变容量由现状1.49千伏安提升至2.2千伏安,超过全国农村电网平均水平,提高防汛排涝设施供电可靠性,保障行蓄洪区运用电力安全。

——饮水安全得到保障。推进水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大力实施管网延伸和改造,优先解决区内贫困村饮水安全,根据需要配备完善,并规范使用水质净化消毒设施,保证供水水质、供水量、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建设及厂址选择符合规划标准,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水条件的要求,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2018年底前,实现行蓄洪区内所有贫困村自来水村村通、解决行蓄洪区内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行蓄洪区列入“十三五”规划的农饮工程巩固提升任务。2019年底前,在现状条件下,实现行蓄洪区内农村居民自来水全覆盖。2025年底前,依据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实施进展情况,同步解决涉及的迁移安置居民通自来水问题。规划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保障行蓄洪期间供水安全。

——通信网络全覆盖。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宽带网络应用,进一步升级基站和有线通信光缆,打通局部区域的“信息孤岛”,完善通信预警功能建设,优化网络配置。到2020年,实现区内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全面覆盖,行政村光纤通达,乡镇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4G网络全面深度覆盖,推进基础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主干网“三网融合”,提升基础设施防洪、抗洪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能力,满足防汛时期应急通信需求。

(四)规划年限。

根据建设目标和规划项目实施情况,道路、电网、通信规划至2020年,农村饮水规划至2025年。

三、建设任务

(一)路网完善工程。

以完善路网布局、扩大覆盖范围、提升通行能力、保障防洪需求为重点,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区内农村公路和堤顶道路建设,提高公路通达通畅和安全保障水平,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安全便捷的行蓄洪区公路网络。

2018—2020年,建设道路2659公里,其中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2507公里(含撤退道路建设和改造项目797公里),公路库外的堤顶道路建设项目152公里。道路一般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宽度原则上不低于4.5米,特殊路段不低于3.5米。

(二)电网扩容工程。

重点补齐行蓄洪区电网短板,推进区域电网结构升级,实施并完成配电网升级改造,加快实现城乡电力服务均等化,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保障行蓄洪区运用时电力安全。

2018—2020年,新建(改造)110千伏变电站4座,主变7台,容量35万千伏安,线路长度69.8公里;35千伏变电站12座,主变18台,容量19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42.92公里;10千伏线路651.07公里,配变台数642台,容量19.8万千伏安;低压线路752.69公里。

(三)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结合水源分布新建扩建水厂,采取联网并网方式,优化水源调度,充分挖掘现有水厂供水潜力,升级改造老旧管线,延伸管网覆盖范围,解决饮水水质不达标、易反复等问题,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和供水保证率。考虑农村饮水工程与居民迁建工程密切相关,规划项目与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规划工程衔接,规划期展望至2025年。

2018—2025年实施项目148处,增加日供水能力109.69万吨。其中,2018年实施项目67处,现有水厂管网延伸40处、现有水厂改扩建23处、新建水厂4处,增加日供水能力35.71万吨;2019年实施项目31处,现有水厂管网延伸22处、现有水厂改扩建9处,增加日供水能力26.12万吨;2020—2025年实施项目50处,现有水厂管网延伸42处、现有水厂改扩建8处,增加日供水能力47.86万吨。

(四)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

以“宽带安徽”建设为依托,升级改造有线通信光缆,加快无线基站建设,持续加强宽带网络深度覆盖,实现行蓄洪区重点区域4G网络全覆盖,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防洪保安中的运用。

2018—2020年,建设通信基站59个,改造通信基站33个;规划改造杆路1262.2公里、光缆1640.6公里,新建杆路998.4公里,光缆1662.7公里,新增光交583个,新增分纤箱9544个。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网规划查看更多>变电站查看更多>变压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