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评论正文

清洁供热 | 南方是否需要供暖?南方是否满足供暖条件?

2020-02-10 09:39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作者:朱梦舒 魏楚关键词:清洁供暖清洁能源煤改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将北方集中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我国集中供暖沿长江重新划定南北供暖分界线”……随着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的大力推进,近年来,关于“南方地区供暖”的呼声亦愈发高涨,相关讨论与建议屡见报端,南方供暖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城市能源周刊”作者:朱梦舒 魏楚)

在当下能源转型、大气污染治理等重要指标约束下,如何正视并尽快解决南方居民日益增长的取暖需求问题?秦岭—淮河的集中供暖南北分界线是否科学?南方地区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取暖模式?集中供暖是否同样适用于南方地区?针对这些问题,本刊编辑部推出“清洁取暖‘大讲堂’”栏目,从研究视角客观梳理总结,以期为“满足广大南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建言献策。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瑟瑟发抖,我在北方的暖气中穿着短袖”。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的全国连线上,总是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画面:黑龙江人在室内穿单衣,陕西人穿毛衣,而浙江人穿着羽绒服。南北方供暖的差异,近年来是网友们每年的热议话题。百度搜索指数显示,2014-2019年暖气的搜索指数不断创新高,南方由于缺乏集中供暖,对暖气的替代品搜索指数也一直居于高位。

01

南方为何没有集中供暖?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经济落后、能源紧缺,只能让寒冷的北方地区“先暖起来”,于是中国在苏联的援助下以南北地理分界“秦岭—淮河”线为界,确定了一条集中供暖分界线,北方地区采取集中供暖,南方地区不集中供暖。出于节约成本角度的考虑,我国从苏联借鉴经验,采取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 5℃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 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供暖也因此成为计划经济时代北方的社会福利事业之一。

在划分供暖线时,中国的经济社会面临许多严峻的约束,比如从国力上,冬季供暖需求客观存在,但居民无力购买、政府无力全国改造;南方居民侧收入低下,需求动力不足;南方地区整体工商业热需求低下;能源供给不足,电力、煤炭、天然气行业尚处于萌芽之中。

02

南方是否需要供暖?

南北供暖线示意图(图片来自网络)

微信图片_20200210093255.jpg

囿于以上条件,供暖线的划分存在一定缺陷,比如只考虑了大气温度,没有考虑湿度、风速等可能影响人体感温度的因素。

从气象学角度看,湿度对体感温度影响较大,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温度则降低1℃。由于南方多阴雨天气,难怪南方网友会感觉到那种“冷到骨子里”的湿冷。以上海市为例,一般12月至次年2月是一年最冷的时段,平均气温为3-5℃。但上海位于长江边,冬季湿度非常大,一般湿度为60%-70%,而北方地区的湿度平均只有 15%-20%。也就是说上海的湿度比北方地区高出近40%,按照湿度对气温影响的规律来推断,上海的体感“温度”是-1-1℃。而同一体感温度的北方,已经实行了集中供暖。

所以,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天的体感温度是需要实行供暖的;而根据《中国国家地理》的研究,下图所示的华南、海南、西南的一些地区,1月平均气温就在10℃-22℃之间,冬季体感温度较高,这些地区不需要暖气。

中国适宜避寒区(图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1月)

微信图片_20200210093259.jpg

因此,考虑到百姓实际的供暖需求,过去仅仅以温度作为供暖划分界线的方法很难满足室内人体舒适温度的要求。从人体生理学角度来看,冬季体感温度舒适值为13-18℃。一项针对长江三角洲的用电消费研究显示,当气温下降到13℃时,居民会显著地增加对空调的使用,而理想的居民供暖服务也应当满足这一部分供暖需要。国家划定的“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主要是指长江中下游及其周围地区,该地区的范围大致为陇海线以南,南岭以北,四川盆地以东,包括上海市、重庆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五省的全部,四川和贵州两省东半部,江苏、河南两省南半部,福建省北半部,陕西、甘肃两省南端,广东、广西两省北端。——编者注)其冬季平均体感温度基本都在13℃以下,很多地区体感温度甚至低于0℃,远低于北方室内温度(16-18℃)。因此,我国供暖线以南的地区,尤其是夏热冬冷地区的居民供暖需求较为迫切。

03

南方是否满足供暖条件?

部分地区冬季体感温度(数据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微信图片_20200210093305.jpg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对生活条件的要求愈发提高。2012 年 3 月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提出提案《将北方集中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说明我国供暖线以南的地区开始对供暖出现需求,人民开始呼吁修改供暖线以扩张集中供暖范围。

气候环境直接决定了居民的供暖需要有多迫切,然而我们必须一定程度上考虑当地居民的购买力水平。购买力水平会影响居民对供暖服务的支付意愿,由于供暖相对较高的成本,单纯依靠政府补贴难以保证供暖服务的可持续性。居民自身对供暖的支付意愿越高,普及供暖服务的阻力就越小。那么供暖线以南的城市是否满足供暖条件呢?

我国南方省份 GDP 发展迅速,居民人均收入水涨船高,供暖成本约束放宽。2000 年以来,上海、江苏、浙江、重庆、四川等南方省份总 GDP 由 62633.49 亿元提高至 556419.6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2.90%;相比于 1952 年,南方省份 GDP 从 321.65 亿元提高到 556419.61 亿元,GDP 占全国比重从 52.42%提高到60.83%,经济发展速度领先其他地区,居民生活需要快速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随之提高,2018 年南方主要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为 30,567.61元,以 1970 年价格计真实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8,357.23 元,约为划分供暖线时人均收入的 10 倍,这种大幅提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导致南方城市对供暖经济成本的可承受性提高。

南方城市地方财政收支加大,供暖改造可得性提升。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南方省份财政收入迅速提高,各省 2018 年财政收入至少是 2000 年财政收入的 10 倍以上,重庆最高,达 25.97 倍。2017 年南方省份财政支出水涨船高,平均达 308.19 亿元,相比 20 世纪末增长约 20 倍。城市财政收支的扩张代表各市对供暖基础设施及房屋改造成本的承受能力提高,供暖具备可得性。

能源供应能力增强。我国能源企业发展多年,如今已经形成电网全覆盖、天然气主干管道投产的局面,以煤炭、电力、天然气三大能源供应能力为供暖带来的能源需求提供保障。南方省份煤炭消费量占比于 2013 年下降至 39.47%,随后保持在 40%左右,相比二十世纪初下降了约 8%,对应煤炭约 3 亿吨,具备一定回弹空间,为南方进行小规模的燃煤取暖提供空间。电网方面,电网全覆盖,特高压输电线路快速建设,容量尚存冬季取暖空间。天然气方面,主力管网建设基本完成,城市储气能力逐步提升,足以应对天然气供暖时出现的紧急峰值情况。

南方部分城市集中供暖情况(图片来自新京报网)

微信图片_20200210093311.jpg

南方居民、工商业对供暖的需求日益提高,南方城市开始出现使用空调、壁挂炉等设备进行分户式自供暖的情况。近年来,在一些“人多钱也多”即需求高、支付能力也强的南方城市,例如武汉、合肥、长沙等,开始陆续出现集中供暖,“秦岭—淮河线”这条南北供暖线正变得模糊:

1)安徽合肥:供暖范围覆盖合肥市主城区和三大开发区,包括189个小区、11.5万户居民,供暖面积2500万平方米。

2)湖北武汉:武汉利用武昌、青山的热电厂发电产生的余热,对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集中提供暖气和热水。武汉还将在汉口西部及汉阳地区各布局一座大型热电联产机组,供暖范围可辐射东西湖区、硚口区和武汉开发区。

3)湖北十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第二汽车制造厂后,就有了集中供暖系统。

4)云南昆明:冬季居民天然气实行“采暖用气”和“一般生活用气”两类,满足市民取暖需要。

5)湖南长沙:采用湘江水所储藏的热能,2018年约为300万平方米建筑物实现供暖。

6)江苏扬州:位于瘦西湖景区的凤凰水岸等多个小区将实现集中供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水涨船高。综上,笔者认为,南方供暖问题的研究与实施需要尽快启动,相关供暖政策和规划亟待进一步完善,满足广大南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当下紧迫,且必要之事。

(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应用经济学院)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洁供暖查看更多>清洁能源查看更多>煤改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