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企业正文

推动数字化转型 !华电、华能、大唐等六家能源电力央企董事长这样布局

2021-02-02 09:35来源:国资小新关键词:五大发电华能集团大唐集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等决策部署,引导国有企业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加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国务院国资委加快部署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2020年8月21日,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就推动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做出全面部署。9月18日,国资委举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现场推进活动,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国资央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布局数字化转型,部分央企主要负责人也撰文分享谋篇布局数字化转型的新思考。1月14日起,国资小新推出“国企数字化转型”系列报道,持续跟踪、陆续刊发相关文章。今天,小新为大家带来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投、中国三峡集团、中广核六家能源电力央企负责人的新思考,一起来看——

中国华能:

融入发展新格局 做坚定的数字化转型践行者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舒印彪

自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展能源革命的战略要求以来,我国在能源的生产、消费、体制改革与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转型、消费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我国能源革命仍面临诸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趋势,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书记高屋建瓴,站在世界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历史高度,为传统能源电力行业全方位、全链条的产业升级、业态创新、服务拓展及生态构建指明了方向。

数字革命以现代网络为载体,通过“云大物移智链”等先进信息技术在传统能源电力行业的应用,加速信息技术与能源电力产业的深度融合,引导能源电力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及网络化转型发展,使得能源革命得以真正实现。能源数字经济是能源行业一次迎合时代的变革,对能源系统的运行模式和治理体系都带来了挑战,并以此推动能源行业的发展。数字革命与能源革命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中国华能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必须牢牢抓住数字革命的契机,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为电力生产和能源服务赋能,持续推进工业化和数字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业务创新和模式变革,努力推动能源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必由之路

数字化转型是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数字革命背景下,传统能源的生产和服务方式将被极大改变。数据和信息已经成为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传统经济增长要素外,新的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标志之一。企业能源结构加快调整,但传统优势领域市场竞争加剧。目前,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推动数字化转型,将大数据分析及机器学习、区块链、分布式能源管理和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应用到能源生产、输送、交易、消费及监管等各个环节。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代表了未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是推动公司不断创新,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抓手,将助推公司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数字化转型是探索公司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提升公司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机遇。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际能源需求短暂急剧下滑,产业链韧性不足和供应链柔性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暴露。中国华能必须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探索公司发展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公司由能源生产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多种能源形式相互补充,构建多渠道、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强内外部、上下游数据贯通和共享,创新电力生产和消费模式,探索构建“网源荷储一体化”电力系统,开展源网荷储更广泛的协同调度优化,为电力用户延展综合能源服务。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打造智慧物资供应链系统,发展供应链金融,推进平台化商业模式,培育新兴业态和新的增长极。

数字化转型是深化公司改革,提升现代化企业治理能力的有效措施。党中央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有效竞争的电力市场,提高电力交易市场化程度。中国华能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梳理企业业务流程和业务架构,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全面提升集团管理决策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形成以数据驱动的经营分析决策体系,提高全员的数据素养,打造全方位的数据决策支持,智能理解和预测生产、运营过程,实现基于科学化决策的现代企业治理。

中国华能已广泛开展数字化转型实践

中国华能要做坚定的数字化转型践行者,紧抓科技革命和数字革命新机遇,积极探索数字能源经济新模式,引导产业链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同频共振,引领未来能源发展,这是中国华能上下的一个重大共识。

多年来,中国华能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在生产运营数字化、企业综合治理数字化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在行业率先建设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是智慧能源的基础载体,是创新发展的基础平台。设备状态监测、远程故障诊断等功能在水电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澜沧江公司水电机组检修间隔已由12个月延长至18个月及以上,11台次的机组检修由C级降为D级。目前工业互联网已覆盖公司全部水电版块,以及火电10个区域公司19家电厂,共接入186万测点,开发智能化应用模型超过300种。

二是积极开展产业智慧化探索。依托瑞金电厂、石洞口一厂等,开展智慧电厂的技术研发和示范,研究开发智能电站的标准化体系结构和接口标准,构建安全、可靠、可扩展的一体化智能优化控制平台和管理平台,攻克平台信息安全与功能安全防护技术,并通过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实现“云边协同”的智慧电厂技术体系。以澜沧江流域大型水电工程为依托试点绿色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实现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在伊敏煤电公司探索智能化技术促进节能减排和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应用模式和管理方法,实现露天矿自卸卡车无人驾驶。

三是搭建“华能智链”平台。依托能源交通产业,由上海电子商务公司建设形成“能购”“能运”“能融”及“能云”的创新型智慧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实现大数据支撑、网络化共享、智能化协作,整合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各方供应链资源,提升产业集成和协作水平。通过AI路径算法、调度算法等,自主调整最佳路径以及自动匹配固定物流合作商,疫情期间38小时内高效完成从天津紧急筹备并运输65吨工程方管到雷神山项目工地的全过程。

四是加强数字化管理能力建设。建成投运华能企业云数据中心,加快管理信息系统上云。在ERP等企业综合治理应用的基础上,推进数字化财务建设,在北京地区启动财务共享中心试点,加快财务业务转型。在北京和青岛构建了”两地三中心“容灾体系。

中国华能开展数字化转型的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中国华能开展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将涉及企业内部流程再造、业务创新转型、组织变革、产业生态重塑等,这一变革管理涉及面广,程度深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广泛深入调研、国内外对标、专业态势分析等,洞察公司数字化转型愿景,确定数字化转型方向,制定数字化转型路径和重点项目,形成华能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

基本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多方实施、分层分类、重点突破、创造价值、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和推进模式。制定公司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统一数字化转型战略共识,相关任务纳入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平台建设,公司系统各级单位深度参与,针对项目不同性质,由总部、产业区域公司、基层企业发挥各自所长和职能分层分类推进。充分发挥已有工作基础和数字化平台能力。选择部分转型需求迫切、转型效益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重点项目率先完成数字化转型示范,注重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效果,逐步形成数字化相关技术标准,拓展数字化转型范围和深度。

总体愿景: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新能源智慧运维平台,通过数据赋能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降低建设运行成本。建设智慧电厂、智慧矿山等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以新能源智慧运维平台为基础,逐步接入水电、火电、燃机、核电等生产数据,形成中国华能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挖掘数据资源,打通数据壁垒,将数据资源作为重要的资产进行管理和运营,探索新业态新商业模式。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集团公司由能源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企业管理实现全面数字化、智能化,以财务共享中心为基础,牢牢把握核心元数据、根数据,不断开放和扩大数据资产,打造数字经济新动能,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数字华能”“智慧华能”建设,加快建设“三色三强三优”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分阶段目标:第一阶段为战略规划、夯实基础阶段(2021年3月底前)。统一规划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出台《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构建企业数据治理体系,统一数据结构、数据编码,形成共性元数据、根数据。实现所有风电、光伏数据接入智慧能源数据平台。完成瑞金智慧电厂示范项目建设。

第二阶段为重点突破、引领示范阶段(2021年-2022年)。以风电、光伏数据中心为基础,完成水电、燃机、火电、核电等数据接入,形成统一的智慧能源数据平台。形成全流程、全业务元数据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数据治理服务能力。完成主要产业和企业管理重点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阶段为巩固提高、全面转型阶段(2023年)。中国华能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要成果。数据驱动成为发展重要动力,数据共享、数据服务贯穿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多产业链、多系统集成的智能化生产、管理、决策体系和生态。

中国华能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和实施路径

为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总体目标,需要重点把握“3+1”的转型方向:

一是生产数字化转型。融入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成熟技术,推进智能生产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电力、煤炭、交通运输、金融等数字化,保持核心产业竞争优势,促进基于数据的跨区域、分布式生产及运营,实现生产“智能化”,全面提升集团竞争力。

二是管理数字化转型。推进ERP、人力资源、财务、营销、风控等业务全面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快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深化各管理系统融合,降低管理成本,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实现集团业务管理流程的数字化全覆盖,共享数字化管理价值,实现管理“精益化”。

三是决策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业务运营分析洞察和机器学习模型,自动对业务过程提出建议或作出行动,提升公司决策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力。全面优化辅助决策能力。依托新能源智慧运维中心建设,通过异构计算、知识计算、社会计算、可视化等方法,打造精细化的数据管理看板、全员数据赋能系统和全方位的数据决策支持。构建自适应、自寻优的数字化决策能力。在此基础上,扩展到火电、水电等领域,实现电力生产经营决策“科学化”。

四是构建数字化生态。构建合作共赢数字化生态体系。吸纳市场、技术、知识、关系、资金、服务等方面资源,开展广泛的跨界联系,实现资源动态重组,打造生态运营平台,不断推进数字化生态建设。通过智慧电厂、智慧矿山、智链物流中心、燃料一体化管控、数字化财务等业务领域的数字化整合,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推动实现智能感知、网络协同、敏捷响应、高效决策、动态优化,形成“创新型”生态。

完善的保障措施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

一是要加强文化保障。企业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和推广应用数据驱动进行分析和决策,接受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培养数据文化,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土壤和环境。

二是要加强技术保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5G、区块链等主流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且日渐成熟,企业要接纳并采用新兴技术,推进技术中台建设,建立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完善技术支撑管理体系,为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三是要加强人才保障。企业要识别、吸纳及发展规模化的数字化企业战略领导者、项目经理以及落地推动者,组建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研究团队,提高数字技术研发、集成应用和运维保障等领域人员比例,提高企业全体员工数据素养,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四是加强机制保障。企业要构建适应数字化发展的企业运行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产品和服务、业务流程、商业模式等方面的数字化创新。成立专门的数字化转型组织,制定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建立协同运作机制,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落地。构建适应集团数字化发展的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

中国华能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成立35年来,华能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中国华能势必要紧紧抓住数字革命的有利时机,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伟大变革,深化能源革命,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建设“三色三强三优”世界一流能源企业而不断奋斗。

中国大唐: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邹磊

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对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中国大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顺应能源革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确保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助力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中国大唐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探索

中国大唐经过长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信息化能力以及全面覆盖的信息化体系。从中国大唐集团层面看,建成包括集团管控、生产运营、共享服务等多环节智能决策数字化平台,实现火电、风电、水电全部发电资产接入集团生产调度中心,构建发电行业首个数字化作战室,持续运用数字技术提升资产性能,加速通过各类平台推进生产经营管理转型。组织开展“智慧电厂”试点工作,安排37家火电、水电、风电基层企业从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经营发展等多角度探索发电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标准进行推广,多个案例已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样板,入选国资委、工信部典型案例。

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全面赋能集团管控、生产运营,建成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力数据监测诊断中心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国资委列入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研究。中国大唐结合生产运营实际,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部署机理和数学模型,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燃机设备提供远程智慧监测诊断服务,有力提高了燃机机群的生产管控能力,目前已避免设备事故上百次、节省支出数千万元,更大的价值在于为国家能源行业生产运营提供新探索与借鉴,消除了区域、行业及企业间的壁垒。

火电厂全过程智能燃料系统与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燃料集中控制系统建设案例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优秀案例,推广空间巨大。针对燃料精细化手段滞后、智能化水平偏低影响企业效益的问题,中国大唐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可视化在线分析等技术,研发了全过程智能燃料管控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集成整合,实现了燃料全过程全要素信息自动检测与控制、全业务大数据智能建模、智能化可视化在线分析等技术创新,项目已在中国大唐全部75家在役煤电企业应用和15家在建工程同步建设,共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同时在节能减排、依法治企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中国大唐数字化转型发展思路

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中国大唐肩负着为国家提供能源供应和安全保障的重大使命,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大责任。当前,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正在加快重塑,清洁低碳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我国能源行业正在深化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速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新形势下电力企业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大。通过对标国内国际同行业先进企业,中国大唐顺应发展趋势、借鉴外部经验、立足企业实际,提出了“打造数字大唐,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企业”的数字化愿景,确定了“3549”数字化转型战略,即规划“集团管控、运营生产、创新发展”三大提升方向,明确“新定位、新管控、新运营、新能力、新架构”五个提升目标,确立实施“数字化管控、数字化运营、引领创新和数字化基础”四大工程,在未来5年的时间内,统筹建设九大数字化蓝图架构平台(战略决策与管控平台、全方位在线控制平台、经营管理平台、风险管控平台、综合支撑平台、数字化创新管理平台、专业运营平台、数字化基础技术平台),成为“广泛数字感知、多元信息集成、开放运营协同、智慧资源配置”的智慧能源生产商,初步建成“数字大唐”,形成具备数字化能力的自有核心团队,助力世界一流能源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中国大唐数字化转型愿景

“集团管控、运营生产、创新发展”三大提升方向

一是通过数字化提升集团经营管控质量,加强战略引领。通过数字化助力完善中国大唐集团三级管控体制,实现纵向总部与分子公司、横向各职能之间的流程贯通、数据共享、分级控权。构建分岗位、分层级的“全功能集成工作台”。提升集团战略管控能力,实现战略闭环管理,实现对重要业务,特别是“三重一大”的透明管控和智慧决策支持,构建支持经营管理的“数字化作战室”。基于各项职能的全面数字化建立集团共享服务中心,实现支持服务流程向规范化、集约化转型。

二是通过数字化提升集团运营生产效率,支持深化改革。构建数字驱动、智慧化的规划、建设、生产、维护、营销能力和体系,适应新能源规模化发展、专业化运营要求,满足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的运营需要,保障风、光、气等清洁能源与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以中国大唐为核心的智慧能源供给生态圈,提升企业内外部的协作方式和效率。通过数字化推动深化改革,为建设质量大唐、效率大唐、活力大唐、美丽大唐、幸福大唐提供制度流程的载体、执行监督的工具、经营与生产的基础、商业模式的创新、增进员工沟通的交流平台、更丰富的服务、以及更便捷的操作。

三是通过数字化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源动力,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广泛应用将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创新能力,通过在集团层面集中构建、逐步沉淀数字化创新的基础能力,为创新模式与服务带来新的可能性。同时,数字化手段作为企业未来从生产到服务的能源价值链新媒介,将为企业未来的产业布局谋划与拓展带来先导作用。

“新定位、新管控、新运营、新能力、新架构”五个提升目标

中国大唐智慧能源供给互联网示意图

新定位。将数字化打造成为中国大唐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柱,成为体现企业使命、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数字化将从传统的业务支撑功能转变为战略推动的源动力。

新管控。通过全流程贯通、全要素覆盖,培育基于大数据的集团全方位感知洞察、智慧决策与管控能力,强化集团总部的战略引领定位。

新运营。形成运营流程端到端集成、企业内外部基于生态圈广泛互联、由数字驱动的智慧能力,以适应新能源时代的一体化智慧运营要求。

新能力。构建企业级的数据管理、物联网接入、网络安全等基础数字化能力,支持智能电厂、市场营销等各类快速持续创新的能力,形成组织团队的数字化能力。

新架构。从能力固化、孤立的套件系统为主的架构方式,逐渐过渡到以中台为核心、具备大数据能力、支持微服务、基于云平台、和物联网紧密连接的数字化生态企业整体IT架构,形成资源集约、响应快速、开放创新的企业IT基础平台,形成以云为中心的融合架构,打造集团信息高速公路。

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和建议

中央企业一手承接国家战略和民族希望,另一手承接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重任。数字化转型是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目标。数字化转型是中央企业创新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然选择,其实质是一次集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中央企业必须把握机遇,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转型。必须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循序渐进、务实推进,体系性的解决核心信息技术、网络安全、人才建设等方面的风险与挑战。必须着力推动组织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服务国家战略、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力量。

中国华电: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温枢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为国有企业指明了转型方向,明确了转型路径。中国华电把握大势,抢抓先机,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数字化转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正在加快重塑,清洁低碳发展成为大势所趋。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数字化转型对于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助推清洁低碳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智慧能源系统,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储存能力,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我国能源发展正处在转变方式、优化结构、转换动力的攻关期,可再生能源逐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多能互补能源体系加速构建,储能、智能电网等新技术不断进步。数字化转型将助力构建多能互补的新一代电力系统,推动电力行业转型升级,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实现电能在能源终端消费比重的提高。

二是助推质量效益提升。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直供电量、交易电量比重不断增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推动了多能源协同供应、源网荷储友好互动、智慧用能服务为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新业态的发展。电力企业已基本从规模扩张进入到以质量效益为主的发展阶段,必须依托数字技术将价值创造模式由传统的能源供应转变为“供应+服务”的综合能源服务,实现能源的产销协同、服务延伸和智能决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三是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其主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数字技术的创新已经从过去的单点突破进入多技术协同推进、群体性演变的爆发期,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交叉融合、深度融合特征更加明显。电力企业要用数字化转型和“两化”融合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积极践行数字化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国华电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在国内同类型企业中首次发布集团级数字化战略——“数字华电”规划,数字华电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扎实推进数字企业建设,生产管理转型取得新成效。华电增城数字电厂投运,引入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执行机构,基本实现少人巡检、少人操作和智慧运行,有效降低运行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实现本质安全。国家智能化示范矿井华电隆德煤矿,数字智能综采工作面实现远程一键启动、智能割煤,大幅提升原煤产量,采煤机机电事故率降低0.2%,进一步提高设备使用寿命,不仅安全便利,还减少了作业人员,降低了劳动强度。自主品牌睿思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新能源集控和诊断中心广泛应用,不断提高故障快速预警和诊断分析能力,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二是加快搭建综合能源智慧平台,商业模式转型取得新成效。中国华电已经发布《综合能源服务业务行动计划》,首个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华云网已经实现投运,接入上海区域4家电厂数据和160余家外部用户近380项指标数据,标志着中国华电迈出打造“清洁友好、多能联供、智慧高效”综合能源服务业务的实质性步伐。其中,数字化技术主要从两方面予以赋能: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系统功能,应用云大物移智链技术,建设综合能源智慧控制平台;二是以客户业务应用场景为基础,开展直销和潜在用户的基础信息、能源消费信息和实时用能信息的收集分析,优化客户能源供给运行策略,提供智能调控、需求响应、价格预测、能源数据挖掘等多种形态的平台服务,促进能源领域跨行业的信息共享与业务交融,向政府机构和能源服务商开放,满足政府能效监管及服务商的专业数据需求,开展与工商业产业链的资源汇聚,构建有竞争力的业务模式和生态圈。

三是积极构建数字营销体系,运营方式转型取得新成效。中国华电售电售热、区域竞争报价系统、营销管理系统均已上线运行并启动全面推广,山东、广东、山西、甘肃、云南、上海等区域公司积极推进运营方式转型。数字营销系统按照“大数据、小流程”和“微服务、大平台”的整体架构,构建集团营销体系的双平面系统,主要包括营销管理、经济运行、售电售热、竞价交易等子模块。其中双平面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提升数据采集的范围、密度和频度,实时的获取物理现实层面的数据信息,实现全面感知、数据在线;利用大数据和仿真技术构建数字虚拟空间,对物理世界进行在线分析、仿真、模拟、复盘,预测趋势,实现创新发展,为集团公司电力市场营销赋能。

四是全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取得新成效。中国华电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聚力攻坚,尽锐出战,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攻关获得重大突破。2019年,国电南自研发的首套自主可控火电DCS和水电监控在华电扬州和华电洪家渡电厂投运;2020年,首套60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DCS和60万千瓦水电监控分别在芜湖和构皮滩投运;首套风电主控在宁夏投运;全系列继电保护和监控在电网挂网试运。率先在国内构筑起覆盖火、水、风、网的电力自主可控工控产品系列,打造华电“睿蓝”“睿信”“睿风”“睿智”的“睿”系列品牌,提升了行业知名度。

全面谋划数字化转型未来之路

“十四五”期间,中国华电将实施数字化转型2025行动计划,坚持战略引领、价值导向、统筹优化、安全可控的原则,按照“365”发展路径,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即:按照“完善升级数字化底座、全面建设数字化应用、优化提升数字化价值”三个阶段,着力实施“升级基础设施、加快自主可控应用、强化数据治理、实现生产管控智能化、建设两个智慧平台、增强管理协同”六项网信重点任务和“强化转型领导力、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广、打造数字区域示范、打造数字板块示范”五项数字化转型重点任务。从三个层面开展工作:一是建立数字化转型专门组织,提供组织和领导力支持;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开展自主可控应用,确保业务系统安全可控;推动全面数据治理工作,加强敏稳双态IT体系建设,提供数据管理和网信管理在执行、运营层面的支持。二是深化应用数字化技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生产智能化”;基于新型基础设施,通过系统整合打通应用系统的数据、服务、流程通道,实现全业务、全链条的信息化覆盖和优化,推进“企业资源配置优化”,并助力“服务生态化”的实现。三是基于数字电厂、数字营销等领域的试点经验,打造以“数字区域”和“数字新能源”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示范工程,形成数字化转型从点到线到面的突破。可实现更全面、更及时地掌握企业生产要素的整体情况,更准确、更便捷地评估发电成本,更系统、更高效地提升总体效率,促进“生产智能化、服务生态化、管理协同化、决策数据化”,提升数字价值创造水平。

作为能源领域中央企业,中国华电将深入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业务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协同创新的“聚变效应”,实现以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放共享为特征的高质量创新发展,积极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

国家电投:

以数转型 用数发展 因数创新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钱智民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能源革命的系列重要讲话,落实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要求,明确提出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将创新引领优势转化为产业转型的胜势。

势在必行

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

当前,世界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多变,数字经济成为国际竞争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党中央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相继对央企提出数字化转型要求。数字化能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形成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成为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构建的重要动力。

能源数字化大势所趋。数字技术推动能源技术创新持续活跃,能源生产消费一体化驱动供需方式重构,围绕能源消费服务和个性化体验孕育新的商业模式、交易模式。电力体制改革还原能源的商品属性,清洁化、市场化、多能协调、多元共享为特点的现代能源体系正在构建。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能源数据与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美丽乡村的融合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推进能源数字化是责任更是担当。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技术创新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全球能源企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国家电投作为能源行业的中坚力量,具备鲜明的创新驱动特点,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智慧能源建设示范企业,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在能源数字化先行一步,力争为保障能源安全发挥更大的作用。

数字化转型是挑战更是机遇。国家电投以数字化能源基础设施为基础、数据作为新发展要素,推动能源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等环节的“安全、提质、降本、增效”;应用互联网思维,优化能源消费体验,打造新型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向清洁能源服务价值链的中高端延伸,持续创新业务增长点。

主动变革

数字化转型探索见实效

国家电投抢抓发展机遇,按照“智慧+N”的总体思路,将数字化转型与产业转型和治理水平提升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成效。

开放协作,构建能源产业链数字化生态圈。积极与外部互联网公司和数字化企业开展合作。牵头成立中国智慧能源产业联盟,发挥能源行业综合性智能化信息平台价值,开展能源安全、能源大数据利用、智慧能源示范项目与实证基地建设工作,打造国家能源智慧大脑,为能源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共同提升贡献力量。

面向未来,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能源新业态,国家电投将综合智慧能源作为“2035一流战略”实施最重要的增长极,率先成立智慧能源公司;推出智慧城镇、产业园区、集群楼宇、能源基地等4大类24个场景综合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并取得多个成功案例:在北科等多能互补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研发多能流能量管理系统,冷热电气多能耦合和源网荷储协同,实现能源利用效率提升30%;乌兰察布大型能源保障基地以数字化风场、智能风机建设数字化运维平台,实现六个一流;龙羊峡以数字化手段实现水光互补;海上风电的设计、建设、运营通过建设数字化平台提升核心竞争力;广东横琴综合智慧能源站等项目,打造综合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基于分散式的全局自动寻优控制。

增量创新,扩大清洁能源数字化先发优势。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在青海建立光伏产业实证基地,打通了设计、制造、实证全产业数据,并通过智能分析,形成光伏发电最优解决方案,可有效提升光资源转换效率;在江西打造的全国首座“智慧光伏电站”,实现六个国内第一;自主开发了风电智慧化技术平台——御风系统,具备风资源评估规划、智能电力气象预报和场站智能控制等功能;开发海上风电气象服务保障平台,结合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保障海上风电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目前,国家电投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37个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集中管理分布在全国的新能源装机,通过智能化集中控制和远程诊断技术,全面提高新能源管理运营水平。重型燃机加速研发,实现数字燃机交付。核电以智能设计驱动全产业链发展,培育面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输出能力。

存量产能数字化改造,实现传统产业降本增效。水电在全国率先实现对流域电站的远程集控,在湖南首创跨流域大坝群及库区地质灾害的全天候安全监测、全流域水情信息自动预警

;新疆五彩湾电厂构建统一的智慧数据中心,将智慧安全、智慧运行、智慧检修、三维数字化电厂等模块有机结合,成为能源管理智慧化示范项目;中电普安、中电四会建设数字化电厂。

管理数字化基本覆盖,提升集团管控能力。建设了综合计划预算与综合统计、投资管理、人力管理、司库管理等集团统建应用,提高资源集中调度能力;法务管理、采购管理等应用建设实现全集团业务流程规范和管理统一;综合办公、融媒体等系统在加强沟通协调,提高协作效率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挖掘数据价值,推动应用创新。国家电投成立了大数据中心,以“1+8+N”的形式推进集团云边协同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已建成3个大数据分平台和50个大数据边平台,开发近50个大数据应用产品。运营监管平台接入风电、火电、环保等产业的1000多个场站,实时、准确掌握生产一线的运行状态。每年面向全社会组织大数据创新应用大赛,吸引众多的科技企业集聚,拓展内外合作创新渠道,不仅形成多项成果,还以集团数字化应用一张图为桥梁对接供需,实现应用落地最后一公里,提升创新创业质量。

砥砺前行

建成世界一流的清洁能源企业

坚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数字技术融入集团公司经营发展,能源基础设施全面数字化,生产、运营、服务和办公、管理全面智能化,形成数据驱动、创新引领的数字文化,人人用数据、人人管数据。

赋能产业创新,推动集团公司成为需求为主导的能源服务企业。集团公司从传统能源供应向多能互补、源网荷运售互联互动的高端价值延伸,加快拓展综合智慧能源,积极推进绿色电能替代。高质量完成能源工业互联网专项重点工程,加大产业集聚和“能源+”移动互联网、大数据、金融、交通的跨界深度融合,以能源数据为主线,与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物流的数据融通,助推发展动力、能源结构和产业模式转型。

赋能管理创新,推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数字化驱动集团公司持续优化权责清晰、管理精准、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人、财、物资源全集团统筹,为前端市场竞争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实现组织架构灵活、充分授权赋能、资源敏捷融通、监督监察有力的反脆弱型组织,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全面建立。

赋能创新生态,跨界共赢未来。以价值共创为导向,以数字化平台、技术为纽带,跨界聚合产业资源,打造轻资产型、集约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业集群,促进能源与交通、地产、民生、社会治理融合,引领清洁能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到2025年,国家电投将基本建成综合智慧能源生态体系,数字化水平达到能源行业“国内领先”。到2035年,集团公司数字化水平达到能源行业“世界一流”,全面建成“数字国家电投”。

中国三峡集团: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雷鸣山

国企数字化转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等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三峡集团要抓住机遇,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推进产业数字化,拓展数字产业化,推动实现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

充分认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数字化转型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三峡集团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从确立发挥“六大作用”的新战略发展定位,到视察三峡工程时给予“一个标志、三个典范”高度评价,提出“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谆谆嘱托;从点兵点将要求三峡集团在长江大保护中发挥好应有作用,到勉励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把乌东德水电站打造成精品工程,科学有序推进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峡集团坚定不移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的肯定和期许。开展数字化转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峡集团殷殷嘱托的重要举措。

数字化转型是三峡集团落实国家战略、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数字经济既是全球的发展趋势,也是我们的国家战略。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显示出强大动能,实施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在深刻变革的竞争格局中赢得主动的必选项。当前,三峡集团正处在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和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的关键时期,在水电、风电、太阳能等诸多业务领域,通过数字化实现效率提升、管理优化及创新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光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中央企业顺应技术发展浪潮,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的重要契机,是三峡集团推动实现清洁能源和长江生态环保“两翼齐飞”的必然选择。

围绕主营业务,深入开展数字化创新实践

深化技术创新,引领工程建设数字化。三峡工程建设伊始,工程管理系统(TGPMS)的研发与应用,打下了三峡集团数字化的基石。系统覆盖工程预算、合同、支付等的各环节,实现三峡工程在建合同100%、三峡建设基金使用100%在线管理,为工程建设进度、质量、成本三大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保障。系统已经走出三峡,推广应用到北京大兴机场等国内外近百个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累计管理工程投资额约3万亿元,成为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化的标杆。

在金沙江流域梯级电站开发中,开启了大坝智能化的新征程。在溪洛渡水电站,三峡集团攻克拱坝智能建设关键技术,研发拱坝智能建设与运行数字化平台,实现大坝建设全过程实时工作性态的动态可控,建成溪洛渡“数字大坝”,开创高拱坝智能化建设之先河,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乌东德水电站,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共享、协同、交互的智能大坝业务管理平台,实现了从“数字大坝”到“智能大坝”的跨越,展现了全球大型水电智能建造的“中国智慧”。

深化技术融合,促进电力生产与流域调度数字化。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建立先进、高效,覆盖电站监控、发电机组状态检修、水情监测、水文预报、水库调度、电力调度、大坝安全监测、泥沙分析等业务的信息系统,提高了电力生产和流域梯级联合调度数字化水平。长江电力也成为工信部审定的全国首批200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达标企业之一。

2020年汛期,长江上游干流相继发生5次编号洪水,三峡水库最大入库洪峰达到75000立方米每秒。三峡集团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手段,精准预报,精确调度,持续滚动会商,对三峡、乌东德、溪洛渡、向家坝等长江上游水库进行联合拦蓄,充分发挥了三峡工程及流域梯级水库的防洪功能,有效减轻了川渝河段和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深化技术赋能,推进长江生态保护数字化。在长江大保护中,以城镇污水治理为切入点,针对“污染监管难、环境资源保护难、生态修复难”等问题,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水污染治理,构建“源网站厂河”五级全链条监管感知系统,打造“预警-溯源-执法”可视化监管平台,实现水环境统一监管治理,开启智慧水务试点。在长江流域珍稀鱼类保护中,综合利用超声雷达、芯片、移动互联、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对放流中华鲟进行在线、可视化监测,用数据科学分析指导放流,开创了中华鲟的“互联网+”新生活。

深化管理融合,提升经营管理数字化。建立集中统一,覆盖人、财、物、计划、合同、采购、科技、党建等各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效提升企业管理的标准化、流程化和集约化水平。开展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数据标准规范,促进系统之间数据联通共享;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强化数据融合与系统集成,建设集团指挥中心,利用“数字大屏”,提升集团生产经营管理与应急指挥调度水平和效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三峡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决策部署,听从号令、服从指挥,充分利用移动办公、在线会议、视频会商等数字化手段,为集团办公及国内外重大项目开工、投产和交割提供可靠保障,切实做到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手抓两不误。

2月24日,三峡集团分布在广东、江苏等14个省区,总装机规模392万千瓦、总投资580亿元的25个新能源项目“网上开工”,直接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4月24日,三峡集团长江电力完成收购秘鲁路德斯电力公司股权,在中、美、秘三国监管部门和相关团队通力合作下,克服疫情影响,实现“网上交割”。6月29日,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及参加单位在北京、成都、昆明、广州等多地参加“网上投产”,共同见证了“西电东送”这一国家重大工程的历史时刻。

面向未来,积极谋划,争创流域数字化与清洁能源智慧化典范

聚焦主营业务,全面推进产业数字化创新。围绕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等重大水电工程,持续升级数字大坝,全面打造智能建造。推进智慧电厂建设,深化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规模化应用,实现流域梯级水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面向长江生态保护,深入推进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在数字化转型中探索治水新机制、新标准、新技术、新政策。深化企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健全数据治理体系,实现数据资产集中、高效管理,全面提升公司运营管控辅助决策支持水平。

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拓展数字产业化。利用三峡集团清洁能源优势,开展高性能、绿色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清洁能源上下游产业提供数字基础设施保障,助力“新基建”。加强技术攻关,实现三峡水利枢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面向流域梯级大型水利枢纽网络安全,建设工控系统为主要目标的网络安全靶场,开展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综合防护演练。加快建设长江流域天空地一体化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吸引相关方共同参与,面向全社会提供流域数据资源服务。

创新体制机制,保障数字化转型高效实施。重点围绕流域梯级水电开发、海上风电、生态环保等业务,从基础设施、生产经营、管理提升、网络安全、体系保障五大方面,加快实施一批数字化转型重大专项。以项目为依托,整合内外部资源,建立跨企业、跨部门联合实施团队,探索建立平台化、敏捷化的新型数字化组织。建立以价值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跟踪、评价、考核、对标和改进数字化转型工作。

中广核:

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 建好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

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杨长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把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以及形成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战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首次把“数据”当作新型生产要素。中国广核集团积极主动谋划和推动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清洁能源主业深度融合,助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和能源革命。

深刻认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

加快数字化转型是央企落实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作出重要批示。2020年8月25日,国资委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开启了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数据资产已成为国家、行业和企业层面的重要战略资源。数字时代,数据正在改变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运行环节,成为带动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效率提升的核心生产要素。从国家层面看,数据已成为我国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国家精准优势的新机遇、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2020年4月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技术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并列为生产要素。这意味着数据要素的市场配置将得到体制机制上更好的保障,数据资产的保护和交易将进一步得到法治保障。全面加快数字化转型,协同配置好各种生产要素对于我国进一步完善生产关系、提升生产力将发挥重大作用。从行业层面看,数字化打破了传统行业的边界,行业已不只是某类产品属性的归集,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企业和客户之间已形成以数据为表达的相互依赖,行业发展的维度不仅取决于自身,而且还取决于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而同行企业之间也已不纯粹是竞争关系,而是竞合关系。从企业层面看,数字化能力重新定义企业的战略空间。数字化时代,企业竞争已不仅仅是传统范围、领域、时程上的竞争,而是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和全场景的竞争。企业竞争的背后,就是数据等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和产业生态之间的竞争。数字技术已不再是差异化竞争优势,而是企业制胜未来的必要要素。数字化转型就是要助力要素配置效率提升,重构产业生态圈,提升产业竞争力。

数字技术和传统能源业务的深度融合,将更好地促进“四革命、一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地。精准高效满足客户能源需求,提供高效、清洁和经济的系统能源解决方案,将是未来能源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大云物移智等ICT技术对于实现能源全流程数据的全面感知、深度分析和智能应用提供了可能,能源生产消费将更加智能;新消费观念和新技术加快能源产业形成生产消费一体化、精准适配、开放共享、互动共赢的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绿色低碳、高比例清洁能源甚至是零碳社会将加快到来。

数字化转型对于中广核打造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意义重大。一方面,核电行业具有技术难度大、生命周期长、系统装备复杂、安全性要求高等特点,高质量的数字化对于提升核电本质安全水平、保障机组全寿期安全意义重大。一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拥有380多个系统,近8万台套设备,主要设备要运行40、60年乃至延寿运行到60、80年,加上退役处理运行时间超过百年。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设计协同、仿真计算、趋势分析、智能识别和态势感知,将极大提升核电本质安全水平。另一方面,风电、太阳能等发电装机点多面广,数字化技术对于微观选址优化、发电功率预测、设备运维管理、人力资源配置等贡献巨大。因此,加快数字化转型将有助于更好形成清洁能源领域全方位的竞争优势。

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

中广核领导班子积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重要性,从战略层面、业务和技术层面积极推进创新发展理念,推动中广核数字化转型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工作。中广核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组织,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担任集团网信委主任,各板块和成员公司也成立了相应机构,按照“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三步走战略以及“战略牵引,智能驱动,为中广核高质量发展赋能”的发展思路,部署和推动系列数字化转型工作,从数字化战略、业务管理数字化、数字化场景应用、新技术应用、数字化团队创新等五个维度方面对标世界一流和行业先进企业,编制了中广核未来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

二是实施核电全寿期数据管理和智能管理,打造中国广核特色“核电工业4.0”。中广核推动建立“技术状态管理”标准体系,开展技术状态管理活动,在生命周期内建立和始终维持使核电站设计要求、产品技术状态信息、实体技术状态三者保持一致。中广核全面贯彻系统工程、并行工程和现代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以协同设计为核心,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开展核电全生命周期过程并行、集成化处理的系统方法和综合技术研究;围绕核电精益研发、协同设计、智能建造、智能调试、智慧运营、智慧工地、共用集成等核心需求,高度集成各阶段的业务、数据、资源,促进全集团核电业务协同运作、信息高效流通,构建核电设计/建造/运维开放、共享、协同的“智能核电”体系,在实体电站建设的同时建成数字化电站,实现了核电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树立了行业标杆。截至目前,智能核电项目累计产生研发成果73项、发明专利43项、软件著作权34项、外部奖项50项、工信部示范项目4项,成果连续两年入围国资委中央企业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

三是积极打造核电全寿期数据资产管理的核心引擎和前台工具。针对我国核电神经中枢——仪控系统以往高度依赖进口这一痛点,中广核按照“自主、安全、可控”的原则,积极组织研发攻关,成功研发了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软件代码完全自主化,填补了我国在数字化仪控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国外供应商的垄断,实现了核电仪控系统从模拟技术向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转型,为中广核核电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了核心引擎和前台工具。

四是积极推动经营管理数字化、流程化,实现了中广核流程管理全覆盖。中广核视管理流程化为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一招,对总部16条端到端流程和131条职能流程进行梳理,建立了流程、制度、职责、内控有机衔接的流程管理体系,实现了从职能驱动向业务驱动的转变,强化了各项业务横向协同、纵向贯通和末端融合,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数字化创新工具也成功助力中广核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将疫情对生产经营和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减至最低。

把握数字化转型战略机遇,建好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

当前,我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进入新阶段,我国极有可能在2030年前后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十四五”是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力争实现2060年前碳中和”宣誓的关键期。中国广核集团将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持续优化数据要素配置,加快建成世界一流清洁能源集团。

一是以国家战略和客户需求为指引,按照互联网生态思维推动清洁能源行业生态圈建设,抓住数字化转型契机,构建“小核心、大协作”互利共赢的数字和实体生态圈;以自主可控的原始创新技术为“小核心”,以数字化协同为手段,加强与全产业链各环节中的伙伴、客户、消费者等发生深度的链接能力,通过开放和共享的方式创新培育“大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丰富集团内部的数字化应用生态,推动业务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共建、共创、共享的行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对标世界一流,加强顶层设计,在中广核“十四五发展战略及2035年展望”中明确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全面引入“云大物移智链”等新技术,加快智慧核电、智慧矿山、智慧新能源建设;实施云化战略,构建泛在互联、云端一体、灵活强大的坚实技术底座;深化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服务,沉淀服务能力,实现功能和数据的共享复用,提质增效,敏捷支持管理和业务变动需要;加强集团信息化建设风险防范意识,统筹规划外部风险点的解决方案。

三是加强数字文化建设,培养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团队,完善配套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人的认识和专业的团队,要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创新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引入具有创新意识、专业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不断培养数字化应用人才,使大众创新、共享共创成为中广核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

原标题:温枢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五大发电查看更多>华能集团查看更多>大唐集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