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昨天,“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商运的消息刷屏了。其意义非比寻常——我国成为了继美俄法等国家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
把视线从聚光灯下移向舞台深处,在我国核电技术发展之路上,“华龙一号”其实是一个积攒了几十年专业修行的“扫地僧”,又是一个凭着不认怂的劲头逆袭成功的“犟小子”。
如果你了解一路走来的坎坷崎岖,汗水甚至泪水,你会更理解“华龙一号”对于这个国家的分量,你也会更懂得这一刻的喜悦。如一句古诗所说: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核工业” ID:cn_industry 作者:李春平)
01
以核动力在中国发出第一度电的,其实比人们熟知的“国之光荣”——秦山核电站还要早,上世纪60年代,在四川一片山区中的909基地,建起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陆上模式堆。
1970年8月30日,中国第一个核潜艇陆上模式堆达到满功率,实现中国首次核能发电。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正式服役。
如今人们提起核潜艇,总是把它和原子弹、氢弹并列称为“两弹一艇”。1988年,邓小平曾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今天,陆上模式堆早已被拆除,只留下空荡荡、锈迹斑驳的厂房。2018年2月,央视的采访团队探访四川909基地的节目中,通过高星斗、吴观和等几位老人的回忆,回顾了第一个陆上模式堆的建造历程。曾经亲手参与建造中国第一个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黄士鉴(时年79岁)面对镜头淡然地说:
“我们干了一件事,当年就是这么默默无闻,现在回过头来又觉得它惊天动地,走过来了,而已。”
909基地后来演变成今天隶属于中核集团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1980年代末,核动力院自筹资金,开发出来在美国之外绝无仅有的脉冲堆。1989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布利克斯在核动力院访问了3天,当被问及观感时,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你们在一个如此与世隔绝的地方,做出了令人不可思议的业绩!”
也是在1989年,巴西原子能委员会代表团到访,看到核动力院自己设计建成的高通量工程试验堆,在羡慕和钦佩之余不禁提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不自己搞核电?”
其实,早在核工业起步时,国家制定的原子能发展规划中就提出“在有利条件下亦应利用原子能发电”。而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周恩来也曾提到,二机部不应该只是个“爆炸部”,也应该搞和平利用,搞原子能发电。
02
1970年,“文革”尚未结束,但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恢复生产秩序,电力需求增长。这一年的春节前,上海市领导到中央汇报,道出了当时严峻的形势:上海的许多工厂由于缺电轮流停产。
1970年2月初,周恩来听取上海市工作汇报时指出:“从长远来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地区用电问题,要靠核电。”2月8日,上海市组织传达了周恩来关于建设核电的指示精神并研究了落实措施,我国第一座核电站工程由此得名“728”工程。
这一工程成为我国发展自主核电的道路上的开山之作。
我国核电发展是从增加电力供应的需求角度开始的,在作为主导者的电力供应部门看来,“728工程”的30万千瓦容量太小。1977年,中法两国政府达成协议,由法国提供贷款与中国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其中包括一座核电站。电力部和一机部主张下马 “728工程”,转而引进法国90万千瓦的核电站(拟建在苏南);而二机部(后来的核工业部)则主张工程继续干下去。
当时“728工程”忽上忽下的消息令科研人员揪心,蒸汽发生器的设计负责人刘家钰给自己定下一条原则:
“只要没看见宣布工程下马的中央正式文件,就没有权力放下手中的计算尺。”
上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调整迫使拟购买法国技术的苏南核电站下马,但广东与香港合资的核电站项目(大亚湾)因另辟融资渠道而在1982年获得批准,并被纳入水电部的主管之下。在那个渴望外资和技术的年代,大亚湾核电站因成为最大的合资项目而得到国家支持。
幸运的是,通过自己建造核电站以掌握技术、培养人才的方向与决策也没有被放弃,由二机部主管的“728工程”被保留下来,确定为采用压水堆,工程定点浙江海盐县的秦山,正式命名为秦山核电厂。
上世纪80年代初,来自西北、西南等核基地的核工业大军向秦山集结。100多个科研单位,7个设计机构、11个施工单位,加上全国585家制造厂,由二机部统一归口,完成自主核电的第一次冲锋。
秦山脚下彼时是一片海涂,满目荒凉。夏天如蒸笼一般闷热,蚊叮虫咬厉害,冬天寒风吹透,办公用的蘸水笔冻在墨水瓶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设计人员的条件同样恶劣。曾在北京航空学院教书的李慧珠,承担了编制与整个工程设计配套的物理设计程序的任务,她到上海不久后生下了孩子,十来平方米的小屋住着三代老小。空间太小书倒不少,买来的青菜只好搁在一叠叠书本间。
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李慧珠不幸于1983年病逝,没能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核电站建成的那一天。
1991年12月15日,秦山一期成功并网发电,在主控室的欢呼沸腾中,中国大陆核电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突破。
秦山核电站的全部技术图纸横向垒起来,长度足有1公里,每一张都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设计和绘制。
2021年秦山一期将迎来安全稳定运行30周年,而“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也刚刚完成了商运。
30年历史跨度间,是中国核电技术从相对落后到世界先进的不屈命途。
03
在秦山一期并网的喜悦气氛中,让我们把时间之盘往回拨转一些。1983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在北京回龙观召开了“核能发展技术政策论证会”,会议确定了我国核电技术发展的方向,核电堆型主要采用压水堆,主要发展单机百万千瓦级机组,在压水堆堆型中允许多种机型并存。明确了通过技贸结合、合作生产与国内科研相结合,掌握引进先进技术的方针。
1986年,国务院决定把核电站全部交给核工业部主管,大亚湾的主管部门也由水电部改为核工业部;同时在秦山扩建两台60万千瓦压水堆机组,因为当时中国具备了制造60万千瓦发电设备(常规岛设备)的能力,把核电机组改为60万千瓦可以提高整个项目的国产化水平。
虽有一定的技术基础,秦山二期却远非一帆风顺。可以说开工之时就是步入困境之日,困难接踵而至。
首先是图纸设计滞后。按照国际惯例,正式浇灌第一罐混凝土时图纸设计应该完成50%以上,而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开工时土建施工图纸只完成了6%。同时因国家对二期工程的投资概算未确定,资金无法到位。
1999年11月,已到交货日期的2号机组压力容器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导致返工,严重影响工期。但伴随问题的解决,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能自主制造核电站压力容器的国家。
遇到相当于“当时国内所有核电站遇到困难的总和”的二期工程,最终还是把一个一个困难解决了。如果说秦山一期30万千瓦级核电工程解决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问题,那么秦山二期60万千瓦级核电工程则实现了中国自主建设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
秦山二期工程电站总体性能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同类核电站的先进水平,而每千瓦造价远低于国内外同期建造核电站的造价。
与此同时,既是着眼于增加发电能力的眼前需要,又考虑到大国外交的合作需要,我国在“九五”期间(1996~2000)相继购买了俄罗斯的压水堆、加拿大的重水堆等。
抛开经济账,多国技术的进入令尚处于成长阶段的核电工业体系在标准、安全审批、设备制造、人才培养、运营、管理、维修等方面承受了高负荷。两轮引进之后,我国核电以“万国牌”面孔进入了21世纪。
04
新世纪之初,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沿海用电量骤增,核电迎来发展的春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核电”的方针。在酝酿新一轮核电发展时,一些人提出了全盘引进的建议方案,设想的是“采用先进技术,统一技术路线”,直接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第三代核电站技术,走“一步跨越”的新路。
2004年3月22日,当时分管核电的曾培炎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关于核电发展问题的办公会议。会议明确了核电招标的目标是第三代核电技术。会议还给出了引进与购买相结合的招标条件。
2007年7月24日,为了引进第三代技术而成立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西屋联合体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技术引进协议,全球首台AP1000机组落户三门。同年5月,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即728院)整建制从中核集团划转至国家核电技术公司。
三门核电一期工程1号机组和2号机组在2009年内先后开工,与后续开工的海阳1、2号机组一起构成我国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这也成为中美两国最大的能源合作项目。
AP1000采用“非能动”安全技术,简化系统,模块化的设计和建造,技术上确有革新性。在较高的起点上进行自主创新,这一设想听起来也很诱人。
然而“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花高昂代价买来的AP1000,建设并不顺利,由于设计变更、设备延误等难题,持续拖期。原计划于2013年建成,但直至2018年,三门核电1号、2号机组才先后具备商运条件。这还是在中国强大的核电建设能力下才取得的世界级突破。此前2017年,美国首个AP1000项目(V.C Summer项目)已宣告停止建设。
核电是战略高技术,通过“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进方式,无法改变我国没有自主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的状况。而且引进技术只能在中国国内用,不能走出国门。
对此,中国核工业人心里是憋着一股劲的。在自主设计建造的秦山一期、二期建成后,核科研人并没有放弃研发我们国家自己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核电技术。
如果引进技术的一次次落地是多年来中国核电发展的一条“明线”,那么自主研发的这条“暗线”,也一直没有断过。
支撑这条“暗线”的,既有多年来我国核电研发积淀的实力与底气,也有核工业人从白手起家突破“两弹一艇”而始就有的那股不服输的劲头。
当年面对技术封锁,毛主席怎么说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05
核动力院是国内最早理解世界核动力新技术革命趋势的机构。完成自主研发设计60万千瓦的秦山二期核电厂后,核动力院就启动了自主百万千瓦核电技术的研发攻关项目。
1996年底在一处偏僻的工号楼里,在时任副院长张森如的带领下,核动力院集全院设计精英,围绕自主核电技术“闭关”思索:
“我们要提出原创的概念,这个概念必须是中国创造!”
与世界通用的157堆芯设计不同,科研人员充分论证了可行性,于1997年提出了177堆芯的方案,这就是“华龙一号”诞生的源头和核心技术的基础。不过当时还叫做CNP1000。
1999年,中核集团全面启动CNP1000概念设计,当年11月27日,在北京九华山庄举办了“国产化百万千瓦级核电站(CNP1000)概念设计报告会”。
2005年,中核集团完成了CNP1000初步设计。之后进一步确定了22项重大技术改进,并将型号名称由CNP1000变更为CP1000,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的邢继担任项目总师。团队振奋精神,瞄准2011年开工建设核电厂的目标,进行方案设计优化。
2009年底,CP1000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的初步设计完成。2011年2月28日~3月1日,是CP1000项目落地前的最后一次例行审查会。会上,CP1000再次获得专家们高度肯定,终于可以开工建设了。
2011年3月8日,核动力院CP1000项目总师刘昌文还去了福清核电项目现场,眼看着10多台推土机已经抵达现场,轰隆隆地开始挖土了。
他非常激动——中国自主的百万千万级核电技术就要在这里变为现实,设计人员10多年的成果终于要从蓝图变为现实了!
谁都没有想到,仅三天之后,发生在日本福岛的核事故将他们的梦想击得粉碎。“所有的困难都解决了,CP1000马上就要开工了,而福岛事故却给工程按下了暂停键。”邢继说。
刘昌文回忆时眼睛湿润了。他说,当时身边很多技术人员都很失落和彷徨,CP1000就像自己的孩子,怀胎十月,眼看就要降生了,却最终夭折。在一次内部讨论会上,技术人员谈到激动处,许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搞中国自主的核电技术为何就这么难?
06
“暂停键”并不意味着停止,而是对核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作为总设计师,邢继带领团队对标国际最先进的三代核电技术,提出了能动与非能动相结合、双层安全壳等一系列革新理念,加快完成从顶层方案、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到相关重要试验验证等型号研发工作。2013年4月,中核集团研发出完全符合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ACP1000自主化三代压水堆先进机型,并向国家核安全局呈交了初步安全分析报告。
同时,国内另一核电巨头中广核集团推出了ACPR1000+技术路线。最后,在国家能源局主导下,两者“融合”形成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品牌——“华龙一号”。“华龙一号”意为“中华复兴、巨龙腾飞”。
而随着AP1000建设持续拖期,国内支持“华龙一号”进行示范工程建设的声音也越来越大。2014年春节前夕,来自中国核电主管部门和各家核电公司的高层及一些权威专家相聚北京,商讨未来国内应当采用哪一种核电技术。核电主管部门最后拍板:“华龙一号”如要“落地”,其设计的安全标准不能低于AP1000。
在硬碰硬的技术较量中,“华龙一号”用实力证明了自己。2014年,继通过国内权威评审后,国际原子能机构针对“华龙一号”前身——ACP1000的通用反应堆设计审查(GRSR)的结论也于年底出炉。专家认为,“ACP1000在设计安全方面是成熟可靠的,满足IAEA关于先进核电技术最新设计安全要求;其在成熟技术和详细的试验验证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设计是成熟可靠的”。
2014年11月3日,国家能源局复函同意福清核电厂5、6号机组工程调整为“华龙一号”技术方案。
我国核电工业经过30年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后,经历了一系列坎坷与挫折后,自主品牌“华龙一号”终于获得了认可,变成了工程项目实际开始推动。“暗线”终于成为“明线”。
技术研发难,工程建设亦难。2015年开工以来,华龙建设者们将无尽的精力与智慧倾注于这一国之重器。
以“华龙一号”的蒸汽发生器自主研发为例,当时除了经费不足外,更难的一点是没有试验装置。核动力院技术人员通过到全国各地调研,在河南南阳的石油开采油田建造了满足要求的试验台架,开始了ZH-65型蒸汽发生器的设计验证试验。时值冬天,河南下着大雪,科研团队就租了一个集装箱当宿舍,住在油田试验装置旁边以便进行试验。自主核电的核心关键设备不受制于人,就是这样一步步干出来的。
以30余年来中国在核电科研、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行上的经验积累为基座,“华龙一号”这颗核电塔尖的明珠终于大放异彩,打破了全球三代核电“首堆必拖”的魔咒。
07
“华龙一号”的成功是一个奇迹。奇迹,往往是说本不太可能发生却发生了的事情。如果AP1000没有拖期,如果福岛核事故没有发生,如果……非常多的如果,可能会左右中国自主三代核电的发展进程。
然而“华龙一号”的诞生又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我国核电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形成了10万、30万、60万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厂的自主设计和批量规模建设能力。研制出中国的第三代压水堆品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从引进国外现有产品开始国产化的发展方式不是核电独有的,汽车、飞机等行业都是如此,如今新能源汽车巨鳄特斯拉来华办厂也是如此。然而过往已经充分说明,一味靠别人是靠不住的,最终还是“以我为主、中外合作”。
核电具有清洁、低碳、稳定、高效和经济的特点,在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愈发成为我国电力基荷电源的最佳选择。但它所代表的还不仅仅是电,更是和平时期保持和拥有强大核科技工业体系、增强核实力的重要途径。
对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关,已故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核物理学家阮可强的一句话在今天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要实现核电强国的目标,必须将科研力量整合起来向一个方向使劲。”
“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说,其研发自始至终目标明确,那就是实现中国几代核电人都没有实现的核电强国梦:要走入国际视野,成为国际核电市场认可的中国品牌。
央视探访四川909基地时曾了解到一件趣事:数年前,年轻一代工程师们拆除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屏蔽墙的时候,在铅块底下发现了一句字迹模糊的话:“孩子们,辛苦了。”不知道是哪位前辈写的。
“辛苦了”是指拆除当时他们安装得很牢固的设备?还是更普遍意义上对后辈的嘱托?也许都是。从当年陆上模式堆以核动力发出第一度电,到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发电,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强核报国路上接力奋斗的人,辛苦了。
“华龙一号”不是终点,而是中国自主科技品牌崛起的一个里程碑。
回溯来时路,是为了更好地踏上前方征途。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4月26日,远东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94亿元,同比增长6.66%,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3.18亿元,主要因为智能电池亏损,个别投资项目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市场内卷;员工8,283人,员工人均薪酬同比增长13.14%。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缆网实现营业收入227.03亿元,同比增长0.47%
近日,三门核电项目5、6号机组工程获国务院常务会核准,标志着公司即将进入两台机组运行、四台机组并行建设的新阶段。三门核电迅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集团公司和中国核电的指导下,第一时间召开5、6号机组工程开工动员会,组织各参建方为项目高质量开工共谋良策。三门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国才主
据媒体报道,4月27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包括华能福建霞浦一期工程在内的5个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切实兜牢核电安全保障网。华能福建霞浦核电项目位
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在此次国常会上获批的新项目分别是广西防城港核电三期(5、6号机组),广东台山核电二期(3、4号机组),浙江三门核电三期(5、6号机组),山东海阳核电三期(5、6号机组),福建霞浦核电一期(1、2号机组),共计5个工程、
4月27日,国常会审议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共10台机组,分别是:1、广西防城港核电5、6号机组业主单位:中广核地点:广西机型: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其中,防城港核电3、4号机组已分别于2023年、2024年并网发电,在技术路线上,3、4号机组以及此
截至4月24日,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AI大模型已完成DeepSeek的全面接入,实现了DeepSeek模型的本地化部署。中广核AI、“云中锦书”等大模型构建稳步推进,核电智慧运维水平显著提升,“智慧工地”系统建设精准升级,一批高价值的“AI+”典型场景应用在中广核清洁能源发展各关键领
此次获得核准的中核集团三门核电项目5、6号机组,将采用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单台机组额定容量121.5万千瓦,设计寿命60年。项目建成后,两台机组预计年发电量将达到2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万吨,对于优化长三角地区的能源结构、确保电力供应具
4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一批核电项目。中广核所属广西防城港核电5、6号机组,广东台山核电3、4号机组共4台新机组正式落地,全部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
一键操作实现核电机组自动化启停,200万组/秒的数据流全天候捕捉设备“生命体征”,核电厂融合通信网络让信息传输驶入高速公路……记者从4月27日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上获悉,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中广核“智能核电”正式发布,对我国核电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中核集团近日发布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1、2号机组核岛及其配套BOP安装工程中标结果公告,中标人为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414235138.81元。据悉,江苏徐圩一期核能供热工程项目是全球首个第三代核电压水堆机组和高温气冷堆机组的双堆耦合示范工程,也是国内首个以供汽供热为主要目
4月10日7时56分,经起钩、悬停、回转、落钩、就位等系列标准化动作精准实施后,陆丰核电6号核岛BRX反应堆厂房钢衬里模块8顺利吊装完成,标志着中国广核集团“华龙一号”堆型首个钢衬里筒体全模块化施工圆满成功。陆丰核电6号机组采用了“华龙一号”堆型,其反应堆厂房钢衬里首次采用了全模块化建造技术
据新闻联播4月27日消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在此次国常会上获批的新项目分别是广西防城港核电三期(5、6号机组),广东台山核电二期(3、4号机组),浙江三门核电三期(5、6号机组),山东海阳核电三期(5、6号机组),福建霞浦核电一期(1、2号机组),共计5个工程、
4月27日,国常会审议核准浙江三门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共10台机组,分别是:1、广西防城港核电5、6号机组业主单位:中广核地点:广西机型:华龙一号防城港核电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港口区光坡镇,其中,防城港核电3、4号机组已分别于2023年、2024年并网发电,在技术路线上,3、4号机组以及此
作为此次获得核准的核电项目之一,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海阳核电5、6号机组工程是海阳核电项目扩建工程,已纳入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单台机组额定电功率1300兆瓦,并将同步具备单机组不低于900兆瓦的供热能力。海阳核电是山东省首座开工建设并投运的核电站,由
中核集团近日发布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一期1、2号机组核岛及其配套BOP安装工程中标结果公告,中标人为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投标报价3414235138.81元。据悉,江苏徐圩一期核能供热工程项目是全球首个第三代核电压水堆机组和高温气冷堆机组的双堆耦合示范工程,也是国内首个以供汽供热为主要目
巴基斯坦当地时间4月18日,中国出口海外的第二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3号(K-3)机组正式通过最终验收。至此,华龙一号海外首个工程两台机组(K-2/K-3)全部交付巴方,再次验证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的技术成熟性和国际市场适应性,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可推广的清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能源
我国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油气勘探、核电开发、新能源基建等环节持续向民企开放,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大规模的增
3月27日至28日,国家电投集团在上海召开核能企业专职董事座谈会。国家电投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卢洪早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国家电投集团核能企业立足集团作为我国核能技术创新和型号开发主体、三代核电规模化发展主体和现代非能动核电产业链建设主体的战略定位,从落实核安全责任、提升建设运
山东省能源局于3月21日发布数据:2024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8320亿千瓦时,较2023年增加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新增绿电供给4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山东首次实现年度新增用电全部由绿电供应。从2022年全省新增绿电占全社会新增用电的71%,到2023年的75%,再到2024年的120%,绿电增量的大幅跃升
山东省能源局今天发布数据:2024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8320亿千瓦时,较2023年增加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新增绿电供给4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山东首次实现年度新增用电全部由绿电供应。从2022年全省新增绿电占全社会新增用电的71%,到2023年的75%,再到2024年的120%,绿电增量的大幅跃升,有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天堂角,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个海外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在有着“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我国自主四代核电实现从试验堆向商业堆的跨越,目前运营良好;在椰林婆娑的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安装工作进入高峰期,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
截至2025年3月31日,我国商业运行核电机组共58台(不含台湾地区),装机容量为61007.74MWe(额定装机容量)。2025年1-3月全国共1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详见表1。(来源:“中国核能行业协会”)表1:2025年1-3月商运核电机组信息一、核电生产情况2025年1-3月,全国累计发电量为22668.5亿千瓦时,运
5月6日8时38分,三门核电4号机组核岛屏蔽厂房墙体钢板混凝土结构(SC)第11-12层模块顺利吊装就位,为4号机组安全壳顶封头就位里程碑节点实现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次吊装的SC11-12层模块充分秉承“应模尽模”理念,进一步提升了屏蔽厂房建造效率。该模块由两层24个子模块拼装而成,整体呈圆筒型,外径约4
近日,西班牙部分地区出现大规模停电,引发国内媒体广泛关注。有不少报道将矛头指向可再生能源,认为西班牙“过度依赖”风电和太阳能,又“过快退出”煤电和核电,才导致电网不堪重负。这种观点听上去直观易懂,但实则是一种误解。(来源:能源新媒作者:秦旗柳力)系统稳定的关键打个比方:水管爆裂了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中国广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0.28亿元,同比增长4.41%;归母净利润30.26亿元,同比下降16.07%。
民营经济参与能源领域发展建设进入快车道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院长凡鹏飞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民营企业具有发展运营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优势,近年来在引领科技创新方向、健全完
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吕文斌,能源战略中心副主任田磊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在能源领域,民营经济正以创新基因和市场活力参与、融入和推进能源转型变革,成为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
2025年4月28日,西班牙与葡萄牙遭遇了欧洲近20年来最严重的全国性停电事故,5000万人陷入黑暗,交通瘫痪、医疗停摆、社会秩序一度混乱。这场持续近20小时的大停电不仅暴露了西班牙能源转型的深层矛盾,也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敲响警钟。一、西班牙电力系统的现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与脆弱性并存西班牙
5月1日,我国首座商业重水堆核电站——中核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秦山核电三期1号机组与华东电网解列,正式完成本次燃料循环发电任务。至此,该机组自2023年4月24日并入华东电网以来,保持安全稳定经济环保运行,单循环连续运行738天,创下了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连续并网运行的最长纪录,以
一、市场供需情况1、新能源装机高速增长,装机占比接近一半截至2025年3月底,全省发电装机总容量(不含新型储能)23652.55万千瓦,其中水电406.86万千瓦,占比1.72%;火电12094.18万千瓦,占比51.13%;核电418.40万千瓦,占比1.77%;风电2668.78万千瓦,占比11.26%;太阳能发电8064.33万千瓦,占比34.0
4月30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收集《江苏省电力现货市场运营规则(V2.0版)》意见的公告,计划自5月份起,参考新版规则开展调电验证。经营主体包括发电企业、一类用户、售电公司、电网侧储能、虚拟电厂、微电网等。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根据国家政策参与现货市场交易。其中,参与中长期交易的公用燃煤
当地时间4月28日中午,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突发大范围停电,导致交通瘫痪、通信中断、公共服务陷入混乱,波及逾5000万民众。(来源:东亚能源产业观察nbsp;作者:天津景钰信息咨询)受此影响,西班牙全境约116列火车停运,马德里等多地地铁关闭,医院启动应急供电设备,马德里网球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