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如何安全、高效、经济地储存氢气已成为氢能利用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传统储氢手段, 如室温高压储氢、液化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等存在或储氢密度低、或液化功率高、或需高温加热再生释氢等问题。为此, 本文提出一种在氢气临界压力之上的低温高压储氢方式, 可在压力不必太高, 温度不必太低的情况下实现储氢释氢过程。
分析发现, 综合储氢密度及储氢能耗, 3种物理储氢方法优劣为: 低温高压储氢>室温70 MPa储氢>液化储氢; 在储氢压力10 MPa以上存在单位储氢能耗下的储氢密度极大值。本文推荐低温高压储氢参数为: 50 MPa,100 K;45 MPa,100 K; 40 MPa, 90 K; 35 MPa, 80 K; 30 MPa, 70 K, 其储氢密度在62.3~65.3 kg/m3之间。
氢储量丰富、燃烧效率高、无污染, 是替代化石燃料的首选新能源之一. 氢能利用涉及氢的制备、储存、输运及应用四大关键技术. 目前氢的制备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并已规模化生产, 主要通过电解制氢、 化石原料制氢、生物制氢等技术实现, 未来还可以利用太阳能、核能等能源廉价制氢. 氢能利用主要为氢内燃机和氢燃料电池, 火箭、航空、船舶等大型氢内燃机技术已基本成熟, 其能量利用效率远超汽油内燃机. 用氢燃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也在蓬勃发展, 以日本为代表氢能利用已初具雏形. 然而, 氢气的物理性质, 相对较低的密度(标准状况下0.0899 kg/m3)以及极低的沸点(20.37 K@1 atm), 决定了氢的高密度储存一直是一个世界级难题.
因此, 如何安全、高效、廉价的储存氢气已成为氢能利用走向实用化、规模化的瓶颈。
1.储氢技术现状
储氢技术可分为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两大类。物理储氢主要以液化储存、高压压缩储存、多孔材料吸附储存和纳米碳管储存为主, 化学储氢主要以金属氢化物储氢、有机液体储氢、无机物储氢为主[3]。
衡量储氢技术性能的主要参数为体积储氢密度、重量储氢密度、充/放氢的可逆性及速率、使用寿命、经济性和安全性等。
国际能源署在1998年对实用储氢系统提出如下目标: 重量储氢密度>5 wt%(质量百分比), 体积储氢密度>50 kg/m3, 放氢工作温度<80°C, 充/放氢循环寿命>1100次。上述指标是以5人座的轿车行驶500 km核算, 以现有正常油箱体积参考。
然而, 现有储氢技术还无法满足上述所有要求。从技术可实现性、规模化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看, 高压压缩储氢、低温液化储氢和金属氢化物储氢是3种较为适合的储存方式。
高压压缩储氢是在室温下通过高压压缩的方式存储气态氢。主要优点是储存能耗低、成本低、充/放氢速度快, 且可灵活调控充/放氢速率. 除了储氢密度外,高压储氢可满足国际能源署的建议指标, 因此成为当前主流储氢技术, 也被主要汽车厂商所采用。
但是高压储氢也面临储氢密度难以提升, 存在氢气泄漏和容器破裂隐患, 安全性能差等劣势. 压力15 MPa的标准高压钢瓶的重量储氢密度仅为1.0 wt%. 新型轻质耐压储氢容器储氢压力可以达到35~70 MPa甚至更高, 但重量储氢密度也仅5 wt%左右, 安全隐患也有待解决。
液化储氢技术是在一个大气压或更高压力下将氢气在20 K左右液化储存. 该方式可实现较高的质量密度和体积密度. 但也面临两大挑战, 一是储存容器的绝热问题, 由于液氢与环境温度的巨大差异, 对绝热材料、绝热型式的选择或设计提出更为严苛的要求;
二是液化过程的能耗问题, 理论上液化1 kg氢需要耗电能4~10 kWh, 占其燃烧能的30%以上, 实际过程中这一能耗会更高。这导致液化储氢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对成本要求较低的高端行业, 如航空航天领域.
金属氢化物储氢是利用某些金属/合金在一定情况下与氢气反应过程实现储氢及释氢过程。即通过金属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储存氢, 使用时再加热氢化物释放氢气。金属氢化物储氢时固体储氢, 其储氢密度可达标准状态下氢气的1000倍, 甚至有望超过液氢密度,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储氢方式.
但目前绝大部分金属氢化物的重量储氢密度仅达到1 wt%~3 wt%, 且存在储氢释氢时间长、需要高温加热再生释氢及材料循环寿命问题。
综上, 针对燃料电池储氢需求,急需提高储氢密度,并提高储氢经济性,而现有3种主要储氢方法尚存在各自缺陷。
金属氢化物储氢:存在工作温度高及循环寿命问题, 且受制于新材料的开发进程;
高压储氢:重量储氢密度低, 高压安全性差;
液氢储氢:液化过程能耗巨大, 使用过程低温冷能难以有效利用, 造成浪费. 亟待开发兼顾安全、高效、经济的氢气储存技术。
从氢气的特性出发,考虑提高氢气的单位容积质量(即密度)的技术手段,无非提高压力(高压储氢)、降低温度、气液转变(液化储氢)、气固转变(金属氢化物储氢)或者上述手段结合的形式, 相态的转变往往伴有较高潜热, 而通过结合降温及升压方式, 维持氢气在气相状态下, 提高气相密度同时, 不会引入过多能量, 且可在压力不必太高, 温度不必太低情况下实现的储氢释氢过程, 提供一种氢气储存新思路。
2.低温高压储氢思路
低温高压储氢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 氢气经若干个增压冷却模块, 形成室温高压氢气, 再经制冷模块降温, 形成低温高压氢气, 最后储存于低温高压储存模块中。
2.1 氢气增压分析
准确的热力学模型是流程计算的前提, Soave-Redlich-Kwong(SRK)方程[7]对氢气、空气、氮气等低沸点气体具有较好的表述能力, 故本文采用该模型计算氢气的密度、比热、焓值等物性。
图2是SRK方程计算的标准氢密度与REFPROP 9.1数据对比, 该数据库收录了大量的氢气实验数据, 可以作为参照数据, 可见在本文计算工况内, 与REFPROP符合良好, 计算精度满足要求。
图3为氢气多级压缩过程(氢气流量5 kg/h)压缩机及风机功耗, 总功耗随着压缩级数增加而显著降低, 五级压缩与六级压缩总功耗已相差3%以内, 且五级压缩总功耗为单级压缩总功耗的47%, 考虑到系统复杂度,及总功耗, 优选五级压缩. 计算过程中, 各级压比相等。
2.2 氢气冷却制冷效率分析
氢气冷却过程中, 在临界温度以上, 热负荷与温度近线性分布, 为典型的分布式负荷, 在临界温度以下,液化负荷水平分布(忽略压降), 如图4所示.
另外, 氢气自室温300 K降至20 K过程中, 显热占比0.88, 潜热占比0.12。
氢气降温过程中, 为降低能耗, 显然需要制冷机蒸发温度与氢气温度匹配, 理想情况下, 蒸发温度与氢气温度保持一恒定温差, 为了提高效率, 需要温差尽可能的小, 但考虑到换热等因素, 温差又不能过小。
实际情况中, 单一制冷机很难在大温跨下实现较为一致的换热温差, 因此为了达到此目的, 可采用多段温区制冷,类似于天然气液化中的阶式级联制冷循环, 当然混合工质制冷循环或气体膨胀制冷循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此目的. 因此, 考虑到换热器性能, 理想情况下, 蒸发温度与氢气温度始终保持一定温差。
此时, 若不考虑采用何种制冷方法, 对每一微元负荷dq积分, 所能实现的最小制冷功率为
式中, ηq为制冷效率, dq为温度T下热负荷, Q为总热负荷, Tevap为制冷机冷源温度, Troom为室温, ξ为相对卡诺效率, 本文统一取为30%. 氢气热负荷与温度近线性分布, 温度与热负荷的关系可表达为
将式(2)带入式(1)可推导氢气冷却功率为
2.3 低温高压储氢密度及能耗分析
采用SRK方程, 计算了压力区间5~70 MPa, 温度区间35~300 K内压缩氢气密度, 以及0.4 MPa下液氢密度(液氢储存及生产常在此压力下), 如图5所示. 即使在70 MPa下, 氢气密度也仅为39.1 kg/m3, 显然, 在室温下, 仅采用提高压力方式, 已很难提高体积储氢密度.液氢(20 K@0.4 MPa)具有较大的密度71.0 kg/m3, 如果以此为参照, 压力在15 MPa以上的低温高压储氢方式均可以实现比液氢更大的密度。
当然, 考虑到相同储氢容器材料下, 低温高压储氢方式耐受的压力要低于室温高压储氢方式, 将低温高压储氢压力限制在50 MPa以内较为合适, 在此情况下, 已有规模应用的储氢容器材料。即使是采用较低的储存压力, 如25 MPa, 氢气在120 K以下均可实现比室温高压储氢更高的储氢密度。
当然, 单一地追求氢气密度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尤其是大规模储氢或长时间储氢情况下, 还必须考虑实现高密度储氢的耗能情况. 如图6所示, 列出了不同条件下, 单位功耗下可实现的氢气密度, 定义此值为ψ=氢气密度/总功耗。
由图可见, 在室温下, 在5~70 MPa区间内, ψ值是随压力增大而增大的, 因此, 不考虑安全性和材料, 室温下采用高压力储氢在耗能上也是更优的选择。而液氢储存方式, 由于在低温下制冷效率的急剧下降, 尽管液氢具有较高的密度, 但所消耗的能量也更为巨大, 导致ψ值低于25 MPa下室温高压储氢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 这还是未考虑正仲氢转换的热量。
尽管氢气液化过程中, 潜热占12%左右, 但由于温度保持20 K低温, 这12%潜热所需要的制冷功率与88%显热所需制冷功率相当(本文条件下, 显热耗能54%, 潜热耗能46%)。
因此, 低温高压储氢由于不需要潜热耗能, 在单位耗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除在某些特例(极高压力、极低温度), 所有压力下的ψ值均高于室温高压储氢方式, 尽管后者能量消耗最低。
同时还可以发现, 除在较低压力下(10 MPa以下), 高压下低温高压储氢方式均存在一个ψ极大值, 极值出现在120 K以下, 且压力越高, 对应极值对应温度越高. 同样, 对比70 MPa下室温高压储氢, 在25 MPa以上, 均存在ψ值更高的区域, 如果将压力限制到35 MPa以内, 只需将氢气储存于150 K以下。
2.4理想储氢区域及燃料电池储氢应用
本文着重分析下80~160 K温区内低温高压储氢情况, 在此温区涵盖空分及液化天然气温区, 具有成熟、可靠且高效率的大型制冷装置, 如混合工质制冷、阶式级联制冷及气体膨胀制冷等, 液氮制冷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未来还可能突破大型热声制冷等方式.
显然在此温区, 实现低温高压大容量储氢具有更高的可行性。图7覆盖区域为综合密度及能耗优化的储氢区域,并在表1中给出室温70 MPa氢气、液氢及50 MPa压力以下低温高压储氢最优参数。
定义ω=储氢耗能/氢气热值, 室温70 MPa高压储氢较液化储氢具有更优的ω值和ψ值, 但是储氢密度较低.推荐的低温高压储氢方案图 7在储氢压力、储氢密度及ψ值都明显优于室温70 MPa高压储氢, 而ω值也明显优于液化储氢。更为重要的是, ω极值处温度在70~110 K, 制冷机具有较高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能提高低温下储氢压力, 储氢温度可以进一步提高。
在燃料电池储氢应用场合, 主要关心加氢站储氢及车载储氢. 在这两类应用中, 相对于液氢储存和室温高压储氢, 低温高压储氢在保温方面面临潜在的更大挑战. 温度升高, 室温高压储氢储存压力影响较小, 液氢可以通过部分气化吸收漏热而压力不至于升高, 而低温高压储氢对漏热较为敏感,如在Case7中, 温度上升可能到10K, 压力会上升到36 MPa. 所幸的是, 在此类应用场合, 氢气会频繁消耗, 从而抵消因温升带来的压力上升. 另外, 还可以在储氢模块中增加蓄冷模块,用以抵消漏热损失. 甚至, 在某些场合, 低温高压氢气可储存于特制的液氮容器中, 液氮温度77 K, 可满足绝大多数低温高压储氢需求.
3.结论
低温高压储氢方式有望在大容量、低成本、长时间、高密度储氢需求中应用。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综合储氢密度及储氢能耗, 低温高压储氢优于室温70 MPa储氢及液化储氢;
(2) 10 MPa以上低温高压储氢存在单位储氢能耗下的储氢密度极大值, 极值出现在120 K以下, 且压力越高, 极值对应温度越高;
(3) 推荐储氢参数为50 MPa, 100 K; 45 MPa,100 K; 40 MPa, 90 K; 35 MPa, 80 K; 30 MPa, 70 K, 其储氢密度在62.3~65.3 kg/m3之间。
参考文献:
1.Liu Y F, Li C, Gao M X, et al. Progress in high-capacity hydrogen storagematerials (in Chinese). Chin J Nat, 2011, 33: 19−26 [刘永锋, 李超, 高明霞, 等. 高容量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自然杂志, 2011, 33: 19−26]
2.Ding F C, Yi Y F. Hydrogen Storage and Manufactuing Technology (in Chinese).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6 [丁福臣, 易玉峰. 制氢储氢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3.Jena P. Materials for hydrogen storag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 Phys Chem Lett, 2011, 2: 206–211
4.Sørensen B S G. Hydrogen and Fuel Cells: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Pittsburgh: Academic Press, 2018
5.Gao J L, Yuan Z M, Shang H W,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storage technology and stored energy application of hydrogen (in Chinese). Met Funct Mater, 2016, 23: 1−11 [高金良, 袁泽明, 尚宏伟, 等. 氢储存技术及其储能应用研究进展. 金属功能材料, 2016, 23: 1−11]
6.Viswanathan B. Energy Sources: Fundamentals of Chemical Conversion Processes and Applications. Oxford: Newnes, 2016
7.Soave G. Equilibrium constants from a modified Redlich-Kwong equation of state. Chem Eng Sci, 1972, 27: 1197–1203
8.Lemmon E W, Huber M L, McLinden M O. REFPROP 9.1. NIST Standard Reference Database, 2013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全球首例大型固态储氢设备从外高桥四期码头装船出运,标志着我国在解决氢气长距离、大规模运输等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对氢气在各垂直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和促进氢能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氢能作为一种二次清洁能源,具有高能量密度、清洁低碳、安全环保等特点,在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占据重要地
11月13日下午,酒泉市委书记王立奇一行到访上海电气,同上海电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磊就拓展资源开发、加快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推进等事宜进行深入交流。王立奇代表酒泉市委感谢上海电气对酒泉发展做出的贡献,并介绍了酒泉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指出,近年来,酒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着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18日,由山西孝义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和鹏飞集团共同主办的2024年光电氢储一体化项目启动仪式举行。项目依托鹏飞集团制氢、储氢、加氢、充电等产业优势,推进孝义市太阳能光伏发电、充电桩基础设施、电解水制氢、储氢、加氢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光电氢储一体站”建设。项目
北国初冬,坝上高原,一排排熠熠生辉的光伏板整齐排列,延绵起伏,犹如蓝天白云下草原上竞相绽放的“太阳花”。日前,由中国电建承建的丰宁100兆瓦牧光储氢一体化项目实现竣工并网发电,由此转化来的“绿电”源源不断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丰宁100兆瓦牧光储氢一体化项目工程位于河北省承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16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深地盐穴大规模储氢项目在叶县开工,该项目为亚洲首个深地盐穴大规模储氢项目。据悉,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叶县利用丰富的盐资源,过去采盐后无用的盐穴,未来可用于压缩空气发电,或储存天然气、氢气等。项目地区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公司矿区优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4年11月12日,氢枫与马来西亚国有独资公司WorldwideHoldingBerhad(以下简称“WHB”)旗下可再生能源子公司WorldwideEnergyDevelopmentSDNBHD(以下简称“WEDSB”)签署谅解备忘录,携手推动马来西亚氢能市场发展。根据谅解备忘录,氢枫将与WEDSB共同发挥各自在氢能全产业链技术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西海岸氢能综合基地项目拟建设,投资83338万元,位于西海岸新区泊里镇港兴大道西、双星北路北,由青岛西海新能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建设。青岛西海新能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与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合作,采用上海氢枫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与上海交大合作研发的“镁基固态储运氢材料与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8日,南京江北新区与英发集团电子制造基地及光储氢一体化示范项目合作协议签约活动举行。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书记陆卫东,英发集团董事长张发玉,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文斌、陶磊出席活动。根据合作协议,英发集团将在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葛塘街道投资建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原内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吉凯恩就固态储氢系统展开合作,主要负责促进该系统在中国区域的营销。该合作将在合作有效期内结合市场情况适时推进。2023年,公司子公司焦作同声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向宇通商用车有限公司销售50台氢燃料电池系统。未来,公司将继续联合宇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5日下午,中国石化和上海电气在沪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积极聚焦国家“双碳”目标,各自发挥综合优势,共同在风光储氢等资源开发、炼化业务减碳、绿色装备与能源产品互供、联合研发攻关等领域加强合作力度,共同打造行业领先的项目示范和解决方案,为推动
近日,丰宁润达光电储氢牧一体化200MW示范项目成功并网。该项目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规划总安装建设面积约6050亩,涵盖200MW光伏电站、220kV升压站和一座储能站。自今年7月15日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水发兴业权属水发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坚持与时间赛跑,抢抓工期,保证质量。期间,项目团队坚持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质量强链工作阶段性成果,由大连市牵头主导的辽宁省氢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百个质量强链重点项目。氢能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工作以大连市市场监管局为链长单位、洺源科技(大连)有限公司为链主单位,组织181家链上企业、技术机构和25家科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在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和帮助下,经过两年多的筹建,大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锅检院公司氢能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特殊环境实验室进行了首次高压储氢瓶火烧试验并取得成功,标志着国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室内模拟火灾环境的气瓶专业防爆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将为燃烧泄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新疆俊瑞策勒县新能源规模化制绿氢项目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总承包招标公告。公告显示,该项目规模为年产1.44万吨绿氢,电解槽40套,高压储氢瓶40组等。该项目招标人为新疆俊瑞智江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次招标如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大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大连氢能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特殊环境实验室进行了首次高压储氢瓶火烧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国内首个室内模拟火灾环境的专业防爆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火烧试验是气瓶型式试验的关键项目之一,用于模拟验证气瓶在遭遇火灾的极端环境工况时能够保
极星氢能网获悉,2月22日,德国福伊特集团与无锡产业集团旗下的威孚高科签署IV型高压储氢系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开展储氢瓶技术研发创新、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应用,项目投资总额约1.2亿欧元。无锡市长赵建军表示,当前无锡正纵深推进“465”现代产业集群和“3010”重点产业链建设,全力抢拓氢能和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新疆俊瑞温宿规模化制绿氢项目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总承包招标公告发布,本次招标额为3700万元。据了解,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年产1.44万吨绿氢,包括电解槽40套,高压储氢瓶40组。详情如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2月7日,国务院发布《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其中指出:支持临港新片区加快氢能核心技术攻关与标准体系建设,允许依法依规建设制氢加氢一体站,开展滩涂小规模风电制氢,完善高压储氢系统。原文如下:国务院关于印
安全是氢能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内在要求。要推动氢能产业关键技术和安全技术需协同发展,提升氢安全技术手段,实现氢安全级别从“不伤人”升档至“无风险”。近年来,氢能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加之我国加氢站建设数量位居全球第一,氢能安全问题备受重视。业内普遍认为,安全是
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在两会上作为中国的战略目标,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了中国坚持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在加速能源行业转型的背景下,氢能凭借零污染、能量高、资源丰富、用途广泛等优点,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支持其发展。中国氢能联盟预计2020~2025年间,中国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8月31日,陕西氢能公司榆林氢能产业基地(氢能装备制造)一期项目在榆林高新区管委会完成备案。榆林氢能产业基地(氢能装备制造)项目位于榆横工业区装备制造园内,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建设氢燃料电池生产线、电解槽生产线、高压氢气瓶生产线、氢燃料内燃机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一同前往湖北省大冶市,开展岩洞储氢项目洞周、洞内现场地质调查以及岩体取样、高精度测绘等工作,为项目正在进行的岩石力学试验和计算模型构建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据了解,岩洞储氢作为中冶武勘项目团队在国内首次提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8月26日,北京发改委官网发布了《关于公示北京市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推荐目录(2024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到,为推进北京市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工作,根据《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若干措施》(京发改〔2021〕1411号)、《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中国化学3月18日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中国化学近年来以“三年五年规划,十年三十年愿景目标”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十四五”规划为引领,聚焦主业实业,大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加快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布局新材料、工业
近日,氢枫(中国)与宝武镁业举行镁基固态储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聚焦镁基固态储氢技术和镁基固态储氢应用等进行战略合作。业内人士认为,经过近几年的探索,镁基固态储氢已成为最具前景的氢能储运技术之一,目前正逐步走向小规模应用。加速镁基固态储氢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将有效缓解氢能在储运
近日,在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装着固态储氢装置的氢燃料叉车正在装卸货物,这标志着固态储氢技术在移动载具领域实现成功应用。“该叉车首次实现固态储氢热管理与燃料电池热管理联动,大幅降低工作过程中固态储氢装置的供热能耗,使供氢系统稳定性大幅增加。”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氢能首席专
2021年,“碳达峰”和“碳中和”在两会上作为中国的战略目标,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彰显了中国坚持走低碳发展道路的决心。在加速能源行业转型的背景下,氢能凭借零污染、能量高、资源丰富、用途广泛等优点,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支持其发展。中国氢能联盟预计2020~2025年间,中国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日前,全国首台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应急电源车在广州试运行。该项目是广州供电局科技项目“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氢能应急电源车集成研究”的研发成果,项目旨在攻克氢能应急电源车整车设计、配置优化、运行控制、系统集成等关键核心技术。据介绍,该氢能应急电源车相较于以往传统的应急
界各地的能源公司都在竞相开发氢气储存技术,认为这将有助于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美国能源部已经确定了美国一些它认为最适合进行洞穴储氢开发的地区英国和欧盟也在进行储氢项目,英国和欧盟都在拼命寻找管道天然气的替代品中国石化新闻网讯据油价网12月23日报道,在全球范围内,能源公司和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能源行业一直在寻找可再生能源来满足绿色消费需求。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能源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为了落实能源需求变革,氢能的安全高效存储尤为重要。地下储氢技术由于其储氢规模大、综合成本低而受到了广泛关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化学科研院与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召开甲基环己烷-甲苯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科技成果评价暨集团科技专项验收会。会议邀请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和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等氢能行业知名专家对项目
7月14日,由中国石化主办的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建设推进会暨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江在发表题为《镁基固态储氢研究及发展趋势》的主旨演讲。丁文江表示,中国的镁占全世界的90%,在镁基固态储氢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据丁文江院士介绍,目前镁基固态储氢在汽车、海上风电、军工等领
高可靠长寿命锂离子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含高比例新能源的电力系统需求侧负荷调控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氢气规模化提纯与高压储存装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800kV换流变压器自主化研制及工程应用,网源友好型风电机组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应用等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目录(通用项目)的二等奖。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