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企业正文

葛洲坝集团宜昌基地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政府

2019-01-04 11:17来源:宜昌城市看点作者:坝上滴伢关键词:葛洲坝集团水电站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8年12月24日,宜昌市人民政府与葛洲坝集团签订宜昌基地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协议。

(来源:微信公众号“宜昌城市看点” 作者:坝上滴伢)

葛洲坝集团宜昌基地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推进国有企业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大举措,企业将属于政府公共管理、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交由政府承担,这有利于国有企业轻装上阵,有利于葛洲坝片区融入宜昌主城区协调发展。

这次移交的范围包括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管理及城市综合执法、消防、学前教育及其他公共管理职能。

以2018年12月31日为资产和职能移交移交基准日,移交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职能。

2019年1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市政、社区、幼儿教育及其他公共管理职能分离移交设置三年过渡期。

这也意味着,从昨天开始,葛洲坝集团彻底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进入倒计时阶段。

将时针回拨,我们回到1958年3月30日,毛泽东主席乘“三峡”轮视察长江三峡,他对身边的船员们说:“在三峡修建一个大水闸,又发电,又便利航运,你们赞成吗?”船员立即回答:“太赞成了,修了水闸,航行就更加方便了。”

1960年4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在广州召开经济协作会,讨论了在“二五”期间投资4亿元、准备1961年三峡工程开工的问题。由于暂时经济困难和国际形势影响,三峡建设步伐得到调整。8月苏联政府撤回了有关专家。

1964年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1969年珍宝岛事件又导致中苏边境冲突,国际形势骤然紧张,毛泽东号召全国:“要准备打仗!”并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这些都成为党和国家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三峡工程问题便不可避免地被束之高阁。

直到1969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一位技术员给国务院写信,建议提前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他说:三峡工程上不了,正准备兴建尚未动工的隔河岩水电站项目可以停下日后再修,把那里的人力物力加上丹江水库的力量调到葛洲坝修这个长江干流工程。

按照长江干流梯级开发规划中的建设顺序,三峡工程下游的葛洲坝工程应该在三峡工程开工之后几年开始修建,以避免三峡工程在葛洲坝水库中修建大奖土石围堰。

那时,宜昌及鄂西地区,十堰及鄂北地区“三线建设”如火如荼。至1967年夏已有十多个大中型企业兴建于宜昌。之后,一大批国防军工企业和科研单位还将落户于宜昌。一下子增加这么多用电大户,湖北全省及邻近省份陷于电力严重短缺的困境。武钢告急;二汽告急;焦枝铁路告急;066基地告急……;到处都在告急!

湖北省党政领导们认真研究了建议,既然现在战备时期不能上三峡,先上葛洲坝确实既可解决缺电问题、又可为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于是,众口一词:上葛洲坝。

张体学等湖北省领导干部很执着,他们找水电部、找国家计委、找李先念副总理、找周总理,最后将报告递到了毛主席手里,于是才有了1970年12月26日毛主席那段高瞻远瞩的批示:

“赞成兴建此坝。现在文件设想是一回事。兴建过程中将要遇到一些现在想不到的困难问题,那又是一回事。那时,要准备修改设计。”

葛洲坝就这样脱颖而出了。

1970年12月30日,西陵峡口一声炮响,万炮齐鸣声里,张体学挖了第一锹土,葛洲坝工程开工,为纪念毛泽东于1958年3月30日视察三峡坝址,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命名为“330工程”。

张体学曾在宜昌指出:“葛洲坝工程,很快要上10万人,吃的穿的用的,是个很大的负担。”

10万人是个什么概念?直到六十年代,宜昌人口也只有10万人左右,这也就是说,就等于在极短的时间再造一个宜昌。宜昌人民以全部的热情和博大的胸怀迎接葛洲坝建设大军,并举全市之力支持和参与葛洲坝工程的建设。

为了保证葛洲坝工程施工车辆道路通畅,宜昌城区男女老少齐上阵,辟山填塘筑路建桥,再修东山大道。那是从万寿桥往东,沿东山西麓直至伍家岗白马山下,数万宜昌人参加义务劳动,苦战45天修成水泥路面。东山大道顺利通车,宜昌打开东大门热情欢迎葛洲坝建设者。

到了1971年元月,宜昌二中、宜昌地委党校、宜昌县高和县医院等单位夜以继日地搬迁,一个多星期全部迁出工区。

当年,宜昌人正全力投入焦枝铁路鸦宜支线的建设之中,加上众多来宜的三线单位在宜昌建厂修路,宜昌市的旅社和招待所总共只有1400个铺位,然而仅3天时间,全市办起21个可住900多人的旅社。各旅社都是全新的被子、垫单和枕头,脸盆、水瓶、口杯等必需品准备齐全。

有人回忆说:“1971年参与葛洲坝工程的前后方人数峰值达到12万余人。不到半年的时间,在宜昌的西北面,以镇镜山为中心的1.3万亩土地上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工区城。”

以长江葛洲坝工程局为主,十数万水电工人、水电工程兵及地方民工来到葛洲坝工地,睡地铺、做野炊,以铁锹、箢箕、扁担和板车为武器,修筑长江第一坝。用落后的施工机具和革命加拚命的干劲,采用大会战的办法,实现了提前一年通航发电和全面竣工的建设目标。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万里长江上建设的第一个大坝,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伟大的工程,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巨大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水利枢纽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技术,都体现了我国当前水电建设的最新成就,是我国水电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葛洲坝工程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工程于1981年完工,实现了大江截流、蓄水、通航和二江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第二期工程1982年开始,1988年底整个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通过广大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发挥聪明才智,进行了大量科技攻关和技术创造,创造了100多项中国水电施工新纪录,将中国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一举推向世界先进水平,也为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进行了实战准备。

1980年7月邓小平来到葛洲坝听取了工程进度和枢纽布置情况介绍。在乘车绕宜昌市区一圈,浏览市容和城市建设的时候说,随着大工程兴建,宜昌会有大发展!

领袖慧眼如炬,宜昌城区人口由1970年工程开工时的13.8万人增加到1982年的35万人;城区面积由1949年的两平方公里发展到24平方公里。宜昌城区逐步实现由一个小城市向以水电为特色的新兴中等工业城市的转变。

随着外来人员的增多,那个原本被说成“铁路坝、鬼打架”的地方很快兴盛繁华起来。先是有商业城,后有老地区新华书店、地区一招(现在的峡州饭店)、宜昌剧院(现在的均瑶广场)、宜昌商场、国贸大楼、九州大厦(现在的丹尼斯)等相继而立,很快就成了宜昌新崛起的闹市中心。

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宜昌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与葛洲坝工程相伴而生,始建于1970年,历经40多年的建设,已从当年条件简陋的“十里工区”,逐渐蜕变成宜昌市重要组成部分,葛洲坝人的美好家园。葛洲坝区也就成了宜昌人眼中的330地区。

基地东与三峡大学、原四零三厂毗邻,西与宜昌市点军区接壤,南至宜昌市石板溪路口,北与西陵峡口相望。占地面积9.4平方公里,房屋3015栋,总建筑面积50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411.28万平方米,住户50412户;人口约20万,其中公司退休职工37000人,流动人口10000余人。

以基地为主要工作或服务对象的文、教、卫以及供电、供水、通讯、电视台、报社及其它商业贸易、金融服务等系统一应俱全。

虽然葛洲坝工程局后来一直在长江各地修建水电站,并将自己的业务扩展到全国甚至海外,可是他们把那里统称为“外营点”,在他们的心里,宜昌才是他们的家。

葛洲坝集团公司数十万职工家属在宜昌这片热土上休养生息、奋发进取30年,与宜昌人民水乳交融。

2017年6月9日18时,与葛洲坝中心转盘立交桥比肩的葛洲坝铁路桥开始拆除。这座老葛洲坝人口中的三三O铁路桥和当年的铁路专用线,曾默默地承载着葛洲坝工程建设所需的大量物资转运重任,早已终结了它的历史使命。

葛洲坝人用勤劳和智慧为中国水电的大美画卷添彩着色,30年弹指一挥。

如今,葛洲坝集团抢抓一带一路新机遇,布局140个海外市场,葛洲坝人正走出国门,驰骋于世界各地,为人类水利水电事业奉献着智慧和力量。

随着葛洲坝集团宜昌基地正式融入到宜昌主城区的步伐逐渐加快,也有利于葛洲坝集团轻装上阵,在国内国际大舞台上为中华民族作出更多贡献。

2018年12月29日,葛洲坝集团元旦长跑如期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万余名葛洲坝人汇聚宜昌基地,在这场葛洲坝人的传统盛会上,用奔跑祝福明天。

宜昌人到外地谈宜昌,起点基本上都从葛洲坝开始,人们习惯了这种回忆方式,因为工程带来了城市的知名度。

“十三五”期间葛洲坝集团还将在宜昌投资500亿元,和宜昌政府在市政、交通、能源、水利、房地产等基础设施项目,环保、机械、建材等产业领域,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发展领域,融资、基金等金融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并参与宜昌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新能源、旅游等千亿产业项目建设。打造企地发展共兴共荣新典范。

葛洲坝集团的根在宜昌,与宜昌同饮一江水、共建一座城,未来的葛洲坝与宜昌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推进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葛洲坝集团查看更多>水电站查看更多>水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