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2.1 氢气增压分析
准确的热力学模型是流程计算的前提, Soave-Redlich-Kwong(SRK)方程[7]对氢气、空气、氮气等低沸点气体具有较好的表述能力, 故本文采用该模型计算氢气的密度、比热、焓值等物性。
图2是SRK方程计算的标准氢密度与REFPROP 9.1数据对比, 该数据库收录了大量的氢气实验数据, 可以作为参照数据, 可见在本文计算工况内, 与REFPROP符合良好, 计算精度满足要求。
图3为氢气多级压缩过程(氢气流量5 kg/h)压缩机及风机功耗, 总功耗随着压缩级数增加而显著降低, 五级压缩与六级压缩总功耗已相差3%以内, 且五级压缩总功耗为单级压缩总功耗的47%, 考虑到系统复杂度,及总功耗, 优选五级压缩. 计算过程中, 各级压比相等。
2.2 氢气冷却制冷效率分析
氢气冷却过程中, 在临界温度以上, 热负荷与温度近线性分布, 为典型的分布式负荷, 在临界温度以下,液化负荷水平分布(忽略压降), 如图4所示.
另外, 氢气自室温300 K降至20 K过程中, 显热占比0.88, 潜热占比0.12。
氢气降温过程中, 为降低能耗, 显然需要制冷机蒸发温度与氢气温度匹配, 理想情况下, 蒸发温度与氢气温度保持一恒定温差, 为了提高效率, 需要温差尽可能的小, 但考虑到换热等因素, 温差又不能过小。
实际情况中, 单一制冷机很难在大温跨下实现较为一致的换热温差, 因此为了达到此目的, 可采用多段温区制冷,类似于天然气液化中的阶式级联制冷循环, 当然混合工质制冷循环或气体膨胀制冷循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此目的. 因此, 考虑到换热器性能, 理想情况下, 蒸发温度与氢气温度始终保持一定温差。
此时, 若不考虑采用何种制冷方法, 对每一微元负荷dq积分, 所能实现的最小制冷功率为
式中, ηq为制冷效率, dq为温度T下热负荷, Q为总热负荷, Tevap为制冷机冷源温度, Troom为室温, ξ为相对卡诺效率, 本文统一取为30%. 氢气热负荷与温度近线性分布, 温度与热负荷的关系可表达为
将式(2)带入式(1)可推导氢气冷却功率为
2.3 低温高压储氢密度及能耗分析
采用SRK方程, 计算了压力区间5~70 MPa, 温度区间35~300 K内压缩氢气密度, 以及0.4 MPa下液氢密度(液氢储存及生产常在此压力下), 如图5所示. 即使在70 MPa下, 氢气密度也仅为39.1 kg/m3, 显然, 在室温下, 仅采用提高压力方式, 已很难提高体积储氢密度.液氢(20 K@0.4 MPa)具有较大的密度71.0 kg/m3, 如果以此为参照, 压力在15 MPa以上的低温高压储氢方式均可以实现比液氢更大的密度。
当然, 考虑到相同储氢容器材料下, 低温高压储氢方式耐受的压力要低于室温高压储氢方式, 将低温高压储氢压力限制在50 MPa以内较为合适, 在此情况下, 已有规模应用的储氢容器材料。即使是采用较低的储存压力, 如25 MPa, 氢气在120 K以下均可实现比室温高压储氢更高的储氢密度。
当然, 单一地追求氢气密度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尤其是大规模储氢或长时间储氢情况下, 还必须考虑实现高密度储氢的耗能情况. 如图6所示, 列出了不同条件下, 单位功耗下可实现的氢气密度, 定义此值为ψ=氢气密度/总功耗。
由图可见, 在室温下, 在5~70 MPa区间内, ψ值是随压力增大而增大的, 因此, 不考虑安全性和材料, 室温下采用高压力储氢在耗能上也是更优的选择。而液氢储存方式, 由于在低温下制冷效率的急剧下降, 尽管液氢具有较高的密度, 但所消耗的能量也更为巨大, 导致ψ值低于25 MPa下室温高压储氢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 这还是未考虑正仲氢转换的热量。
尽管氢气液化过程中, 潜热占12%左右, 但由于温度保持20 K低温, 这12%潜热所需要的制冷功率与88%显热所需制冷功率相当(本文条件下, 显热耗能54%, 潜热耗能46%)。
因此, 低温高压储氢由于不需要潜热耗能, 在单位耗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除在某些特例(极高压力、极低温度), 所有压力下的ψ值均高于室温高压储氢方式, 尽管后者能量消耗最低。
同时还可以发现, 除在较低压力下(10 MPa以下), 高压下低温高压储氢方式均存在一个ψ极大值, 极值出现在120 K以下, 且压力越高, 对应极值对应温度越高. 同样, 对比70 MPa下室温高压储氢, 在25 MPa以上, 均存在ψ值更高的区域, 如果将压力限制到35 MPa以内, 只需将氢气储存于150 K以下。
2.4理想储氢区域及燃料电池储氢应用
本文着重分析下80~160 K温区内低温高压储氢情况, 在此温区涵盖空分及液化天然气温区, 具有成熟、可靠且高效率的大型制冷装置, 如混合工质制冷、阶式级联制冷及气体膨胀制冷等, 液氮制冷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未来还可能突破大型热声制冷等方式.
显然在此温区, 实现低温高压大容量储氢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图7覆盖区域为综合密度及能耗优化的储氢区域,并在表1中给出室温70 MPa氢气、液氢及50 MPa压力以下低温高压储氢最优参数。
定义ω=储氢耗能/氢气热值, 室温70 MPa高压储氢较液化储氢具有更优的ω值和ψ值, 但是储氢密度较低.推荐的低温高压储氢方案图 7在储氢压力、储氢密度及ψ值都明显优于室温70 MPa高压储氢, 而ω值也明显优于液化储氢。更为重要的是, ω极值处温度在70~110 K, 制冷机具有较高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能提高低温下储氢压力, 储氢温度可以进一步提高。
在燃料电池储氢应用场合, 主要关心加氢站储氢及车载储氢. 在这两类应用中, 相对于液氢储存和室温高压储氢, 低温高压储氢在保温方面面临潜在的更大挑战. 温度升高, 室温高压储氢储存压力影响较小, 液氢可以通过部分气化吸收漏热而压力不至于升高, 而低温高压储氢对漏热较为敏感,如在Case7中, 温度上升可能到10K, 压力会上升到36 MPa. 所幸的是, 在此类应用场合, 氢气会频繁消耗, 从而抵消因温升带来的压力上升. 另外, 还可以在储氢模块中增加蓄冷模块,用以抵消漏热损失. 甚至, 在某些场合, 低温高压氢气可储存于特制的液氮容器中, 液氮温度77 K, 可满足绝大多数低温高压储氢需求.
3.结论
低温高压储氢方式有望在大容量、低成本、长时间、高密度储氢需求中应用。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综合储氢密度及储氢能耗, 低温高压储氢优于室温70 MPa储氢及液化储氢;
(2) 10 MPa以上低温高压储氢存在单位储氢能耗下的储氢密度极大值, 极值出现在120 K以下, 且压力越高, 极值对应温度越高;
(3) 推荐储氢参数为50 MPa, 100 K; 45 MPa,100 K; 40 MPa, 90 K; 35 MPa, 80 K; 30 MPa, 70 K, 其储氢密度在62.3~65.3 kg/m3之间。
参考文献:
1.Liu Y F, Li C, Gao M X, et al. Progress in high-capacity hydrogen storagematerials (in Chinese). Chin J Nat, 2011, 33: 19−26 [刘永锋, 李超, 高明霞, 等. 高容量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自然杂志, 2011, 33: 19−26]
2.Ding F C, Yi Y F. Hydrogen Storage and Manufactuing Technology (in Chinese).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6 [丁福臣, 易玉峰. 制氢储氢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3.Jena P. Materials for hydrogen storag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 Phys Chem Lett, 2011, 2: 206–211
4.Sørensen B S G. Hydrogen and Fuel Cells: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Pittsburgh: Academic Press, 2018
5.Gao J L, Yuan Z M, Shang H W,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storage technology and stored energy application of hydrogen (in Chinese). Met Funct Mater, 2016, 23: 1−11 [高金良, 袁泽明, 尚宏伟, 等. 氢储存技术及其储能应用研究进展. 金属功能材料, 2016, 23: 1−11]
6.Viswanathan B. Energy Sources: Fundamentals of Chemical Conversion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Oxford: Newnes, 2016
7.Soave G. Equilibrium constants from a modified Redlich-Kwong equation of state. Chem Eng Sci, 1972, 27: 1197–1203
8.Lemmon E W, Huber M L, McLinden M O. REFPROP 9.1. NIST Standard Reference Database, 2013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三峡上海院牵头研制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试验样机,在三亚崖州湾近海试验场顺利完成720小时的实海试验,为国内首次顺利完成连续运行超过240小时实海测试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本项目漂浮式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方案由三峡上海院技术研发中心自主设计,试验装备与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4月,上海青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鳐科技”)正式宣布完成超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星辰基金领投,当看同创基金、厦门弘溢合力及知名投资人刘浩宇先生等跟投,鲲华科技王亚波董事长出席见证。青鳐科技专注于为氢气储、运、加装备提供专业的阀门及系统解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4日,中核科右前旗风储制氢制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制氢部分PMC服务招标公告,该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东部,本次风储制氢制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为并网型示范项目,规划总容量风电50万kW,风电场年发电量为16.90亿kWh;配套装机容量10%、2h,即容量为50MW/100MWh的磷
5月10日,2025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在浙江德清揭晓。中船科技首次参评便以品牌强度847分、品牌价值25.28亿元的成绩跻身“自主创新品牌”榜单第11位,彰显了强劲的品牌发展势能。“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由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主办,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品牌》杂志社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12日,重庆市发改委发布市政协提案《关于支持潼南打造“成渝氢走廊”氢能产业基地的建议》答复的函。其中提出,将持续优化重庆氢能产业布局,充分结合渝西地区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支持将潼南区纳入成渝氢走廊等相关规划,强化科技引领,助推潼南打造氢能产业基地。重庆市发改委
2025年5月7-9日,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IntersolarEurope在德国慕尼黑盛大启幕。作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的风向标,这里汇聚顶尖科技与创新力量,探索零碳未来的无限可能。中车株洲所位于展位号B2.540,以零碳解决方案创领者之姿,携全场景能源生态矩阵重磅亮相,与全球伙伴共绘绿色能源新图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国内氢能产业迎来里程碑式进展——大冶市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项目成功产氢,标志着我国首套ALK(碱性)与PEM(质子交换膜)联合制氢系统正式落地。该项目不仅是湖北省唯一入选国家发改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的重点项目,更开创了国内岩穴储氢技术科研攻关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9日,内蒙古阿拉善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发布内蒙古华电孪井滩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提交的内蒙古华电孪井滩60万千瓦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配套4.5万Nm/h制氢项目工业项目备案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准予备案。相关链接:内蒙古华电风光制氢项目环评公示
中车德令哈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投产并开展清洁能源装备产业链共建行动5月11日,中车青海造首台套应用于高海拔地区的高原风电机组在刚刚投产的中车德令哈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产业最全的“风光储氢”一体化产业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清洁能源装备青海
当地时间5月7日至9日,全球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的新能源行业盛会——2025慕尼黑国际光伏展(IntersolarEurope)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上海电气电站集团(下称“电站集团”)携太阳能、氢能、多元储能等全矩阵产品及一站式解决方案重磅亮相,与全球能源行业领袖共探清洁能源技术革新与零碳未来。可复制解
电氢协同的价值是通过电能与氢能的深度耦合,构建电为主体、氢为纽带的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新能源消纳,支撑电力系统灵活性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对需要进一步深度脱碳的各用能体系的渗透。——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雁4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联合北京碳中和学会共同主办的“2025第
4月23日,我国首款搭载低压常温固态储氢装置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在2025上海车展首次亮相,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作现场指导。在上海市科委支持下,该款车型由上汽集团、捷氢科技等单位共同打造,有望在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该款车型搭载了捷氢科技专为乘用车(尤其EREV车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氢能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优秀典型案例未来能源“领军企业”。东方氢能是四川省氢能产业链主企业,作为东方电气集团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深耕氢能领域15年,现已形成涵盖制氢、储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及氢能综合应用的氢能全产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集安瑞科与HexagonPurus合资成立的中集合斯康氢能发展(河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合斯康)生产的IV型高压储氢瓶(以下简称:IV型瓶)通过欧盟TPED认证,并于近期正式向欧洲客户交付首批产品。作为中集安瑞科与HexagonPurus于2021年合资成立的企业,中集合斯康掌握全球
罗宇龙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氢能产业助力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390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的关心,您提出的建议很有指导意义。我厅高度重视,经商科技厅等相关部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依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打造绿氢制备供应基地”的建议近年来,我省正大力发挥
内蒙古包头市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及工业基础,正加速构建氢能全产业链生态。作为自治区氢能产业重要承载区,园区聚焦“精准招商”,以链式思维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发展,为区域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招商引资“敲门行动”开展以来,园区投资促进部锚定关键环节,靶向招引行业内重点企业。围绕“风光制氢—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全球首款可换氢燃料电池10吨叉车在舟山片区六横区块成功完成组装调试,即将交付使用。据悉,这款叉车由国氢(舟山六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填补了全球大吨位氢燃料电池叉车领域的空白。与传统燃油和锂电池叉车相比,可换氢燃料电池叉车的燃料成本较柴油降低1/4,能量
近日,由国机集团中联西北院承揽的秦龙电力秦元热力基于氢能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供能系统示范项目建设完成,实现了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电解水制氢、高压气态储氢、氢燃料电池发电的综合能源功能系统示范项目投运一次成功。该项目作为陕西省乃至国内领先的氢能综合应用示范工程,满足建设单位生产办公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船舶712所自主研制的200千瓦级船用氢燃料电池系统正式装车发货,该系统从核心材料到组件均为独立研发,拥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得中国船级社认证。该系统配备两台100千瓦氢燃料电池,采用高压储氢罐,总储氢量120千克,将为氢电拖轮提供高效电能,发电效率达55%。与
12月27日,由东方电气集团所属东方氢能与重汽成商联合研发的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辆在成都市率先实现批量交付,展现强劲“氢”实力,此次交付将为四川省打造氢能产业发展高地再次注入蓬勃“氢”动能。在成都市2024年“揭榜挂帅”项目中,东方氢能作为示范应用联合体牵头企业,成功摘得4.5吨物流车、18吨物
近日,兰石重装在互动交流平台中表示,公司布局“制、储、运、用(加)”氢能产业,现已制造质子交换膜电解(PEM)制氢装置、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全系列低中压储氢容器、微通道换热器(PCHE)等产品,是国内少数研制98Mpa高压气态系列储氢容器的企业,相关制氢储氢装备已经在绿氢一体化项目中实现推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8日,湖北省政府官网正式公开了《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解读如下:原文如下:省经信厅解读:《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现对《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
电氢协同的价值是通过电能与氢能的深度耦合,构建电为主体、氢为纽带的新型能源体系,促进新能源消纳,支撑电力系统灵活性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对需要进一步深度脱碳的各用能体系的渗透。——国网上海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春雁4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联合北京碳中和学会共同主办的“2025第
氢能凭借其零碳排放、能量密度高、应用场景多元等突出优势,正成为全球能源革命的核心赛道。但是,储氢技术始终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如何才能解决这一“卡脖子”难题?近日,从扬州大学获悉,该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团队提出利用原子团簇促进以甲酸为载体的液态储氢新方案,为制氢、储氢等关键技术的
用光伏发出的绿色电能,将水电解成纯度99.99%的氢气;岩洞储氢技术让废弃矿山变身“氢能仓库”;加满氢能的新型公交车,奔驰在街头……湖北省大冶市,曾经矿灯闪烁的工业重镇,一条“制、储、输、加、用”氢能全产业链正加快形成,绿氢绿电点燃绿色转型希望之光。大冶是一座矿冶名城,也是全国首批资源
4月23日,我国首款搭载低压常温固态储氢装置的燃料电池乘用车在2025上海车展首次亮相,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作现场指导。在上海市科委支持下,该款车型由上汽集团、捷氢科技等单位共同打造,有望在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该款车型搭载了捷氢科技专为乘用车(尤其EREV车型)
2025年4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联合北京碳中和学会共同主办的“2025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盛大召开。本届大会以“共享绿色能源新机遇共创绿氢时代新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能源电力集团、氢能装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等多位代表参会,会议围绕氢能政策导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1日,由上汽集团牵头、捷氢科技参与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基于先进技术的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研发和技术创新”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项目建立起燃料电池纵向一体化研发体系及制造能力,圆满完成“商乘并举”应用推广1000辆任务目标。该项目在研发创新、生产制造、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发布有关于太阳能制氢/储氢一体化系统的科研成果。该项目在太阳能制氢储氢一体化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果,技术特点鲜明,拥有高效的光电转换效率和催化活性,实现了制氢与储氢的无缝对接。在主要技术参数方面,系统具有稳定的光电转化效率,催化剂表现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圣元环保,公司氢能源业务预计什么能产生经济效益?当前研发是否面临较大瓶颈!请介绍一下近期氢能源业务的工作情况。圣元环保3月28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氢能源业务方面有序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当前主要做好技术研发储备和示范性产品开发,并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厚普股份:以固氢为核心的氢能两轮车、摩托车、观光车、叉车、环卫车、工程车都已快速兴起,2024年已开始批量销售,2025年更是10倍的增长!公司在固氢应用上是否有大幅增长和为2025年满足客户需要而进行扩产?再就是客户四川氢绿科技的现有3万辆产能,2
罗宇龙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氢能产业助力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0390号提案)收悉。感谢您对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的关心,您提出的建议很有指导意义。我厅高度重视,经商科技厅等相关部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依托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打造绿氢制备供应基地”的建议近年来,我省正大力发挥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26日,由股东方中电工研(徐州)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工研”)与国家电投集团联合投资建设的“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迎来重大进展——全球首个48000标方钛系固态储氢撬块成功交付!这一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在绿氢储运技术领域实现跨越式突破,为全球最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