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张博庭:科学、积极开发水电 才是真正保护珍稀鱼类

2020-01-07 16:31来源:能源杂志作者:张博庭关键词:水电开发水电站三峡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最近,长江白鲟已经灭绝的新闻刷暴了网络。在各类总结教训的文章中,普遍认为长江白鲟灭绝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过度捕捞;二是水污染严重;三是人工建筑物的隔阻。然而现实是,由于水库大坝建设,可能会对洄游性鱼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科学的水电开发建设,都必须要首先解决好珍稀鱼类的保护问题。实事求是地说,我国很多珍稀鱼类的成功保护,其实都得益于我国科学的水利水电开发建设。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  ID:energymagazine  作者:张博庭)

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准备在长江上建设第一座拦江大坝——葛洲坝水电站的时候,就把如何保护好国家一级保护鱼类——中华鲟,作为一个首先要解决的课题。当时的意见主要有两种:一个是建议在葛洲坝的大坝建设过程中留有鱼道,让中华鲟通过鱼道洄游到长江上游。另一种意见认为,最好是对中华鲟进行系统的人工养殖,实现增殖放流。最终还是后一种意见占了上风。因为,大多数专家都认识到,在葛洲坝之后,我们还要建设三峡等一系列更高的大坝,届时留有鱼道的保护方式能否奏效不说,对长江珍稀鱼类威胁最大的,其实是当时已经日益严重的过度捕捞和水污染。所以最科学有效的保护方式应该是人工增殖。

非常庆幸的是,这一科学的结论不仅用在了当时的葛洲坝,而且几乎成为我国今后水电开发中对珍稀鱼类保护的一种定式。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正是我国水电开发建设中的科学决策,才保护住了我国江河中的绝大多数珍稀鱼类。其作用,甚至远远大于我们所建立各种各样的鱼类保护区。

笔者清楚地记得,在2008年5月由我们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和中国电力报共同举办的一个“水电发展论坛”上,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的张国宝,曾当众宣布说,当时国家所设立的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区中,已经没有设立保护区之初所要保护的三种国家一级保护鱼类——白鲟、达氏鲟和胭脂鱼。早在三年前,2005年张国宝主任曾经公开悬赏50万元,给能够捕捉到这三种一级保护鱼类之一的任何人。然而,直到“水电发展论坛”召开,确实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捕捉到。

当时尽管社会上的很多人甚至包括个别环保官员,都曾认为变更和缩小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区,为溪洛渡和向家坝的水电开发建设让路,是长江珍稀鱼类的一大灾难。但是,我们真正熟悉、了解水电开发的人士,却非常坚定的相信:只有尽快地进行水电开发,才是对长江珍稀鱼类真正的、积极的保护。而以前所建立所谓的鱼类自然保护区,只能算是一种名义上的、被动的保护。

张国宝主任当时的公开悬赏,实际上就是要向全社会证明:我们科学的水电开发所进行的积极保护,是比建立保护的被动保护更为有效的措施。一直没有人拿到悬赏的事实已经说明,保护区建立了多年以后,保护区所要保护的三种一级保护鱼类,都已经进入了自然状态下的“功能型灭绝”。而我们的水电开发,将投入巨资研究珍稀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珍稀鱼类的保护难题。

这样在国家正式批准了溪洛渡向家坝的水电建设项目之后的2006年,建设方也正式启动了对白鲟、达氏鲟和胭脂鱼等一系列长江珍稀鱼类的科学研究。几年以后,达氏鲟和胭脂鱼的人工繁殖,都获得了成功,并且已经不断地通过增殖放流,放归了长江(此后也确有人捕捉到了)。但是,由于白鲟的鱼类个体巨大,人工养殖的活体样本极少,在我们白鲟的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之前,最后一条人工养殖的白鲟,也不幸死亡了。为了记录这一巨大的损失和遗憾,直到现在,由这条最后死亡的白鲟所制成的标本,还被保留在三峡工程的展览馆里。

笔者不是鱼类专家,不知道白鲟的人工繁殖的难度具体有多大?但是,根据我们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对中华鲟的保护,我觉得如果我们对白鲟的研究和保护能开展的早一点,科研人员得到的活体样本能多一点,白鲟的人工繁殖也未必不成功。总之,我们最大遗憾一直就是,我们能够真正保护珍稀鱼类的水电开发建设太晚了点。如果,我们能在建立长江珍稀鱼类保护区的同一时期,就开始积极地科学保护,今天白鲟很可能会与中华鲟一样,依然健在。

此时此刻,我们在遗憾的同时,也不得不感到庆幸。如果不是我们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开发水电的同时,就开始了对中华鲟的科学保护,从2006年就开展了对白鲟、达氏鲟和胭脂鱼人工繁殖研究的话,我国长江中的这些一级保护鱼类:中华尊、达氏鲟和胭脂鱼,可能早都已经绝迹。特别是达氏鲟和胭脂鱼,分明是在已经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功能型灭绝”之后,又得到了有效恢复。对此,张国宝主任当年的公开悬赏,已经给出了有力的证明。

事实上,通过科学的水电开发实现对河流生态的保护始终是我们水电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目前我国多数重要的水电站,几乎都建有当地珍稀鱼类的增殖放流站。我国各大流域、河流、水系中的很多珍稀鱼类,几乎都是得益于我国科学的水电开发建设。

最典型的莫过于具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中华鲟。时至今日,中国三峡集团和宜昌市政府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中华鲟放流仪式,向长江放流大量的中华鲟成鱼。

事实说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而最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既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空喊口号,甚至也不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而是要尊重科学。

实事求是的说,科学的水利水电开发,才是我国珍稀鱼类保护的最大功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水电开发查看更多>水电站查看更多>三峡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