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今年,教育部下发2021年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显示,全国新增备案本科专业超过2000个,其中包含北京科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青海大学等等共25所高校增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7省市26所高校设置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2020年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院校名单
2020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计划经过5年左右努力,增设若干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完善储能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学科体系,在京津冀、东北、长江经济带、长三角、西北等地区支持有关高校围绕产业需求、结合办学定位、整合办学优势,布局建设储能技术、储能材料、储能管理等新专业。
随后,教育部发布2020年第2号文《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显示,新增了“储能科学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0504T(T代表特设专业),当年仅有西安交通大学增设了该专业。
在此号召下,各高校都在储能技术推动能源革命和能源新业态发展方面达成共识,积极推进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建设,并纷纷表示将立足储能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储能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
北京科技大学
该专业将从新能源、储能新技术、储能新材料、 储能智能控制、能源安全管理及军民大宗基础工业等多应用场景,全链条储能用能管能支撑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全方位、整体性建设,为我国能源变革性发展输出复合型创新技术人才。
华北电力大学
储能科学与工程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教研室将主要承担《储热技术及应用》、《储能电池技术》、《储氢技术及应用》等储能领域专业课程的教学。计划经过5年左右努力,增设若干储能技术本科专业、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逐步完备储能技术人才培养专业学科体系。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化学、材料、能源、电气等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电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的存储和转化先进知识,具备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培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掌握储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具备从事储能科学、系统与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的技术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在能源动力及相关领域引领未来发展的杰出人才。此前,哈工大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哈电集团中央研究院曾共同成立“储能装备与系统联合研究中心”。近日,哈工大的“储能与电力变换技术重点实验室”还入选了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名单。
厦门大学
未来将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院士的带领下,培养具备从事储能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高质量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储能原理与技术》、《氢能与燃料电池》、《新能源材料科学》、《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等多门储能专业课程。未来还将联合储能领域内的宁德时代、厦钨新能源等龙头企业共同建设。计划将于2021年高考后启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
天津大学
培养在能源前沿领域从事技术或系统的科学理论研究和在企业研发团队中进行储能关键原创产品和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进而培育出一批站在世界储能科学与工程的前沿、勇于创新的技术带头人和具有宏观战略思维和市场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将按照本博一体化培养模式,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使毕业生能够在储能、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分布式能源和节能环保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从事储能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和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培养在电力、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从事电化学储能研发、设计、制造、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重庆大学
侧重于培养系统掌握电能、热能、氢能、势能、化学能的存储和转换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教学、管理中能发挥关键作用,推进储能业态和技术发展的专业人才。形成“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3+1+X”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实行全程导师制、深度产教融合和国际联合培养。
福州大学
将培养在储能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装备制造、系统运行、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福建师范大学
在储能技术基础理论、储能系统设计与控制及安全运维、高性能储能材料设计与制备、储能技术经济性和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培养站在世界储能科学与工程的前沿、勇于创新的技术带头人和具有宏观战略思维和市场思维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西南石油大学
该专业将立足从新能源、储能材料、储能技术、能源控制与管理等全链条开展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为我国能源变革性发展输出高端人才。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中,出现了“能源服务工程(080505T)”和“能源互联网工程(080607T)”两个能源类新专业,目前仅有上海电力大学增设这两个专业,成为全国首个拥有能源服务工程和能源互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
上海电力大学
“能源互联网工程”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能源观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不仅掌握将能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关键知识与技能,还要具备解决能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源服务工程”则属于智慧能源管理领域,将聚焦综合能源在工程项目建设和后期运维服务的人才技能需求,培养目标直接涉及综合能源系统的项目规划建设、调试运维和服务管理的全过程,以满足我国能源产业对新兴行业领域高级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为全面验证储能设备在极端火灾情境下的安全性,思格新能源近日完成了针对其工商业储能系统SigenStack的大规模火烧测试。在完全失去主动防护的情况下,SigenStack成功实现火势控制在单个电池PACK内部,且未造成相邻电池包及电池簇发生热失控。电池包级安全防护燃烧无蔓延,风险不外溢本次实验模拟的是储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近日,江苏省工信厅发布《江苏省零碳(近零碳)工厂培育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文件明确:到2027年,培育50家以上省级层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近零碳)工厂建设经验和模式。文件提出,自主减排是零碳(近零碳)工厂建设的重要前提。工厂应因地制宜开发、使用太阳能
6月27日,由中电建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小金聚能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全国首个水光蓄一体化光伏项目——小金川流域光伏基地项目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正式开工建设。这个总投资7亿元、装机规模16万千瓦的四川省重点项目的顺利开工,标志着我国高海拔地区多能互补开发实现重大突破。该项目位
在全球储能行业安全要求不断升级的背景下,瑞浦兰钧以一场“极限生存测试”刷新产品安全包线#x2014;#x2014;近期,在CSA、美国消防工程审核专家和国际客户的三方见证下,其Powtrix#xAE;5MWh储能电池舱完成并通过大规模火烧测试。在满电状态下持续燃烧14小时,成功阻止热失控向周边设备蔓延。这一测试深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积极推动锂电、纳电、全钒液流等储能电池技术科技创新,助力多元储能电池本体商业应用,支撑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鼓励龙头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3日消息,内蒙古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正式量产。建亨奥能三期项目总投资35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投资5亿元,建设系统集成装配一体化项目,总产能300MWh,可实现产值10亿元/年;二期投资12亿元,建设陶瓷电芯及全产业链项目,形成1.5GWh规模生产能力,累计可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湖南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首次作为服务提供方成功参与调频辅助服务市场,标志着湖南新型储能在多场景和市场化运行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6月湖南调频辅助服务市场试运行过程中,湖南独立新型储能电站首次成功参与二次调频辅助服务的交易申报、市场出清和服务调用,新型储能参与二次调
近日,容百科技与加拿大清洁能源公司RockTechLithium达成战略合作,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在欧洲共同建立一条本地化、一体化的锂离子电池材料供应链。据报道,未来,RockTech将向容百科技在欧洲的正极材料工厂,长期供应其电池级氢氧化锂,用于满足当地电动车和储能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容百
2025年7月2日至4日,第21届泰国国际可再生能源展在曼谷诗丽吉王后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幕。作为东南亚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盛会,豪鹏科技携多款储能电芯、电池模组及家用储能电池包等创新产品解决方案重磅登场,充分展现了企业在储能领域的技术实力与本地化服务承诺。多元储能产品,满足泰国市场多样化需求
图片来源:远景能源在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的背景下,储能作为支撑源网荷协同与调节能力提升的核心环节,正在向城市负荷中心渗透。然而,这一趋势也对储能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更高,特别是噪声控制,成为制约项目选址和社会接受度的关键因素。当这些“新能源邻居”距离居民区仅百米之遥,一个问题变得
根据美国国会的最新动态,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Big,BeautifulBill)已进入最后阶段,正式提交总统签署,或将在未来几天内成为法律。*除非特朗普最后一刻拒绝签署(可能性极低)7月4日众议院亦以218票对214票予以通过,标志着该法案正式进入法律程序。重创新能源行业“大而美法案”在能源政策方面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重庆市发改委发布政协代表关于完善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人才体系相关的建议答复函。文件指出:大力推动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有序发展,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鼓励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能源和新型储能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鼓励开展前瞻性、系统性、战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6日,南网科技披露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储能系统技术服务营收1.11亿元,同比减少37.5%,主要受履约周期影响。截至一季末,在手订单约9.5亿元,较为充足。一季度中标两个较大规模的储能项目:江苏惠然全国最大用户侧储能项目和广东韶关浈江独立储能项目
北极星储能网讯:2025年3月4日-5日,北极星电力网与北极星储能网在浙江杭州举办了“2025年中国储能技术创新应用研讨会”。北极星招聘事业部总经理、北极星教育研究院院长李广发表了题为《储能行业人才需求及发展趋势》的演讲,深入剖析了储能行业在人才领域的现状、未来趋势以及应对策略。李广首先对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在2月7日广东肇庆高新区举行的2025年第一季度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仪式上,大喆化学储能项目和炎龙肇庆高新区100MW/400MWh独立储能电站项目落地。项目科技创新含量高,涵盖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高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其中计划投资23亿元的炎龙肇庆高新区独立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储能产业正如火如荼高速发展,人才作为发展“源动力”对于储能产业至关重要,储能产业需要健全的人才体系支撑,储能人才市场的发展将影响储能产业发展的稳定和速度。8月20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储能网举办的“2024储能市场化创新应用论坛”在广州召开,北极星教育研究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23日,人社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晓君介绍新职业相关情况指出,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电能质量管理员等被标识为绿色职业。王晓君表示,新职业是指社会经济发展中已有一定规模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专业和技能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5月24日,人社部将“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列入拟新增的新职业名单,这也成为储能领域首个列入国家职业名录的岗位,标志着储能行业人才将向专业化。科技与产业相互促进,理论与现实逐渐接轨,未来的储能行业由一个概念渐渐有了轮廓。5月29日,北极星招聘携手华为共同举行鸿蒙操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对拟发布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本次拟新增19个职业信息,其中包括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电能质量管理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网联汽车装调运维员、有色金属现货交易员、氢基直接还原炼铁工等6个能源电力行业新职业
北极星储能网讯,5月20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634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文件提到: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铜梁区聚焦储能领域,围绕新型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镁基电池、智能化光伏/储能系统集成与运维等环节,实施市级科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同意新型储能技术北京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依托我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新型储能技术北京实验室正式获批立项建设,实验室由华北电力大学牵头,联合北方工业大学、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10日下午,在宜宾市新型储能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宜宾市向与会人员推介了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政策。宜宾强化政策牵引,拓展市场空间。即将出台10条政策措施,拿出真金白银,重点从“企业培育、场景打造、推广应用、人才培养、研发创新”5个维度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做大做
今天起,全国各地陆续公布2025年高考分数线,成绩“出炉”后,如何选择院校及专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对当下热门专业——储能科学与工程进行了解读,包括专业特点、院校选择、就业前景与发展潜力、重点高校专业培养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更新,供考生和家长决策参考。专业背景与战略意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华北电力大学普通本科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规范招生行为,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及《教育部关于做好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25〕1号)等相关规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
北极星储能网讯: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共有19所院校新开设了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已有103所高校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覆盖27个省市。文件显示,有南京理工大学、营口理工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合肥理工学院、淮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征集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领域专家库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应具有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历和管理经验,专业造诣较深,熟知其所在专业或者行业的国内外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补充更新自治区能源行业专家库的通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关于补充更新自治区能源行业专家库的通知各盟市能源局,有关盟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应急管理局,有关能源企业、高等院校、设计科研等单位:为进一步完善我区煤炭、电力、油气长输管道领域专家人才层次和专业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储能产业正如火如荼高速发展,人才作为发展“源动力”对于储能产业至关重要,储能产业需要健全的人才体系支撑,储能人才市场的发展将影响储能产业发展的稳定和速度。8月20日,由北极星电力网、北极星储能网举办的“2024储能市场化创新应用论坛”在广州召开,北极星教育研究
2024年高考落幕后,择校择专业成为当务之急。查成绩、报志愿、选专业,大学专业那么多,都有哪些专业可以选呢?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以及公布的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共包含93个专业类、816种专业。此次专业增设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5月24日,人社部将“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列入拟新增的新职业名单,这也成为储能领域首个列入国家职业名录的岗位,标志着储能行业人才将向专业化。科技与产业相互促进,理论与现实逐渐接轨,未来的储能行业由一个概念渐渐有了轮廓。5月29日,北极星招聘携手华为共同举行鸿蒙操
近日,高特学苑携手浙江大学2023级“储能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团队共同完成《储能系统及应用》课程,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和储能BMS技术交流领域的又一次成功合作。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浙江大学在科研与教育方面均享有盛誉。在储能技术这一前沿领域,浙江大学更是展现出了强大的研究实力和应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教育部发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其中显示,又有21所大学将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已有84所高校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覆盖26省(市)。根据最新通知,本次新增储能专业的院校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同意新型储能技术北京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依托我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新型储能技术北京实验室正式获批立项建设,实验室由华北电力大学牵头,联合北方工业大学、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