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1.1. 动力电池市场,国内外总量增长毋庸置疑
动力电池需求(kwh)=新能汽车销量(辆)×单车带电量(kwh/辆)
分析动力电池的市场需求,我们可以测算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单车带电量各自分别的 变化。
1)新能源汽车销量,核心点在于中国国内市场的发展及欧美大车厂的推动。
国内预计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700 万辆。根据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 展规划(2021-2035 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需要提升 至 25%,如果按照目前国内每年汽车销量 2800 万测算,则到 2025 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销量将至少达到 700 万辆,而 2019 年全年销量约为 120 万辆,预计未来五年新 能源汽车销量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 40%以上,未来可期。
海外预计 2025 年将有超过 600 万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大众集团计划 2025 年全集 团电动化率超 25%,宝马计划 2023 年推出 25 款新能源汽车,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 复合增速超 30%,戴姆勒计划 2022 年前推出 10 款新能源汽车,所有欧洲工厂实现 碳中和,到 2030 年集团电动化率超 50%。
与此同时,各国各地区也出台了限制燃油车,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与措施,欧洲 多国已明确出台或正在制定燃油车禁售时间表。
欧美加速推动新能车发展,全球电动化大势所趋。2019 年 11 月 4 日,大众 MEB平 台首款电动车ID.3 正式下线,德国总理默克尔亲自出席,德国政府同时计划在从2020 年开始的 5 年中,将电动车购车补贴提高 50%至 4500 欧元,售价超过 4 万欧元的车 型补贴提升至 5000 欧元。除补贴外,默克尔表示预计到 2030 年,德国将拥有 100 万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希望在 2030 年前让 1000 万辆电动车上路。继德国提高电动 车补贴之后,美国也出台对电动车发展的友好政策。近日美国联邦政府颁布《2019 年绿色能源法案》草案,其中将电动车税收补贴从 20 万提升到 60 万,金额从 7500 美元降至 7000 美元;针对售价低于 25000 美元的二手电动车补贴 2500 美元;总重 量超过 14000 磅的重型电动车给予 10%的投资税务补贴。传统主机厂如大众 MEB平 台正式开启量产,宝马加订电池订单,戴姆勒加速电动化进度,欧美加速推动新能 车发展,全球电动化大势所趋。
2019 年由于国内补贴政策退坡幅度超预期,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国内 新能源汽车今年大概率维持在 120 万辆销量左右,但我们认为数据端明年国内 B 端 需求仍有支撑,而 C 端趋势也将逐步提升。明年中性预期 160 万辆。.海外今年主要是特斯拉 model3 的全面碾压,在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一骑绝尘,随着 传统主机厂(大众、宝马、戴姆勒、丰田、福特)均加速了电动化进程,预计 2020 年将会有较为可观的增长。随着各大车厂纯电动车型密集发布,预计海外纯电动 A 级车及 B级车在 2020 年将有较大规模增长,预计全年海外纯电动汽车销量 130 万, 插混车型 40 万台。
2)单车带电量提升的核心在于纯电动大车型的热卖
国内单车带电量的变化主要是新能源客车占比降低及 A+级销量占比提升。2017 及 2018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单车带电量为 45kwh 左右,相较于 2016 年有较大下滑,主 要是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开始从客车尤其是公交车入手,而公交车带电量较高,因此 整体平均带电量较高,随着新能源乘用车的逐渐推行,尤其是 A00 级车型及插电混 动车型的推行,单车带电量逐渐下行。随着 2019 年补贴新政策取消续航里程 250 公 里新能源纯电动车型补贴,主机厂和消费者对部分性价比较低的微型电动车不做重 点选择,与此同时,部分城市开始鼓励 B端运营车辆改换 A级纯电动汽车,从而整 体上重新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群体单车带电量水平。远期来看,预计未来国内新能源 汽车单车带电量将逐步提升至 60kwh 以上。
海外单车带电量的变化主要是从微混普混切向插混及纯电动。2017 年之前海外新能 源汽车单车带电量平均在 30kwh 左右,从 2017 年开始,随着单车带电量为 70kwh 的特斯拉 model 3 热卖,海外电动车平均带电量水平开始逐步提升。Model3 热卖也 同时为各大传统车企提供了电动车的样板,各大车企对电动车的规划开始从原来的 微混普混逐步切换至插混和纯电动,且各大传统车企对自己的电动化时间表还在进 行不断的修正及提前。远期来看,海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然将会是多条路线并存, 在电动车路线中,也将是微混普混、插混、纯电动三条路线并行,从目前各发布的 车型来看,海外纯电动车型单车带电量普遍能提升至 70kwh 以上,考虑到还有部分 插混车型,保守预计 2025 年海外新能源汽车单车带电量将达到 60kwh 左右。
因此根据动力锂电池行业需求测算公式:
动力锂电池需求=新能汽车销量×单车带电量
可以测算得知,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需求将从 2017 年 36 GWh,2018 年 56 GWh,逐步提升至 2019 年约 60 GWh,2020 年约 85 GWh。海外新能源汽车动力锂 电池需求将从 2017 年 18 GWh,2018 年 34 GWh,逐步提升至 2019 年约 50 GWh, 2020 年约 90 GWh。行业空间继续扩张,预计 2019 年及 2020 年动力电池需求增速 分别约为 6%及 50%。
1.2. 非动力电池市场,3C 已趋稳储能待爆发
非动力电池市场主要包括 3C消费类电池及储能电池,其中:消费电池需求=3C产品销量×单机带电量+可扩宽的应用 储能电池需求目前主要的量来自于是铁塔铅酸换锂电的需求。
手机电池需求是 3C 消费电子电池需求变化的核心。3C 消费电子产品品类众多,难 以分别分析,因而我们采取替代估算的方法。根据测算,2018 年全球手机电池用量 约为 19GWh,消费类电池用量约为 53GWh,手机电池用量约占总体消费电池需求约 35%,其他 3C 类消费电池相较于手机较小,因此可简单用手机市场的变化来讨论 3C 类消费电池市场的变化。
变化 1:智能手机电池容量持续提升。iPhone 11 电池容量为 3110 mAh,相比 iPhone 8 电量增长 70.8%,相比 iPhone X 增长 17%;华为 P 30 电池容量为 3650 mAh,相比 华为 P 9 电量增长 21.7%,相比 P 20 增长 7.4%;三星 Note 10 电池容量为 4300 mAh, 相比华为 Note 7 电量增长 22.9%,相比 Note 9 增长 7.5%。
变化 2:5G带动智能手机销售同比转正,5G手机带电量较 4G 手机明显提升,5G 应用的铺开将带动智能无绳硬件市场爆发,增加消费电池用量。智能手机的总销量 自 2015 年阶段性见顶之后,总体销量开始呈现逐步下滑,而 2020 年开启的 5G 手 机换机潮将带动智能手机市场重归成长。根据 IDC 测算,2019 年全球智能手机销 量 13.7 亿部,同比下滑 2.2%;预计 2020 年在 5G 开始逐步铺开的带动下,销量将 达到 14 亿部,同比增长 1.6%,其中 5G 手机占比 8.9%;预计 2023 年智能手机总销 量为 14.8 亿,其中 5G 手机占比将达到 28.1%。
5G 带动智能手机单机电池容量大幅提升。如三星 Galaxy S10 5G/华为 Mate X 5G 电 池容量分别为 4500/4400mAh。
5G 商用铺开带动智能硬件市场,根据 IDC预测,2019 年全球可穿戴市场出货量预 计将达到 2.23 亿台,这一数据将在 2023 年增长至3.02 亿台, 5 年复合增长率7.9%。
3C 消费电池用量测算:
智能手机:预计 2019 年同比下滑 2.2%至 13.7 亿部,2020 年 14.0 亿部,2020 年 5G 手机 1.235 亿部,占比 8.9%,2021 年 5G 手机 15%。电池容量按平均容量测算。笔记本电脑:2019-2021 年销量保持 1.6 亿台,电池容量分别为 58/62/65Wh。功能 手机 :2019-2021 年销量 保持在 5 亿台 ,平 均单 机电 池容 量分 别为 1600/1700/1800mAh。
平板电脑 2019-2021 年销量保持在 1.7 亿台,电池容量分别为 29/30/31Wh。
测算可知,2019-2021 年消费锂电需求分别为 57/62/66GWh,若另外考虑 5%的替 换需求,则消费锂电需求分别为 60/65/70GWh。
储能市场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铁塔通讯基站铅酸换锂电是最大需求点。
受益于存量基站更新换代、5G 基站大规模普及带来的通信储能广阔市场空间以及 电力储能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快速商业化,储能市场发展迅速。
相对于传统铅酸储能电池而言,锂离子电池具有低污染、长循环寿命等优良性能、 随着其成本不断下降,锂离子电池经济性开始凸显。新增电池储能越来越多采用锂 离电池,并逐步替代铅酸蓄电池,在储能市场运用越来越广泛。储能电池对能量密 度要求不高,更关注对电池成本、循环性能、生命周期成本等,磷酸铁锂电池具备 的低生产成本、高循环次数。
过去磷酸铁锂相对价格较高,做储能电池经济性并不突出,价格下跌推动替代可能 性的逐步实现。过去铁锂电池价格较高,循环寿命与铅酸电池差别不大,目前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下降较多,循环寿命增加,且铅酸价格有所上升,环保要求进一步趋 严,磷酸铁锂电池替代趋势明显。
铁塔系统铅酸换锂电过程已经开始启动。截至 2019 年 6 月底,中国铁塔接到的 5G 基站建设需求为 6.5 万个,预计今年全年会接到 10 万个 5G 基站的建设需求。5G 基站主要分为宏基站和微基站,微基站细分可分为:微基站、皮基站、飞基站。其中需要储能电池设备的是宏基站,而微基站一般采用市电直接供电,不设置电力 储能设备
根据种类划分,通讯市场锂电池需求可以分为:原来 4G 基站锂电替代铅酸,新建的 5G 基站以及机房备用电源,通讯市场锂电应用核心场景是基站备用电源。中国铁塔 2018 年铅酸换锂电共计 12 万个塔,使用锂电池约 1.5GWh,2019 年换 30 万个塔, 使用锂电池 4-5GWh,2020 年预计替换 60-70 万个塔,预计 8GWh,铁塔全部替换约 有 25GWh, 空间巨大。
2. 方向 1:负极材料硅基化
核心结论:
1) 负极行业需求大,需求量增加确定性高。预计 2019-2021 年对应负极需求分别为 22/29/37 万吨,复合增长率超 30%。
2) 行业格局好,国内产业链成熟。国内负极行业集中度高,2019 年 CR5 达到 75%, 优于其他环节;国内负极份额在全球占比超 70%,产业链成熟,龙头企业均逐 步切入到海外电池大厂。
3) 目前天然石墨及人造石墨的路径之争尚无定论,但产品升级已是必然,石墨负 极体系向硅基负极体系升级趋势确定,量价齐升好赛道。
4) 目前贝特瑞产能及实际出货规模处于国内绝对龙头地位,进入电动车领域最重 要的大客户特斯拉,享受产品技术升级所带来的红利,在负极这样一个量价齐 升的赛道持续保持领先。
2.1. 负极需求大,总量增长很确定
负极是锂电池四大材料之一,是锂电池的关键材料。负极是电池放电时流出电子的 一级,作为电子的载体,其性能指标能够直接影响锂电池的性能,尤其是其膨胀性 能影响电芯循环性能、倍率性能影响快充、比容量及首效影响容量等。
从负极的主要需求来看,消费以及动力都将确定总量增长,如前文所述,我们测算 2019-2021 年 , 消 费 锂电 需 求 分 别为 60/65/70GWh ;动 力 电池 需 求 分 别 为 119/178/241GWh;考虑储能、小动力等领域,其他锂电池需求分别为 37/49/62GWh。合计 2019-2021 年锂电池需求分别为215/292/372GWh,对应负极需求分别为 22/29/37 万吨。
2.2. 负极格局好,贝特瑞是全球龙头
国内负极产业占据全球主要份额,国内份额占据全球超 70%;国内负极行业集中度 高,2018 年 CR5 达到 77%,优于其他环节。
国内负极产量已占据全球主要份额,未来将持续保持领先。2018 年,国内负极产量 超过 19 万吨,占全球供应比例超 70%。全球负极企业中,贝特瑞出货量常年保持 首位,并不断在海外侵占如日立化成等企业的份额。以贝特瑞、璞泰来、杉杉为首 的中国负极企业在牢牢占据国内电芯厂负极供应的同时,顺利进入松下、LG、三星 等主流海外电芯厂供应链,并逐步占据主供地位。贝特瑞为全球负极龙头,2018 年 份额约为 17%,其后是宁波杉杉、日本化成及江西紫宸,份额占比约 13%。从产业 链角度看,天然石墨端中国天然石墨矿产资源丰富,总保有量占全球首位;人造石 墨端国内资源丰富,并具有能源成本优势;硅碳新型石墨负极可依托国内动力电池 巨大市场、人力能源成本及工程师红利。随着国内企业负极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国 内企业产品从成本到性能赶超海外企业。
国内负极行业格局优,是四大材料中 CR5 集中度最高的环节。从行业格局看,负 极材料在锂电池四大材料中行业集中度最高,2018 年 CR5 已达到 77%。而正极仅 有 34%,隔膜为 54%,电解液为 69%。行业格局十分稳定。负极市场呈现“三大五 小”格局,贝特瑞、杉杉、紫宸分列前三,但第二梯队的东莞凯金等势头同样很猛。
2.3. 碳系到硅系升级趋势明晰,量价齐升好赛道
目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碳材料与非碳材料两类。市场化应用程度最高的 为碳材料中的石墨类负极材料,其中市场主流是人造石墨以及天然石墨。而硅碳负 极材料是未来最可能大规模应用的新型负极材料之一。
负极材料的性能可以从多个指标来进行考量,往往指标之间难以兼顾,天然及人造 均会增长良好。以目前应用中最为看重的比容量、循环寿命以及倍率性能三项性能 指标而言,人造石墨由于经过石墨化等工序处理,循环和倍率占优,但比容量弱于 天然石墨。另外,由于人造石墨需要经过石墨化等处理,成本上要高于天然石墨, 天然石墨更具价格优势。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动力锂电供应商面临下游车厂 要求进一步降价的压力,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因原料价格优势与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搭 配以降低成本。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储能广泛应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和磷酸铁锂 正极材料搭配的锂离子电池因较高的性价比优势也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负极从石墨体系到硅基负极将是未来的升级方向,产品升级促进价值量提升。石墨 材料的理论克容量为 372mAh/g(每 6 个碳原子嵌入 1 个锂离子,形成 LiC6 结构), 目前高端产品已经达到 360-365mAh/g,接近理论容量,石墨负极材料逐步达到上限。因此需要更高能量密度的新材料来应对需求。其中,硅材料最能够满足人们更高能 量密度的需求(形成 Li22Si5,理论克容量为 4200mAh/g)。未来随着动力电池能量密 度要求的提高,硅碳负极搭配高镍三元材料的体系成为发展趋势。未来两年,随着 高镍三元材料 NCM811、NCA 及其他配套材料的技术逐渐成熟,硅碳负极的产业化 即将到来。
从各类负极材料发展角度分析:
人造石墨:焦价回落及石墨化布局促成本下滑增厚盈利。直接材料(焦)及加工成 本(石墨化等)占据人造石墨负极成本 90%,2019 年来随着焦价回落,低电价区域 布局石墨化,行业迎来降本增厚盈利阶段。2018 年,国内人造石墨负极产量 13.3 万吨,YOY+31%,其中紫宸 3.3 万吨,市占率 24.4%;杉杉 2.4 万吨,市占率 18%。在人造石墨负极格局中,贝特瑞处于第二梯队。目前人造负极的主要是紫宸、杉杉 及凯金比较靠前,贝特瑞,星城,翔丰华等处于第二梯队。
天然石墨:资源禀赋优势明显,贝特瑞一家独大。天然石墨负极格局中贝特瑞一家 独大,从 2019 年前三季度的出货情况来看,贝特瑞份额已经超过 70%,在天然石 墨负极市场,贝特瑞的地位稳固。贝特瑞控股子公司鸡西长源矿业位于“中国石墨 之都”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柳毛乡,所拥有的朗家沟矿段是亚洲最大的天然鳞片 石墨矿床柳毛石墨矿床的组成部分,矿上面积 0.5765 平方公里,石墨矿石储量 2174 万吨,矿物量 206.65 万吨,平均品位 10.66%。矿石设计年开采矿石 60 万吨,可保 证石墨开采三十年。
硅基负极:日本的硅碳负极技术最早突破,国内贝特瑞已大批量出货,并配套松下 -特斯拉。松下-特斯拉体系中最初应用的硅碳负极便是由日立化成提供。松下自 2012 年顺利将硅碳负极应用,多年应用相对成熟。经过多年的工艺摸索,国内技术不断 完善,贝特瑞的硅碳负极 2013 年已通过三星验证,后成功进入松下-特斯拉体系,并逐步占据主供地位。目前国内仅有贝特瑞一家可以大批量供货,其他厂家规模较 小或处于验证阶段,贝特瑞在新型负极方向在国内遥遥领先。
硅基负极目前主要包括 SiO、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硅基合金负极材料。根据分散基 体的不同,未来最有希望实现较大规模应用的新一代高容量硅基负极材料主要有 SiO、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硅基合金负极材料三大类,其优劣势如下:
目前已经商用化的硅基负极是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以及 SiO 负极材料。虽然硅基合金 负极材料相对碳负极材料克容量提升效果明显,但是因为其工艺难度高、生产成本 高,且首次充放电效率较低,所以目前尚未大规模使用。而硅碳复合负极材料以及 SiO 负极材料的工艺相对成熟,综合电化学性能较优,是目前最为主流的硅基负极 材料。目前国内仅有贝特瑞一家可以大批量供货,贝特瑞在新型硅基负极方向遥遥领先。
目前国内布局硅基负极材料的企业包括贝特瑞、杉杉股份、凯金能源等主要负极材 料生产商,随着技术成熟以及下游认可度逐步提高,硅基负极产品有望在未来几年 里率先在高容量锂离子电池领域大规模应用,并随成本下降逐渐向普通领域扩展。未来几年,随着电池企业硅基负极的应用逐渐增多,硅基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将保持 快速增长趋势。
贝特瑞是国内三星唯一授权的硅碳生产商。它的氧化亚硅也在国内遥遥领先,供给 松下和 LG,是特斯拉新型负极最核心的供应商。
对新型负极材料的分析需要考虑到 1)硅碳负极生产具有较高技术壁垒,2)国内只 有少数企业能够实现量产,3)价格昂贵,高于石墨负极材料。
贝特瑞凭借其在技术方面的积累,目前已经比国内同类竞争对手领先 2 代以上,产能及实际出货规模处于国内绝对龙头地位,进入电动车领域最重要的大客户特斯 拉,享受产品技术升级所带来的红利,在负极这样一个量价齐升的赛道将持续保持 领先。随着国内产业链不断升级,特斯拉上海工厂量产开启,作为稳定供货多年的 贝特瑞也将进一步受益于国产特斯拉逐步放量。
3. 方向 2:正极材料高镍化
核心结论:
1) 正极行业需求大,需求量增加确定性高。预计 2019-2021 年对应负极需求分别 为 39/52/65 万吨,复合增长率超 30%。
2) 行业格局差,但有结构性机会。国内正极行业集中度低,2019 上半年 CR5 约 40%,显著弱于其他环节;正极材料格局较差,主要是由于普通三元材料格局 较差,而磷酸铁锂材料行业格局相对较好,2019CR3 占比接近 60%,同时 CTP 也能克服 LFP 单体比能量比的问题,打开行业空间,未来将良性增长。
3) 正极材料未来看高镍,切入国际大客户将占得先机。基于能量密度高、放电容 量大、综合成本低等优势,高镍材料综合优势明显,将是未来主流路线。
4) 目前贝特瑞在高镍的产能及实际出货规模处于国内前列,联营公司的 NCA 前 驱体进入电动车领域最重要的大客户特斯拉,自产的 NCA 材料也在 2019 年起 为日韩电芯厂批量供货,2020 年增速可期。
正极需求大价值量高,但竞争格局差,扬长避短差异化竞争方能后来居上。
3.1. 正极需求大,总量增长很确定
从正极的主要需求来看,消费以及动力都总量增长,如前文所述,我们测算 2019-2021 年, 消费 锂电 需求 分别 为 60/65/70GWh ;动力电池需求分别为 119/178/241GWh;考虑储能、小动力等领域,其他锂电池需求分别为 37/49/62GWh。合计 2019-2021 年锂电池需求分别为 215/292/372GWh,对应正极需求分别为 39/52/65 万吨。
3.2. 正极格局较差,但有结构性机会
从行业格局看,正极材料在锂电池四大材料中行业集中度最低,竞争格局最差。2018 年 CR5 仅为 34%,2019H1 稍有提升,但也仅为 40%左右。对比之下,2018 年负极 CR5 为 77%,隔膜为 54%,电解液为 69%,正极行业格局不稳定。
正极材料格局较差,主要是由于三元材料格局较差,尤其是普通三元材料格局较差, 因此避开普通三元正极材料选择其他方向将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磷酸铁锂:CTP 打开行业空间,格局逐渐清晰,未来将良性增长
CTP+LFP 降本提效,打开 LFP 行业空间。CTP 将原来 LFP 电池较差的单体性能通 过空间结构优化,使得整体电池包性能提升。在同等需求的情况下 LFP 比三元 523 便宜了至少 15-20%,同时提升了安全性和使用寿命。BYD 把刀片 LFP 装上了主打 车“汉”,上汽通用五菱也推出 LFP 版本五菱宏光,特斯拉也要找宁德时代“无钴 电池”。主打 C端的车型覆盖了整个新能源汽车高中低端市场,需求复苏逻辑逐步 确立。
磷酸铁锂市场在稳步成长中加快向龙头集中。大部分中小厂家逐渐退出市场,市场 将不再低水平规模扩张,而更关注产品性能、技术快速迭代和产业生态合作,正极 材料、电池封装、汽车"三电" (电池、电机、电控)等各产业链集中度不断提高,产 业内合作协同将进一步密切。目前 CR3 份额持续提升,以从 2016 年近 30%提升至 2019 年近 60%,行业竞争格局情绪转好。
LFP 短期看动力电池市场磷酸铁锂的回潮,中长期看储能电池市场磷酸铁锂的爆发 。受益于存量基站更新换代、5G 基站大规模普及带来的通信储能广阔市场空间以 及电力储能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的快速商业化,储能市场发展迅速。
2019 年处于宁德时代 LFP 供应体系前两名的德方纳米和贝特瑞是行业龙头。德方 纳米 LFP 正极材料出货量为 2 万吨级别,在 LFP 材料厂中排名第一,贝特瑞 LFP 正极材料出货量为 1.5 万吨级别,在 LFP 材料厂中排名第二。
3.3. 未来看高镍,切入国际大客户将占得先机
高镍材料综合优势明显,将是未来主流路线。基于能量密度高、放电容量大、循环 性能好、结构比较稳定等优势,三元正极材料目前是锂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 向,相比于采用常规三元材料的锂电池,高镍三元材料电池具有更长的续驶里程、 更低的综合成本。三元正极材料市场正在逐步往高镍方向发展,已从早期的NCM333 材料进步到 NCM523 和 NCM622,并逐渐升级到 NCM811 和 NCA。
目前高镍向海外客户拓展较为顺利的有贝特瑞等。
贝特瑞参股公司 NCA 前驱体切入松下-特斯拉体系。2014 年,贝特瑞投资江门芳源 环保(从事镍、铜、钴等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合作开发三元正极材料; 2016 年 11 月,芳源环保定增 1.1 亿,用于建设三元正极材料 NCA 前驱体生产基地, 贝特瑞认购 190 万股,投资总额 1900 万元。江门芳源是松下-特斯拉体系的 NCA 前驱体供应商,2017 年 8 月,江门芳源通过了松下产品供应链体系品质审核,预期 供货数量和产品为每月 1000 吨的三元材料 NCA 前驱体。2018 年上半年与松下业 务往来约 1.7 亿元,2019 年 3 月公告实施新增年产 18,000 吨高品质 NCA/NCM 前 驱体建设项目。
贝特瑞高镍产品也已切入国际大客户。贝特瑞现有高镍产能 1.5 万吨/年,贝特瑞根 据市场情况和客户需求安排产能,目前高镍/NCA产品得到日韩电芯厂的认可,2019 年起批量供货,2020 年增速可期。
贝特瑞以磷酸铁锂为基础,NCA 材料为未来发展方向来布局正极材料。
2015 年 12 月,贝特瑞在天津启动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项目;2016 年 8 月,设立惠州凯斯德新材料公司,新建 1.2 万吨/年 NCA材料生产线。
2016 年 12 月 21 日,计划投资 52 亿于金坛“贝特瑞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 进行合作,该项目主要分为高性能负极材料项目和高性能正极材料项目。
目前贝特瑞现有正极产能为:磷酸铁锂 LFP 3 万吨,高镍 1.5 万吨。
贝特瑞在正极领域公司积极布局,其高镍 NCA 产品及 LFP产品均处于行业龙头地 位。高镍 NCA 产品得到日韩电芯厂的认可,2019 年起批量供货,2020 年增速可期。而在 LFP 正极领域,公司与宁德时代的合作(LFP 第二大供应商)日益加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万元/吨后,碳酸锂价格还在更剧烈地下跌。5月8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跌1400元/吨,五一节后三日降幅超1800元/吨,现来到6.5万元/吨的关口。而期货价格已经跌破6.5万元/吨。5月8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价6.3万元/吨,刷新历史最低。此前,7万元/吨被业内视为碳酸锂价格的成本线,但即便在目前击穿成本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5月6日-2025年5月9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200MW/400MWh云南曲靖市首个共享储能项目并网投产4月29日,国家电投云南国际陆良县500兆瓦/1000兆瓦时共享储能项目(一期)顺利并网,是曲靖市首个顺利建成并网运行的新型储能项目。一期项目
日前,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海召开技术沟通会。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在会上透露,公司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做了钠电、锂电等、半固态、固态等前瞻性的研究。对于固态电池,邵杰表示,上汽通用五菱一直在坚持做相关研究,并在广西建立了固态电池实验室,目前整体进展比较顺利,预计2027年
瑞浦兰钧旗下PHEV系列问顶54Ah电芯产品率先通过新国标认证(《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瑞浦兰钧成为行业首批达标企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我国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为新能源行业领跑者,瑞浦兰钧率先通过了GB38031-2025
日前,南漳龙蟒磷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年产20万吨新能源材料磷酸铁全产业链配套堆渣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信息显示,该项目总投资达110亿元,于2022年5月正式签约落地南漳县,项目分两期建设,涵盖硫磺制酸、湿法磷酸、磷石膏处理、合成氨等装置,一期和二期产能叠加后将实现年产磷酸铁20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中国锂离子电池征收64.5%综合关税,并计划于2026年进一步上调至82%。这一系列关税举措可能彻底颠覆电网规模储能项目的经济性,对储能系统开发商正在推进或未来规划的项目发展前景蒙上阴影。太阳能发电设施的组件也受到了影响,从中国进口的多晶硅、硅片和光伏面板需缴纳60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统计显示,2025年,纳入EVTank统计范围的140家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中,有77家公司单独披露了2024年度ESG独立报告,仍有63家企业未披露,披露率为55%。表1:2025年度锂电产业链上市公司ESG
目前,沪深510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总体看,去年以来,一系列稳增长政策陆续落地,资本市场改革措施持续显效,新质生产力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上市公司业绩显现不少亮点。总体业绩韧性显现部分行业表现亮眼从2024年年报看,74%的沪深上市公司实现盈利,48%的公司盈利正增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天越储能电站项目举行送电投运仪式。该项目由中国能建葛洲坝电力公司承建,为规模100MW/50.43MWh的独立混合储能电站。项目依托“绿电+储能”协同优势,采用飞轮储能系统+磷酸铁锂电池组合技术,参与山西电网一次调频辅助服务,包括50MW/0.43MWh的飞轮储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9日,安徽省六安市霍邱永硕储能项目(一期)成功并网发电。作为目前安徽省首座以220kV电压等级直接接入电网的大型储能电站,霍邱永硕项目终期规模达200MW/400MWh,一期建设100MW/200MWh,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及液冷技术,具备调峰、调频、黑启动等多项先进功能,日调峰电量可达40万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储能行业加速“洗牌”。2025年2月,136号文明确不得将储能配置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4月底,394号文明确要求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风暴”正在推动储能行业的市场化加速前行。在储能行业价值重构、技术博弈的双重压力下,一面是头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出海寻求机遇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20MW/40MWh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示范工程并网性能测试服务、应对碳关税壁垒的新型储能产品碳足迹监测溯源技术及碳抵消策略研究招标公告发布,(项目编号:CG0200022002032266)。本招标项目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20MW/40MWh级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示范工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5月6日-2025年5月9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200MW/400MWh云南曲靖市首个共享储能项目并网投产4月29日,国家电投云南国际陆良县500兆瓦/1000兆瓦时共享储能项目(一期)顺利并网,是曲靖市首个顺利建成并网运行的新型储能项目。一期项目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8日,中国铁塔广西分公司发布2025年来宾市基站“氢光储”发电设备及服务采购项目比选公告,公告显示,本次拟采购2套甲醇氢能发电机设备(包括甲醇氢能发电机MPT-2S、磷酸铁锂电池组、储能电池机柜及光伏发电等设备)及针对发电设备为期5年的维保服务(包含安装,日常运行,巡检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国轩高科在其投资者关系活动中披露,公司全年出货约63GWh,其中动力出货占比约65%,储能出货占比约35%。2024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8%。海外收入占比31.09%。应对海外项目风险国轩高科表示在海外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以下措施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1、搭建国际运营的风
2025年5月7日-9日,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IntersolarEurope)举行,瑞浦兰钧携392Ah全新储能电芯以及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亮相本次展会;5月7日上午,瑞浦兰钧海外首发新一代PowtrixTM6.26MWh储能系统,其中4h长时储能版本能效可达95%以上,行业领先;瑞浦兰钧坚守安全底线,储能系统大规模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河北冀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2025年第二批用户侧储能电池设备购置-中标候选人公示,项目规模40MW/80MWh。共有8家企业入围,分别为比亚迪、楚能新能源、天诚同创、国轩高科、新源智储、雄安许继电科、中创新航、阳光电源。第一中标候选人比亚迪报价3920万元,折合
当地时间5月7日,在德国慕尼黑2025年欧洲智慧能源博览会上,楚能新能源与英国Immersa签署2.5GWh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楚能自主研发的5MWh电池预制舱CORNEXM5展开深度合作。楚能新能源总裁黄锋、Immersa首席执行官RobertMilesLLB等出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未来五年内实现1.25GWh-2.5GWh的储
近日,继天合储能在北美和中国连获储能大单之后,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Tier1一级储能厂商榜单(BNEFEnergyStorageTier1List2Q2025),天合储能以全产业链布局推动光储深度融合,并凭借卓越的系统集成能力和全球化交付实力,稳健的财务状况以及超高的可融资性登榜。这也是天合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华塑科技联合设立的孙公司正式落地取得营业执照,该公司将主要从事锌镍电池研发制造。据悉,杭州华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莞大锌能源有限公司共同出资500万元设立了合资公司杭州华锌能源有限公司,其中华塑科技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300万、出资比例为60%,大锌能源认缴出资200万元、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LG新能源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一季度整体营收为6.3万亿韩元,环比下降2.9%,同比增长2.2%;营业利润为3,750亿韩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为20%,实现扭亏为盈。本季度营业利润包含了4,580亿韩元的《通胀削减法案》(IRA)税收抵免额。按照5月8日汇率
日前,上汽通用五菱在上海召开技术沟通会。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在会上透露,公司新能源汽车实验室做了钠电、锂电等、半固态、固态等前瞻性的研究。对于固态电池,邵杰表示,上汽通用五菱一直在坚持做相关研究,并在广西建立了固态电池实验室,目前整体进展比较顺利,预计2027年
瑞浦兰钧旗下PHEV系列问顶54Ah电芯产品率先通过新国标认证(《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瑞浦兰钧成为行业首批达标企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我国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作为新能源行业领跑者,瑞浦兰钧率先通过了GB38031-2025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提出,经济和信息化厅会同财政厅支持符合条件的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申请省级工业发展资金,支持省级先进制造业综合基金投向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各级税务部门负责落实综合利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振华新材发布关于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评估报告暨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指出,多元化产品矩阵及前瞻性技术储备为公司在大增程电池、半固态/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电动两轮车、UPS启停电池、重型商用电动车及储能等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7日,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708号、第0317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对省政协委员杜本硕提出的《关于加强江淮运河航运水道提质增效的提案》、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提出的《关于助推安徽水运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下发会办意见。意见表示,在绿色动力技术领域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8日,吉利汽车与深势科技签约开启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建“新能源+AI”联合实验室。据悉,该实验室聚焦云端电池数字孪生、AI代理模型及电池新材料智能研发三大领域。双方将分别依托吉利自研大模型矩阵和深势科技“AIforScience”技术矩阵,开创动力电池“靶向药级”研发新范式。其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在全球动力市场高歌猛进,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并未沉寂,反而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GGII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装机份额首次达到49.9%,以微弱优势领先于三元动力电池。尽管如此,两者差距极小,市场竞争格局依然胶着。在此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三元正
2025年5月7日-9日,德国慕尼黑国际太阳能技术博览会(IntersolarEurope)举行,瑞浦兰钧携392Ah全新储能电芯以及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亮相本次展会;5月7日上午,瑞浦兰钧海外首发新一代PowtrixTM6.26MWh储能系统,其中4h长时储能版本能效可达95%以上,行业领先;瑞浦兰钧坚守安全底线,储能系统大规模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30日,LG新能源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第一季度整体营收为6.3万亿韩元,环比下降2.9%,同比增长2.2%;营业利润为3,750亿韩元,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为20%,实现扭亏为盈。本季度营业利润包含了4,580亿韩元的《通胀削减法案》(IRA)税收抵免额。按照5月8日汇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为落实国家、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结合锡林浩特市实际,锡林浩特发改委牵头制定并印发《锡林浩特市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碳中和2025年重点工作安排任务分工清单》,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和实施路径,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清单》围绕能源转型、节能
自从被纳入国家级规划以来,以eVTOL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就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业内对该领域的布局不断加码。5月1日,由贵旅集团携手亿航智能举办的“贵州文旅观光飞行展演首飞活动”,在贵州黄果树瀑布正式启动。这是全国首次在大型瀑布景观区开展eVTOL低空观光飞行活动,也是贵州低空经济在低空旅游领域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