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安徽省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报告,报告对《安徽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规划调整目标做了详细阐述。其中,调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为进一步促进安徽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将2020年风力发电装机目标由260万千瓦上调至3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由5.5%上调至6%以上,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由23%上调至27%。
“十三五”以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高速增长。“十三五”以来,我省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创新发展方式、完善支持政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迎来爆发式发展。二是稳步推进风电发展。注重集中式风电场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有序建设平原、低丘、滩涂地区低风速风电场。统筹风能资源、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交通运输等建设条件,因地制宜探索接入低压配电网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并网风电装机217万千瓦。
“十三五”以来规划发展面临的问题:可再生能源发展受限。一是光伏发电增长减速。“十三五”以来,社会资本大量涌入光伏行业,我省光伏发电装机呈爆发式增长。电网接入和电力消纳压力对光伏发电增长的制约已经显现,加之国家光伏发电政策调整,光伏发电发展减速已成定局。二是风电项目开工率偏低。由于我省地形复杂、林地较多,且风电场开发建设不同程度存在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问题,加之后续生态修复不及时、大规模发展下的电力消纳问题等原因,造成风电场开工率偏低,截至2017年底,核准项目开工率不足50%。三是地热能利用推广难度大。由于国家取消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项目申报和资金支持,我省没有中央财政支持及地方财政配套,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缺乏继续推动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的积极性,浅层地热能利用推广应用难度大。
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三五”能源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能发规划〔2017〕72号)要求,安徽省能源局会同有关单位和研究机构对《安徽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监测和评估,在此基础上编制《安徽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监测和评估报告》。
一、《规划》实施情况
(一)能源发展总体情况
“十三五”以来,全省能源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构建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大力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能源发展质量和效率,《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良好。
1.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增强。2016—2017年,累计新增电力装机1308万千瓦,截至2017年底,全省电力装机6468万千瓦、发电量2470亿千瓦时,比2015年分别增长25.3%和19.8%;拥有煤炭生产矿井44对、核定产能1.43亿吨/年,单井平均产能320万吨/年,单井规模居全国前列。“一体化、网络化”现代能源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全省在运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840座,变电容量1.6亿千伏安、输电线路长度4.4万公里;现有天然气长输管道2605公里,原油管道690公里,成品油管道760公里,天然气储气能力2888万方,成品油库容90万方。
2.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2016—2017年累计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894万千瓦,截至2017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534万千瓦、2017年发电量229亿千瓦时,分别是2015年的2.4倍、2倍。2017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3051.9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年均增长2.9%,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至0.497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按照2015年可比价格计算),连续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降至72.5%,比2015年下降4.3个百分点;油品消费占17.37%、天然气消费占4.48%,非化石能源消费占5.66%,比2015年分别提高1.17、0.68和2.16个百分点。
3.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高。2017年,全省原煤入选率提高至95%、矿井水综合利用率提高至70%,比2015年分别提高5个、7个百分点。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电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提高至55.2%,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低热值煤发电装机达到265万千瓦、年利用低热值煤超过800万吨,瓦斯发电装机14万千瓦、瓦斯抽采量6.8亿立方米、利用量2.6亿立方米。60万千瓦级以上火电机组占全省火电装机容量的80%,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火电供电煤耗297克标煤/千瓦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克/千瓦时。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安装了环保设施,2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提前一年完成国家目标任务。
4.能源惠民利民成效显著。累计实施8批次216亿元农网改造升级专项工程,截至2017年底,农村户均配变容量由2015年的1.74千伏安提高到2.3千伏安、年均停电小时由26.1小时降至11.3小时。通过实施“两年攻坚战”,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动力电,率先完成平原地区机井通电全覆盖,中心村电网改造完成数量居全国首位。先行探索光伏扶贫这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方式并推向全国,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并网光伏扶贫装机199.3万千瓦,居全国首位,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约20亿元。
5.能源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扎实推进能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累计退出煤炭产能1689万吨,提前完成煤炭去产能五年任务三年“大头落地”目标;有效防范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淘汰落后煤电产能44.6万千瓦,缓建煤电装机96万千瓦。电力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发用电计划有序放开,市场化交易机制逐步完善,电力直接交易规模逐年大幅增加。2015—2017年,分别完成电力直接交易量178、394、55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1%、23%和28.6%,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73.4亿元。油气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引进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天然气管道近400公里。鼓励开展多种形式大用户直供气,直供气用气量已达到全省非居民用气量的30%以上,年减少企业用气支出2.5亿元。推行工业用户倒阶梯气价,2017年降低工业企业大用户用气支出4亿元。
(二)能源发展形势分析
党的十九大提出,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我省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着力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能源发展宏观环境总体有利。但我省能源发展改革也面临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供应保障形势偏紧、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突出问题。
有利因素方面:一是能源消费需求仍将保持稳步增长。2017年,我省人均用能2.08吨标准煤,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4%。未来一个时期,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工业用能稳步增长,交通、建筑用能快速增长,人均用能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为能源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二是能源产业发展条件较好。我省资源条件相对优势明显,煤、水资源兼备。区位条件优越,地处长江经济带承上启下、承东启西位置,随着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进程加快,与长三角兄弟省市能源互济互保、基础设施互通互联进程加快。电网坚强智能,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较强。能源通道完善,水运、铁路运输通畅,超高压、特高压输电通道齐备。三是能源改革释放发展潜力。“十三五”以来,按照国家部署,我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简政放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等重点领域改革和能源市场建设,拓宽社会资本进入能源领域渠道,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
不利因素方面:一是能源保供压力增大。“十三五”以来,国家深入推进煤炭去产能,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我省煤炭、电力等行业发展受限,而能源需求刚性增长,加之我省可再生能源资源缺乏、天然气资源供应紧张,预计“十三五”后期及今后一个时期,能源供应短缺风险加大。二是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受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我省对煤炭依赖度较高。2017年,煤炭占全省能源生产的91.6%,煤炭消费比重比全国约高12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比全国低8.5个百分点。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背景下,能源结构调整任务异常艰巨。三是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能源行业自然垄断、竞争性垄断和无序竞争现象仍然存在,能源价格、税收、财政、环保等政策衔接不够,市场体系有待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天然气、电力调峰成本补偿及相应价格机制亟待完善,科学灵活的价格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三)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规划》设定的能源总量、结构、效率、环保等4个方面、20项指标全面按序时进度完成规划目标。
1.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规划》设定约束性指标5项。截至2017年底,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降至72.5%,煤电供电煤耗降至297克标准煤/千瓦时,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至5.66%,上述3项指标提前并超额完成2020年规划目标;全省能源消费总量13051.9万吨标准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上年下降5.28%,上述2项指标按序时进度完成规划目标。
2.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规划》设定15项预期性指标。截至2017年底,石油消费量约1595万吨,石油消费比重提高至17.37%,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提高至23.7%,电网线损率下降至7.18%,煤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分别降至28、43、6毫克/立方米。上述7项指标提前完成2020年规划目标。能源生产总量9144万吨标准煤,电力装机规模6468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1921亿千瓦时,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9.2%,天然气消费量44.17亿立方米(含煤层气),天然气消费占比4.48%,原煤入选率达到95%。上述7项预期性指标按序时进度完成规划目标。
2017年,全省煤炭消费量16084.6万吨,比规划序时进度少412.2万吨;煤炭消费年均增长1.3%,比规划年均增速低1.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十三五”以来,我省大力推进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新增耗煤项目。同时,按照国家要求,启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煤炭消费增速回落。
(四)重点任务推进情况
“十三五”以来,全省能源系统认真推进《规划》实施,《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较好。
1.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一是煤炭产能控制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三五”以来,我省停止核准新增煤炭产能项目,并对在建矿井采取缓建措施。2016—2017年,全省仅投产矿井2对,新增产能445万吨/年。认真贯彻国家化解煤炭过剩产能部署,累计关闭资源枯竭、灾害严重、长期亏损矿井11对,退出产能1689万吨/年;4对矿井实施减量生产,核减产能55万吨/年。二是煤矿绿色安全高效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生产矿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依法依规停产整顿。2016—2017年,全省煤矿年均发生死亡事故7.5起、死亡7.5人,百万吨死亡率降至0.062,比“十二五”分别下降61.9%、77.4%和74.5%。大力提高煤炭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行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加大安全系统改造和重大灾害治理力度。截至2017年底,全省拥有安全高效矿井28对,核定产能10545万吨/年,占全省产能的73.7%。生产矿井采煤机械化、掘进机械化程度提高至100%和98%,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三是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截至2017年底,全省重点煤炭企业电力权益装机容量1226万千瓦,煤炭物流设施周转量10221万吨/年,静态储量610万吨,焦炭、甲醇和合成氨产能分别为440万吨/年、40万吨/年和50万吨/年。省属3家煤炭企业获得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多对矿井的主体开发资格,规划建设规模约4600万吨/年。煤炭企业经营状况大幅改善,2017年,煤炭行业实现利润超过80亿元,全行业亏损局面得到扭转。
2.燃煤火电项目建设放缓。“十三五”以来,国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我省燃煤火电建设放缓。2016—2017年,仅建成淮北平山电厂2号机、利辛板集电厂、皖能铜陵6号机等5台“十二五”结转燃煤火电机组,新增装机331万千瓦,完成规划目标的24%;在建蚌埠电厂二期、钱营孜煤矸石、神皖庐江电厂、华电芜湖3号机等7台机组,装机424万千瓦;华能巢湖电厂二期、阜阳华润电厂二期未能如期开工,大唐滁州电厂尚未核准,列入规划的煤电储备项目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燃煤火电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累计淘汰关停小火电机组6台、44.65万千瓦,完成规划目标的90%;完成3205万千瓦的超低排放改造和1300万千瓦节能改造任务,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分别减少了63%、44%和29%,全省煤电平均供电煤耗297克标煤/千瓦时,电网线损率下降至7.18%,提前2020年规划目标。
3.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高速增长。“十三五”以来,我省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创新发展方式、完善支持政策,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迎来爆发式发展。一是积极发展光伏发电。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光伏发电规模管理和实施竞争方式配置项目的指导意见》,采用招标方式配置光伏发电规模,积极探索“光伏+”模式建设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各类综合应用光伏电站。探索将采煤沉陷区治理和发展水面光伏相结合的新路,积极推进两淮采煤沉陷区国家光伏领跑基地建设。先行探索光伏扶贫这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方式并推向全国。积极在工业、公共建筑等各类屋顶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并网光伏发电装机888万千瓦,提前3年完成规划目标。二是稳步推进风电发展。注重集中式风电场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有序建设平原、低丘、滩涂地区低风速风电场。统筹风能资源、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交通运输等建设条件,因地制宜探索接入低压配电网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并网风电装机217万千瓦。三是大力推进生物质发电。我省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作物秸秆发电的意见》《大力发展以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现代环保产业的实施意见》,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印发《关于对农作物秸秆发电实施财政奖补的意见》,构建起促进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政策体系。截至2017年底,全省累计并网生物质发电装机119万千瓦,居全国第4位。四是有序推进水电开发。实施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新增并网装机19万千瓦。有序推进绩溪、金寨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4.5亿元、15.1亿元,占总投资的35%、21%,稳步推进桐城等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截至2017年底,全省水电装机310万千瓦,其中抽水蓄能168万千瓦、常规水电142万千瓦。
4.电网建设全面加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印发实施《安徽省电网发展规划(2017—2021年)》,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提速。省级骨干电网方面,建成淮南—南京—上海(安徽段)特高压工程,省际电力交换能力提高到1700万千瓦;准东—皖南特高压工程(安徽段)建设稳步推进。500千伏肥北、怀洪、福渡、广德、涓桥等5座变电站建成投运,平山电厂送出、板集电厂送出、铜陵电厂二期送出、沙河扩建2号主变等工程按期建成,开工建设安庆三、阜三、金寨等17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市级主干网架方面,建成合肥牌坊、滁州护桥等22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阜阳薛桥、蚌埠蒋南等7个变电站扩建工程;建成蚌埠电厂二期等2个220千伏电源送出工程;建成文都—庐江线路等8个线路工程;开工建设合肥小庙、马鞍山塔岗等39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配电网建设改造方面,密切跟踪市区、县城、中心城镇和产业园区等经济增长热点,不断提升供电能力,消除城镇用电瓶颈;加大农网改造升级力度,推进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进程。110、35千伏变电容载比分别为2.11、1.9,城网、农网户均配变容量分别达到3.7千伏安/户、2.3千伏安/户。电网智能化发展方面,新建和改造智能变电站206座、配电自动化主站3座、配电终端2009个。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4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徽省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的通知,其中包含14个相关风电项目,节选如下:3个相关风电项目:郎溪远景年产200套风电储能设备等项目、广德涌诚工业机器人风力发电部品树脂砂项目、涡阳县道仁新能源多能互补基地建设项目;11个风电场项目:皖能埇桥区褚兰风电场项目、萧县中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日,国家电投华东区域公司吉电和县功桥50MW风电项目工程储能系统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项目招标人为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项目采购13MW/30MWh储能设备,第一中标候选人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715.46万元,折合单价0.572元/Wh。
一、现货运行情况(来源:微信公众号“兰木达电力现货”作者:Lambda)实时价格2024年的春节也在2月份,不同处是今年春节跨越在1月与2月,即今年2月仅有一半春节假期。因此与去年同期相比,典型现货省份负荷与外送(或外受)均大幅增长。山西、蒙西、广东价格下降。山西,蒙西因新能源出力增加比需求上
2月14日,淮北矿业集团与泗县人民政府、泉为绿能投资(海南)有限公司举行三方签约仪式,顺利签约300兆瓦泗县风电项目。淮北矿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孙方,淮北矿业副总经理陈亚东;泗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汝娜,县委常委、副县长王跃明,以及泉为绿能投资(海南)有限公司、上海赢古资产管理公司负
近日,安徽省黄山市、金寨县、安庆经开区、潜山市等4个县市公布风电乡村振兴有关投资主体优选结果。结果显示,黄山市风电乡村振兴工程合作开发投资主体候选人为远景能源有限公司;金寨县风电乡村振兴工程投资主体中选人为上海国轩数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安庆经开区风电乡村振兴工程合作开发投资主体为
安徽省铜陵市风电乡村振兴工程优选投资主体项目成交候选人公示。根据公示,中标候选人为铜陵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比选公告显示,铜陵市风电乡村振兴工程,风电总装机容量为25MW,拟受益村集体经济组织45个。铜陵市风电乡村振兴工程优选投资主体项目成交候选人公示一、安徽省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受铜陵市
近日,安徽省3个县发布乡村风电投资业主公告,分别为“怀宁县25兆瓦风电乡村振兴工程投资主体竞争性比选结果公告”、“桐城市风电乡村振兴工程合作开发投资主体成交结果公告”。此外,《定远县风电乡村振兴工程投资主体竞争性比选项目成交候选人公示》也于日前发布,《公示》显示,投资主体为国晶新能
6月7日,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启动风电乡村振兴工程优选投资主体竞争性比选。《通知》指出,项目容量为62.5MW,采购人通过本次比选择优选择本项目投资主体,由采购人和投资主体合资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注册资金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20%,项目公司中采购人股份比例不高于49%。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
5月11日,安徽省能源局发布2023年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规模竞争性配置中选结果公告。根据公告,本次竞配共40个风电、光伏项目,规模约4GW,其中风电项目18个,规模共计1.495GW,远景能源、运达股份、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华润等十家企业中选。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日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徽省能源局、安徽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安徽省风电乡村振兴工程总体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表示,全省2022年集体经济经营收益20万元以下村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低收入村”),按照每个村500千瓦标准配置乡村振兴风电项目建设规模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绿色低碳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会议热词。政府工作报告擎画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等重点工作部署。在北京千里之外的安徽区域,华润电力苏皖新能源公司向“新”而动,逐“绿
文/赵云灏作者供职于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崔正湃姚冬作者供职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成为完善全国电力统一大市场,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2024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发改能源〔2024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发展报告》全面诠释了我国绿证事业发展脉络,介绍了2024年我国绿证核发交易、市场培育、应用场景拓展、国际互认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和成效,阐明了绿证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能耗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的加速布局,储能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江苏省积极响应政策导向,鼓励企业用户和产业园区自主建设新型储能设施,通过峰谷分时电价等市场化机制有效缓解电网高峰供电压力。同时,江苏省支持企业用户建设“微电网+储能”系统,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在分布式能源、需求响应等领
4月21日,新能源云平台公布2025年第四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此次纳入2025年第四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的项目共26个,核准/备案容量603.81兆瓦,其中:集中式发电项目11个、核准/备案容量599.35兆瓦,分布式发电项目15个、核准/备案容量4.46兆瓦。此次变更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清单的项目共24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1日,粤电力A公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累计完成合并报表口径发电量252.92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0.32%;其中煤电完成180.53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5.71%,气电完成47.8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49%,风电完成13.36亿千瓦时,同比减少9.79%,光伏完成8.8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11.00%,水
2025年4月15日,标普全球(SPGlobal)正式发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5》。东方日升凭借卓越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成功入选年鉴,并成为中国半导体与半导体设备行业仅5家获此认证的企业之一。标普全球CSA评估是全球历史悠久的可持续发展评估评价体系之一,通过环境、社会、治理与经济三大维度对企
近日,PV-Tech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组件制造商可融资性评级出炉,隆基连续第21次荣膺AAA最高评级。连续21次获得AAA评级,不仅是隆基在技术创新、产品价值、经营水平等多维度卓越表现的有力证明,还凸显了权威机构对隆基企业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信心。实力加冕PV-Tech可融资性评级体系是业内权威的分析工具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6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能源局甘肃监管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燃煤发电基准价有关事项的通知》,甘肃省燃煤发电基准价继续按照0.3078元/千瓦时执行。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中包含脱硫、脱硝、除尘电价和超低排放电价
日前,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能源局甘肃监管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燃煤发电基准价有关事项的通知》,甘肃省燃煤发电基准价继续按照0.3078元/千瓦时执行。燃煤发电上网电价中包含脱硫、脱硝、除尘电价和超低排放电价,风电、光伏发电、生
近日,英国能源监管机构Ofgem已批准国家能源系统运营商(NESO)提出的改革建议,旨在清理电网接入排队中的“僵尸项目”,优先为清洁能源项目释放容量。这一改革预计将使超过65GW的光伏项目获得确定的并网承诺,远高于此前预测的39GW,已接近英国《2030年清洁电力行动计划》中设定的69.4GW光伏装机上限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中国华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国资国企的新使命新定位,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举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
4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3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其中,1-3月光伏新增装机5971万千瓦,仅3月新增2024万千瓦,同比增长124%。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3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5亿千瓦,同比增长43.4%;风电装机容量5.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1-3月份,全
4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3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3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3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9.5亿千瓦,同比增长43.4%;风电装机容量5.4亿千瓦,同比增长17.2%。1-3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769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81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
4月18日,四川省经信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7年,主要承载地和协同发展地融合态势基本形成,新能源产业链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市场机制、标准体系和管理体制更加健全,链主链核企业规模实力不断壮大,产
4月18日,国新办举行经济数据例行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下一步将出台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三个行业新一轮的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重点行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陶青介绍,今年一季度,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8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机制,促进省内发电企业充分竞争,推动电源企业和新能源制造业用户在更大范围内协商形成交易价格。鼓励“三州
截至目前,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已全部交出2024年成绩单。经统计,2024年五大发电集团旗舰上市公司累计营收7154.14亿元,净利润合计340.37亿元。根据年报,五家上市公司总净利创下近8年来最高,较2023年同期大增近50%。来源:微信公众号“能见”作者:李洋2024年,华能国际实现营业收入2455.51亿元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甘肃能源公告,2024年,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控股股东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甘肃电投常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常乐公司”)66.00%股权,主营业务新增火力发电业务,已发电控股装机容量达到753.97万千瓦,同比增加113%。同时,不断强化对电力中
随着业绩窗口逐渐打开,五大发电集团的主要上市主体2024年年报已悉数出炉。Wind数据统计显示,这五家上市公司中三家减收增利,但盈利增速均超过20%,净利润总和340.37亿元,较2023年同期大增47.79%。业绩TOP1:华能国际2024年,五大电力上市公司中四家营收突破千亿,一家盈利突破百亿。其中,华能国际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15日,吉林省大安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组织大安市支持招商引资风电项目建设指标竞争性配置的公告。公告显示,本次大安市15万千瓦风电项目为招商引资奖励类项目,分为10万千瓦和5万千瓦两个子项目,视省内电力消纳实际情况以市场化方式安排并网,优选大安市支持招商引资10万千瓦
新形势下,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量、价”全面推向市场。而新能源的发电特性,又为市场化交易带来诸多不确定性。2024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实现新突破。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新能源装机容量为18.89亿千瓦,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6%。其中,水电装机容量为4.36亿千瓦,
我国新能源经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辅助电源成为主体电源,已经由培育成长期向发展壮大期转变。1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简称“136号文”),明确提出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