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系国计民生。2018年,中央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对持续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解决清洁能源“三弃”等问题提出明确要求。我国能源战略以电力为中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作用,大力推进再电气化,在电力生产、输送、消费等环节持续发力,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电网绿色发展。
让更多清洁能源装机并入大电网
驱散雾霾不能只靠“等风来”
12月7日,大雪节气。北京地区夜间最低气温在这一天骤降至零下10摄氏度,这也是北京1985年以来最冷的大雪节气。
与冷空气一同到来的,还有4~5级的大风。疾风呼啸而至,虽然寒冷难耐,但也驱散了连日来笼罩在北京上空的雾霾。蓝天重现,人们在刺骨寒风中,享受着大风刮来的新鲜空气。
然而,驱散雾霾,不能只靠“等风来”。
去年,党的十九大已经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提出要“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面对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任,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表示要积极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在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的过程中,电网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对此,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电网平台作用,大力推进再电气化,在电力生产、消费端持续发力,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和电网绿色发展。
加快电力生产端的清洁化进程,是促进电力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虽然在2017年我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已经降低至309克/千瓦时,但人们仍然期待清洁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在发电侧发挥更大作用。
服务更多清洁能源并网一直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的一项重点工作。如今,位于河北省北部的张家口、承德地区,已经开始把当地丰富的“风光”美景,转化成能源资源优势。张家口市用电负荷不过200多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装机容量却已经突破1100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容量的70%以上。目光扩大到整个冀北电网,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调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截至11月底,冀北电网新能源发电量达284.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1%,风电、光伏累计利用小时数分别达2057小时、1310小时,较整个国家电网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83小时、227小时。”
充足的新能源电量为当地居民、企业提供生产生活用电,并将富余电量大规模外送。发电侧的清洁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能源生产端的环境污染。在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近期公布的10月份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冀北地区的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位列前三。
分布式清洁能源同样值得期待
事实上,发电侧的清洁化,不光是电力企业的事,即便是普通的用电客户,也可以在这一方面为治理大气污染出一份力。与发电企业集中式、大规模的电厂相比,分布在居民、企业用户端的清洁发电设备,同样可以为人们提供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
家住河南省禹州市方岗镇的郜正央,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12月6日,禹州飘起了雪花,郜正央家客厅中立式空调正在呼呼地往屋里吹着暖风。身上只穿了毛衫的老郜告诉记者,空调取暖比煤炉子环保,家里的用电更环保。“你看,绝对绿色无污染!”郜正央拉着记者走出家门,瞅了一眼自家屋顶的光伏发电面板。他说,这套光伏发电设备容量为4千瓦,利用的唯一资源,就是从天而降的阳光。2016年分布式光伏设备安装以后,老郜家就再没向供电公司交过电费,“每天发一二十度电不成问题,家里用电不花钱,剩下的还能‘卖’给国家电网,每度电能赚7毛钱。”
诸如郜正央家的分布式光伏设备,不仅可以为自家解决清洁电力的供应问题,同时还能为电网送去更多清洁电。对此,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努力克服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间歇性与波动性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的冲击,并在近年来的工作中,不断优化并网流程,简化并网手续,提高服务效率,为接入系统工程建设开辟绿色通道。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454.4万千瓦,其中有一半是分布式光伏,达到1714.3万千瓦。如今,在整个国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1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并网容量超过2.8亿千瓦,均居世界首位。
这对保卫蓝天意义重大。2017年,全国范围内电力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别约为26万吨、120万吨和114万吨。这一年,全国电力投资中的火电及煤电投资比例下降至29.6%,为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未来,随着清洁能源发电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生产端的绿色变革将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更大贡献。
双管齐下,把更多清洁电力送到千家万户
硬实力:跨区跨省输电能力突破2亿千瓦
清洁的电能生产出来,如何将其快速高效地送到用户手中?这就考验了整个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在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与能源消费呈逆向分布,如果能将西部地区的富余电量远距离输送到中东部负荷中心,就能在满足中东部地区用电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当地燃煤电厂带来的空气环境污染。对此,输电通道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
12月6日,从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传来了一则好消息:当天上午9点,伴随着宁东—山东、灵州—绍兴两条直流外送通道的满负荷运行,宁夏“西电东送”电网年度外送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为山东省青岛市提供了10个月的用电量。
这样的电力外送规模,对受电地区缓解空气环境污染意义非凡。经测算,如果将500亿千瓦时的电还原成原煤,数量将达到2800万吨,相当于为受电地区减排二氧化碳4900万吨。
依托现有的±660千伏银东直流和±800千伏灵绍特高压直流等外送通道优势,宁夏电网的外送范围已经由原来的青海、西藏、山东3个省份扩展到目前的上海、浙江、江苏、湖北、湖南等10余个省市,电网外送能力也提高至2000万千瓦。
事实上,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12条重点输电通道中,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负责的就有11条,其中8条为特高压输电线路。前不久,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基建部主任葛兆军在媒体撰文表示,目前,国家电网已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压工程,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达2亿千瓦,是世界上输电能力最强的特大型电网。
为进一步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国家电网所做的远不止这些。
就在今年11月初,“西电东送”重点项目——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的开工建设,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又添利器,这将是世界上第一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设的输电大通道。
记者了解到,除青海—河南特高压线路外,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还有“五交四直”特高压工程被纳入电网发展规划。未来,随着“五交五直”特高压工程的建成投运,国家电网每年可新增“西电东送”清洁能源电量2300亿千瓦时,将有效促进西南、“三北”地区清洁能源消纳,保障东中部地区电力供应,进一步优化中东部地区能源结构。
软环境:电力市场化交易加快推进
如果说跨区跨省输电通道的建设,为促进清洁电力输送提供了硬性的基础性条件,那么对于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的深入探究,无疑提升了消纳清洁能源的软实力。
在我国,纵然中东部地区近年来长期被雾霾、空气污染等问题困扰,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省间壁垒等因素,西部清洁能源输送到中东部地区的通道并不通畅。因此,要想真正使清洁能源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电力市场的建设刻不容缓。
江苏是我国东部名副其实的“用电大户”。11月22日,在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媒体见面会上,江苏电力交易中心负责人冯迎春向全社会通报了一份江苏在电力市场化交易方面的成绩单:2018年,有3806户用户参与了电力市场化交易,预计全年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将达到19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74%,规模保持全国首位。另据江苏电力交易中心结算部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江苏电力市场主体注册及绑定工作已经正式启动,申请市场主体已经超过2.5万家,是2018年的6倍多。
从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角度而言,电力交易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江苏在用能过程中付出的环境成本越来越小。更令人欣喜的是,截至目前,江苏电网今年的区外购电中,清洁能源达到了469亿千瓦时,占跨区跨省购电量的52%。
记者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底,整个国家电网的清洁能源(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省间交易电量达37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占省间交易电量的45.9%。
推进再电气化,清洁电力守护碧水蓝天
倡导一种更加清洁、高效的用能方式
100多年前,从爱迪生发明电灯开始,电力逐渐融入工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电气化以更快的速度推动着时代的进步。100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们面临空气污染、环境破坏等一系列发展难题,电力再次提供了解决方案。
“目前,京津冀及周边6省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仅占国土面积的7.2%,却消耗了全国33%的煤炭。”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在解读《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时表示,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区域单位国土面积煤炭消费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4~6倍。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无疑需要追求一种更加清洁、高效的用能方式。
研究表明,电能是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终端利用效率在90%以上,创造经济价值的效率是石油的3倍、煤炭的17倍。因此,推进用户侧再电气化,进一步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的使用比例,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一招。
让电能替代在生产生活多领域发力
去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布《2017年电能替代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实施清洁取暖类、综合能源类、绿色交通类共3类10项示范工程,并最终在2017年累计推广实施电能替代项目近10万个,完成替代电量1150亿千瓦时,相当于在能源消费终端减排二氧化碳1.1亿吨。今年前三季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能替代电量达到1046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比增长17%。
居住在北京房山区娄子水村的石兰红在今年冬天享受到了电能带来的便利与舒适。这两天,北京出现持续低温天气,石兰红与老伴第一次用上了干净暖和的电采暖。
提到电力对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性,石兰红觉得自己最有发言权:“我在这儿生活了一辈子,过去冬天烧煤取暖,煤烟呛得人说不出话。现在有了这电采暖,屋里屋外都干干净净的,温度还比烧煤时高了六七度,可不是‘保卫蓝天’了嘛!”
据了解,今年冬天供暖季,共有120万北京家庭完成了“煤改电”工程,用上了电采暖。在引导居民告别燃煤、用电取暖的同时,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还计划从京外引入超过80亿千瓦时风电、光伏等清洁电能,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根据测算,这些清洁电能可有效节约燃煤45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76万吨、二氧化硫10.86万吨。”国网北京电力营销部副主任龙国标告诉记者。
事实上,清洁取暖只是人们用能方式变革的一个方面。如今,在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电能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交通运输、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告别往日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习惯,更多使用电力能源,将在提高居民、企业生产生活效率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将大力推进终端用能电气化,以实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和交通电气化为重点,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
从服务清洁能源并网,到跨区跨省输送清洁电力,再到引导全社会用能方式变革,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正在充分发挥电网平台作用,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未来,随着清洁电力走进千家万户,将有更多人在享受绿色生活的同时,守护美丽的碧水蓝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指出,原则同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报送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充分发挥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作用,促进电力市场互联互通,提升网间
7月9日,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宣布,我国已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这一突破的背后,是我国电力资源配置格局的历史性重塑。回望来时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构想历经二十余载接续探索。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文件明确,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要在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依托跨电网常态化交易机制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更好支撑电力保供。年底前,进一步统一市场规则、交易品种和交易时序,实现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11日,高台华景丝路新能源有限公司发布北部滩300MW/1200MWh独立储能电站EPC总承包工程,项目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工期270日历天。北部滩300MW/1200MWh独立储能电站建设容量为1200MWh,建设功率为300MW,储能电站分为储能场地区域和330kV升压站区域。储能场地区域采用户外一体舱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7月7日-2025年7月11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推进“新能源+储能”融合应用!国家电投将在兰州投建300MW光储项目7月6日,兰州新区管委会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青海青投绿动智慧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新能源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新
7月9日,中国中煤华东分公司中煤宝山2×650MW超超临界煤电(煤气掺烧)替代扩建项目举行高标准建设启动会。上海市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小冬出席会议并宣布项目高标准建设启动,中国中煤首席专家王海、华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蒋磊分别讲话、致辞。王海对宝山项目高标准建设启动表示热烈的祝贺,他
7月4日,浙江杭州供电公司研发的源网荷储人工智能(AI)智慧保供平台上线。“高温天气下,供电设备重过载较常见。以往,我们解决这些问题依赖人工,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现在,这一平台可智能生成多项负荷转供策略,并按优先级排序,经电力调度员确认后迅速执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杭州供电公司调控
近日,从湖北省科技厅获悉,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数智化碳监测与协同减控实验室(以下简称“电碳实验室”)通过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认定,成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碳业务领域首个获得认定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电碳实验室由国网湖北电力牵头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公司、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
7月10日,东北电网用电负荷首次突破8400万千瓦,电力供应平稳有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东北分部近日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上新”的跨省事故备用容量共享机制在保供中发挥了作用。“备用容量共享机制相当于为电网购买了一份‘备用保险’。”国网东北分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张健男解释,过去,国网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多地电网负荷创新高。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应对夏季用电“尖峰时刻”,从经济、技术等方面持续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加强需求侧管理,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挖掘多尺度可调节负荷资源,打好负荷管理“组合拳”。国家电网各单位研判供需形势,细化应对策略,做到分时电价调节、节约用电引导
近期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在7月4日创下14.65亿千瓦历史新高后,7月7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年内第二次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4.67亿千瓦。为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充分利用特高压通道的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力可
当前,我国新能源发电领域发展势头迅猛,正加速重塑能源格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28亿千瓦,占新增总装机容量的84%,清洁能源正逐步向“主力电源”跃迁。在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的宏伟蓝图下,“源网荷储一体化”正从示范性项目迈向规模化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从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到写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零碳园区”已从概念走向现实。近年来,四川省积极探索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路径。3月3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生态环境厅印发《四川省
7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方案》明确,2030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方向快速迈进。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建成零碳、高效、智慧、韧性、安全的新型能源系统。2060年前,全省实现碳中和。重点任务方面,《方案
第二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主论坛7月6日在北京举行。主论坛上,发布了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在三个“十大”问题难题中,有6个与能源领域紧密相关,涵盖了深海规模化采矿、煤炭与共伴生能源资源一体化开发技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超超临界汽轮机技术、深空能源探索以及能源电力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2030年前,全省实现碳达峰,经济社会发展向低碳方向快速迈进。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岛,全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建成零碳、高效、智慧、韧性、安全的新型能源
近日,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山东省出现了持续性高温高湿天气,带动用电负荷迅猛增长。在这场电力保供的攻坚战中,入鲁外电成为保障山东电网稳定运行的重要力量,有效支撑山东电网负荷四次刷新历史纪录。7月3日至7日,山东电网负荷:3日11:18达1.1483亿千瓦4日13:09达1.2051亿千瓦5日11:25达1.2229亿千瓦7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4日,南网科技公示了独立海岛微电网分布式储能设备采购中标候选人,珠海瓦特电力预中标。据悉,该项目招标预算为835万元,而在开标结果中,珠海瓦特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为第一中标候选人,其报价为755万元,第二名为南京国臣直流配电科技有限公司报价831万元、第三名为珠海市椿田能
在光伏或储能系统中,组件和电池输出的是直流电,经变流器转换后变为交流电,并与大电网同步,实现并网运行。在一些特殊场景下,“直流”代表“备用电”。例如,变电站的站用电系统中,会有一组蓄电池为二次设备提供备用电源。这组蓄电池也被简称为“直流”,这是电力行业的一种“黑话”,意味着直流代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出台《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650号文”)。650号文试图在电网的“主干道”供电之外,给与市场主体一个新的绿电采购选项:以用户为中心,开辟一条点对点的“专属通道”,允许新能源电站通过专用线路,直接供给
在云南大理苍山洱海之间,一排排白色的风机叶片随风飞旋;楚雄的荒山坡地上,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云岭大地绿能涌动,新能源发展跑出了“加速度”。6月8日,云南新增集中式新能源并网容量跨越5000万千瓦大关,达5006.8万千瓦,提前半年完成云南省“十四五”规划目标。2021年至今,云南全省新能源
7月7日(今天),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年内第三次刷新历史新高,达1.52亿千瓦。就在前一天晚上,在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控中心的统一指挥下,江苏全省93座新型储能电站在晚间用电高峰集中向电网放电,最大放电功率达714万千瓦,实现了我国最大规模新型储能的集中调用,在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时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10日在北京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认为,综合考虑用电增长、电源电网投产等情况,以及气温等不确定性因素,预计2025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呈现总体平衡态势。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预计同比增长5%至6%。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
近期多地出现高温天气,带动用电负荷快速增长。在7月4日创下14.65亿千瓦历史新高后,7月7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年内第二次创出历史新高,达到14.67亿千瓦。为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充分利用特高压通道的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力可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中电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郝英杰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电联连续20年发布年度发展报告。作为中电联“1#x2B;N”年度系列报告的主报告,《报告》以电力行业统计与调查数据为依据,系统回顾了我国电力行业2024
近日,西门子能源协助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卡麦换流站完成首批两台换流变压器的安装工作,为该站于今年12月实现投运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续还将有12台换流变压器陆续进场并进行安装。金上—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直流线路全长约1784公里,采用特
上半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不断健全完善市场运营体系,积极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持续创新交易机制,全面服务新能源入市,加快推进跨经营区交易、“沙戈荒”大基地参与市场,提升跨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助力电力保供与能源转型。1~6月,公司电力交易电量规模稳步增长,省间市场化交易电量完成
7月3日获悉,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自6月10日投运以来,累计外送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新疆哈密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经特高压线路直抵重庆,缓解重庆迎峰度夏供电压力。来自新疆的电为持续高温的山城送去清凉。据测算,10亿千瓦时电量可满足重庆市全市家庭约42.9天的用电需求,可保障重庆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较2024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为积极应对夏季用电高峰,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全力推动增发稳供,保障各类电源“应并尽并、稳发满发”;充分利用特高压通道的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入夏以来,江苏、安徽、山东、河
一、省间市场化交易情况6月,省间市场化交易电量完成1045亿千瓦时。1~6月,省间市场化交易电量完成57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二、特高压直流交易情况6月,特高压直流交易电量完成620亿千瓦时。1~6月,特高压直流交易电量完成29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三、省间清洁能源交易情况6月,省间清洁能
记者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获悉,7月1日21时15分,西北电网直流外送功率首次突破6000万千瓦,达到6202万千瓦。当天,西北电网日外送电量13.05亿千瓦时,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西北电网外送直流总数达14条,外送规模超8600万千瓦,其中特高压直流10条,超过全国特高压直流外送规模的一
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与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高效盘活存量火电资产至关重要。推动老旧机组延寿改造,使其从主力发电转向电网调节支撑,是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和经济性最优的战略选择。(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张琛王光达吴洲洋)当前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矛盾在于:风电、光伏等
6月27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全面完成今年12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建设任务。这12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包括山东泰安西特高压直流500千伏送出工程、弥河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临淄50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等。12项工程全部建成投运后,可新增110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444万千伏安,将进一步完善山东电网局部网架结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