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0年底,新一代先进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建成并成功实现首次放电。一时间,网络上关于“人造太阳”的新闻,成了老百姓关切的话题。“是不是晚上也有个人造的太阳在天上,比月亮还亮一些?”有一次,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段旭如乘坐出租车回单位,当司机得知这位乘客来自核工业一研究院、是“搞核的”后,兴奋地聊起自己看到的新闻。司机不知道,坐在他身后的乘客,正是神秘的“人造太阳”研究院院长,并且被他的说法逗笑了。“核本身就很神秘,核聚变就更神秘了,我们不是要另外造一个太阳,只是利用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核聚变反应来为人类提供能源。”段旭如说。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核工业” ID:cn_industry 作者:余诗君)
2020年底,新一代先进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建成并成功实现首次放电。一时间,网络上关于“人造太阳”的新闻,成了老百姓关切的话题。
“是不是晚上也有个人造的太阳在天上,比月亮还亮一些?”
有一次,全国政协委员、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段旭如乘坐出租车回单位,当司机得知这位乘客来自核工业一研究院、是“搞核的”后,兴奋地聊起自己看到的新闻。
司机不知道,坐在他身后的乘客,正是神秘的“人造太阳”研究院院长,并且被他的说法逗笑了。
“核本身就很神秘,核聚变就更神秘了,我们不是要另外造一个太阳,只是利用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核聚变反应来为人类提供能源。”段旭如说。
— 提案:核技术应用与核电“走出去” —
“推广辐照灭菌技术应用”是段旭如为本届“两会”准备的两个提案之一。
“辐照灭菌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先进、绿色技术,我国在辐照灭菌技术储备上具有较好的基础,但该产业在我国发展滞后。为推动辐照灭菌技术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快制定辐照灭菌技术推广应用的标准规范;强化医疗用品辐照灭菌的政策引导与支持;加强对辐照技术的科普宣传等。”
另一个提案则是关于加快核电“走出去”。
“核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促进了核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了国家间政治外交的延伸。核电‘走出去’有利于加强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构建能源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议加强核电‘走出去’统一协调,由企业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建立由有关部委,以及主要核电企业、装备企业、金融信保机构组织等共同组成的核电‘走出去’跨部委协调机制;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核电‘走出去’一揽子政策,加快推进原子能法、核损害赔偿法等立法,制定核电‘走出去’专项融资政策等……”这是段旭如第二个提案里的建议。
这两个提案看似与他所处的聚变领域不太相关,但在行业内的人士看来,一切关于“核”的事情,都需要一个亲“核”的舆论环境。
“人们听到核,一是觉得神秘高深,二是还有点惧怕的感觉。其实,核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运用越来越广,像辐照技术就是日常生活中会碰到的,而核电在许多发达国家能源供给中已占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从各层面多渠道加大力度开展核科普工作,加强和公众的交流,让更多人来了解我们核行业,推动核在更多领域造福人类。”段旭如说。长期从事核聚变研究工作,也基于他对核能造福人类的信心。
— 需要几代人“坐冷板凳”的大科学工程 —
核聚变能是我国核能发展“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中的最后一步。
核西物院于1965年成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致力于核聚变能开发的专业研究机构。实际上最早一批来核西物院的科技人员上世纪50年代末就开始做核聚变研究了。60多年来,几代人一直孜孜以求,潜心从事核聚变研究。在段旭如看来,这就是核聚变研究的特点,核聚变能的开发是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综合性、长周期的大科学工程。
“核聚变涉及的学科门类庞杂,并且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广而深;研发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前沿科学和工程技术难题,有些甚至挑战了现有水平的极限,如聚变堆材料问题挑战了现有材料性能的极限、上亿度的聚变燃烧等离子体科学问题目前尚无系统性的实验可参考、建设过程中很多部件研制工艺甚至无经验可借鉴等。”
要实现核聚变能的利用,需要多代人的努力。
“老一辈核聚变人李正武先生是聚变圈里最早的院士。聚变能开发是一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需要从事该领域的科研人员能坚持坐冷板凳、孜孜不倦地奋斗和创新,要想实现这个目标,不是那么容易的。”
作为一个资深的“聚变人”,段旭如对自己坐过的“冷板凳”印象深刻。
2006年,段旭如和团队一起进行攻关,瞄准在国内聚变研究装置上实现高约束模运行。
“相比于低约束模式,高约束模式下等离子体达到同水平的运行参数所需要的装置规模要小,因此可大大提高未来聚变能的经济性。”
在3年多里,他们开展了各种探索与研究,还邀请了首次实现高约束模式的德国专家来指导。
“那时是比较郁闷的,因为实验所需的几个主要条件我们都达到了。等离子体加热的功率我们都超过了所需的阈值,并且还高得比较多;真空室器壁处理效果也很好、杂质很少;磁场位形也扫描过,还是不行;最后又怀疑是不是电流方向问题,但倒过来实验效果也无明显改善,我们考虑了各个方面、想尽了各种方法,做完实验后又讨论应该调什么参数、怎么调、往哪个方向走、是正的还是反的……”
经过上万次的实验,2009年,该团队终于在中国环流器二号A上实验成功,使中国成为继美欧日之后成功实现高约束模式运行的国家。这是我国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开展与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物理研究相关的重要研究平台。
熬过艰难困苦,回首唯有一笑。
“实验刚做出来时,为慎重起见,就发给国际的同行看看,正好他们在开一个高约束模式的研讨会,在场的专家们分析之后,认定这就是高约束模式放电。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因为能实现这个实验目标,不仅体现了整个团队的综合研究实力与水平,也体现了装置本身的综合研究能力。随后国际上对在我们的研究装置上开展在高约束模式条件下实验研究很感兴趣,我们的国际合作也越来越多了,同时我们也可以开展与ITER计划相关的物理实验研究,国外专家还经常组团来我们装置开展联合实验。”
— 有望打破聚变界“再等50年”魔咒 —
“十三五”期间,核西物院核聚变研究实现了一系列实质性的进展: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聚变前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取得多项创新成果;作为我国参加ITER计划的重要支撑单位,在聚变堆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突破,如ITER核心部件——第一壁高热负荷部件率先通过国际认证,“核聚变堆高温承压部件的热氦检漏方法”国际标准成功获得立项,成为中国在核聚变领域立项的首个国际标准。
如今,谈到核聚变研究永远“再等50年”的魔咒时,段旭如已不以为然。
“ITER是第一个可以称得上为‘聚变堆’的设施,已于2020年启动了主机安装,计划在2025年建成,之后就可以开始做实验研究了。”
这不是段旭如一个人的乐观,整个聚变界对ITER计划的成功实施都有信心,并且认为ITER计划一旦达到其既定目标,就有望在本世纪中叶实现聚变能的利用。不过在他看来,核聚变能研发仍面临多项技术挑战,需提前布局,一一攻克:“目前核聚变领域的一些关键技术,如聚变堆材料等需集智攻关。”
随着ITER计划的启动,磁约束聚变研究已经从原理探索、大规模实验正逐步迈入到反应堆工程实验阶段,当前具有核工程技术经验的优势力量参与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核聚变能开发高质量发展。段旭如认为,这需要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聚焦目标、集中力量,与此同时引导相关企业前期参与技术攻关,前瞻性的开展核聚变相关产业战略布局。
“财力上的投入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协调更多科研力量来介入。核聚变研究前期主要是研究等离子体物理的人在参与,目前,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与,下一步到反应堆阶段,就需要统筹国内核工程、核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力量更多参与。”
他认为,下一步我国的聚变能研发应瞄准自主设计建造聚变堆,集中国内聚变研究科研院所与高校的优势资源,开展ITER未涵盖的未来聚变堆关键技术攻关,解决核聚变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并充分利用ITER的建设与运行进行人才培养与技术储备,加快我国聚变能应用进程。
这也是核西物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核心任务。“十四五”期间,“预计在先进聚变研究设施HL-2M装置的高参数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科学实验研究、聚变堆设计与关键技术研发、聚变中间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段旭如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上海未来启点私募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拟战略投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为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首个直投项目,也是上海国投公司在未来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布局。上海未来产业基金规模100亿元,存续期15年。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及其管理人上海未来启点私
3月28日,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原子核和电子温度均突破一亿摄氏度,综合参数聚变三乘积实现大幅跃升,中国聚变挺进燃烧实验。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具有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突出优势,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
3月25日,A股可控核聚变概念强势上涨。截至收盘,常辅股份以30%涨幅涨停封板,天力复合涨超20%,哈焊华通、中洲特材等封20%涨停板,中国核建、中国核电等纷纷红盘。消息面上,我国多个核聚变试验装置取得进展。近期,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首块顶板顺利浇筑,标志着这一世界级科研设施
3月10日,国家电投集团国核设备收到国核设备、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体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简称ITER)组织签署的诊断端口插件合同,这是国核设备首次实现在ITER的市场突破。本合同是国核设备充分发挥装备制造领域的优势,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合作攻关,经过4个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天堂角,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个海外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在有着“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我国自主四代核电实现从试验堆向商业堆的跨越,目前运营良好;在椰林婆娑的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安装工作进入高峰期,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
新一代“人造太阳”预计2045年左右进入示范阶段——访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聚变领域首席专家段旭如在科幻作品中,核聚变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回到现实,被誉为“人造太阳”的可控核聚变,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前沿颠覆性技术,是能够最终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目前,我国新一代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我国核工业的“国家队””,中核集团如何以“硬核”科技支撑国家能源安全?如何在开放合作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辛锋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系统阐述了履职一年来的思考与建议,并分享了中核集
近年来,我国核聚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然而,当前我国核聚变研究总体水平在全球处于何种地位?未来核聚变能源将与风光电等清洁能源形成怎样的能源架构?在核聚变能研发过程中,中国如何统筹“国家队”与市场力量……今年“两会”前夕,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聚变领域首席科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中核集团的卢铁忠表示,为响应国家未来产业战略发展要求,我国核能发展将按照“三步走”战略实施,一批先进核能技术将加快推进。核能“三步走”战略是指中国核能发展的长期规划,具体包括三个阶段:热堆、快堆和聚变堆,其中的热堆代表就是“华龙一号”。截至目前
中国核电2月28日公告,公司拟以增资方式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投资金额为10亿元。该事项已通过公司董事会审议,尚需国务院国资委批准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根据测算,本次对外投资事项构成关联交易,但不会达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规定的重大资产重组条件,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上,能源科技创新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关键命题。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如何以科技创新重塑能源版图,如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全球能源转型浪潮,必将成为代表委员共商国是的重要议题。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去年全国两会
4月16日22时,秦山核电秦二厂2号机组功率提升改造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验,标志着秦二厂首个实施的常规岛功率提升项目取得圆满成功。秦二厂2号机组此次功率提升改造,在不增加核功率的前提下,通过全面更换发电机定转子部件、对汽轮机高低压缸及转子等通流部件进行技术升级与更新、同步对励磁、主变
4月16日,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式小型堆——中核集团海南昌江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龙一号”首台主泵成功就位,这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在新型核能系统设计、高端装备制造及复杂工程协同管理上的综合实力,对巩固我国在小堆国际竞争中先发优势、形成我国模块式小型堆先进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为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654家“科改企业”名单,详情如下:“科改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3.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4.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5.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7.中国
4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564家“双百企业”名单,详情如下:“双百企业”名单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中核矿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中核控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3.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4.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5.西安中核核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6.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股
今日,中核集团发布《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湛江徐闻东二海上风电项目风机设备(含塔筒及其附属设备)中标候选人公示》,金风科技为第一中标候选人,投标报价100600.5万元。此前招标公告显示,项目场址最近端距离锦和镇陆岸27km,最远端距离陆岸57.6km。徐闻东场址二水深约为10m~26m,规划场址面积为34k㎡。
华能霞浦核电项目压水堆一期工程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及配套高、低加热器和除氧器设备采购招标公告(招标编号:HNZB2025-04-2-181-01)项目所在地区: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长春镇1.招标条件本华能霞浦核电项目压水堆一期工程汽轮发电机组设备及配套高、低加热器和除氧器设备采购已由项目审批机关批准,项目
自DeepSeek模型发布以来,电力企业接入DeepSeek已成为一股新潮流。据北极星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华能、国家电投、中国华电、中广核、中核集团、等多家电力企业都官宣接入了DeepSeek大语言模型。国家电网国网信通产业集团自主研发的模型服务云MSC(Model-Servi
北极星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25年1月至今,全国光伏电站EPC定标规模高达32GW,普通集中式超14.8GW,大基地超5.4GW,分布式光伏超过12GW。其中,规模超过1GW的有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7家央国企,总规模达到17GW,占EPC总规模的53%。(仅统计公开数据)受“抢装潮”影响,光伏组件价格从年初0.65元/W
4月8日,二二一局召开干部大会,宣布集团公司党组关于二二一局领导班子调整的有关决定。集团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刘建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门总师、副主任李长瑜主持。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宣布集团公司党组关于赵翼鑫、戈晓海职务任免的决定:赵翼鑫任二二一局党委书记、局长;
中核集团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信心坚定,切实履行实际控制人职责,“一企一策”制定年度市值管理方案,全力支持控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核集团高度重视市值管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取得较好成效,控股上市公司多次取得中国证券“金紫荆奖”。2022年以来,中核集团积极推动优质资产注入
近日,三门核电“全省先进压水堆水化学技术和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5台化学分析机器人/机械臂调试(“黑灯实验室”的第一阶段),智慧化学实验室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三门核电化学领域进入全球核电厂对应领域第一方阵。核电智慧化学建设是全省先进压水堆水化学技术和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的五个研究方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核能作为高效、清洁的低碳能源,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核能,无所不能”,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说,“当核能供暖取代燃煤锅炉,当海水淡化解决缺水危机,当AI算力驱动绿色转型……你会发现,核能早已渗透进高质量发展的每个
3月7日,全国政协环境资源界别协商会议在京召开。环境资源界别政协委员围绕“持续推动‘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油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围绕“着力能源与化工绿色低碳转型,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发言。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与化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双碳”战略目标下,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2024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接近40%。“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是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中核四0四是我国首批建设的核工业66“五厂三矿”之一,为“两弹”研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被誉为中国核城。面对核工业发展难得的机遇期,立足中核集团新时代“三位一体”奋斗目标,中核四0四如何拥抱数字化转型发展,涵养人才发展生态,深化“产学研用月”99吊融合,做做好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深入实施,核技术应用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副总经济师,同方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同辐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泳江就核技术应用产业的现状与未来、数字化转型与AI赋能、企业国际化布局等话题接受了
油气是战略资源,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油气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围绕矿权管理,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出台了若干法规和文件,促进了油气行业不断加大投资,强化技术创新,勘探开发成绩显著,有力支撑了我国石油产量重回2亿吨和天然气快速上产。但随之也出现了油气矿业
全面深化改革激活经营主体活力——访全国政协委员,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志安全国两会期间,“深化改革”作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核心“关键词”之一,多次出现在代表委员的热议中。政府工作报告从经济体制、民生保障、开放格局等多维度部署改革任务,释放出以改革破难题、促发展的鲜明信号。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山东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2024年年底,山东电网成为全国首个风光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的省级电网。全国人大代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志
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承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多重战略使命。近年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2023年、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分别为6.1%、5.7%。当地电力需求也快速增长,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达11%,最大负荷达3350万千瓦,同比增长1
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光伏、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5%、79.8%、70.4%,“新三样”已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接受中能传媒记者专访,围绕加大力度支持我国“新三样”产业链出海,加快推进新型电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14.5%提高至2024年的2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