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三代核电是世界范围内核电技术创新的重要成果,世界上在建和规划待建的核电站大部分采用三代核电技术。三代核电成套建造技术的率先全面掌握,对建好三代核电,发挥首堆效应,提升我国核电整体经济性与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凭借30 余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造技术积淀,创新发展,在多个三代核电首堆项目同时建设过程中解决了众多国内外核电建造领域首例难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电站关键施工技术,填补多项国内外技术空白,圆满完成了国内首批三代核电机组建造任务。
2018 年1 月9 日,台山核电站1 号机组“EPR 全球首堆工程”揭牌,世界上第三个开工建设的EPR 项目一跃成为全球首台即将具备商运条件的EPR 三代核电机组。同年9月21日,三门核电1号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标志着全球首台AP1000核电机组具备商运条件。2019年4月28 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5号机组冷态功能试验一次成功,比计划提前50天转入调试阶段,打破了核电领域“首堆必拖”的魔咒。首批三代核电机组世界首堆成功建成并相继发电,标志着中国核电建造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新跨越!
新跨越的实现绝非偶然。面对没有示范堆建设经验可供借鉴,首堆设计图纸滞后,设备供货不及时,部分工程边设计、边验证、边施工、边修改等重重障碍,中国核建秉承央企使命,迎难而上,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集中公司内优势管理与技术资源,开展“先进压水堆建造技术”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攻关。坚持集约化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推出一系列创新发展新举措,攻克一道道首堆核电建造“卡脖子”技术问题,在科技创新集约化方面形成了成功经验,取得了瞩目成绩!
“共创、共享、共赢”系列举措
开展集约化创新
中国核建以全面掌握三代先进核电工程建造技术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指导,通过内部科研资源整合,外部产学研用开放合作、线上线下融合创新等措施,实现科技创新从局部创新、孤立创新向协同创新、集约化创新的转变,在公司整体层面上构建了“一个整体、两个层面、三个中心、多个平台”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分级研发体系,使科技创新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之一。
加强顶层设计,打造科技创新集约化管理模式。中国核建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在公司层面建立了覆盖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科研项目、成果推广、考核激励、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库等要素的完整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组建中国核建研究院,下设5个研发中心和6个重点实验室。针对4 个业务领域、8 个方面的关键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形成科技创新管理集成系统,推动中国核建科技创新的集约化管理。
统筹科技创新项目,提升研发水平。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分级实施,针对性地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先进技术应用、工艺改进创新等,改变以往独立研发模式为共创共享共赢模式。围绕三代核电建造难点、特点,在承担国家“先进压水堆关键建造技术研究”课题的同时,中国核建上市募集资金组织两个批次共31 项科技创新项目,采取公司组织、成员单位共同参与、成果共享的方式,开展项目统一立项与研发工作。“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投入每年度增加10%以上,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应用与共享。制定覆盖中国核建建造业务的技术体系框架,分类管理各类工程建造技术,共形成702 项技术成果,其中核心技术83项、关键技术159 项、专用技术106 项。制定自动焊等重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考核机制,以“互联网+”的模式,建立公司层面知识库,确保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与共享,促进先进施工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实现知识与经验向能力与资产的转化。
打造核心专家团队,提供线上线下高端智力支持。中国核建大力打造技术与技能人才专业发展通道,择优聘任公司级首席专家2名、高级专家10 名、技能专家13 名,构建了与子公司两个层级专家团队管理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在重要科研项目、国际国家标准编制、技术攻关、以及工程难题处理等方面充分发挥专家团队的整体智力。
关键技术突破促进三代核电成功建设
2009 年4 月19 日,全球首台AP1000 机组—三门核电1 号机组正式开工,10 月26 日,台山核电1 号机组正式开工;2015 年5 月7 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 号机组正式开工。从开工到成功建设,一项项新技术、新成果突破应用的背后,是中国核建十年的磨砺与进取,是中国核建一代人的青春、智慧与汗水,是中国核建研发与建造水平的新高度。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核电站底板由整块大体积混凝土构成,构成核电站最后一道安全屏障。伴随核电堆型的升级迭代,底板体积越来越大,从M310 堆型底板的4000多立方米、AP1000 堆型的5000 多立方米,到EPR 堆型的9000 多立方米、CAP1400 堆型的15000 立方米。中国核建在原底板分层分段浇筑工艺基础上,进行反应堆筏基大体积混凝土整体浇筑的创新实践,通过仿真模拟计算、动态养护监控等技术应用,解决了浇筑温度控制难、裂缝控制难、密实度检验难等难题,创造了国内核岛最长最宽底板一次浇筑近15000立方等多个记录,确保无温度裂缝的产生,满足了三代核电在技术、安全、可靠性和工期与经济等方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高标准要求。
双层安全壳施工技术。“华龙一号”、EPR反应堆厂房设计为双层安全壳,是核电站施工的关键路径。为解决双层壳施工中多个专业复杂施工逻辑,中国核建自主研发,形成了国际先进的外壳穹顶免拆除梁板施工工艺、预应力竖向倒U 形整体穿索技术与张拉工艺、多孔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安全壳底板环段模块化安装、设备舱口曲面开孔等成套建造技术;并自主研制了预应力施工所有成套设备,摆脱了对国外相关设备与技术的依赖,提升预应力施工效率2 倍以上。同时形成行业标准3 项,省部级以上工法20 项,授权专利39 件,并获第七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开顶法施工技术。“开顶法”平行施工采用平行建造模式,改变了核电站“先土建主体封顶,后设备安装”的传统施工模式,是提高核电站建造效率的最有效方式。“开顶法”施工要求选用更加先进、起吊能力更大的大型吊装设备,对施工场地规划、施工组织协调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核建早在秦山核电三期就尝试“开顶法”吊装,是国内最早开展核电“开顶法”工艺研究的施工企业。通过在AP1000核电项目采用国内最大起吊能力的履带式吊车,对几乎所有大型设备与全部模块进行“开顶法”施工,掌握了“开顶法”施工技术,并在巴基斯坦“华龙一号”项目上成功推广应用。
大型模块化施工技术。世界首堆AP1000核电全面采用模块化设计,共有178 个模块。AP1000 施工第一次全面采用车间预制、现场组装、整体运输与吊装的先进模块化建造理念;第一次整体吊装总重超1000 吨的复杂结构模块。为解决模块化施工组装异形偏心构件众多、焊接变形控制难、公差积累尺寸控制难、多吊点均匀性受力要求高、大型结构模块就位调整难等难题,中国核建开展多级吊梁吊装技术、吊装测力调整技术、吊装运输3D仿真技术、有限元应力和变形分析等工艺技术研究,最终保障所有模块吊装与就位100%一次成功,显著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
三代核电主系统数字化安装技术。主系统是核电站的心脏,其安装难度大、精度高、安装工艺复杂、施工逻辑强。AP1000 堆型主管道没有调整段,其安装工艺与以往核电堆型有根本的不同,需通过调整重达650 吨蒸汽发生器端的三个焊口位置与压力容器连接的主管道进行三维空间组对,同时还要满足组对间隙小于2 毫米,错边量小于0.8 毫米,是AP1000 建造中技术难度最高的核心技术。中国核建采用了激光跟踪测量及3D 建模拟合、现场数控坡口精确加工、冷热段同时组对、远程控制窄间隙焊接等关键技术与相关专用工法,确保了四台AP1000 机组均一次成功。此外,“华龙一号”压力容器与蒸汽发生器均采用自行设计的液压爬行机构引入反应堆厂房,EPR 蒸汽发生器创造性地采用两台液压提升机空中翻转后斜插吊装就位,数字化相控阵检测等先进技术在三代核电主系统施工中的一次成功,标志着中国核建在核电建造的全球领先位置。
核电多项目施工管理信息化。同时承担30 余台核电机组项目的建造任务,给中国核建多项目群堆管理带来了巨大考验。为充分发挥集约化管理优势,提高群堆项目的监督管控水平,中国核建自行开发了满足企业总部、项目部两个层面管理要求的第三代核电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包含37 个模块,近150 个标准化业务流程。系统以施工进度计划为驱动,使各项管理要素相互关联,实现项目管理精准预测、资源配置动态调配,并融入三维数字化多维模拟技术、BIM 技术、施工管理移动终端、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实时快速反映现场的实际进展,跟踪质量问题,为管理层提供实时、多维度的项目监控手段,推动项目管控效率的提升。
“十二五”以来,中国核建通过科技创新的集约化,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5 项,国防科工局科研项目20 余项等共计80 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共获得国防科技进步奖8 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0 多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共计107 项,形成700 余项施工技术,累积获得专利授权900 余件,有力地保障了国家上一轮核电大发展期间所有项目的顺利建成,圆满履行了央企使命。
未来中国核建将围绕中核集团新时代发展战略,搭建国家级核电建造研发平台,进一步研发和推广核工程先进建造技术,聚焦中核集团重点项目的核心技术、重大技术、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数字化建造技术、智能化施工装备等,通过两化融合保持领先优势,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企业未来发展,为核电经济性提高以及竞争力提升做出新的贡献,为中核集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企业、为我国建设成为核工业强国贡献新的力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和一号”,是国家电投落实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战略,在引进消化吸收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的基础上,依托工程项目平台实践和国家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型号,是自主设计的中国核电技术品牌。作为我国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
10月8日,世界经济论坛在官方网站宣布最新一批获评“灯塔工厂”企业名单,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投资控股的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在全球上千家候选工厂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核电行业首个入选企业,同时也是中核集团首家获评“灯塔工厂”称号的企业。“灯塔工厂”是全球“工业4.0技术应用
2024年9月30日15时58分,采用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太平岭核电站1号机组安全壳打压试验负责人取得安全壳打压试验(CTT)试验票,标志着安全壳打压试验正式开始。安全壳打压试验是验证第三道核安全屏障的关键性试验,其主要目的是检验安全壳的强度和密封性,确保其能够实现隔离与屏蔽的专
9月27日,“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再传捷报!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投资控股漳州核电二期工程4号机组浇灌核岛第一罐混凝土。至此漳州核电二期工程建设全面铺开,这是中核集团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胸怀“国之大者”,立足“三新一高”,坚持“整体·协同”,
9月24日19时08分,海阳核电2号机组第四次换料大修完成,机组一次并网成功。利用此次大修窗口,山东核电联合上海核工院、国核院、上海能传和中核五公司,完成了国内AP1000机组60Hz可长期满载运行的首台主泵变频器国产化替代改造,进一步提升了AP1000机组运行可靠性与经济性,增强了自主可控能力,对于我
近日,国家电投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2024年年中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全面实施“均衡增长战略”,即坚持四个均衡:规模增长和投资能力均衡匹配,传统产业和创新业态均衡发展,电源品种和区域布局均衡优化,存量提质和增量做优均衡推进。国家电投官微从即日起开设“均衡增长”专栏,围绕
关于有效保障我国三代核电经济性的建议
近日,国核设备使用自主研发的全场景可移动式焊接机器人自动焊配套工艺正式在三门核电4号机组环吊梁产品制造中投产应用,实现了该产品90%以上整体焊缝的自动化焊接,一次性焊接合格率达到100%,标志着公司自动焊技术首次在核电站核级产品中成功应用,同时也填补了环吊梁自动焊设备及工艺的空白。环吊梁
第三代核电技术是未来全球核电产业的中流砥柱。(来源:“能源新媒”文/王建华李言瑞作者供职于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核电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形式之一。自1954年全球首座核电机组并网以来,核电为全球提供了重要的清洁能源,并且现在仍是全球第二大清洁电力来
4月15日,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办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表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进核能技术研发及示范取得重大成果。”他说,中国已形成了自主化三代压水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国产化品牌,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快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核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优势日益凸显。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经济性提升已成为核电企业适应市场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核电对“双碳”战略目标支撑作用的重要基础性前提。(来源:《中国电力》作者:郭娟娟,沈迪,童朴,闫琨,
随着海阳核电第四次换料大修结束,海阳核电1、2号机组主控室噪声治理项目也迎来了胜利,第三方测试数据显示,2号机组主控室平均降噪幅度为2.97—5.61分贝,1号机平均降噪幅度为3.13—7.20分贝,主控室整体噪声水平显著降低,达到同类型核电机组先进水平。为降低机组在满功率运行期间主控室噪声水平,山
2024年10月14日是全球第55个世界标准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将今年世界标准日的国际主题确立为“SharedVisionForABetterWorld(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中国主题定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
9月25日,中国核电第一批品牌发布活动暨第六届卓越文化节在上海举办。活动发布中国核电首批技术服务品牌“八方核护(I-Nuclear)”,开展中国核电企业文化故事交流展示比赛,并举行中国核电文化创意与品牌工作室揭牌及运行研究院萌宠发布仪式。据悉,“八方核护(I-Nuclear)”是中国核电继2017年发布
近日,秦山核电方家山1号机组的一回路加锌项目正式启动,标志着国内在运核电机组一回路加锌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近年来,为有效降低机组辐射剂量和辐射源项,秦山核电积极探索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开展了以一回路加锌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尚无在运机
近年来,我国核电技术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世界核电技术第一方阵。近日,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4》蓝皮书。蓝皮书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6台,总装机容量3030万千瓦,在建数量和装机容量均保持世界第一。以“华龙一号”“国和一号”为代表的自主第三代核电技术在我国正
5月8日,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联合中核苏阀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国内首台核电厂稳压器先导式安全阀,在成都顺利完成全部鉴定试验,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该核电阀门关键技术,打破垄断,具备向核电机组自主供货的能力,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之一,对提升我国核电项目自主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核电行业管理技术支持项目申报公告,拟开展2024年度核电行业管理技术支持项目申报工作,申报截止时间2024年5月25日(以邮戳和电子邮件日期为准),详情如下:国家能源局2024年核电行业管理技术支持项目申报公告根据核电行业管理工作需要,为服务核电安全高效发展,依据财政
第三代核电技术是未来全球核电产业的中流砥柱。(来源:“能源新媒”文/王建华李言瑞作者供职于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核电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形式之一。自1954年全球首座核电机组并网以来,核电为全球提供了重要的清洁能源,并且现在仍是全球第二大清洁电力来
近日,中核集团海南核电与核动力院联合研发的“次临界刻棒技术”国内首次工程应用圆满完成。这标志着我国成功掌握“次临界刻棒技术”,并成功实现工程应用。其规避了机组大修启动物理试验的非计划停堆风险,同时节约了大修关键路径时间,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如果把反应堆看作一台高速行驶的列车,那控
4月15日,在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举办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表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进核能技术研发及示范取得重大成果。”他说,中国已形成了自主化三代压水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国产化品牌,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快堆,
近日,三门核电发明专利“一种压水堆核电一回路总含气量测定装置”获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授权。该专利作为三门核电技术专利走出国门的首次成功尝试,经过技术评估、查新论证、国际检索,于2021年8月5日完成《专利合作条约》(PCT)受理,2022年5月26日获准进入美国国家阶段申请,顺利通过美国专利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批准《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项目质量保证大纲(建造阶段)》(C版)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批准《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项目质量保证大纲(建造阶段)》(C版)的通知江苏核电有限公司、中核苏能核电有限公司:你公司《关于审查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项目质量保证大纲(建造阶段
2025年2月10日,田湾核电站7号机组主控室全面施工完成,主仪控系统及配套设施同期投入使用,运行人员可入驻办公,具备整体可用条件。为确保主控室可用顺利实现,田湾项目部工程管理三部成立7号机组主控可用专项组,深入落实集团公司“追求卓越年”专项工作要求,密切协作、默契配合,统筹推进主控室各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东电)表示,随着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的进行,一些储水罐已被排空,将从2月13日起开始拆除部分排空的储水罐。报道称,这将是自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开始后约一年半,首次开展空罐拆除作业。福岛第一核电站共有1000多个此类储水罐,东电公司计划
《越南新闻报》1月16日消息,越南总理范明政1月15日主持召开越南核电站建设指导委员会首次会议并表示,宁顺核电站必须2030年前投产,献礼越共百年华诞。范表示,核电是越南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要实现GDP两位数增长,电力增长必须达到15%-18%。在新时代国家繁荣发展进程中,越南必须实现科技突破,包括
越南《在线年轻人报》2月4日报道,越南总理范明政当天上午主持越南核电站建设指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指定由越南国家电力集团(EVN)和国家油气集团(Petrovietnam)分别担任宁顺一号核电站和二号核电站投资商。报道称,宁顺核电项目由两座核电站组成,每座核电站有两台机组。1号核电站位于顺南县富营乡
《科学美国人》发表署名MichaelRiordan的文章,题目是:AI’sEnergyDemandsThreatenaNuclearWasteNightmare(AI的能源需求可能引发核废料噩梦)。(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美国核工业长期处于衰退状态,如今却希望在两个最大的失败地点——宾夕法尼亚州的三里岛和华盛顿州的汉福德基地
近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名单,国家电投集团9个项目入选。630°C等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山东院联合研发的“630℃等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依托大唐郓城国家电力示范项目落地实施,应用我国自主研发的G115材料,发电热
根据日本核监管局的数据,2024年日本公用事业公司重启了两座因2011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而暂停运营的核反应堆,使得自事故发生以来重启的反应堆总数达到14座。11月,东北电力公司重启了其796兆瓦(MW)的女川2号反应堆,12月,中电公司重启了其岛根2号反应堆(789兆瓦)。女川核电站是距离2011年3月地
韩国原子能安全委员会12日表示,正在对庆尚北道庆州市月城核电站2号机组非正常排放29吨核废液展开调查。韩国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当日在其官网发布公告说,负责运营该机组的韩国水力原子能公司当地时间12日10时23分报告,月城2号机组正常运转时,储藏罐内的核废液未经样本分析阶段就被排放入海。据估计,排
近日,随着“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设”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通过国家能源局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华能牵头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5项课题全部通过验收。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也是全球首座投入商业运行的第四代核电站。为推动工程建设、设
12月5日,英能源大臣埃德·米利班德在重新当选后发表的首次核电演讲中表示,建设新核电站对于英国能源系统脱碳“至关重要”,原子能的弊端“与我们面临的能源安全与气候威胁相比微不足道”。他坚称将纳税人的钱投资新建核电项目可以为国家带来“巨大回报”,尽管“这是一个面临巨大挑战的时期”,但政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