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沿318国道跨越横断山一路向西,风光旖旎的藏东南秘境尽收眼底,当中藏着湍急的河流、巍峨的雪山、险峻的陡坡……数也数不尽,高耸的铁塔屹立在群山之间,撑起耀眼的银线,向西延伸。
作为雪域高原上又一条“电力天路”,藏中电力联网工程于2017年4月6日开工建设,是世界电力史上最复杂、最具建设挑战性的高原输变电工程,也是继青藏电力联网、川藏电力联网工程之后,又一项突破生命禁区、挑战生命极限的超高海拔、超大高差输变电工程。
今年11月23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向全世界宣告: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竣工投运!从此,多项世界纪录、多项世界之最被这一工程一举打破——
4000米!工程沿线平均作业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超高压电网工程;
5295米!最高塔位东达山8L196号铁塔海拔5295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00千伏输电铁塔;
4295米!500千伏芒康变电站海拔4295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00千伏变电站;
3100米!工程线路海拔从2200米至5300米,最高塔位与最低塔位之间海拔高差达3100米,是世界海拔跨度最大的电网工程;
162亿元!工程总投资达162亿元,占目前西藏电网固定总资产的50%,是西藏自治区投资规模最大的电力工程,也是西藏输电线路最长的电网工程;
500千伏!线路投运后,西藏电网电压等级将由220千伏升至500千伏,一举跨入500千伏时代……
攻克重重难关——在“刀锋之上”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每当夜幕降临,我们轻松打开开关,明亮的灯光照亮整个房间……这一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那么稀松平常、理所当然。然而,对于桑吉一家来说,打开开关就有光亮,是一直期盼的一件大事。
桑吉是林芝地区波密县扎木镇通木村的护林员,自2010年西藏“户户通电”工程实施以来,他家用上了电,到今年已经整整八年了,但他并不满足。
由于地处偏远,长期以来,占林芝面积约70%的墨脱县、波密县和察隅县尚未纳入主电网覆盖范围,一直孤网运行,小水电成为电源支撑。遇上枯水期、水电站故障停机,居民家里停电是常有的事情。
“老百姓为了用电,要跑出几十公里去镇上‘求电’,但实在是人多电少,有序用电是常事,今天你家停电,明天就轮到我家。”桑吉渴盼这种局面能彻底改观。
这一天,终于到了。
2017年3月,藏中电力联网工程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4月6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81家参建单位、5万余名参建人员从全国各地开赴雪域高原。工程建成后,藏中电网将与我国交流大电网相联,彻底解决藏中缺电问题。
藏中电力联网工程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施工条件最复杂的电网工程——越横断山,穿“三江”断裂带,跨青藏高原腹地……单单是需要翻越的4500米以上高山就有5座,跨越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更是多达10余次。有一种山脊被工程人员形象地称为“刀背梁”——三面悬崖峭壁,像菜刀刀背一样立于天地之间,无数基铁塔就要架在这样的“刀背”之上。
“我干了32年工程,多难的都干过,但像这样艰苦的,我还是头一次遇到!我对弟兄们说——这个工程干完,以后什么工程咱们都敢接了。”承建工程包14、15标段的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项目副经理高民说。当时,他和弟兄们从河南老家来到波密,一见到眼前的环境,立马傻了眼——山高林茂空气稀薄,施工作业面上的悬崖峭壁似“刀锋”一般,别说施工了,就连站上去个人都十分困难。“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想跑,这工程没法干……”高民嘴上虽然这样说,可还是咬牙留了下来。
既然留下,就要想办法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工人上不去,就请来专业攀岩队,在峭壁上打铆钉、放绳索,没过多久工人也都练成高超的攀岩本领;山上缺水,索性四个月不洗澡。
去年夏天,项目部赶上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天夜里12点,天上突然传来可怕的轰鸣声——朗秋冰川雪崩了!等大伙儿回过神来,积雪裹挟着山体已经砸了下来,落点距离项目部的帐篷只有几百米,“我们都没来得及跑,山头就下来了,不过后来想想,跑也跑不了,只能听天由命了。”高民回忆道。
危险不仅仅存在于线路施工中,物资运输也处处“危机四伏”。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物资总运量超过100万吨,最大单体重量约140吨,需要翻越弯急、坡陡、落石多的觉巴山和海拔5130米的东达山垭口,穿越怒江大峡谷和地质构造极不稳定的通麦天险,越过著名险段“72道拐”更是难于登天。
所有物资从全国各地发往拉萨、成都、云南三个转运站,转运站到施工点位的这段路程只能由汽车完成,而藏东南地区的路途难行是出了名的。“大车装着变压器翻越觉巴山,道路太陡了,路边就是悬崖,车轮都是贴着悬崖边慢慢挪动,稍微偏上个一脚宽,就会连人带车掉下万丈深渊!”项目总指挥部物资运输部主任助理罗林林回想起大件运输车辆翻山越岭时的情景,仍然后怕。此外,变压器、二次设备、套管等设备十分“娇气”,冲撞指标不能超标,除了要经受恶劣道路条件的考验,所有物资还需要按时、“轻拿轻放”地运抵目的地。
深耕环保水保——工程“绕道”、铁塔“长高”,精心呵护中国最后的原始林
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地处青藏高原中东部,这里汇聚了西藏最美的风景和自然资源,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原始森林区,沿线散布着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年古树比比皆是,生态系统极为复杂脆弱,一旦破坏将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
如何在建好电网工程的同时,保护好环境、保持好水土?如何让美丽的风景不受输电线路的影响?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的建设者们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将工程环保水保工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少占地是变电站建设的一大原则。500千伏林芝变电站采用GIS组装设计,占地面积仅为内地同等级变电站的一半。
在线路施工方面,为减少林木砍伐和破坏,工程“绕远”“高跨”、铁塔“拔高”“增重”是常有的事情。米堆冰川被誉为“中国最美冰川”,9月中旬,当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包13标段的施工人员已撤出施工项目部,原项目部的地方打扫得干干净净,裸露的土地上刚刚播种了草籽。
吉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项目副经理肖勇指着318国道南侧的米堆冰川说,按照正常的设计线路应该在平坦的难坡上,但为了保护米堆冰川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不被破坏,设计人员主动把线路设计到318国道北侧的陡峭山巅上。这样,线路走径长了几十千米,施工难度大大增加,成本大幅提高,工期也一再延长。这样“舍近求远”的调整比比皆是,除了避让米堆冰川、然乌湖,在业拉山“72道拐”段的线路建设中,线路也绕远到无人山区施工,长度增加了20千米。
藏中电力联网工程总指挥部在工程建设之初,成立了环保水保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由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监测验收单位共同组成的“五位一体”环保水保管理体系。
“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环、水保工作的主要原则有两个:少破坏、做恢复。”工程总指挥部安全质量部主任助理周泓介绍,在“少破坏”方面,从业拉山口到巴宿的施工区段,为减少对原始森林的砍伐,工程设计采用高跨越、绕行和铁塔高低腿等手段,施工平均海拔提升了800米到1000米。
“为保护林芝的原始森林,减少林木砍伐,铁塔呼高提升至60米~70米,比内地同等级工程的铁塔高出30%左右。铁塔一高,自重也就增长,这给施工带来极大挑战。”周泓介绍说,让工程建设者感到欣慰的是,这些措施将砍伐树木的数量减少了90%。
在“做恢复”方面,项目部考虑的不是三年、五年的短期目标,而是制定了“植被恢复终身制”的目标。撒什么草能恢复植被,同时不对当地物种造成破坏?工程指挥部与中国科学院寒旱所开展了草皮植被恢复试验,建立了专门的高海拔地区植被恢复试验基地。
“在专项设计方面,我们尽可能把方案做得细之又细。”周泓说,工程沿线跨越了四种不同气候带,针对不同的微气象条件,植被恢复按高寒草甸、河谷低地、森林等方案细分。
“工程投运了,其他工程施工人员都离开了,我们环保水保人员会作为最后一支留下来的队伍,继续观察草籽生长情况。”周泓说,植被恢复终身制的意义,在于不但要“种得活”,更要让它“长得活”。
创新管理模式——将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建设成援藏标志性工程
“工程受高海拔及恶劣气候等自然条件约束,建设中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工程建设指挥部多措并举,在组织策划、过程控制、技术提升等多方面下功夫,以管理促效益,抓牢安全和质量,确保工程优质、高效推进。”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西南分部主任、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刘勤说。
为加强工程建设协调管理,工程共设1个建设总指挥部、两个分指挥部、4个现场指挥部(业主项目部)。各指挥机构各司其职、管理职责细化、分工明确。设计、施工、监理、安全、环保、质量等业务领域,又纵向划分成多个条、线联系机制。
波密分指挥部指挥长助理伍建明的手机中有二十几个工作微信群,其中人数最多的“平安藏中”安全管理群,共有成员399人。“除了微信群,我们建有专门的信息平台,自下而上地将每一标段的工作情况汇报到总指挥部。同时,部署工作一般采用视频会议形式。”
由于藏中电力联网工程东西向地域跨度极大,管理环节必须简化,才能带来效率的提升。最明显的一个事例是电子件的签核发,需要签字的文件,由电子签名代替,最后再通过其他方式补签,极大地减少了人员的奔波。
与内地的工程相比,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在管理机制上不断创新优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工程建设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援藏工作紧密结合。
在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操着南腔北调;在指挥部食堂,饭菜是天南地北的不同口味……这些人员来自公司系统十几家单位、二十多个省(区、市),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援藏人员”。他们以工程项目工期为援藏周期,开展了全方位的支援工作。
2015年年初,国网交流建设分公司选拔援藏人员,同时入职的苗峰显、刘建楠、宋洪磊3人纷纷报了名,一起来到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建设总指挥部,被分到朗县;
2015年11月,国网物资公司运输管理处副处长罗林林来到了林芝,负责藏中电力联网工程的物资供应工作。第一个援藏周期结束时,工程尚未完工,罗林林便向指挥部申请延期,直到工程投运……
这些援藏人员在各个专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把西藏第一条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交到西藏同行的手中。
500千伏波密变电站还在施工阶段时,西藏电力检修分公司的年轻员工李晓龙就上岗了,他的职务是“波密变电站站长(筹)”,一个“筹”字意味着他要提前一年进驻变电站当站长。
承建500千伏波密变电站工程的四川电力送变电公司项目经理张晓波比李晓龙年长几岁,虽然两人的家乡相距1500千米,可两人熟络得就像亲兄弟一般。“早在变电站土木施工阶段,晓龙就来了。他说,这是他第一次运行500千伏变电站,他要提早介入,跟我们一起熟悉变电站的建设、管理工作,为将来的运行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项目建设方与项目业主同期“摸爬滚打”,这在其他工程中很少见到。从工作票的操作,到站内安全规定的执行,从泡沫灭火器的使用,到二次设备的接线……李晓龙一遍遍地预演未来变电站运行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也在张晓波的指导下熟悉每一件器件、每一处布置。
“我们运行的是西藏第一批500千伏变电站,虽然这在内地同行眼中没什么了不起,可是高原的特殊自然环境,我们一定会积累丰富的500千伏变电站运行经验,”李晓龙说,“我相信我们这些年轻的西藏本地站长会很快成熟起来,再把技能经验传授给同事,就像燎原的星星之火一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9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公告2025年4月电源项目接网信息。其中公告了截至2025年4月30日常规电源及集中式新能源项目配套电网工程投产计划及建设进度、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截至2025年4月30常规电源及集中式新能源项目接网进度及配套送出工程进展公告(截止2025年4月30)、截至2025年4月30日常规电源及
5月3日,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我市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文件提到,加强项目备案管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按照“谁投资、谁备案”的原则确定备案主体。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由各县(市、区)供电公司向属地行政审批部门代为集中备案,也可由自然人自行
4月28日,肥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一次公示。一、建设项目概况本工程拟建肥城500kV变电站位于泰安市肥城市边院镇唐家小庄村西侧约150m,府前路以北。规划建设主变容量2×1200MVA,电压等级500/220/66kV,本期一次建成;规划500kV出线3回,本期出线1回;规划220kV出线8回,本期出线间隔
4月28日,日照500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第一次公示。一、建设项目概况日照500kV变电站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水陈坡村东南约0.8km。本期主要建设内容为将#1主变由500MVA增容至750MVA,220kV接线形式由双母线单分段接线调整为双母线双分段接线,新建设#2母线分段间隔及母线设备间
5月8日,甘肃武威天祝柏林330千伏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顺利完成就位工作。至此,该变电站第三台主变扩建施工进入全面冲刺阶段。作为天祝地区的枢纽变电站,330千伏柏林变承担着华藏寺、南山变公网负荷、铁路牵引站及碳化硅、铁合金等工矿企业的重要负荷,同时还承担松山滩风电上网任务。330千伏柏林变扩建
4月30日14时36分,由云南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220千伏腊普输变电工程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镇成功投运。该工程有效解决了迪庆维西、春独片区中小水电受阻问题,保障清洁能源消纳,满足地区规划新能源接入要求,同步优化迪庆电网结构。作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标杆工程,220千伏腊普输变电工程聚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了丰台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根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关于丰台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多规合一”协同意见的函》(京规自基础策划函[2025]0001号)、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关于丰台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意见》(京管办发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了新修订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第30号令,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原《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20年第36号令)同
4月29日,江苏扬州220千伏双庙输变电工程完工投运。作为今年迎峰度夏重点工程之一,双庙变电站的建成将有效缓解高邮地区夏季用电高峰期供电压力,为当地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电力保障。双庙变电站位于扬州市高邮经济开发区双庙村,本期新建容量为180兆伏安的主变压器1台,220千伏出线4回,110千伏出
5月8日,包头稀土高新区2025年重大项目清单公布。其中包括包头南海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项目变电容量36万千伏安,新建线路220千伏线路9千米,总投资2.3亿。
日前,青海省发改委发文称,为推动全省重点电网工程加快建设,青海省能源局主动作为,积极协调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多部门协同研究解决卡阳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重点电网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卡阳750千伏、文实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青海谋划的骨干网架补强重点工程,对于推动海南州清洁能源发展、
11月23日,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已连续安全运行五周年。截至目前,该工程累计为西藏输送电量超43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电量超20亿千瓦时,有效满足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进一步促进了清洁能源高水平消纳。藏中电力联网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
从万里长江到九曲黄河,条条银线纵横神州大地;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座座铁塔遍布大江南北。电网是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也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当绿色电能在城乡间涌动,绿色电网也与青山绿水和谐共生。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能源骨干企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
从万里长江到九曲黄河,从白山黑水到青藏高原,今天的中国处处彰显着绿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
随着±800千伏白鹤滩—浙江、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2022年相继投运,目前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的清洁电能正源源不断通过特高压线路送往华东地区。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西南地区作为资源型地区和我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富集区域,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12月4日,西藏第4条“电力天路”阿里与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建成投运一周年。阿里联网工程投运一年来,阿里电网最大负荷4.33万千瓦,比工程投运前最大负荷增长55.2%;供电可靠率达99.52%,比工程投运前提升14个百分点。自工程投运至今年11月30日,联网通道总输送电量约1.3亿千瓦时,占阿里地区总供电量的87%;阿里供电公司售电量1.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27%。工程的投运推动阿里电网与藏中电网实现同网同价,电价总体降幅达到55%以上,新增电力用户1533户,同比增长77.5%。
寒冬来临之际,又一条“电力天路”腾跃雪域高原。12月4日,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结束了阿里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这是西藏电力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西藏自治区统一电网形成。“父母那代人点蜡烛,我们这代用上电了,下一代就不知道缺电是啥滋味了。”58岁的措布加二十多年前离开老家普兰
11月2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1~2023年61亿千瓦时西藏清洁能源消纳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四川成都举行。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藏自治区发改委、部分藏电消纳省(市)经济运行主管部门以及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等相关领导的见证下,由国网西藏电力、部分省市电力公司代表共同参与协议签订。本次协议
11月2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1~2023年西藏清洁能源消纳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四川成都举行,签约电量达61亿千瓦时。根据协议,2021~2023年,雅中、昭沂、青豫、灵绍等多条特高压直流线路逐年输送20亿千瓦时、20亿千瓦时、21亿千瓦时西藏水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至北京、河北、山东等中东部11省(直辖
它,“塔王”,世界最高的输电塔,海拔5295米,比珠穆朗玛峰大本营还高近百米。高寒缺氧,风雪突袭,普通人在这个高度维持呼吸就已头晕耳鸣,施工是怎么进行的?他,女儿刚出生10天就踏上雪域高原“塔王”征程,支撑他的动力,究竟是对女儿的爱,还是对藏族老阿妈的承诺?解码70年全国发电量增长超1600
2019年9月17日,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来源:电网头条ID:sgcctop)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工程的基本情况吧~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起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多林220千伏变电站,止于阿里地区噶尔县220千伏巴尔变电站,跨越西藏2个地市1
9月17日,西藏阿里电力联网工程开工。谈及工程建设意义,在西藏工作了37年的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晓明一口气就说出了好几个:“首先,这是大陆地区最后一个接入全国大电网的地级行政区,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的‘用电难’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其次,‘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
近日,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基地送电上海工程受端配套过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示。为保障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基地新能源电力可靠送出,保障上海市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需求,实现清洁能源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拟建设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基地送电上海工程受端配套过江工程。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
中车德令哈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投产并开展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共建行动5月11日,中车青海造首台套应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高原风电机组在刚刚投产的中车德令哈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产业最全的“风光储氢”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清洁能源装备青海
5月8日,我国首个“交流改直流”输电工程——扬州至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简称“扬镇直流一期工程”)已安全稳定运行满一年,累计输送电量62亿千瓦时;日均输送新能源电量约600万千瓦时,累计输送新能源电量近2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6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60万吨/年。2022年12月
5月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张智刚在济南与山东省委书记林武,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举行会谈。双方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保障电力供应,推动能源转型,
陇原风光送千里,齐鲁发展增绿能。5月8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陇东—山东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建成投运。陇东—山东工程起于甘肃省庆阳市庆阳换流站,途经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山东五省,止于
在“双碳”目标与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双重驱动下,一种无烟囱、无冷却塔,却能调度百万千瓦级资源的“隐形电厂”正在全球崛起——这就是虚拟电厂(VirtualPowerPlant,VPP)。它不生产一度电,却通过算法与数据将零散的分布式光伏、储能、电动汽车乃至空调负荷,编织成一张覆盖全社会的能源互联网。从特斯
5月8日,中国能建研发投资建设的世界首台(套)甘肃酒泉敦煌660兆瓦人工硐室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项目通过可研评审,标志着我国压气储能行业迈向单机功率600兆瓦级新时代。项目位于甘肃酒泉敦煌,是“敦煌全绿色电站基地”重要组成部分。项目采用“中国能建压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单机功率660兆瓦
近日获悉,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分部在江西500千伏文虔线“π”入泰和变电站工程、湖北500千伏斗笠变电站500千伏Ⅱ母双套母线保护改造工程中分别应用了“相邻线路不停电测互感参数技术”“模拟负荷测相量技术”两项新技术。在500千伏文虔线“π”入泰和变电站工程中,作业人员应用相邻线路不停电测互感
最近,国家电网公司有限公司印发《国家电网智库》,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审计部的实践成果《穿透式工程投资审计体系建设实践》刊发。这不仅是对其过往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其以审计之笔,精心绘就投资监督蓝图,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有力见证。聚焦公司投资领域穿透式监督体系建设,是审计部工作的核
国家电网8日在济南、兰州同时宣布,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投产,标志着我国首个“风光火储一体化”大型综合能源基地外送工程建成投运。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陇东—山东工程,是我国又一条“西电东送”能源大动脉,起于甘肃庆阳,止于山东泰安,
4月23日1时50分,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南瑞”)承担的卡麦换流站首台500千伏站用变压器长时感应耐压带局部放电测量顺利结束,三相局部放电量均小于100pC,符合国家电网十八项反措要求,标志着本次试验圆满完成。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西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