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企业正文

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怎么干?央媒记者团实地探访

2019-07-10 08:39来源:三峡集团作者:朱静霞关键词:三峡集团长江大保护水力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明确要求“三峡集团要发挥好应有作用,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建设”。

时隔一年,三峡集团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等中央媒体,于2019年6月24日从湖北武汉出发,沿长江而行,前往湖南岳阳、江西九江、安徽芜湖等三个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试点城市调研,并听取了湖北宜昌项目的情况汇报,实地采访三峡集团举全集团之力,加快推动共抓长江大保护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见效的相关情况。

10余家媒体,4天时间,4座城市,跨越4个省,约1500公里的行程……一路走来,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思考什么?他们对于共抓长江大保护有何认知?小微君对此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

攻坚克难 担当使命

6月24日,在位于“火炉城市”武汉的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一场与室外温度不相上下的火热对话正在进行。对话开始前,长江环保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世平向记者团介绍了三峡集团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相关情况。

“我们面临着自身能力建设的挑战,包括项目落地推动能力、专业能力、投资管理能力等方面有待加强。”“现有PPP 模式推进遇到较大瓶颈。地方财承能力有限,长江大保护资金投入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不相匹配。”“水环境治理欠缺科学系统治水实践,急需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一番介绍听下来,“复杂艰巨”,成为记者团对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第一认知。与此同时,他们对于三峡集团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要在长江大保护中勇担新使命的决心和干劲,表示赞赏、钦佩。

“为什么是三峡集团来牵头实施长江大保护?”记者提问。

“因为党和国家信任,中央有指示,部委有部署,三峡集团有担当。”王世平回答。

王世平说,当年三峡工程的论证设计与建设离不开党、国家、人民的领导关怀和大力支持,是革命精神在和平年代的继续发扬,新的历史时期,三峡集团将继续传承红色基因,主动为国担当。三峡集团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一直紧跟并服务国家战略,如今也将继续主动服从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三峡集团生于、长于、发展于长江,与长江命运相连,将始终坚持服务和反哺长江。

“长江流域已经有2000多个污水处理厂,在此之前,三峡集团并未涉足城镇污水处理领域,你们做这件事,有什么优势?”记者问。

“从治水患、兴水利到提水质,三峡集团有丰富的治水经验,同时还有强大的项目整合能力。”三峡集团宣传与品牌部主任、新闻发言人杨骏回答。而此前,长江环保集团董事长赵峰在接受人民网访谈时的一席话,也道出了个中真谛:“因为三峡集团有这个能力。”

赵峰说,三峡集团成立25年来,一直在与长江打交道,三峡集团的很多员工,一辈子都跟长江结缘。正是因为和长江打了这么多年交道,三峡集团积累了大量治理长江、管理长江的经验,可以说,三峡集团是最了解长江脾气、禀性、功能、特点的企业。

“知难而不退,有魄力,有担当!”结束武汉的座谈后,记者团向三峡集团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坚定决心竖起大拇指。

“理念先行” 推陈出新

辞别武汉,记者团一路东行,向着岳阳、九江、芜湖挺进。200公里、300公里、400公里……长途跋涉让大家的脸上写满疲惫,但初次走进长江大保护项目,映入眼帘的繁忙施工景象却让他们兴奋了起来:新闻就在前方,新闻工作者必须“满血复活”。

在芜湖,记者团现场观看了技术人员操作声呐和水下检测机器人,让其进入管网,探测管网的健康程度。一幅幅井然有序的施工场面,让人不禁感慨:长江大保护事业虽处于星火之际,却已存燎原之势。

3天以后,随着采访的深入,当一个个长江大保护项目揭开“面纱”,这场生动的新闻采访实践给了记者们新的认知:在行业技术相对成熟的城镇污水处理领域开展长江大保护,与其说“知易行难”,倒不如说“知”比“行”更难;探索“厂网一体”“一城一策”等可复制可推广的城镇污水处理新模式新机制,也许是比具体的工艺技术更为重要的举措。

在岳阳东风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现场,长江环保集团岳阳项目部负责人高崖说:“东风湖项目策划遵循‘厂网河湖一体化’治理模式,以消除黑臭为主,开展‘一湖三河’水体治理,同时实施湖滨和临港两个污水片区管网完善工程,解决两个污水厂长期闲置问题。”

在九江,九江市三峡水环境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张俊介绍了两河流域生态公园综合体工程的设计理念。他说,为提升周边居民舒适度,生态公园的设计将以污水处理厂为核心,融入环境教育、智慧管控、生态公园等多项功能,形成生态公园综合体。“比如地下再生水厂为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对周边环境基本无负面影响。处理污水排放达到地表水准IV类,经上盖的湿地公园再度净化后回补十里河,为其提供清洁的生态补水,促进水体有序流动。”

据王世平介绍,目前已探索出的三峡治水新模式新机制,已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行业主管部门以及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的广泛认同,后续将在各试点合作市县全面推广应用。

“群英荟萃” 共谋大业

九江市副市长、长江环保集团总经理、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技术人员、中铁四局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4天行程走下来,记者们的采访名单上罗列了许多角色不同、使命相同的采访对象。

一张采访名单,反映出的是“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格局。如何联手“共抓”?通过座谈和实地采访,记者团揭开了谜底。

王世平介绍说,共抓大保护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点多面广,责任主体多,治理难度大,资金需求高,建设运营周期长,仅靠三峡集团一家企业单打独斗不足以完成,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在国家和相关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领导、省市县三级政府主导负责、三峡集团牵头组织实施、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机制顺利形成。

作为项目牵头实施的主体,三峡集团积极落实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机制,积极融入共抓长江大保护战略行动中,与沿江省市、产业上下游的央企、地方国企、上市公司、民营和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加强交流学习。截至6月底,三峡集团已经与12家中央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与15家生态环保水务企业、20家规划设计科研院所、5家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合作,积极推动形成“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格局。

“共抓”不是一句口号,或者束之高阁的一纸文书,它是记者团在建设一线感受到的真实力量。

长江环保集团芜湖项目部员工盛贺伟主动放弃休假,将原本定于四月的婚礼,推迟到十月;张俊,这名来自三峡集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技术骨干凝聚项目部内外各方力量,用6个月时间,完成了九江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系统综合治理一期项目的策划落地,远少于行业平均所需的18个月;为使所负责的项目尽快落地,驻守朱家桥污水处理厂的中铁四局项目经理宣雪松,自2019年春节过后,再也没有回过家……一个个感人事迹,让记者团切实感受到了长江大保护事业蓬勃发展的脉搏。

为期4天的一线采访于6月27日结束,但媒体对三峡集团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的关注并未终止。他们对于三峡集团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相关情况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并表示会尽快形成一批有价值的报道成果。这意味着,在“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格局中,一股推动长江大保护社会参与和公众认知的新力量正在悄然形成!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集团查看更多>长江大保护查看更多>水力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