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企业正文

能源转型四十年 大时代下GE发电的变与不变

2019-01-04 08:33来源:GE发电关键词:GE电力行业燃气轮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拥抱本土化,携手走出去

随着节能减排理念深入人心,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耗中的占比不断增加,天然气发电也日渐普及。然而,燃气轮机的本土化制造和运维却一度成为令行业头疼的难题。

就在十几年前,中国天然气发电厂的燃气轮机一旦发生故障,首先要联系远在海外的工程师飞来实地检查,再从海外的工厂或者仓库进口备件,经过漫长的等待和运输,故障燃机才能被修好、重新投入工作。以GE的产品为例,其中B级和E级燃机的问题有时要等待8个小时才有回应,而针对F级燃机的故障问题,有时甚至要等12个小时。

在那时,燃气轮机较长的运行维护和检修时间,令天然气发电启动时间短、便于电网灵活调峰的优势大打折扣。与此同时,高昂的燃气轮机运维人员和备件成本,又让天然气发电企业的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面对时间和资金成本的双重压力,解决燃气轮机制造、运维本土化对天然气发电行业而言迫在眉睫。“打捆招标”就是希望能够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让燃气轮机这一“国之重器”能够在制造和运维领域更多地实现本土化,降本增效。

GE携手本土合作伙伴哈电在参与“打捆招标”后,不仅为中国天然气发电行业带来一台台顶尖的燃气轮机设备,在技术、生产、服务本土化等方面也为中国燃气轮机制造业带来了创新和进步。

2004年,GE、哈电与南汽轮共同打造了国内首家燃机维修服务中心——秦皇岛能源服务中心;同年,GE与黎明航发的合资企业——沈阳通用电气黎明也破土动工。经过不断迭代,从团队到技术再到产品,实现了全面本土化的GE,现在可以拍着胸脯说:“您在我们这里享受到的是全世界一流的维修服务!”

2005年,第一台在中国制造的9FA燃烧室新机部件,成功交付杭州半山电厂客户使用,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6年,9FA热通道部件也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大大缩短了中国客户的交货周期。

2014年,为了进一步推动技术本土化,GE中国哈尔滨创新中心成立。

2015年11月,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燃机本土化,GE与哈尔滨电气集团宣布组建重型燃机合资企业,专注于燃机的本土化制造和服务。

为了向中国燃机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广泛的产品和服务,沈阳工厂于2016年成为通用电气独资公司,9F.05,6F.01,6F.03燃机部件新的本地化征程也由此开始。

与此同时,早在2003年,针对第一批打捆招标的燃机,GE就开始在中国招聘、培养大量现场服务工程师。这些工程师涵盖机务、控制、电气、发电机以及辅机等现场所有专业。2006年,GE发电组建了“疑难问题技术支持团队”,汇集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支持工程师,梳理、总结、分享机群的经验教训,为来自中国乃至全球各地的用户答疑解难。经过十几年的积累,GE已经有了近百位经验丰富的现场服务工程师活跃在中国发电行业的角角落落。

为了把“接力棒”交到客户手中,2016年11月,GE又与大唐成立了北京国际清洁能源发电培训中心。截止到2018年底,发电培训中心累计培训近600位学员。这600位“新时代电力工匠”从高井这一“电力人才的摇篮”中走出,将是整个中国发电行业的财富。

时至今日,不仅在中国的电厂已经很少再看到外国工程师的身影,中国服务工程师甚至已经开始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发电市场,为全球客户提供现场技术服务。

本土化战略不仅为GE在华项目作出了突出贡献,还成为GE全球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秦皇岛能源服务中心的“枝蔓”已散布全球。目前,其70%的产量供应海外,很好地诠释了“立足中国,服务全球”的理念。在全球范围内,GE内部同类型的维修工厂多达35家,而秦皇岛能源服务中心仅用了十几年,就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维修工厂。2018年,GE又大步迈进了本土化2.0时代,将本土化战略更深入地推行下去。

成功的本土化和丰富的合作经验,成为了GE与中国合作伙伴携手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坚实基础。作为最早参与“一带一路”的企业,GE一直积极地发挥着在海外工程中的经验优势,有效地撬动了全球资源和技术专长,与中国EPC企业一同携手“走出去”,实现共赢发展。

目前,GE与中国EPC企业合作的项目,累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输送了超过35GW的电力,加上2018年上半年签署的订单以及在建项目,这一数字将达到55GW。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到今年7月,GE与中国EPC企业共建的投入商业运营的电站已经为沿线国家输送了17GW的电力。

同时,GE和中国EPC企业的合作规模,在2010年到2017年间,实现了6倍多的增长。以巴基斯坦的两个大型燃气发电项目——必凯项目和百路凯项目为例,这两个项目是由哈电国际承建的总承包交钥匙工程,均采用GE公司生产的目前世界容量最大、效率最高、技术最先进的9HA型燃机机组,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批采用该机型的电厂,必凯电厂更是亚洲首个实现商业运营的HA级项目。

数字化未来

中国电力行业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走出去”的同时,也没有停止自身“内功”的修炼。在追求清洁、低碳、高效的同时,中国电力行业正积极地进行数字化改造。

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越来越多地被接入电网,无规律的发电出力对于电网乃至整个电力体系的影响都在日渐增加。随着分布式能源的日渐普及、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工业企业、建筑采暖和电动汽车如何实现对现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进行最有效的利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如何实现效率最优、效益最高的动态平衡?这些问题都需要电力体系、乃至整个能源体系的数字化给出答案。

在部分欧美国家,主要是针对电力行业展开试点,通过电网的创新技术、运行管理、智能和灵活的电力,以及跟电力市场相匹配的市场机制等领域制定相关的条例,来计划参与者在各自项目内可进行的测试,及相关新技术工艺和商业模式,充分提高电力这个平台的灵活度和数字化。

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力市场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同时也是潜在的最大电动汽车市场。这一切都要求中国整个电力生态网络在未来要更加依赖数字化手段,而GE的多种创新数字化手段则引领行业朝着这一方向发展,为电力行业带来新生机。

2015年11月,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与GE携手签订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并在2016年11月揭牌北京国际电力数据监测诊断中心。2017年12月全面上线后,该中心对大唐集团6家电厂的13台机组机群进行管理,超过10,875个传感器如永远在岗的卫士一般不间断监测电厂总体与主要部件情况,每天产生2.3GB数据,成为发电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力作。这些数据将通过GE专业的软件转化成经济价值。智慧信号、监测与诊断系统不仅服务GE自身制造的设备,还可诊断其它OEM品牌设备。两者将传感器的实时数据与对应工况下的正常情况进行比对,如果发现异常,则会发出预警信息。

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情况下,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电力行业在探究高效环保和降本增效的道路上,势必将使用数字化这一强力武器。

在未来的五年、十年,甚至是更长久的时间里,中国电力行业无论是在海外市场的开拓还是在国内本土市场的数字化转型,都离不开有着充足技术实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外企参与其中。

四十年沧海桑田,GE自1979年进入中国电力市场后,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发展,为中国电力行业的勃兴、中国能源低碳转型、走出去战略及数字化转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电力的下一个40年里,GE还将以自己在电力行业的实力与本土合作伙伴一起助力中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成长。

四十年,不变的是GE为支持中国能源向更清洁、更高效方向迈进的初衷,变的是不断革新的技术和拥抱数字化的勇气。弹指一挥间,天地任驰骋,初心不改,勇往直前!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GE查看更多>电力行业查看更多>燃气轮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