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产油大国也大力发展新能源
《环境与生活》:现在连沙特、阿联酋这种中东地区的产油大国也在转型,例如,沙特计划到2030年,利用可再生能源提供50%的供电量。2017年1月,您被阿联酋政府授予第九届“扎耶德未来能源奖”个人终身成就奖,您和沙特、阿联酋的同行交流也比较多,请问他们是基于什么考虑的?
李俊峰:这是对未来的一种筹谋。举个例子,阿联酋的迪拜已经不是以石油产业为主了,现在主要做金融、航空运输以及物流,大家都在改变。20世纪90年代,沙特的石油大臣曾说过这么一句话,“人类告别石器时代,并不是因为石头用光了。”意思是,人类告别石器时代是因为有了青铜,有了铁,有了比石头更好用的材料,来制造工具。同理,人类告别化石能源不是因为化石能源快用完了,而是将来有了新的能源,非化石能源可能比化石能源更好用、更清洁、更方便,所以沙特、阿联酋要未雨绸缪,来做这件事情。
我国光伏产业已经是世界领先
《环境与生活》:中国现在的光电和风电技术发展得怎么样?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
李俊峰:我们的光伏发电行业基本上形成了世界领先的产业了,领先指的什么?不是产量做得最大,也不是技术最先进,而是全世界的产业都为你服务。因为你占了世界75%以上的市场份额,所以说,无论是高校的还是实验室的人,都是为中国的企业服务。相比之光伏,我国的风电产业要差一些,但也是全球领先了。
我国光伏企业的品牌意识很强,像市值4000亿元的隆基股份、市值2000亿元的通威股份,现在已经发展起来了。这和互联网企业是一样,互联网企业的品牌意识很强,不论是阿里巴巴、京东,还是腾讯、华为,它们都没有把中国、广东之类的名头放在前面,而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拥有很强的品牌意识,所以慢慢就发展起来了。其他行业最大的毛病就是不重视品牌。
《环境与生活》:我国光伏发电还有风电已经在全球市场占据优势地位,我们现在转过身来大力推动减排,对我国相关企业走出去会不会有帮助?
李俊峰:在走出去方面,我国的光伏企业已经做得很好了,其市场的70%在海外,30%在国内。我们是有竞争力的。充分的市场竞争造就了我们的光伏行业,风电企业也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但是和光伏比起来,与国外同行的技术、成本的差距并不大,竞争优势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全球碳中和的大方向,不仅仅是为中国,也为全球的风电、光电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市场竞争也会更激烈,我们的企业要适应这种竞争。
《环境与生活》:现在最先进的光伏发电,其转化率最高能达到多少?
李俊峰:这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来说。比方航天用的光伏发电设施可以接近50%。陆地上好的能达到25%,现在也有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材料不断涌现,光伏发电在实验室的转化率还在提高。同时,还要注意一点,光伏发电的效率发挥也受到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光照条件好,散热条件好的地方,发电效率就高一些,反之则低一些,在安装和使用中应该注意的东西也很多。
《环境与生活》:现在我们国家风电和光电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在西北,这与我们传统煤炭能源的分布是一样的,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吗?
李俊峰:衡量一个地区的光电资源,基本就是按照日照的小时数,也就是太阳能照到地球上的辐射量是多少,有多少光能可以转换成电能。按照欧洲的标准,比如按照德国的标准,我们大多数地方都是太阳能丰富区,光照条件差的地方只占我们国土面积的20%左右。雾都重庆、湘西、湖南张家界和湖北神农架一带,降雨量很大,光照条件是比较差的,但相对来说其水电资源比较丰富。但总的来看,我国风电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与煤炭资源的分布是相同,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这样也有好处,过去是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现在就可以利用西部、北部风能太阳能丰富的地方,实现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其实,广东已经开始考虑开发内蒙古等地的风电、光电资源了。
《环境与生活》:我国光伏发电资源的开发,应该怎么去规划?靠光伏发电来实现碳中和,会不会占用我们宝贵的耕地资源?
李俊峰:我国有170多万平方公里的戈壁荒漠,我们只要有1/10的面积拿来做光伏发电,就可以实现碳中和了。用光伏发电长距离输送到东部、南部地区,技术上也没有问题。但东部地区首先要靠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尽可能在当地用分布式发电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不够的部分再从远方输送过来。
举个例子,山东现在的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有5000多万千瓦,但也看不到有几台风机,也看不到几块光伏发电板,因为和总的土地面积比起来,还不到百分之一。
《环境与生活》:现在,我们光伏发电上网方面还有什么问题?
李俊峰:光电上网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策问题。能源转型肯定需要有一段时间。为什么说市场在这里面起作用还要靠政策支持?我举个例子,就像小孩子做作业一样,你要求他必须做完,他就会按要求执行。如果你说可做可不做,那就不会做。通过市场行为做得好的时候,我可以奖励你。但我们必须有一个目标,到什么具体时间完成什么具体任务。因此,政府的作用很重要,在发展风电、光电的问题上也要落实: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中发挥决定的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碳中和也是如此。
用电解氢炼钢可实现零排放
《环境与生活》:您觉得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钢铁行业和燃煤发电行业是不是会受很大冲击?钢铁行业现在已经实现用电去炼钢,您是怎么看的?
李俊峰:从两个方面看。首先,随着钢铁的消费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像德国、日本、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其生产的钢铁有75%以上来自废钢铁,只有25%需要补充铁矿石。
在中国的钢铁生产中,有30%左右是来自废钢,60%至70%来自铁矿石。再过10年、20年之后,可能我们也能做到大部分以废钢铁为原料生产钢铁,用电炉炼钢就可以了,不再需要那么多高炉。
因为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必须有一个化学物质把氧置换出来才能变成铁,焦炭的作用就是让碳和氧结合变成二氧化碳,还原成铁。它的过程就是用焦炭来升高温度,让焦炭充上一部分氧,就变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活性很强,就从氧化铁中夺一个氧原子过来结合,变成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强氧化剂且很不稳定,有很强的毒性,生成二氧化碳还有碳排放的问题。将来,我们还可以考虑用氢将氧化铁的氧原子夺出来,然后变成水。我们再来解决氢的来源问题,如果还用煤炭去制氢,那就还是没解决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但如果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比如风电来电解水制氢,就变得很清洁了。这么一个过程,说起来虽然似乎很复杂,实际上,变成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看就简单很多了。
参与气候变化谈判几十年
《环境与生活》: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的?
李俊峰:1982年1月,我从山东矿业学院(现在的“山东科技大学”)一毕业就到了当时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下面的一个研究所。但是,“国家能源委员会”在1982年3月就解散了。我所在的那个研究所几经变更名字,最后叫做“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我在大学的时候稍微用功一点,学了一些英语。现在,大家觉得会英语不算什么特长,但那个年代会说两句英语,在工作上就会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参与一些国际合作项目。
1984年,中国加入世界银行,世界银行开始研究能源问题。因为会一些英语,我就和他们一块儿研究能源问题,学了一些相关的知识。1987年9月,46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署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开始采取保护臭氧层的具体行动。因为我会说一些英语,所以就聘请我做臭氧层保护方面的专家。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组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这是一个评估与气候变化相关科学的国际机构。那时候,国内很难找到几个会说外语,能和外国人一起讨论气候问题的人,因此,我参与了第一次到第四次的IPCC的评估报告的起草工作,1994年还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银行的同事们一起编写第一份关于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策略的研究报告。
其实,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研究,人们很纠结,逐步走过了从科学认知到政治共识的过程。从1859年爱尔兰科学家发现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开始,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认知一直有争论,1992年IPCC发布第一次评估报告之后,这种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直到20世纪 90年代初,很多人还认为气候变化是帝国主义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阴谋,认为西方国家发展起来了,就要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其实气候变化谈判的进程说明,大家还是从善良的愿望出发,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直到1992年5月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减排温室气体。减排就是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费,并且只控制发达国家,不控制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率先减排,然后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发展中国家在得到发达国家额外的技术和资金援助的条件下,在不影响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以自愿减排。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前提下,中国也赢得了发展空间。
时过境迁,上世纪90年代国内一部分人怀疑气候变化是帝国主义的阴谋,现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说这是中国强加给美国的阴谋。其实应对气候变化从开始和现在,都是一个目标——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与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一样,总有些人认为“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其实大家忘记了党中央对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旋律,这一点从邓小平同志开始,历届党中央对世界大势的判断就没有改变过。
经过这么多年的气候变化谈判,我国也发展了几十年,西方没有阻挡住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更没有阻止住中国的发展,我们现在全面实现小康,2035年实现初步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实现全面现代化。过去,气候变化的谈判是为我国争取发展空间,现在是我们和大家一起努力实现碳中和。
从这个角度来看,气候变化谈判的过程是一个国际合作的过程,也是我们对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我们一方面需要深刻理解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复杂性、多面性、多样性,同时不要忘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初心”,这个初心就是让这个地球更美好,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这一点不论意识形态有多大差别,社会制度有什么不同,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政府都希望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因此必须保护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未来,正在逐步成为共识,这也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讨论的最大成果。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实现碳中和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和全世界各国一道,保护地球家园,营造人类共同的未来,让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全人类的生活更美好。(本刊专题部副主任于宝源对本文亦有贡献)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3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通知,公布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共27个。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5〕24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为落实国务院《2030年前
3月19日,浙江省发改委印发《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详情如下: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的通知省级有关单位,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为深入贯彻《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9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的通知,加快建立以区域碳预算、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为重点的碳排放双控制度,扎实推进“6+1”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全省碳排放强度力争降低4.48%以上,为“十五五”高质量完成
3月18日,《重庆市大型会议和活动碳中和实施方案(试行)》发布。《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立以市级党政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等为实施主体的大型会议和活动(赛事、展览、演出)碳中和工作体系。全文如下: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中共重庆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重庆市商务委员会重庆市文化和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17日,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海河路加氢站通过权威机构评价,获得“碳中和”证书,成为我国首座“碳中和”加氢站。该加氢站位于青岛炼化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内,除具备向氢能公交、氢能卡车等用氢车辆加注氢气的功能,还能向运输氢气的长管拖车等运氢车辆灌装氢气。
3月14日,山西阳泉发布《阳泉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文件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2%,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7%、发电量占比达到14%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省下达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25.87%,为全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全文如下: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13日宣布,已于2024年实现碳中和。香港交易所在新闻稿中表示,截至2024年底,香港交易所全球约99%的办公地点及设施已采用可再生能源电力。通过直接采购绿色电力或购买可再生能源证书,有效地降低了来自电力的碳足迹。此外,香港交易所通过旗下国际碳市场平台,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提到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支持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近年来,中国经济与国内运输部门经历了重大转型,这一转变使得2024年国内对汽油、喷气燃料和柴油等常见石油燃料的需求出现了小幅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这些石油燃料的总消费量约为每天810万桶(mb/d),较2021年的水平降低了2.5%,仅略高于2019年的水平。(来源:能源新媒文/能源杂志)随着中国经
日前,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重庆市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开征求《重庆市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有关单位和个人: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试点旗县(区)和园区名单。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等10个旗县(区)和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等20个园区为自治区碳达峰试点。详情如下:关于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名单的公示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内发
近日,运达国际总经理余永表示,维斯塔斯在中国装有数千台风机,却没有人会去指责他们从事间谍活动。他指出,中国品牌风机已经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运行,但在欧洲被认为“风险要高得多”。中国风机对欧洲构成安全风险的说法,可能是躲避竞争的“借口”。余永进一步表示,各方可以“从上到下”检查这些风机
在全球风电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海外市场一直是行业瞩目的焦点。中国风电企业“走出去”布局国际市场,不仅是大趋势,更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需求。近日,鉴衡认证中心组织邀请英国劳合社市场协会(Lloyd’sMarketAssociation,以下简称“LMA”)携15家国际再保险机构到访中国,开展了为期5天的技术参
本文节选自中国传媒大学科研课题、“‘十四五’时期绿色能源行业先进人物事迹传播策略研究”成果(HW23137)——《“中国新能源绿色发展”系列·御风者》。本文受访人为金风科技首任董事长于午铭。欧洲是风电的起源地,也曾是风电全产业链毋庸置疑的引领者。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风电从设备到运维都必
随着各地2025年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的陆续发布。北极星风力发电网不完全统计了2025年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清单中的重点海上风电项目。统计结果显示,有9个沿海省区市重点海上风电项目共87个,总装机容量约46.7GW。总量87个,广东海风项目占据半壁江山据统计,各省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中包含海上风电项目数量排在
近日,大连市举行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动员大会。由运达和招商局投资的大连太平湾风电新型材料制造项目在列。太平湾风电新型材料制造项目位于大连市太平湾起步区,总投资20亿元,由运达股份联合招商局太平湾公司投资建设。其中一期投资5.2亿元,占地面积约21万平方米,主要建设4条大兆瓦叶片生产线,配套
王新莹:新征程再出发王新莹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律转鸿钧,四序递迁。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云霞,尽染大地时,时间的长河已经奔向崭新的2025年。站在岁序更替的门槛,回首走过的2024年,既有携手拼搏的感动,更有见证辉煌的难忘。2024年,对中国风电行业而言,无疑是值得铭刻于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讯:中电中国(中电)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深耕内地绿色能源领域,不断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投资布局。2025年初,中电内地业务捷报频传,其中两个可再生能源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另有多个项目顺利开工,在建项目进展良好,这为公司将内地可再生能源组合规模扩大一倍的中期目标
据外媒报道,2月22日星期六,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温赛德恩县发生事故,造成两人死亡。警方于周六在温塞德以南对事故做出了回应。据新闻稿报道,两名风力发电机组作业人员遭遇了设备故障,导致坠落。46岁的EddyNoreigaSebinet和37岁的RaidelJustizNoreiga当场死亡。两人都来自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温赛德志
2月20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盈科汇智(一期)500MW风力发电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根据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20.65亿元,折合单位为4130元/kW。(折合单价按招标容量计算)招标公告显示,本工程位于新疆第十三师新星市红山农场境内,建设
近日,由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风能发电系统沙戈荒型风力发电机组》国家标准征求意见会”在成都顺利召开,来自整机制造商、零部件生产厂家、检测机构、业主单位等多家单位的专家代表及委员参加。会议就沙戈荒分级标准、电气与机械抗风沙性能要求以及相关技术参数展开了深入探讨,正泰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冠电力”)发布《关于投资开发新能源发电项目的公告》。《公告》显示,桂冠电力于2025年2月17日召开第十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投资开发新能源发电项目的议案》,同意公司投资横山风电项目。横山风电项目由公司全资子公
1月6日,在2024晶澳生态朋友圈跨年会暨新产品发布会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发表致辞,号召行业坚定对光伏行业的信心。并且李俊峰提醒,光伏行业降低成本一定要想到适可而止,不能把自己的路走死。以下为致辞原文:作为一个老兵,新年给大家讲几点事情。现在大家又觉得哀鸿遍野,我给大家提振
近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扎耶德未来能源奖”个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李俊峰先生,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创始人、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臻女士一行到访一道新能,就光伏企业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进行深入交流。一道新能董事长、总裁刘勇先生
11月19日,隆基绿能在第十六届中国新能源国际博览会暨高峰论坛上宣布,已收到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的最新认证报告,隆基绿能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1%,创造目前全球硅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最高纪录。26.81%背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新世界纪录的诞生?今天《对话》节目聚焦中国光伏
2021年关于至今碳达峰、碳中和观点、文章汇总李俊峰:红杉中国投资合伙人、红杉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一)碳达峰碳中和,中国发展转型的机遇和挑战(2021.12.31)碳中和问题的由来1、从碳减排到碳中和的演变过程1997年达成的《京都议定书》是按照共同但
10月14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今冬明春电力供应保障工作会议,总结了今年前三季度电力保供的基本情况,部署了第四季度电力保供的工作安排,特别是提出了电力保供6项举措,让社会方方面面对今冬明春的电力供应有了信心。面对电力保供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国家气候战略中心高级顾问、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从6个方面谈其思考。
在全球逐步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电力行业转型的大势所趋、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不能奢望一蹴而就,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减少煤炭消费,提升新能源占比。
在全球逐步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电力行业转型的大势所趋、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不能奢望一蹴而就,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减少煤炭消费,提升新能源占比。
2020年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0亿吨,其中煤炭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约为80亿吨,石油和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分别只有15%和5%。要实现碳达峰,就必须煤炭率先达峰。今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讲到我国能源转型的目标就是要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用非化石能源来逐步取代化石能源。控制化石能源,首先就是要控制煤炭,煤炭要尽早达峰,并且要尽快下降。
李俊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要充分发挥电网配置资源优势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研究员李俊峰在议题为“新发展蓝图:迈向碳中和之路的中国经济”的圆桌论坛上表示,“不要期望碳交易市场短期内对减排会做多大的贡献,因为它需要一个过程。”
“拜登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气候新政,但新政究竟能走多远还是未知数,这是由美国的政治制度决定的。美国相对分散的权力结构是拜登气候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难点。”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