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道正文

改革开放40年 | 一百年水电梦 廿五载三峡情

2018-12-21 08:41来源:中国改革报作者:吴昊 张宇关键词:三峡集团水电站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在25周年的发展历程中,改革伴随着三峡集团走过了每一个脚步。三峡集团25年的发展史,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一段传奇,也是中国人“百年水电梦”的一支凯歌,而这支凯歌的开端,正是中国几代人魂牵梦绕的三峡工程。

2018年4月24日,江河纵横的荆楚大地正值细雨霏霏的仲春时节,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三峡工程视察,登上三峡大坝坝顶,望着气势恢宏的三峡大坝和高峡平湖的美景,习总书记说:“三峡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转,使多少代中国人开发和利用三峡的梦想变为现实,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

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正值我国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毛泽东主席考察三峡坝址60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三峡集团”)成立25年,而距离中国人首次正式提出兴建三峡工程,已经整整100年。习总书记说,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一定要自力更生。

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正是三峡集团25年来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百年水电梦得以实现的精神内涵。

自力更生

圆梦百年三峡

据史料记载,1918年,一位年过五旬的革命家,看着自己刚刚写就的《建国方略》,在这本大作里,中国人第一次提出了兴建三峡工程的设想,而这位革命家,就是我们熟知的孙中山先生。这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在为数不多的几个老牌工业化国家的利益重组中又一次被瓜分。尽管彼时的中国,仍然积贫积弱、千疮百孔,但在孙中山的心里,已开始构思这个文明古国的未来图景,想到长江三峡巍峨的山峦和滔滔的江水,他心潮澎湃。

孙中山写道:“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在他的指引下,民国时期,对于三峡工程建设的酝酿逐渐开始。国民政府拟与美国合作开发三峡,被誉为“美国河神”的萨凡奇博士来华考察,经双方现场踏勘和初步规划,制定了著名的“萨凡奇计划”。然而,陷入经济危机和内战的中国难以实质性地开展相关工作,这一方案最终付诸东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利水电建设极为关注。1956年,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时,写下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词句。两年后,毛泽东乘坐“江峡轮”实地考察三峡,透过望远镜,两岸的雄伟壮丽尽收眼底,三峡得天独厚的地貌和水力资源让他坚定了建设三峡的信心,从此,“三峡梦”在新中国的建设蓝图中渐渐露出端倪。

1958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和苏联100多位专家考察三峡坝址和库区,4月,中央又下发了关于三峡工程的首个文件——《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不过,由于3年自然灾害等原因,三峡工程再一次被搁置,此后,因客观条件的限制,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三峡工程始终未能提上日程。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改革开放的到来为三峡工程建设创造了条件。而此前,1970年中央批准兴建的葛洲坝工程,也为三峡工程作了实战准备、积累了宝贵经验。1982年11月,邓小平听取了关于三峡工程的汇报,他指出,“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有力地推动了三峡工程的建设。

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三峡工程从开启之日就携带着改革的基因。1986年,中央成立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经过3年的论证,到1989年5月,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出了“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结论,而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我国的经济实力日渐提升,也为兴建三峡工程奠定了基础。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至此,中国人的百年三峡梦终于进入了“落地”的阶段。

万众一心

高峡出平湖

今天的三峡大坝,气势磅礴的景象让人叹为观止,而在25年前,当人们面对着险峻而空旷的峡谷目测着长江之水蕴含的能量时,历史就从那一刻开始改变。

1993年是三峡工程建设历史上的“元年”,这一年的1月3日,国务院1号文件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同时决定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由原国家能源部副部长陆佑楣任总经理。9月27日,中国三峡总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中国三峡总公司成立的第二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规划显示,三峡大坝坝顶高185米,大坝轴线全长2309米,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按照1993年的价格水平计算,枢纽工程静态投资达500.9亿元人民币。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共分三期进行,总工期17年。

虽然国家对三峡工程大力支持,但作为迄今世界上最大、位于长江中下游“咽喉地带”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建设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据当时的建设者回忆,工程的设计、建设、质量、进度、安全等各项管理要求都非常严格。除了工程本身的难度,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移民也是巨大的难题,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占到了工程总投资的45%,在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2005年间,每年平均移民10万人左右,累计安置130万移民。

工程首次实行了资本金制,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成为工程投资的主要来源。另外,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开辟企业债券、政策性银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出口信贷、发电资产上市融资等多种渠道,由三峡总公司自借自还,自担风险。实践证明,这条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国际接轨的投融资道路是成功的,既保证了工程需要,又使资金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以内。

三峡工程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控制模式,解决了长期以来重点工程多次调整投资概算的弊端。国家还专门成立三峡工程稽察组,对工程的资金管理、建设进度和安全施工等方面进行稽察;国家审计署多次开展专项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也是重大工程监督制度方面的创新。

第一代“三峡人”,虽然条件艰苦、收入也不高,但他们却干劲十足,“为我中华,志建三峡”,如履薄冰地面对国家寄予的厚望,十年如一日筚路蓝缕,工程于2009年如期建成,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愿景。

2010年7月20日,三峡工程迎来入库流量达7万立方米/秒的上游洪峰,刷新了1998年以来通过宜昌的最大洪水峰值纪录,这也是三峡工程建成之后迎来的第一次大洪水。洪水经由三峡大坝拦截后,出库流量减少到4万立方米/秒,相当于三峡工程利用防汛库容拦截了3万立方米/秒的流量。三峡坝前水位由146.93米抬升至149.81米,24小时内上涨了近3米,平均每8小时上涨1米,拦截洪水约15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洪峰对中下游河道的冲击。据了解,从2003年~2017年,三峡水库累计实施拦洪运用44次,总蓄洪量1322亿立方米。根据中国工程院《三峡工程试验性蓄水阶段评估报告》的数据,仅在2009年~2012年,三峡工程防洪减灾效益就达360亿元。

三峡电站是目前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总装机2250万千瓦。截至2018年11月30日,三峡电站发电量累计11,855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上海市全部居民过去9年的用电量,替代标煤约3.6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9.21亿吨,有效缓解了华中、华东地区及广东省电力市场供需矛盾,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三峡工程蓄水至175米后,根本改善了重庆到宜昌660公里航道的通航条件,使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2017年5月1日,三峡船闸实现连续14年安全、高效运行,累计货运量突破10亿吨,有力支持了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除了防洪、发电和航运,三峡工程还在补水、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三峡”品牌

引领全球水电

源于三峡工程建设和运营,经过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三峡集团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之一。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0座水电站中,有5座由三峡集团建设运营管理,全球127台70万千瓦以上水轮发电机组中有86台由三峡集团拥有并运营管理。在长江干流和清江支流上,三峡集团共拥有9座水电站,总装机超过7500万千瓦,是全球具有滚动开发、运营管理千万千瓦级梯级电站能力和经验的水电开发企业。

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奔腾而过的金沙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2002年立项的溪洛渡水电站,秉承了三峡工程的建设管理方式,是国家“西电东送”骨干工程,也是金沙江上已建成的最大水电站。面对这一当时被称作“超级工程”的水电站,建设者们攻坚克难,历经十余载,2014年6月30日21时50分,溪洛渡水电站所有机组全部投产。

在溪洛渡水电站即将建成之际,与溪洛渡同在金沙江下游、同为300米级高拱坝、装机容量相当的白鹤滩水电站也紧锣密鼓地进入建设阶段。白鹤滩被称为中国乃至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水电工程之一。一方面,白鹤滩水电站主要特性指标均居世界前列:拱坝坝高289米,居世界第三;300米级高坝抗震参数居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群规模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水电站坝址的地质环境复杂:峡谷地形不对称、岩性复杂等。业内普遍认为,在如此复杂多样的地质结构上建设“巨无霸”,白鹤滩水电站的综合技术难度冠绝全球,凝聚了世界水电发展的顶尖成果,堪称“时代高点”。

“从三峡到金沙江,从30万千瓦~70万千瓦,再到100万千瓦,中国水电装备设计制造实现了两次大的跨越。在三峡,我们走的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而在白鹤滩,我们实现了完全自主创新。”三峡集团有关负责人说,“虽然这两次跨越的实现路径不一样,但中国三峡集团始终是牵头和主导者,在关键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我们对中国水电技术进步的积极贡献。”

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白鹤滩水电站在当今在建水电工程中位居第一,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三峡电站的全球第二大水电站。此外,白鹤滩单机容量1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无压泄洪洞规模居世界第一,圆筒式尾水调压井规模世界第一,地下厂房跨度世界最大,首次300米级高拱坝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这些“第一”无不凝聚着三峡建设者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智慧和汗水。

历经三峡、溪洛渡、向家坝、乌东德、白鹤滩等已建和在建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实践,三峡集团也日益成长为世界水电领域的引领者。三峡集团积极发挥引领者作用,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带动中国水电全产业链“走出去”,同时也带动中国技术规范和水电标准“走出去”。近年来,三峡集团先后13次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见证下签署重大合作和投资协议,其中巴基斯坦卡洛特电站被写入中巴政府间联合声明。目前,三峡集团在全球40多个国家开展项目80余个,海外总装机容量突破1700万千瓦。

2015年,三峡集团获得巴西朱比亚和伊利亚两座水电站的30年特许经营权。同时,通过拓展与葡萄牙电力公司的合作,稳步高效地进入英国、波兰、意大利等欧洲清洁能源市场以及秘鲁等葡语国家市场。如今,“三峡品牌”已成为一张代表中国水电全球竞争力的名片,成为中国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从海上来

新能源齐头并进

作为国内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除了布局水电,三峡集团也积极实施海上风电引领战略。从2006年起,三峡集团开始探索和涉足海上风电领域。进入“十三五”后,三峡集团更是把海上风电作为其“十三五”战略的重点方向,积极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打造海上风电引领者,同时积极布局德国、英国等海外市场。

2017年9月中旬,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项目一期首批机组并网。此前,刚刚吊装完的大型风电机组成功经受住了台风的考验,而作为我国首个5兆瓦以上的大功率海上风电样机试验风场,并网发电意味着从福建海上风电基地开始,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正式进入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快速发展阶段。

为了推进我国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快速开发,三峡集团与福建省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全方位合作。2016年11月,三峡集团启动了福清兴化湾30万千瓦海上风电场一期工程(样机试验风场)建设,投资总额约18亿元,成为全球首个国际化大功率海上风电试验场。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在1.8万公里陆地海岸线上,50米高度风功率密度大于300瓦/平方米的潜在开发量约为2亿千瓦(5-25米水深)。2015年年底,我国各沿海省市的海上风电中长期规划修编工作启动,国家能源局已批复规划总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不过,虽然我国海上风电规划的装机规模很大,但实际建设的规模较小,我国海上风电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成本、激励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仍是制约我国海上风电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峡集团是国内最早一批参与海上风电开发的企业,为发展海上风电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和探索,具备了技术、产业、人才、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并正在加快实施海上风电引领战略。同时制定了海上风电业务战略目标:将三峡集团打造成为国内海上风电的引领者,实现“六个引领”,即规模引领、管理引领、技术引领、标准引领、人才引领、品牌引领,全面掌握海上风电开发、建设、运营核心技术,实现以三峡集团主导,推动我国形成海上风电完整产业链、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国际业务上,三峡集团稳步进入欧洲成熟海上风电市场,2016年成功收购德国Meerwind项目,成为我国第一家控股境外已投运海上风电项目的企业。目前,三峡集团正与葡电公司合作共同开发英国Moray等海上风电项目,持续跟踪国际海上风电投资机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从长江到海洋,从海洋到世界”,是三峡集团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举措。

上善若水

倾情回馈的赤子心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因水而生的三峡集团,在发展为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世界最大的水电开发企业后,不忘初心,用“达则兼济天下”来回报国家在三峡成长阶段给予的支持。从定点扶贫到库区移民帮扶,从支持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到长江大保护,三峡集团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在自身效益增长的基础上稳步增加投入。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7亿元,惠及全国31个省市的80多个区县、12个少数民族地区。

格衣扎且子所在的大花村,是四川凉山州典型的边远山区彝族聚居贫困村,139户526人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格衣扎且子全家七口人,其中三人身患残疾——父亲偏瘫多年,母亲重病无劳动能力,而他自己因从小罹患小儿麻痹症而落下残疾,只能靠着每天走街串巷卖豆花来勉强度日。三峡集团2017年度支持越西县的2000万元扶贫资金到位后,越西县迅速在大花乡区位条件较好的新址上启动“三峡新村”建设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宽敞明亮的100多栋安全住房拔地而起,崭新的村委会办公楼、硬化的水泥路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2017年12月4日,36岁的格衣扎且子搬到了盼望已久的新家“三峡新村”。越西县大花村只是三峡集团出资建设众多“三峡新村”的一个缩影。

三峡集团的定点扶贫始于2002年,16年的时间里,向重庆市巫山县、奉节县,江西省万安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投入扶贫资金1.4亿元,实施项目187个。

此外,三峡集团不忘本源,支持三峡和金沙江坝库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按时足额计提三峡水库库区基金,并从企业利润中拿出资金加大对库区的后续投入,为建设繁荣和谐稳定的新三峡库区做出新贡献。2008年开始,对口支援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秭归县,援助宜都、长阳、兴山等移民影响县市,累计援助资金3亿元;2017年,三峡集团出资2亿元设立三峡库区移民后扶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帮助重庆万州市培育带动力强,能充分吸纳移民就业的优势产业,提升三峡库区的“造血功能”。

改革路上

新时期新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强,新一轮改革大潮涌起,而三峡集团始终把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作为集团最大的战略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站在全局的高度谋划推动公司改革发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截至2017年年底,三峡集团资产总额达到6986亿元,可控装机规模7001.7万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96.2%),年发电量达到2846亿千瓦时。

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研究并明确了三峡集团新的战略发展定位,要求三峡集团在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在带领中国水电“走出去”中发挥引领作用,在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升级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今年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视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时强调,要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按照新的战略发展定位,三峡集团承担起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历史使命,着力打造生态环保业务板块,实现从“建设三峡、开发长江”到“管理三峡、保护长江”的重大历史转变。

目前,三峡集团正在积极整合内外部生态环保业务和资源,筹建中国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和生态环境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牵头设立中国长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形成共抓长江大保护的专业力量和实施平台。今年5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在江西九江主持召开推进三峡集团开展长江经济带城镇污水处理试点工作现场会,三峡集团打响全面参与长江大保护“第一枪”。

诞生于改革开放之初,在25周年的发展历程中,改革伴随着三峡集团走过了每一个脚步。三峡集团25年的发展史,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一段奇迹,也是中国人“百年水电梦”的一支凯歌,而这支凯歌的开端,正是中国几代人魂牵梦绕的三峡工程。谈及三峡工程的往事,作为三峡工程论证、决策、建设等阶段的亲历者,陆佑楣院士说,“三峡工程是治水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要认清这个百年圆梦工程的三个递进阶段,认清其综合效益的巨大作用,以及为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一本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集团查看更多>水电站查看更多>水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