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1. 2018年新能源车和电池需求呈现三波增长的稳增长特征
根据作者测算,按照汽车生产合格证数据:2018年12月新能源汽车产量22.7万辆,增长16%;电池装机总电量约1359万度,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48%。2018年1-2月是延续2017年政策增长惯性,由于3-5月的年初过渡期政策实现了企业生产的平顺发展,因此3-5月的抢装特征使新能源汽车产量爆发增长。改变了前几年年初产量极其低迷,而年末极高的被动局面,使2018年产能的充分利用效果得以体现。有利于优势企业的发展。
2018年的7月-12月是新补贴政策的生效期,由于政策相对务实和持续提升的幅度合理,新补贴政策正式期的产量增长仍是较好的持续拉升状态。
从12月的汽车走势看,2018年的电池需求呈现良好的增长状态。
2.历年新能源车产量和装机电池数据
2017年全年新能源车产量为81万辆,同比增长99%,而电池的需求量累计达到3602万度电,在上半年负增长的情况下,下半年同比大幅正增长,增幅为30%。恢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8-12月的同比电池装车需求增长较快。
2018年1-12月的电池需求量为5867万度电,较2017年同比增长84%。6-7月减速明显,8-10月逐步恢复,1-12月年末高基数特征凸显。
由于电池的增速高于整车的增速,这也体现了新能源车对电池的拉动较强。
3. 客车的电池需求量对总需求影响较大
可以看到1-3季度电池增速是逐步下行的状态,第一季度增速200%,第二季度70%,第三季度35%,四季度是逐步下行的状态。但是三季度下行总体增长呈现良好态势,尤其四季度的乘用车下行速度比较平缓,二季度乘用车增速70%,三季度乘用车增速59%,基本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状态。四季度的趋势则是放缓的特征。
新能源车的电池需求随产品转变,客车的单车电池用量很大,因此2016-2017年部分月度的客车电池用量占比较大。2018年乘用车的电池用量成为绝对主力。
2018年电池需求结构上分化也较明显,尤其是12月的年末行情的走势相对稳健。从车辆细分类别来看,2018年12月乘用车电池装机电量约618万度,同比去年的251万度增长360万度;客车电池装机电量493万度,同比增长-70万度;专用车电池装机电量248万度,同比增长-94万度。12月的乘用车表现较突出。
这里面我们认为新能源车拉动电池的增长亮点特别突出。由于乘用车是拉动电池技术提升的,客车是维持电池产销规模的,而专用车是实现过剩产能的低端配置的,因此乘用车的电池需求增长的意义重大。
2018年增长亮点突出,主要是在于乘用车转型升级和新能源车高端发展做的不错,2018年乘用车推出了大量AO级和A级SUV产品,所以SUV产品表现是实现新能源年轻群体接受的重要亲民车型,价格较低,技术先进,对拉动新能源的第二辆车普及的促进很大。
2017年乘用车总体是占产量需求的68%和电池需求的37%,2018年乘用车总体看是占产量需求的82%和电池需求的59%,仍是引领消费增长的核心动力。
2018年的12月的客车产量恢复较好。2018年客车需求恢复较快,客车逐步不是电池需求的重要主力。从产量结构的变化看,2018年12月的客车产量占比8%,但12月的客车用电池占比达到36%,相对2017年12月的49%电池用量下降很大。
4. 整车产品电池需求特征
动力电池目前的类型有锰酸锂、磷酸铁锂、钛酸锂、钴酸锂、三元材料等,因能量性能和稀有金属成本的原因,锰酸锂、钛酸锂和钴酸锂电池逐渐变为小众选择,而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其中,三元锂的发展潜力巨大,成为发展的趋势。
以上数据为1月-12月的数据,2018年1-12月是122万台,三元锂电池的占比从69%上升到78%。其中2018年10月三元锂装车数占比达到84%,12月元锂装车数占比下降到73%,三元电池的装车数量年末仍较高。
虽然磷酸铁锂的占比逐步下降,2018年装车数下降到19%,但年末的客车冲刺带动磷酸铁锂电池的装车量增长较快。
三元锂电池全称是“三元材料电池”,一般是指采用镍钴锰酸锂(Li(NiCoMn)O2,NCM)或镍钴铝(NCA)三元正极材料的锂电池,把镍盐、钴盐、锰盐作为三种不同的成分比例进行不同的调整,所以称之为“三元”,包含了许多不同比例类型的电池。从形状上来区分,可分为软包电池、圆柱电池和方形硬壳电池。其标称电压可达到3.6-3.8V,能量密度比较高,电压平台高,续航里程长,输出功率较大,高温稳定性差,但低温性能优异,造价也比较高。
磷酸铁锂电池则是采用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正极材料,用铁来做电池原料一来成本低廉,二不含重金属,对环境污染较小,工作电压为3.2V。磷酸铁锂晶体中的P-O键稳固,因此在零电压存放时并不会有泄漏,高温条件下或过充时安全性非常高,可快速充电,高放电功率,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高,缺点为低温性能差,正极材料振实密度小,能量密度较低,产品的成品率和一致性也饱受质疑。
以上数据为电池电量的数据,2017年1月-12月的电量是3600万度,今年为5867万度,其中三元锂占比在客车销量高的2季度表现较差。
2018年1月-12月的三元电池占比达到58%,较2017年的45%提升13个百分点,2017年较2016年的24%也提升了26%。而锰酸锂和钛酸锂的需求逐步减弱。12月的磷酸铁锂到45%,也是年末的抢装行情的特征。
5.2018年的各类车电池需求特征
(1)乘用车的电池需求特征
此表是狭义乘用车的电池需求特征。近几年的国产新能源乘用车的产品性能提升很快,其中三元电池的占比提升促进乘用车的产品技术提升。
从不同电池类型来看,乘用车2018年的电池三元化趋势持续。12月乘用车装机总电量中三元锂占比保持高位,12月纯电动达到93%是三元锂。12月的插混达到100%是三元电池。
12月磷酸铁锂继续下降,三元趋势明显。尤其是插混,开始全面使用三元电池。
(2)客车的电池需求特征
此表中电池分类对应的客车包含了微客和轻客。也就是6米以下的轻型车车型会考虑。
安全很重要。高温条件下,三元锂电池的三元材料会在200℃时发生分解,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氧原子,并在高温作用下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的现象,因此基于安全的考虑,我国工信部在2016年1月,通过特殊发文规定将三元锂电池的使用暂时限制在纯电动客车之外。
由于部分微客类车型和6米以下的轻客与乘用车的产品特征差异较大,因此列入客车的范围,于是出现了三元锂的微客装车。
客车电池以磷酸铁锂为主,但占比不高,锰酸锂、超级电容的产比也有一定的市场空间。2018年12月的磷酸铁锂客车电池需求表现较好,达到89%。
(3)专用车的电池需求特征
此表分类的电池对应的专用车车包含了微客和轻客,微卡和轻卡等各类以5字头的车型为主。
由于磷酸铁锂的资源充足、价格低,加之使用范围越来越窄,因此不如三元电池的需求旺盛。自2016年初开始,钴在英国伦敦交易所的价格增长了270%,今年3月再创历史新高。电动汽车金属资源集团主管皮特·迪宁在一封邮件中表示,不管刚果(金)的政局是否会影响钴的出口,现在的高价已经充分体现出钴的紧缺性。
专用车的使用特征是低成本的用车,加之部分企业技术实力不强,因此产品提升缓慢,而磷酸铁锂等低成本电池的需求较好。
2016-2017年的专用车的三元化趋势很明显。2017年的三元电池的装车量达到68%的占比,而2016年的占比是37%。2018年三元的趋势是下降的状态,12月达到38%,锰酸锂恢复增长也是很好的趋势。
6.主力电池厂家表现优秀
新能源车电池企业从3C等消费电池领域转过来的较多,因此规模不大,技术实力相对分化明显。但由于新能源车的需求波动性巨大,因此对电池企业也是很好的机会。在年初的市场低迷期,主力企业会有优势,但随着年末市场火爆,产能的矛盾凸显,因此二线企业有很好的时间机遇。
主力电池企业的表现也是你追我赶,由于从整车目录拆分的电池企业装车单有时会出现一个型号多个厂家配套的情况,没把握拆分合理,因此就作为一个企业组对待,并列于企业,导致主力企业可能因此少算一些,但不多。
由于目前电池企业扩张过快,很多电池企业,在很多地方设立的不同的公司,电池企业数量大幅增长。我们为了便于分析,把各地公司都汇总成为总体公司。
宁德时代上市前后表现突出,12月也很优秀,达到42%。而2018年比亚迪的电池需求也比2017年大幅增长,这也是很强的体系支撑。
7. 主力电池产品结构变化-按装车数量
电池的技术线路很重要,如果技术方向正确,其发展的势头就很顺利,政策也会使其受益。日本松下、韩国LG化学、三星SDI等多采用三元锂电池的技术路线,比如新能源巨头特斯拉就采用了松下的镍钴铝三元电池,就是所谓的NCA,在Model S和Model X上采用的是松下18650电池组,而最新的MODEL 3采用了更大容量的21700圆柱体电池组。
各类车型的电池线路的企业差异较大。三元和磷酸铁锂的线路各有强势厂家。磷酸铁锂的主力厂家优势相对明显,主要技术相对成熟,产品竞争相对稳定。
宁德时代的三元产量占比在快速提升中。尤其是宁德时代为代表2018年的三元锂占比自身总量达到52%,12月达到自身总量的43%。而比亚迪的磷酸铁锂产量在2018年至今装车达到40%,体现了大巴的需求。5月的比亚迪大翻身,磷酸铁锂成为主要的贡献。而且比亚迪的乘用车的新能源车表现较强。12月的比亚迪乘用车表现较好,但客车的磷酸铁锂需求不强。
8. 主力车企产品配套变化
(注:上表测算的配套企业是前5名配套量的合计,并非全部配套的分析,请勿错读。)
目前国际电池供应商的配套日益清晰。LG化学的电动汽车客户遍布美国、欧洲、中国、韩国,分布较广,且均为国际知名车企,客户资源远远优于国内企业。在全球20大汽车品牌中,LG化学已与其中13家展开合作,且不论产能,单从合作厂家数目来看,LG化学已成为全球“最大”车用锂电池供应商。另外LG化学在EV、PHEV、HEV、48V等领域均有布局,产品类型多样,拥有电动汽车行业最优质的客户群。
中国市场的以上两家韩系企业都被挤出。宁德时代立足于本土市场,是国内第一家给国际车厂配套的动力电池企业,目前已和一汽、北汽、吉利、上汽、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蔚来、广汽、奇瑞、长城、东风和江淮等国内主流整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主力车企的配套优势明显。比亚迪的配套电池主要是自身需求,而宁德时代的配套范围很广。北汽新能源的表现也是异常较强的。客车企业的表现仍是巨大的电池拉动优势。
9. 主力车型电池产品配套情况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规模化,电池的配套需求应该是很清晰,美国新能源汽车的数量也是直接能算出电池需求。中国市场目前企业较多,配套关系也处于不稳定状态。
目前,LG化学、三星SDI、松下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主要以日韩系为主,部分消费类电池和储能类电池采用国内供应商,在供应商产品品质方面优于国内企业;宁德时代主要采用国内供应商,凭借自身在锂电材料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电芯产品品质与日韩企业差距较小,产品成本具有优势,未来随着国内中游材料企业的技术不断提升,LG化学、三星SDI、松下国产化后,国内企业极有可能成为其重要供应商,达到降低电池成本的目的。
整车的电池供应中只有比亚迪的是独立自主体系的,全是比亚迪自供,形成一定的优势和供给的规模成本优势。其他厂家按照电池用量排序,并非产量。
由于部分电池配套企业在网上公布的是pack包装的企业名称,因此有些拆分的不够彻底,可能有被掩盖的风险。
数据说明:作者测算数据是依据车辆生产合格证数据的型号拆分,电池装车量是用公告标定电池数量测算,属于纯粹的计算。此外,装机量和电池生产进度相比有滞后性,售后数据不在本文探讨范围之内,因此,总体销售数据与实际可能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
本文数据仅供新能源车爱好者参考研究,请勿做为任何商业分析参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日前,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海召开技术沟通会。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在会上透露,公司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做了钠电、锂电等、半固态、固态等前瞻性的研究。对于固态电池,邵杰表示,上汽通用五菱一直在坚持做相关研究,并在广西建立了固态电池实验室,目前整体进展比较顺利,预计2027年
瑞浦兰钧旗下PHEV系列问顶54Ah电芯产品率先通过新国标认证(《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瑞浦兰钧成为行业首批达标企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我国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为新能源行业领跑者,瑞浦兰钧率先通过了GB38031-2025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提出,经济和信息化厅会同财政厅支持符合条件的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请省级工业发展资金,支持省级先进制造业综合基金投向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各级税务部门负责落实综合利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振华新材发布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多元化产品矩阵及前瞻性技术储备为公司在大增程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电动两轮车、UPS启停电池、重型商用电动车及储能等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7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708号、第0317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对省政协委员杜本硕提出的《关于加强江淮运河航运水道提质增效的提案》、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提出的《关于助推安徽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下发会办意见。意见表示,在绿色动力技术领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吉利汽车与深势科技签约开启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建“新能源+AI”联合实验室。据悉,该实验室聚焦云端电池数字孪生、AI代理模型及电池新材料智能研发三大领域。双方将分别依托吉利自研大模型矩阵和深势科技“AIforScience”技术矩阵,开创动力电池“靶向药级”研发新范式。其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2025年5月7日-9日,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IntersolarEurope)举行,瑞浦兰钧携392Ah全新储能电芯以及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亮相本次展会;5月7日上午,瑞浦兰钧海外首发新一代PowtrixTM6.26MWh储能系统,其中4h长时储能版本能效可达95%以上,行业领先;瑞浦兰钧坚守安全底线,储能系统大规模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LG新能源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一季度整体营收为6.3万亿韩元,环比下降2.9%,同比增长2.2%;营业利润为3,750亿韩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为20%,实现扭亏为盈。本季度营业利润包含了4,580亿韩元的《通胀削减法案》(IRA)税收抵免额。按照5月8日汇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落实国家、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结合锡林浩特市实际,锡林浩特发改委牵头制定并印发《锡林浩特市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任务分工清单》,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清单》围绕能源转型、节能
自从被纳入国家级规划以来,以eVTOL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就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业内对该领域的布局不断加码。5月1日,由贵旅集团携手亿航智能举办的“贵州文旅观光飞行展演首飞活动”,在贵州黄果树瀑布正式启动。这是全国首次在大型瀑布景观区开展eVTOL低空观光飞行活动,也是贵州低空经济在低空旅游领域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12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0GWh、90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1%、120%。2024-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说明:动力锂电池含乘用车、商用车、工程
2025年4月22日,逸飞激光与金羽新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前期全固态电池合作开发的基础上,围绕全极耳固态电池、方形铝壳固态电池的设备研发、工艺优化、市场推广、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战略合作。飞激光董事长吴轩、金羽新能董事长黄杜斌等出席仪式,双方团队就固态电池技术发展与双方
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车市持续向好运行,乘用车、商用车领域新能源增长势头强劲,销量同比增长接近50%。其中,新能源重卡赛道增速爆发,同比增长超1.5倍,尤其在新能源重卡具备先发优势的企业开始搅动重卡市场格局。新能源重卡发展在2023进入元年,2025来到增速爆发之年。新能源重卡的电池装机量开始在
在欧盟碳壁垒背景之下,“绿电直连直供”有望成为破解当前困局的新路径。(来源:能源新媒作者:森序)今年2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创新开展绿电直连供电试点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确定了首批5个绿电直连供电试点项目,并在盐城、常州、苏州等城市率先启动。这些试点项目旨在通过建设绿电专
3月31日,蜂巢能源在遂宁基地顺利下线第120万套电池包,其中越野电池下线累计超28万套。继今年1月8日达成百万套里程碑后,蜂巢能源不到三个月便完成20万套产能跨越,全力展现蜂巢速度。开年以来,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订单量的持续增长,蜂巢能源依托产研效能提升与智能制造,实现产能加速释放,充分展现
2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大变脸,多家市占率环比下降,有企业失速,亦有企业超车,新一轮洗牌期开启。近年来,“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去库存”一直是围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2022年全行业的动力电池库存达到历史
船舶电池需求升级。由于缺乏新的强预期引导,投资者的目光也重新聚焦于具备扎实基本面支撑的领域。在此背景下,锂电池行业,特别是其在传统应用场景电动化进程中的价值提升潜力,正重获市场关注。其中,船舶电动化因其巨大的市场渗透空间和对大容量电池的显著需求,正成为新的焦点。船舶电动化被视为锂
近期LG新能源引入了前捷威动力的核心团队,意图补强其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短板。消息指出,团队的总规模在200人左右,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等不同职能。今年3月,第一批约20位捷威动力前员工已陆续入职LG新能源南京工厂,主要从事研发岗位。值得注意的是,捷威宣布自2023年12月1日起关闭其天津工厂。
瑞浦兰钧2024年营收增长29.44%至177.96亿元,经营效率稳步提升。2024年,中国锂电池行业在“双重变革”的浪潮中前行。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车企价格战频发,贸易壁垒与复杂地缘政治,冲击着电池企业成本与市场拓展。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需求快速增长,新型材料与工艺助力企业突破性能瓶颈,为
破解新能源汽车“顽疾”今年以来,随着比亚迪、小鹏、小米、尊界等品牌,相继发布搭载5C-10C超快充电池及技术的新车型,整车充电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逼近燃油车加油速度,新能源汽车业正迎来一场补能效率“革命”。高端车型方面,近期新上市的小米SU7Ultra,电池快充能力达到5.2C;将于
日前,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海召开技术沟通会。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在会上透露,公司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做了钠电、锂电等、半固态、固态等前瞻性的研究。对于固态电池,邵杰表示,上汽通用五菱一直在坚持做相关研究,并在广西建立了固态电池实验室,目前整体进展比较顺利,预计2027年
瑞浦兰钧旗下PHEV系列问顶54Ah电芯产品率先通过新国标认证(《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瑞浦兰钧成为行业首批达标企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我国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为新能源行业领跑者,瑞浦兰钧率先通过了GB38031-2025
中工汽车网消息,5月6日,天眼查财产线索信息显示,京东集团旗下子公司北京京东叁佰陆拾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多枚“Joyrobotaxi”商标,国际分类涵盖运输工具、科学仪器、运输贮藏等核心领域,当前商标状态均为等待实质审查。这一动作被业界普遍解读为,京东将正式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的信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9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5年4月份各产品产销数据快报,快报显示,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新能源汽车4月份销量为8193辆,2025年累计33755辆,累计同比增长180.66%;4月份产量为9205辆,2025年累计36443辆,累计同比增长151.09%。详情请看
贵州电网公司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贵州电网全网负荷、电量同比均大幅增加,全网统调最高负荷达2037万千瓦,同比增长10.6%;全省供电量1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贵州旅游用电量增速较快,特别在吃、住、行、游等方面,用电量均有大幅增长,创下新高。这不仅彰显了贵州假期文旅经济的蓬勃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提出,经济和信息化厅会同财政厅支持符合条件的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请省级工业发展资金,支持省级先进制造业综合基金投向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各级税务部门负责落实综合利用
目前,沪深510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总体看,去年以来,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资本市场改革措施持续显效,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上市公司业绩显现不少亮点。总体业绩韧性显现部分行业表现亮眼从2024年年报看,74%的沪深上市公司实现盈利,48%的公司盈利正增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振华新材发布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多元化产品矩阵及前瞻性技术储备为公司在大增程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电动两轮车、UPS启停电池、重型商用电动车及储能等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郑州逸安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SHIFANG师方,注册资本5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等。股权
4月29日,“桩找车”移动机器人充电站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府南社区莱蒙城小区建成投用。该充电站占地约12平方米,配备两台功率50千瓦的快速充电机器人,平均1.5小时可完成充电续航。新能源汽车充电难,是许多老旧居民小区面临的问题。国网常州供电公司联合找桩(浙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4月在莱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