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配售电能源服务报道正文

国网青海电力:新基建助力“绿电”长跑

2020-08-18 13:58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关键词:绿电能源互联网国网青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7月,广袤的塔拉滩上,天光云影,绿意尽染,风光无限。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这条“绿电”专线正从这里出发,跨越千山万水,“长跑”万里征程,直抵中原大地,书写“新基建”最壮丽的篇章。

从2017年至2020年,历经四载探索实践,从7日、9日、15日,至“绿电三江源”100天,青海“绿电”长跑的纪录不断被刷新,成功打响“绿电”品牌。在全面加快能源革命、推进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家重要的新型能源产业基地之路上,“绿电”实践已成为青海清洁能源转型发展之路上的“金色名片”。

让“绿电”走得更远,走得更长,新基建正发力。2020年,迎着新基建发展机遇,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运行后,因新能源快速发展带来的调峰能力不足、电网抗扰动能力下降等问题,将随着电源结构、接入方案及关键输电通道不断优化、电网支撑直流能力的提升迎刃而解。在青海省能源转型与数字化发展新趋势引领下,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推进,青海电力“国网云”平台、数据中台、区块链平台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绿电”长跑带来强劲动能。

特高压打通“绿电”大动脉

特高压,是新基建的重头戏。特高压项目建设有助于更高质量连通西北地区富余电量与中东部用电的错位需求,推动西北地区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可提高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可靠性。对于青海电网,加快特高压建设是推进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青海太阳能、风能、水电资源禀赋优越,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87万千瓦,风能可开发量超过7500万千瓦,太阳能可开发量更是超过30亿千瓦。“绿电”开发综合条件位居全国之首。

今年上半年,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量37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占全省发电量的85.7%,居全国首列,其中,清洁能源外送电量10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8%。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升级,为打造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助力?“让清洁能源更好造福人民”,为贯彻落实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重要讲话精神,国家电网公司将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作为以服务新能源外送、解决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消纳难题的重大创新工程和典范工程落地建设。

2018年11月,总投资223亿元的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外送通道破土动工。7月15日,工程跨越青海、甘肃、陕西、河南4省正式启动低端送电,并将于年底建成投运。

“这一能源‘大动脉’可将青海的‘绿电’直送华中负荷中心,每年可为华中地区输入清洁电量400亿千瓦时,将有力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助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满足青海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建设和大规模外送需要,更好地保障华中地区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的迅猛增长。”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建设部主任杨记宁介绍。工程建成后,年输送电量相当于替代受端原煤1800万吨,减排烟尘1.4万吨、二氧化硫9万吨、氮氧化物9.4万吨、二氧化碳2960万吨,将有力推动华中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一业带百业”的新基建效应已显现。工程拉动配套电源投资超过1000亿元,拉动沿线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对稳就业、稳投资、保民生将发挥积极作用。

区块链链接“绿电”新未来

智能化数字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主导方向。为积极服务青海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在促进全省能源清洁转型、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生态圈、加快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融合,让青海的“绿电”更加有质有效,区块链成为重要“链接”方式 。

“通过区块链追溯数据维护全过程,提升了数据维护质量,为电网运行分析、新能源消纳、电力市场交易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保证了电网运行安全,进而为公司运营提供了经济效益。”青海电力互联网部主任周群星介绍。

近年来,青海新能源并网容量快速增长,但省内负荷增速缓慢、调峰能力不足,新能源消纳形势日益严峻。破解消纳难题,亟须优化资源配置、挖掘系统调峰能力,以“互联网+”思维探索电力辅助服务新模式成效明显。6月17日,经过一年的试运行,青海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正式运行,创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并融通电力调度控制系统、辅助服务交易系统的新型平台,依托新技术实现了市场全流程线上高效运转。试运行期间增发新能源电量1.72亿千瓦时,产生调峰补偿费用4479万元,实现了新能源企业、发电企业和储能企业等多方共赢,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消纳空间。

在顺应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相融并进的大趋势下,新基建有力促进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以“互联网+绿电”理念开发的“绿电感知平台”于6月12日上线运行。平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融合发电、输电、配电、用电整条能源链各节点数据,在线展示用电企业消耗电能成分,提升企业对清洁能源的感知度,传递绿色能源发展理念。

“区块链+光伏扶贫”模式,实现对光伏扶贫全环节从前端到末端每一个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科学帮扶,并管理及监督资金使用,确保阳光透明、高效可溯。扶贫资金安全可控、专款专用,保证帮扶政策落地到位。目前,青海电力已完成分布式光伏电站、集中扶贫光伏电站档案数据和资金应付、实付数据上链。

2020年,历经四年的“长跑”,“绿电”实践又跑出了新纪录。链接“绿电”新未来,“绿电指数”为科学量化评价绿色电力发展水平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对全社会电力清洁化程度、电力在生产、传输、消费环节的绿色水平、源网荷侧的具体指标,2019年,青海电力首次尝试发布“绿电指数”,采用政府能源部门、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用电客户等主体提供的海量数据,计算评价绿色电力发展水平。在今年“绿电三江源”百日系列活动期间,青海电力借力新基建,大力倡导加大新能源开发关键技术攻关力度,构建新能源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青海新能源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大数据构建“绿电”生态圈

“大数据创新平台制定了统一的数据通道、数据标准和服务标准,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入多家功率预测服务提供商,面向用户提供高精准预测服务,打破了传统功率预测单一、固定的服务模式,新能源场站可以自由选择、灵活定制适合自己的功率预测服务。”青海电力绿能数据公司产品研发中心副经理金金对电力大数据应用深有体会。

数字化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基建的重要支撑。在新能源发展高歌猛进的走势下,青海省能源大数据中心创新园区内,“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运营模式,全面实现新能源电站集团化监控、集约化管理、集中式管控和专业化运维,电站管理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有力推动了新能源行业向数字化转型。

“接入大数据平台后,电站降低运营人力成本约40%,这为新能源企业降本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绿能数据公司市场运营中心经理王有虎给新能源企业算出了这样一笔经济账。

在构建能源全产业生态圈创新实践方面,绿能数据公司创新平台汇集能源生产、传输、转换、消费等各类数据,通过打造开放的平台能力,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应用服务,吸引、培育、支撑第三方研发团队挖掘数据价值,构建创新的应用和服务模式。同时,平台发挥各方优势,通过数据的流动和循环推动价值的传递和创造,催生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为包括政府、发电企业、电网公司、能源企业、装备制造企业、金融服务企业等在内的能源产业链提供23类应用服务,实现新能源电站集中监控、功率预测、生产管理、电站设备健康管理、清洁供暖、工业设备故障诊断等业务,初步构建了能源互联网生态圈,让产业链各方共享发展成果,形成相互促进、双向迭代的良性生态。

为充分释放大数据价值,实现大数据应用服务从电力行业向能源全行业、全领域、全链条的拓展,形成融合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生态,7月15日,绿能数据公司“工业生产线在线监控系统”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促进新能源产业全面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把握新基建发展机遇,“绿电”长跑未来可期。青海电力坚持创新驱动,紧抓智能化、数字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坚定绿色发展能源转型之路,借力新基建,提速特高压项目建设,打造清洁发展新高地;提速创新平台建设,打造能源互联网新生态;提速数字化转型发展,打造增值变现新模式,为新能源发展注入新动能。

原标题:国网青海电力:新基建助力“绿电”长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电查看更多>能源互联网查看更多>国网青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