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50年前西南大山深处,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实现满功率运行,发出了中国核能第一度电;如今的福建省福清市,一条核能巨龙已蓄势待发,亟待腾飞。近日,在由中央网信办网评局指导、中核集团宣传文化中心主办的“走进新中核”媒体活动中,记者来到有“中国核动力工程摇篮”之称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核动力院”),探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到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发展历程,解密我国核动力事业的起源与未来之路。
大山深处孕育核动力发展基础
从成都市驱车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909基地。一处拥有两进院落的鹅卵石“干打垒”四合院,便是二机部第一研究设计院院部旧址。而就是在这个不起眼的“机关小院”内,走出了周邦新、赵仁恺等多位院士,关于我国核工业的许多重要决定也曾经在这里酝酿形成。
时间轴来到1965年,当时的909基地迎来了一群天南地北的外乡人,他们在这里挂起西南水电研究所的牌子,实际上却开始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建设和试验。
1970年8月30日,在中国核动力事业历史上,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我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实现满功率,发出了中国大陆的第一度核电;同年12月,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我国真正迈入核大国行列;转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试航,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对此,核动力院党委书记万钢指出,潜艇核动力装置的研制工作既缺乏资料又无外援,只能依靠广大科技人员、干部、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破除迷信、敢想敢干、排除各种干扰、严格遵循“一切经过试验”的指导原则,一步一个脚印地“摸着石头过河”,边研究、边设计、边实验,在充分实验验证的基础上才建造成功。伫立在彼时的试验厂房内,曾经的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已经退役拆除,相关设备也已被搬离厂区。但一米多厚的厂房墙壁、总控制室内密布的按钮及表盘都彰显着这里的非比寻常,一段段珍贵的瞬间都被他们所见证。陆上模式堆的建成,对于我国核电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万钢表示:“从陆上模式堆建成开始,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先后自主设计建成了多种类型的研究堆,为我国核电的自主研发设计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技术基础。”
多次创业探寻核电自主创新之路
为了提高核动力研发能力,陆上模式堆建成后,核动力院用了不到十年时间,自行设计和建成了中子通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具有了独立自主的反应堆研发试验平台。随着高通量堆的建成以及模式堆的运行试验,一个完整的核动力研发基地已在我国西南的大山深处初步形成,为我国核动力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我国决定建设核电站之时,核动力院也为秦山一期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和技术支持,并完成了许多重要的试验验证。
1977年6月,核动力院研发成功秦山一期30万千瓦核电站的燃料元件制造工艺;1980年初,核动力院制订十年发展规划,谋划参与核电建设;1988年1月,在秦山二期核电站招标过程中,核动力院在反应堆及主冷却剂系统设计任务中一举中标。
进入21世纪,我国核动力技术发展迎来“黄金期”。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核电技术的基础上,中核集团通过一系列工程实践,不断加以改进提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二代改进型核电技术品牌CP600、CP1000、CPR1000。
另外,中核集团还成功研发了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华龙一号是具备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安全特征的三代核电技术,堆芯采用177组先进燃料组件。1997年,核动力院就提出了‘177堆芯’为核心的自主百万千瓦核电站方案的主要参数,这也是‘华龙一号’诞生的源头和核心技术基础。”中国核动力院核电项目总设计师张富源介绍。
据悉,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已于2015年5月正式在福清核电开工建设;2019年10月,华龙一号在漳州核电开启了批量化建设。
多元利用践行“强核强国,造福人类”使命
随着核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球核复兴时代的到来,核电在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进入了批量化发展与技术更新换代并举的新阶段。面对国内外核电和非电市场的巨大需求,单一发展大型核电机组已不能完全适应核能广泛应用的要求。基于此,一种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适宜的经济性、更短的建造周期,革新型的模块小型堆应运而生。
2010年,中核集团正式启动玲龙一号(ACP100)专项科研工作。2016年4月,玲龙一号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通用安全审查,成为全球首个通过该项安全审查的小型堆。
“玲龙一号在现有成熟压水堆核电技术基础上,采用‘一体化’反应堆设计和‘非能动’安全系统,其安全性能达到第三代核能系统技术水平。应用推广可以满足不同领域、用户能源需求,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核集团玲龙一号副总设计师秦忠介绍道。
而玲龙一号的发展也成为近年来核动力院进一步加强核动力事业在国民经济生活的应用,践行“强核强国,造福人类”使命的缩影。
据了解,为进一步开拓创新核技术应用与核技术服务,核动力院聚焦核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同位素产品、放射性医疗设备和放射性药物生产销售业绩稳定并部分实现产业化;核技术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和巩固,建立了技术支持、设备供货和核电维修三大业务板块21个专业技术中心,核电检修业务实现产业化运营,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技术服务收入逐年上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15日,中核二三举行漳州核电3、4号机组核岛安装及BOP配套建安工程开工动员会,标志着3号机组开始进入核岛系统设备安装阶段。动员会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坚决践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进一步强化核安全
“核电巨无霸”系列这次迎来新的重量级成员,来自陆丰核电的百吨“钢锅”。4月9日7时56分,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项目1号机组首个大型模块钢制安全壳(CV)底封头精准吊装就位,这个钢制底封头可不简单,吊装总重量约843吨,封头呈半球状,高11.4米,最大内径39.6米,是守护核岛的关键“盾牌”,想知道这
4月10日14时48分,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3号机组冷态性能试验圆满成功,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密封良好,标志着核电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为机组后续的热试、反应堆装料及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冷态性能试验,俗称“冷试”,是核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之一,主要目的是全
引言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4月8日6时16分,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项目中核集团漳州核电2号机组热态性能试验顺利完成,为后续机组核燃料装载、并网发电等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热试是通过主泵运转和稳压器电加热器投用,使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升温升压,并在各特定试验平台执行一系列调试试验、运行定期试验的综合性试验。该阶段在尽可能
我国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油气勘探、核电开发、新能源基建等环节持续向民企开放,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大规模的增
3月25日20时37分,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2号机组常规岛汽机筏基第一罐混凝土开始浇筑(以下简称“常规岛FCD”),历时63小时20分钟,于3月28日11时56分顺利浇筑完成,共浇筑混凝土5736立方米,标志着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2号机组常规岛FCD里程碑顺利实现。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2号机组常规岛FCD是项目建设的重
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广泛应用在核电站、大型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及大型火力发电厂的大容量发电机断路器,由于研发制造难度大,长期以来只有个别跨国公司生产,且价格昂贵。为解决这一“卡脖子”难题,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
3月26日,中核集团在连云港徐圩新区组织召开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融资启动会。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旗下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于2024年8月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规划建设2台华龙一号和1台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江苏徐圩项目是“全球首个”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国,正以前瞻性战略眼光系统布局未来能源产业,构建“传统能源清洁化+新兴能源规模化+跨界融合创新化”的三维发展体系。截至2023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7.9%,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新能源
2025年3月27日,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电力”或“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代号:1816.HK,深圳证券交易所代号:003816.SZ)在深圳召开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2024年中广核电力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严守核安全,保持稳健经营,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年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能源
4月10日,电投产融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获得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批复,原则同意公司本次重大资产置换及配套融资方案。此次交易涉及将公司持有的国家电投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置出,与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及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有的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100%股权进行置
引言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借势而为,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近日,公司收到国家档案局印发的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档案验收意见,示范工程档案专项正式通过验收。专项验收工作于3月2日至5日开展,期间国家档案局组织专家验收组听取相关汇报、观看项目档案宣传片、现场查验档案材料并质询,认为示范工程档案收集比较齐全,分类合理,整理规范,项目档案能够反映项目
3月25日20时37分,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2号机组常规岛汽机筏基第一罐混凝土开始浇筑(以下简称“常规岛FCD”),历时63小时20分钟,于3月28日11时56分顺利浇筑完成,共浇筑混凝土5736立方米,标志着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2号机组常规岛FCD里程碑顺利实现。中广核广东陆丰核电2号机组常规岛FCD是项目建设的重
3月26日,中核集团在连云港徐圩新区组织召开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融资启动会。中国核电(股票代码:601985)旗下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于2024年8月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规划建设2台华龙一号和1台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江苏徐圩项目是“全球首个”将高温气冷堆与压水堆耦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国,正以前瞻性战略眼光系统布局未来能源产业,构建“传统能源清洁化+新兴能源规模化+跨界融合创新化”的三维发展体系。截至2023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17.9%,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亿千瓦,新能源
2025年3月27日,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电力”或“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代号:1816.HK,深圳证券交易所代号:003816.SZ)在深圳召开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2024年中广核电力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严守核安全,保持稳健经营,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年度
2025年3月20日,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迎来开工建设40周年。记者当天从中核集团获悉,从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行的核电站到国内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基地目前拥有9台机组,已累计发电超8600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超8亿吨。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
延伸阅读高温气冷堆高温气冷堆以石墨作慢化剂,采用氦气作冷却剂,固有安全性高。我国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于2020年11月完成双堆冷试,2021年12月完成首次并网发电,2023年12月6日正式投入商运并良好运营至今,这意味着我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国际领先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天堂角,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个海外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在有着“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我国自主四代核电实现从试验堆向商业堆的跨越,目前运营良好;在椰林婆娑的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安装工作进入高峰期,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
自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贵州列为全国第一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以来,经过近9年的探索与实践,贵州电力市场建设和市场化交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基本构建了体系完备、竞争充分、健康有序的中长期电力市场。同时,圆满完成7轮次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贵州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有序推进,为贵州能源
上周,德国候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FriedrichMerz)领导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与社民党(SPD)达成联合执政协议,标志着德国能源转型(Energiewende)从绿党主导的“激进脱碳”转向“平衡务实”的新阶段。在执政协议中,气候能源政策以“技术中立、市场导向”为核心,在坚守2045年气候中和目标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10年来,广东电力市场实现了从“价差传导”向“顺价联动”、从“只降不升”向“能升能降”、从现货“间断运行”向“连续运行”等根本性突破,从2015年全国第一个实现中长期集中交易,到2019年全国第一个开展现货结算试运行,再到2021年全国第一批现货市场“转正”,广东电力市场为电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增速加快。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增速加快。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同比增长9.6%,增速比1—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21万吨。1—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0亿吨,同比增长8.1%。原油
4月15日,中核二三举行漳州核电3、4号机组核岛安装及BOP配套建安工程开工动员会,标志着3号机组开始进入核岛系统设备安装阶段。动员会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论述,坚决践行“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进一步强化核安全
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上工业)原煤、原油、天然气、电力生产增速加快。一、原煤、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及相关情况原煤生产增速加快。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同比增长9.6%,增速比1—2月份加快1.9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421万吨。1—3月份,规上工业原煤产量12.0亿吨,同比增长8.1%。原油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给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带来重大变革,在此转变中,需要实现顶层机制与底层技术的有机结合,为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入市提供有力支撑。在推动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的同时,行业面临两大挑战:顶层机制层面,需优化新能源与火电、新型经营主体同台竞价的制度设计;底层技术层面
4月9日,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核电海阳核电3号机组220千伏倒送电圆满完成,拉开了3号机组现场大规模调试的序幕,为后续机组高质量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3号机组220千伏倒送电是海阳核电二期工程首个调试重大里程碑节点,风险高,作业面广,工作难度大。山东核电与总包方上海核工院海阳项目部联合成立专项组
记者4月15日从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获悉,随着220千伏浦北壮岭风电场工程项目12号风机顺利并入广西主电网,广西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大关,达1.00004亿千瓦。所有电源类型中,新能源装机规模达4523.8万千瓦,占比45.7%。广西电网电力大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广西新能源装机年均增速超41%,逐步
4月15日,中越发表《联合声明》,其中提出,努力将科技合作打造成为两国合作新亮点,探讨开展人工智能、半导体、核能等领域合作,落实好中越科技合作协定,继续发挥好科技合作联委会作用,深化科技创新政策对接,在医药卫生、防灾减灾、清洁能源、绿色农业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加强中越科技人文交流,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日前举行的“报国讲坛”上获悉,我国第四代核能技术获重要突破,目前全球唯一的钍基熔盐堆已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建成运行,正积极与骨干企业合作,加快推进钍基熔盐堆工业应用。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先导专项负责人徐洪杰研究员,在题为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