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图1 2012-2020年我国煤电与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发展对比
我国煤电的巨大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2013年以来,煤电的清洁高效发展成绩显著,包括完成了煤电节能改造机组容量超过7.5亿千瓦,超低排放改造8.9亿千瓦,累计关停淘汰落后煤电机组超过1亿千瓦。根据国家能源局所发布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电源新增装机容量1.9亿千瓦,新增占比9.5%,使全国总装机容量达到了22亿千瓦。在新增加的装机容量中,水电为1323万千瓦;风电为716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为4820万千瓦,其中新增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达1.2亿千瓦,新增占比约63%, 成为我国电源增长的主导力量。2020年所有非化石能源电力新增装机容量的占比则达71%。表1为2020年我电力的装机容量结构和占比, 图1 为2012年-2020年我国煤电与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发展对比,从中可以看出,2020年我国火电总装机容量为12.45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容量为10.95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22亿千瓦的49.8%, 第一次下降至低于全国总装机容量的50%。根据统计数据,自2012年以来,我国煤电装机容量一直保持低位增长态势,从2012年的7.55亿千瓦增长到2020年的10.95亿千瓦,年平均增长率为4.5% 左右;而同期的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则从2012年的3.89亿千瓦增长到2020年的9.55亿千瓦,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上述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发展的结构和比重的变化,是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结构低碳发展的必然趋势,完全符合我国对二氧化碳减排的战略目标的要求。但是,尽管我国煤电的装机容量的比重已经下降至50% 以下,但是在2020年全国7.42万亿千瓦时的发电总量中,煤电发电量所占比重仍然高达65% 左右,煤电仍然是保障我国电力安全和电力供应的绝对主力。
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能源电力发展展望》报告,2025年、2035年、2050年和2060年前后,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比重分别有望达到约22%、40%、69%和81%。而2035年前后非化石能源总规模将超过煤炭。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发展迅速,到2050年,它们占我国一次能源需求总量的比重将分别为26% 和17%,至2060年,其比重将会进一步分别提升至31% 和21%。因此,这一形势将加速我国能源结构的变化,在能源需求总量方面,终端能源需求有望于2025年前后达到峰值并有望控制在37亿吨标准煤左右,而一次能源需求峰值有望控制在57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中化石能源需求峰值约为43亿吨左右。电力系统中的风光电由于是不稳定电源,因此需要有足够容量并具有电量和频率调节能力的电源支持。现在中国抽水蓄能、燃气发电等调节电源装机容量不到6%。电力系统中具有可靠灵活性调峰的电源必须具有足够大的装机容量,才能满足可再生能源电力快速发展对电网的电量消纳、电力保障和灵活性调节的要求,这只能主要通过燃煤火电来解决。
2020年,我国人均用电量为5300千瓦时/人,预计到2050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国更高水平的全面电气化,我国人均用电量有望翻一番达到10000千瓦时/人左右,这样,我国电源总装机容量也有望翻番至40亿千瓦左右,呈现“风光领跑,多源协调” 的态势。关于我国中长期煤电需求预测,中国电力源网荷协调规划模型进行了研究,该模型以规划期内系统建设运行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考虑了电力、电量、调峰能力三方面平衡约束,并计及了碳排放等其他十余项约束条件,并以2030年我国电量需求为10.4万亿千瓦时,最大负荷容量为18.2亿千瓦为条件,进行了模型计算,其结果是我国煤电需求峰值约为11.5亿千瓦,预计2025年左右达峰。考虑到该模型的计算的时间是在2017年,而2020年全国总装机容量已达22亿千瓦,煤电的装机容量已达近11亿千瓦,因此,此模型计算可能过于保守,按照目前的实际情况,煤电的装机容量预计有望在“十五五”(2030年)达到13亿~14亿千瓦的峰值,期望煤电的这一峰值容量能够对全国的电力系统发挥其保证电力平衡,调节支撑,电量调剂的功能,起着全国电力供应的托底保障作用。从能源电力按照以上预测的发展趋势对碳排放的影响看,能源消费方面的二氧化碳排放将于2025年前后达标,2035年前后将快速下降。随着煤电装机容量达到峰值,二氧化碳排放也有望在“十五五”期间达到峰值。按照预测的中国能源结构,到2060中国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约为6亿吨,低于届时中国森林草木碳吸收能力10亿~20亿吨,同时还能为非能源消费(如钢铁、水泥等)的其它碳排放留出了一定的空间。
02
在新形势下中国燃煤火电必须进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我国电力结构的低碳发展转型成效显著,至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已达9.55亿千瓦,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43.4%;作为高碳燃料的煤炭被替代程度正在逐步加深,煤电的装机容量第一次降低到50% 以下,这是我国电源结构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天然禀赋,决定了煤炭和煤电在中国的能源和电力中将长时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冬天以湖南为代表的浙江、江西、内蒙古等地出现的缺电现象,凸显了在我国能源和电源转型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煤炭和煤电的不可替代的兜底作用。以湖南为例,造成湖南电力供应不足的原因是煤电装机容量不足和调节的灵活性不够,同时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迅猛,因而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持续、稳定供应问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再加上外来电力通道的瓶颈限制,从而导致出现了多年未见的缺电和拉闸限电的问题。这也说明,煤电现在和在将来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我国电源的主力军和压舱石。
我国现在煤电的现实情况是,截至2020年底,全国化石燃料火电装机容量为12.45亿千瓦,占22亿千瓦的总装机容量约56.6%,其中煤电装机容量为10.95亿千瓦,占比从2012年的65.7%下降至2020年的49.8%, 但煤电发电量却占据65%。因此,从电力供应的角度,我国当前仍然还是“煤电为主”。在已投运的10.95亿千瓦煤电总装容量中,机组总数约3000台,占全球煤电总装机容量的一半,其中,60万千瓦以上机组占比44.7%,10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的机组的容量为1.37亿千瓦,共113台。在全部煤电装机容量中,30-60万千瓦等级的亚临界机组约3.5亿千瓦,近1000台,装机容量占比超过30%。此外,大约还有约900多台总容量接近1亿千瓦其单机容量小于10万千瓦的各种行业自备电厂的热电联产小机组。以上数字表明,占全国煤电装机容量一半的是效率低,煤耗高,性能差的亚临界机组和热电联产小机组,这些是我国煤电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弱项。按照三部委的《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供电煤耗须低于282克/千瓦时;现役水冷凝汽无供热的30万千瓦等级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 克/千瓦时;现役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除空冷机组外)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 克/千瓦时。而实际上,据了解,现在除了徐州电厂3号机组外,所有现役亚临界机组的运行供电煤耗均达不到《行动计划》的要求,亟需升级改造。十四五规划中提的“补短板,强弱项”、创新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中国燃煤火电机组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煤电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应该是能够通过创新实现“补短板,强弱项”的发展,是能够应对煤电所面临的最主要挑战并加以解决的发展,即:
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发展”,也就是大大提高效率降低煤耗的发展;
应对更高质量环境要求的“清洁发展”;
应对可有效消纳迅速发展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需求,支持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以达到可安全、稳定、高效、低排放地适应电网负荷和频率调节要求的“灵活性发展” 。
我国煤电的 “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和“灵活性发展”,应该针对我国现役燃煤机组的容量、结构、现状以及新老机组的不同,以及其供电效率、供电煤耗,污染物排放、灵活性和剩余使用寿命各不相同的特点,开发和采取不同的升级改造技术和措施。唯有创新才能高质量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增强创新驱动, 我国煤电技术才能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应该推动大力开发、应用和推广各种创新技术,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根据能源转型大力发展非化石燃料电源的新形势,煤电像过去那样大幅度和高速度增加新建大容量机组已经不再可能,中国煤电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应该首先放在煤电的“短板和弱项”,即对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约三分之一的低效率高煤耗和灵活性不够的亚临界机组实行创新升级改造,把亚临界机组的性能提升到超超临界机组的水平,不但大大降低煤耗, 而且大大提升其调节的灵活性。对现役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根据投产时间的不同和技术的差异,不同机组在效率和煤耗方面仍然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因此开发不同的创新技术对对现役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进行升级改造仍然是可行的方向。另外,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的过程中,估计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会有一批超龄老机组退役,因此,加上新的需求,大约仍然会有约2亿至3亿千瓦新的燃煤机组需要安装投运,这些新的燃煤机组所采用的技术必须是:技术最先进,效率最高、煤耗最低,排放最低,灵活性最好。
03
亚临界机组的升级改造
根据《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对现有亚临界机组已经提出了改造的煤耗指标和在2020年实现的目标要求至今还远没有实现,这不同于该 《行动计划》对煤电超低排放的要求已经提前实现的情况。以现役水冷凝汽无供热的30万千瓦等级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后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千瓦时 的要求为例,现在绝大多数30万千瓦等级的亚临界机组的实际平均供电煤耗均大大高于310 克/千瓦时,一般在340 克/千瓦时的上下。实际上,自《行动计划》提出以来,电力部门就开始提出各种亚临界机组改造的方案,其中一些方案已经实施,表2是现已实施或提出建议的各种亚临界机组升级改造技术方案比较。
由于现在全部煤电装机容量中,30万千瓦-60万千瓦等级的亚临界机组约3.5亿千瓦,近1000台,约占煤电现役机组总容量的30%。因此,亚临界机组的升级改造,其改造目标应至少能够达到《行动计划》的要求,所选择的改造技术需经过实践验证,不但应该达到大幅度降低供电煤耗,实现低碳发展,而且应该具有极好的低负荷及调峰和调频的灵活性性能,以适应我国电源结构快速向可再生能源电力调整的形势。为此,本文重点介绍“亚临界机组600℃升温改造技术”。
“亚临界机组600℃升温改造技术”的实例是上海申能电力科技公司在将蒸汽温度提升至600℃的基础上,采用其研发的一系列创新技术对对华润徐州电厂3号320MW亚临界机组所实施的600℃升温综合改造,改造完成正式投运后,该改造机组已经于2019年12月9-11日经过GE-西门子公司采用ASME标准进行了正式性能测试,其正式性能测试结果汇总见表3。
由表3可见,机组负荷在100%时,锅炉效率为94.32%,供电煤耗为282克/千瓦时, 供电效率为43.59%,使该亚临界机组的性能达到了《行动计划》对百万等级超超临界机组282克/千瓦时的供电煤耗要求。而且,即使机组负荷在50%时,其供电效率和煤耗仍然可分别达到40.36%和304.3 克/千瓦时。表明该改造技术具有非常好的低负荷性能。表4和表5为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对华润徐州电厂#3号机组“亚临界机组600℃升温”改造项目改造后最低稳燃负荷性能和在最低稳燃负荷时的污染物排放值的测试结果;表6为华润徐州电厂#3号亚临界机组600℃升温改造前后的性能比较。
由表3、4、 5和6 可见,华润徐州电厂3号32万千瓦的亚临界机组,在采用申能科技公司的系列创新技术进行600℃升温改造后,其额定负荷下的供电煤耗从改造前的318 克/千瓦时降低到282 克/千瓦时,每度电降低标准煤耗36克,达到了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的供电煤耗水平,此外,改造后机组不但具有稳定的100-20%范围内的调峰调频性能, 而且在19.39%的低负荷下仍然实现了超低排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25日,中电联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指出,全国煤电装机12.0亿千瓦、同比增长2.5%,煤电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为34.9%,同比降低4.1个百分点,全国所有省份的煤电装机占比均已降至50%以下。3月底,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15.5,“十四五”以
煤价弱势震荡格局短期难改——煤炭市场研报(2025年4月)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刘纯丽(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2025年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4亿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9.6%,增速加快。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累计产量12.0亿吨,同比增长8.1%。作为传统的煤炭主产地
在能源加速转型的背景下,传统煤电企业正通过战略性重组寻求突破。淮河能源4月21日公告称,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控股股东淮南矿业持有的淮河能源电力集团(以下简称“电力集团”)89.30%股权,交易价格为116.94亿元,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此项交易完成后,叠加前期摘牌获得的10.70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2025年,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迎来十周年。(来源:微信公众号“电联新媒”作者:赵克斌)2017年,甘肃成为全国首批8个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试点之一;2024年,甘肃成为全国第四个转正式运行的省级电力现货市场。今年4月底,甘肃电力现货市场连续不间断结算运行整四年。回头看,把新能
4月24日,信阳市陕煤电力高效超超临界机组再生水利用工程EPC总承包项目招标公告发布。该项目招标人为信阳华信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约15463.02万元。该工程建设内容包含再生水厂区和再生水管道两部分:(1)再生水厂区:对信阳市第一污水处理厂院内2号再生水泵房进行改造,在预留位置安装4台潜水泵
4月25日,国家能源局发文称,2025年一季度,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新增装机7433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14.82亿千瓦(其中风电5.36亿千瓦,光伏发电9.46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14.51亿千瓦)。未来随着风电光伏装机新增装机持续快速增长,风电光伏装机超过火电将成为常态。一季度,风电光伏合计发电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4月21日至2025年4月25日一周火电项目,涉及项目的核准、开工、投运等。华润西江发电厂2×660MW燃煤发电工程#1机组正式投产4月19日,华润电力云浮公司西江发电厂1号机组成功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转入商业运营。详情点击辽宁抚顺高新区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开工4月17日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4月21日至2025年4月25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华润西江发电厂2×660MW燃煤发电工程#1机组正式投产4月19日,华润电力云浮公司西江发电厂1号机组成功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正式转入商业运营。详情点击辽宁抚顺高新区热电联
华能武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6万千瓦等容量煤电替代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及前期专题咨询服务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5-04-3-353)项目所在地区:湖北省,武汉市1.招标条件本华能武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66万千瓦等容量煤电替代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及前期专题咨询服务项目已由项目审批机关批准,项目资金为企
国家电投集团五凌电力深入贯彻落实“均衡增长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常态化开展“一分钱”提质增效专项工作,持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和发电效益,一季度经营效益较去年增利1.3亿元。水电“水位消落+高质量检修”双促进一季度,五凌电力通过骨干水库汛前水位消落,充分发挥梯级水电站的调节补偿作用
“三类资源三种收益”的市场化提速——全面塑造虚拟电厂发展的“齐鲁样板”4月11日,记者走进国网山东营销服务中心,只见大屏幕上20家虚拟电厂的实时调节数据正不断跳动。这是国内首个现货市场模式下的省级虚拟电厂服务中心,自2025年3月获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山东能源监管办批复以来,正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上海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其中提出:深入推进工业通信业领域碳达峰,加快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绿色燃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另外在附件重点工作任务上,还提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核心支撑作用,依托
近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吴泾等重点区域整体转型,推动漕泾综合能源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化工产业集聚。实施落后产能调整项目450项。加快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绿色燃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加
日前,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因地制宜推进港口航道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结合港口码头、航道运河既有条件,在确保港口作业、船舶通航等安全前提下,依托港池、仓库、防波堤等,因地制宜推广海洋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鼓励集装箱枢纽
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7年,基本形成多部门协同的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机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装备体系逐步健全。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行业终端用能的比例达到10%。交通基础设施沿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低于500万千瓦,就近就地消纳比例
五一劳动节前夕,博奇环保投资的佛山丹灶世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以下简称“佛山光伏项目”)传来捷报。4月24日11时18分,该项目二期(4.97MW)与三期(5.73MW)“全额上网”工程顺利并网。至此,项目总装机容量达12.57MW的三期工程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标志着博奇环保在推动能源清洁低碳“绿色转型”
4月18日,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发布一周要闻回顾(2025年4月21日-4月25日)。政策篇山东:推动虚拟电厂示范可在受限区新装分布式光伏4月17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虚拟电厂试验示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对符合条件的虚拟电厂试验示范项
4月23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京碳中和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第二届绿氢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圆满召开。会上,氢枫集团投资副总裁罗世春先生以《固态储氢赋能氢能一体化解决方案》为主题,围绕氢枫镁基固态储运氢技术的核心优势,系统阐述了氢枫在制、储、运、加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布局。同期,氢枫凭
您了解“双碳吗”?,关于“双碳”名词有很多很多,看看您见过的还有哪些,欢迎评论留言,共同探讨新名词。一、政策与目标类1.双碳碳达峰指国家或地区在某一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后逐步下降,标志着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指通过植树造林、碳捕集等技
碳金融是指以碳排放权为核心标的物,通过市场化机制设计和金融工具创新,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资金流动的专项金融活动。广义碳金融涵盖了所有以碳排放权及其衍生产品为中心的金融活动,包括投融资,交易,咨询,管理等诸多碳排放领域的活动;狭义碳金融专指金融机构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的相关投资
刚刚,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发布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增选的领域学科方向提到:能源和电气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核科学技术与工程组2-3名。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增选领域学科方向提到:工程Ⅰ(包括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航空科学
4月21日,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指出,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积极推进退役风电叶片、光伏组件等新型废弃物循环利用。原文如下:邯环〔2025〕1号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市、区)分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
核心提要●支持煤电企业整合各类资源协同发展,是新形势下煤电转型升级的重心●国际上公认植物能源发电是零碳发电,种植利用超级芦竹是能源生产方式的颠覆●如何根据煤电新的战略定位,统筹能源保供、经济发展、清洁转型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完善煤电政策,让落后老小煤电退得出,清洁高效煤电留得住,
“积极探索‘煤电+新能源’‘煤电+储能’‘煤电+生物质(垃圾、污泥)’耦合发电,实现多能互补、清洁转型。”近日,在陕西省西安市由中国电力科技网主办的第一届双碳目标下三改联动暨先进煤电技术高峰论坛上,谈到未来煤电发展方向时,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陈宗法表示。“转型升级”是当前煤电
国际能源形势大变局中我国煤电的战略价值和发展困境俄乌冲突这只巨型“蝴蝶”,持续煽动着翅膀,在能源领域形成的飓风,席卷了欧洲,横扫了全世界。欧洲天然气价格的疯涨,带动了电价的飙升,不但使民众提前感受到了冬天的寒潮,也使制造业受到了重击。原先高唱“弃煤”律调的欧洲多国,不得不重启煤电
经过破碎加工的核桃壳,与燃煤一同送进锅炉——国家能源集团河北龙山电厂1号机组吃下了“新食材”。近日,该公司首次实现了燃煤生物质耦合掺烧发电,期间机组各项参数正常。记者了解到,作为辅料的核桃壳可以改善煤的燃烧特性,减轻锅炉设备磨损。经测算,该厂每年掺烧10万吨核桃壳,相当于等效节约标
经过破碎加工的核桃壳,与燃煤一同送进锅炉——国家能源集团河北龙山电厂1号机组吃下了“新食材”。近日,该公司首次实现了燃煤生物质耦合掺烧发电,期间机组各项参数正常。记者了解到,作为辅料的核桃壳可以改善煤的燃烧特性,减轻锅炉设备磨损。经测算,该厂每年掺烧10万吨核桃壳,相当于等效节约标
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近日公布的一季度“成绩单”显示,常乐电厂1、2号煤电机组完成发电量28亿千瓦时,其作为祁韶直流唯一配套调峰电源,有效填补了该输电工程的调峰缺口,带动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向华中地区外送电量57.7亿千瓦时。煤电深度调峰作用显现,让河西走廊的“风光”照亮更多家庭。可再生能源发
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近日公布的一季度“成绩单”显示,常乐电厂1、2号煤电机组完成发电量28亿千瓦时,其作为祁韶直流唯一配套调峰电源,有效填补了该输电工程的调峰缺口,带动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向华中地区外送电量57.7亿千瓦时。煤电深度调峰作用显现,让河西走廊的“风光”照亮更多家庭。可再生能源发
“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未立先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深刻阐述了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思考,对推进“双碳”工作提出了谆谆叮嘱,殷殷重托。“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的国情
2022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推动能源革命,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加大力度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
“2021年1月7日晚,部分地区拉闸限电,22亿千瓦的发电装机未能保证11.89亿千瓦的用电负荷。煤电,中国真的离不开你!”在近日由中国电力科技网举办的第一届煤电机组深度调峰灵活性技术改造交流会上,国家能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法华特别呼吁。
在“3060”双碳目标的宏大愿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一具体的电力转型方向进一步明确,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将逐步成为我国的主体电源。但由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是间歇性的不稳定电源,其电量保证需要有具有调节能力的火电给予支持和保障,这一新形势对于现有煤电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这意味着碳排放最高的煤电,不但要转型发展成为低碳电源,而且必须从电量保证型的主体电源转变为调节型电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