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1、“十三五”用电量年均增速回落。“十三五”时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5.7%,较“十二五”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
2、经济回暖信号明显。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15986亿元,全年增速2.3%;其中,分季度GDP分别为-6.8%、3.2%、4.9%、6.5%;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其中,分季度电力增速分别为-6.5%、3.9%、5.8%和8.1%;从电力与经济变化趋势来看,走势高度吻合,相互可以印证国内需求回暖明显。
3、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速近年来表现突出。2020年,第一产业用电量8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上年提高5.8个百分点。是唯一实现两位数增长的产业。
4、传统制造业仍是拉动经济发展和用电量增长的重要动力。2020年三季度以来,市场投资活力明显增强,国内投资拉动的效果逐步显现,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1月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2%,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从用电量看,2020年三季度以来,四大高耗能用电增速大幅攀升,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全年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6%、增速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5、数字经济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根据统计局最新数据,2020年,除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外,其他行业均实现正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16.9%,实现两位数增长;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为7.0%,比2019年提高0.4个百分点。这两个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到54.1%,有力支撑了经济较快恢复。从用电量看,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长23.9%。其中,互联网数据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分别增长63.8%和45.2%;批发和零售业累计增速实现正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1%)、住宿和餐营业增速(-6.4%)仍为负值。
6、中部地区在疫情复苏过程中表现亮眼。2020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其中,四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比三季度提高了0.1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从我国四大地区的电力供需形势可以明显看出,外向型经济比较突出的东中部地区,其季度增速在明显加快,从2020年1-2月与2020年12月四大地区月度用电量增速对比可以看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的月度用电量增速分别增加20.9、25.2、10.7和4.1个百分点,东中部在经济回暖及气温因素的影响下,用电量增速表现突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2020年1-2月与2020年12月四大地区用电量增速对比
2020年是极为特殊、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衰退等多重罕见的严重冲击,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三、四季度经济回暖趋势明显,全年用电量增速也呈现前低后高态势。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过去五年,电力行业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跨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
01
—
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3.1%
2020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51万亿、同比增值3.1%,较2019年同比回落1.3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运行数据,2020年我国GDP增速为2.3%。与前几年相比,这两个年度数据并不显眼,但从经济形势、用电结构上看,实属来之不易。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1 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和GDP变化情况
分月来看,2020年2月份全社会用电量骤降之后,月度用电量增速迅速企稳回升,5月份起超过上年同期水平,11和12月份用电量增速屡创新高,为近两年来最高值。从累计用电量增速看,从2020年8月份起,全社会用电量由负转正,累计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2 2019年以来全社会分月用电量及增速情况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为5.7%,较“十二五”时期回落0.6个百分点,与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有关。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换挡,进入发展新常态,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全社会用电量5.69万亿千瓦时,增速回落至0.96%,为多年来最低值。随着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新动能逐渐发力,宏观经济平稳回升,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增长至4.4%。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发展按下暂停键。通过采取严密的防控措施,持续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以及全面落地“六稳”“六保”政策,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摆脱较低预期,实际增速达到3.1%,打了漂亮的疫情“阻击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3 “十五”至“十三五”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变化
02
—
各产业用电量增速稳步回升
202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累计增速均实现正增长,分别为10.2%、2.5%、1.9%和6.9%。其中,与2019年相比,第一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分别提高5.8和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回落0.6和7.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用电量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以及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的推动下,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4 2019-2020年一产分月用电量增速对比
从各产业用电量占比看。202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下降0.4个百分点、下降0.2个百分点、提高0.5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5 2019-2020年各产业用电量占比情况对比
从各产业拉动力看。2020年,第二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的拉动力最大,分别为1.7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为0.1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二产是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的最主要拉动力,其次为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可以看出2020年气温对用电量增速的影响较为显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6 2019-2020年各产业用电量增速对全社会用电量拉动情况
12月当月,各产业用电量增速均实现正增长。从各产业用电量增速看,二产在5月份超过同期后,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速,第一产业用电量6月份接近同期增速,但由于疫情反复,仅在8月和12月份超过去年同期值。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7 2019年以来二产分月用电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8 2019年以来三产分月用电量及增速
03
—
行业用电量增速分化明显
由于疫情易传播的特性,疫情爆发省份相继实施禁行、封城、公共交通停运、禁止旅游出行和聚会等聚集性活动,导致许多行业陷入发展缓慢甚至停滞状态,给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劳动密集型生产制造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受影响较大,如皮革业、纺织业以及交通、住宿餐饮业全年累计增速未实现正增长;而高技术装备制造业从4月份起即转负为正并快速增长,与数字化智能化相关的信息技术行业始终高速发展,不同行业用电量增速分化明显。
(一)制造业用电量增速延续上月快速增长势头2020年,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9%,继续保持快速回升的态势,较2019年增速基本持平。全年各月制造业均稳定增长,其中12月制造业用电量增速达11.1%,增速环比提高1.1个百分点。受国外疫情长时间不能缓解影响,进入四季度以来,东中部地区的进口订单大幅增加,推动当季制造业用电量攀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9 2020年以来四大类制造业用电增速走势
从制造业大类看,依赖固定投资拉动的传统用能行业,在国家“新基建”政策的推动下,逐步发力,用电量不断攀升。
(二)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快速增长2020年,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6%、增速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三季度以来,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迅速攀升,至12月份,用电量同比增长10.6%,均实现正增长。除建材行业用电量增速为9.4%,其他有色、化工、黑色用电量增速均超过两位数,分别为11.8%、10.3%、和10.3%。随着国内需求释放力度加大,持续时间加长,建材行业运行恢复速度和运行状况均超过预期。在国家调控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带动下,投资拉动行业经济运行作用明显,消费市场逐步恢复。受重点工程、项目持续推进支撑,建材行业2021年一季度仍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运行态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10 2019-2020年四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速对比
(三)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子行业用电量发展势头良好2020年,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0%,高于其他三类制造业增速。各子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长16.0%,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增长14.8%,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用电量增长9.9%,通用设备制造业6.6%,医药制造业用电量增长4.8%。金属制品业用电量增速为-7.5%,跌幅最大,但随后降幅持续收窄。与2019年相比,仪器仪表制造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幅最大,分别提高14.2、12.3和9.4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11 2019-2020年二产部分行业用电量增速
对比12月当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增速为14.8%,各子行业用中除金属制品业外,其他均为正增长。受益于国家补贴和消费政策的支持,汽车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速超30%,其中汽车制造业同比大幅增长30.8%。从行业发展态势看,汽车制造业用电量仍将保持稳中向好,尤其是2021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要完善消费政策,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费购买的规定,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管理购买向使用管理转变,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指标投放,一系列利好政策将持续拉动汽车制造业用电增长。此外,在“新基建”拉动下,通用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高达17.6%。由于国内外疫情防控需要,医药制造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四)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增速同比下降2020年,四大类制造业中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同比下降1.8%,增速比上年降低4.1个百分点,降幅明显。其中,受疫情影响,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行业出口受阻,用电量增速为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12 2019-2020年四大类制造业用电量增速对比
(五)生活性服务业用电量增速低速增长2020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长23.9%。其中,互联网数据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分别增长63.8%、45.2%;批发和零售业累计增速实现正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营业增速仍为负增长,增速分别为-0.1%、-6.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13 2019-2020年三产部分行业用电量
增速变化情况三产行业中,除了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增速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外,其余均低于2019年增速,尤其是生活性服务业中住宿餐饮业降低13.0个百分点,其次为房地产业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降低10.7和10.1个百分点。12月当月,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量、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增速保持回升态势。生活性服务业明显回升,住宿餐饮业10.9%、批发和零售业12.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14 2020年三产部分行业分月用电量增速变化情况
04
—
各地区和大部分省份用电量均实现正增长
疫情以来,西部地区用电量在高耗能行业的拉动下,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而东部地区在5月份实现正增长。中部地区在4月份实现正增长后,由于个别省份疫情反复7月份回落为负,但8月份开始快速回升,并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11、12月份达到两位数增速,分别为10.8%和13.9%。
(一)中部地区用电增速明显加速2020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2.1%、2.4%、5.6%、1.6%,增速分别比上年降低1.5、2.1、0.4和2.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15 2019-2020年各地区用电量增速对比
分月看,2020年年初疫情发生以来,西部用电量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速,东北地区增速较为平稳,东部和中部在疫情控制后稳步回升。其中,中部经济复苏明显,12月份中部地区用电量增速为13.9%,位于四大区域之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16 2020年各地区分月用电量累计增速变化
(二)27个省用电量增速实现正增长
2020年1-2月份,全国仅有8个省份用电量正增长。2020年1-12月,27个省份用电量增速实现正增长;其中,在传统制造业的拉动下,云南、四川、甘肃、内蒙古、西藏等5个西部地区的省份,用电量增速保持快速增长,分别为11.8%、8.7%、6.8%、6.8%和6.3%,位于全国前5位。宁夏、湖北、北京、天津用电量增速为负,分别为-4.2%、-3.2%、-2.3%和-0.4%。用电量位列全国前5位的省份为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和河北,分别为6940亿千瓦时、6926亿千瓦时、6374亿千瓦时、4830亿千瓦时和3934亿千瓦时。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
图17 2020年分省份分地区分月用电量及增速情况
2020年全年,我国电力工业总体运行平稳有序。疫情虽然影响宏观经济放缓、电力消费增速回落,但当年宏观经济形势快速变化、大范围极端气温等因素,导致局部地区再现拉闸限电现象,说明我国电力供需形势已经悄然发生变化。从表面看,国外疫情持续严重,推高中国对外出口份额,加速经济回暖,叠加极端低温,造成当年入冬后多地限电,实质上电力供应结构失衡、能源“双控”政策、煤电关系等问题更是亟需研究和化解。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7月15日,由中国能建天津电建承建的国内单体容量最大源网荷储算一体化项目——内蒙古乌兰察布中金数据低碳算力基地首批风电、光伏机组成功并网发电。项目一期工程包含新建200兆瓦风电、100兆瓦光伏及配套集电线路,45兆瓦/180兆瓦时储能系统,一体化运营平台,1座220千伏升压站,以及同期配套建设的中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21日,呼伦贝尔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呼伦贝尔市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公告指出,分布式光伏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或者自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21日,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开征求《河北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意见。文件明确,对于暂无可开放容量地区,若在用户侧加装了可存储分布式光伏发电量的储能设施,通过光储协同,在保证公共连接点及上级220千伏电网不返送、110千伏及以下电网不发生反向重过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2日消息,7月18日晚间,广西电网电力负荷达3523.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广西全社会用电量128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截至今年6月底,广西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5300万千瓦,达5328.8万千瓦,同比增长70.7%。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技能的加入,也为迎峰度夏电力保供
走进美的集团旗下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园区,5万平方米的屋顶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屋顶光伏每年可产生约87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约占园区总用电量的27%,相当于每年减少8500吨碳排放。”该企业负责人肖先生表示,“利用光伏发电不仅让产品获得了国际低碳认证,每年还可节省电费超390万元
导语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作为我国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保障用户平稳进入市场的创新机制,自建立以来就一直处于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且跟随电改进程不断发展演变。值此电改十年之际,本文将从代理购电的起源着手,对其发展演变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未来进行展望。(来源:朗新研究院作者:李峰)起源:作为电改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21日,贵州省能源局印发《贵州省电力需求响应交易方案》,明确,邀约型削峰补偿价格上限为2.0元/千瓦时,最终补偿价格通过市场化方式竞价形成。邀约型填谷补偿价格上限为0.45元/千瓦时,最终补偿价格通过市场化方式竞价形成。实时型削峰、实时填谷补偿价格上限分别按照邀约型削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1日,贵州省能源局发布《贵州省电力需求响应交易方案》政策解读。交易价格机制能有效激励市场主体参与。交易方案明确,邀约型削峰价格上限为2元/千瓦时,即市场主体在实施削峰需求响应时段减少用电负荷,每少用1度电最高可获得2元补偿;邀约型填谷价格上限为0.45元/千瓦时(新能
7月21日,呼伦贝尔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呼伦贝尔市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公告指出,分布式光伏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或者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
202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5〕650号,以下简称《通知》),从政策层面打通发用两侧“点对点”绿色电力供应的通道,明确了绿电直连的责任界面、运行机制、价格机制和结算机制,创新了“物理直连+市场化”的直连定义,拓
7月21日,河北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河北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意见的公告。文件提到,用固定建筑物屋顶及其附属场所建设的容量、电压等级超出第五条规定的光伏发电项目,按集中式光伏电站管理,自由选择三类上网模式;选择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自发自用比例不得低于50%。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2日消息,7月18日晚间,广西电网电力负荷达3523.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广西全社会用电量128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截至今年6月底,广西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5300万千瓦,达5328.8万千瓦,同比增长70.7%。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技能的加入,也为迎峰度夏电力保供
走进美的集团旗下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园区,5万平方米的屋顶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屋顶光伏每年可产生约87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约占园区总用电量的27%,相当于每年减少8500吨碳排放。”该企业负责人肖先生表示,“利用光伏发电不仅让产品获得了国际低碳认证,每年还可节省电费超390万元
导语电网企业代理购电作为我国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保障用户平稳进入市场的创新机制,自建立以来就一直处于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且跟随电改进程不断发展演变。值此电改十年之际,本文将从代理购电的起源着手,对其发展演变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未来进行展望。(来源:朗新研究院作者:李峰)起源:作为电改
7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用电量5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用电量17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
7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用电量5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用电量17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
摘要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推动下,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在许多国家的电力系统中占比持续攀升。然而,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扩大,如何有效提升新能源的消纳水平和利用率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首先选取了美国加州与德国两个地区,分析梳理新能源市场化消纳的一般规律;其次回溯了中国新能源消纳历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8日21时52分,广西电网电力负荷达3523.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据了解,入夏以来,南宁、柳州、钦州、防城港、贵港、来宾、玉林、北海共8个地市电力负荷均创历史新高,其中钦州、防城港、来宾、玉林出现多次电力负荷创新高。2025年上半年,广西全社会用电量1284.3亿千瓦时,同比增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8日,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发布2025年6月江苏电力运行情况通报。详情如下:一、全省发电情况截至6月底,全省装机容量22816.93万千瓦,含统调电厂14961.82万千瓦,非统调电厂7855.11万千瓦。6月份,全省发电量567.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6%,年累计发电量3215.02亿千瓦时,同比
7月18日,大唐发电公布2025年半年度上网电量完成情况。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公司及子公司累计完成上网电量约1,239.934亿千瓦时,同比上升约1.30%,其中:大唐发电上网电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25年上半年,受全社会用电量增加、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加影响,公司新能源上网电量同比大幅增长,公司电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7日,河南能源监管办发布河南省2025年6月份电力供需情况通报,2025年6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403.1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79%;年累计用电量2134.75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7%。全省发电量335.3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53%;年累计发电量1872.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9%。截至6月底,全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7月17日,大唐发电发布公告称,上半年累计完成上网电量约1239.9亿千瓦时,同比上升约1.3%。大唐发电表示,本公司上网电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2025年上半年,受全社会用电量增加、新能源装机容量持续增加影响,公司新能源上网电量同比大幅增长,公司电量整体超同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
7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用电量5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用电量17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
7月2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6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用电量5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用电量17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广东深圳2025年1-6月全社会用电量56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26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用电量20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居民生活用电量8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2025年1-6月,深圳工业用电量26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其中,制造业
新能源主导地位凸显——中电联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解读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2024年电力行业发展中,新能源主导地位持续凸显,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万亿千瓦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并网风电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其中陆上风电4.8亿千瓦,海上风电4127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8.9亿千瓦,
7月10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中电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郝英杰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电联连续20年发布年度发展报告。作为中电联“1#x2B;N”年度系列报告的主报告,《报告》以电力行业统计与调查数据为依据,系统回顾了我国电力行业2024
第六章非化石能源发展本章作者伍梦尧(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总体发展概况01非化石能源成为发电量增长主要力量2024年,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5.4%,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量占总发电量增量的比重达到84.2%。其中,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2024年度发
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联合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中国电力供需分析报告2025》的研究报告。根据预测,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0.3万亿kW·h,比上年增长5%。全年新投产装机容量比上年增长53.2%,规模再创历
第五章电力行业发展本章作者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电力生产01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7%,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全年电力系统运行保持稳定,供需总体平稳,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0
又到迎峰度夏时,煤炭价格会否大涨?#x2014;#x2014;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6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x25C6;5月关税冲击显现,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多数指标实现超预期增长。“两重”“两新”政策效能持续释放,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支撑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另一方面,中美关税摩擦对部分中下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