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核电核电建设与运行报道正文

高温气冷堆示范站预计年底商运——2021年这些央企重大进展安排上了!

2021-03-11 09:24来源:国资小新关键词: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两会聚焦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两会热点,小新为您持续扫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新冠肺炎疫苗、5G网络远程医疗……国资央企两会代表、委员们,带来了各个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好消息,2021年,这些重大成就、进展已经安排上了!

全球首座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将于年底发电,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钱天林表示,全球首座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将于4月装料,今年年底发电正式投入商业运行。钱天林介绍,为保持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技术及应用领域的领先地位,高温气冷堆后续采取示范工程改进版、超临界版、制氢版的技术发展路线。目前,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改进版项目已完成方案设计,超临界版高温气冷堆技术研发预计将于2023年完成。

延伸阅读

高温气冷堆,它具有固有安全性高、蒸汽参数高、可高温热解制氢等优势,可为多产业提供工业蒸汽、氢、电力的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一台高温气冷堆可以提供3600吨/小时高温蒸汽,或与热化学制氢工厂匹配,可满足180万吨钢/年的能量需求,相比同等规模的传统火电机组,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342万吨,将其与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产业工艺耦合,将有效助力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下的高质量发展。

宇航发射将有望突破40次,“天问一号”也将完成对火星的后续探测任务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表示,今年我国宇航发射将有望突破40次,我国空间站将进入建造阶段,“天问一号”也将完成对火星的后续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到达火星后,还要对预选的着陆区,乌托邦平原的地形地貌进行详查,对进入火星的飞行走廊的气象进行观测,以免着陆火星时遇上沙尘天气。经过综合风险的分析,中国将于今年的5月到6月,择机着陆火星,开展后续的巡视探测。

延伸阅读“天问一号”起点高、效率高、挑战大、创新强,一步就实现对火星的“绕、落、巡”探测,三步并作一步走,这将再创人类深空探测的先河。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助力中国探索宇宙的脚步迈得更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运载火箭专家姜杰表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将助力中国探索宇宙的脚步迈得更远。北斗全球组网、嫦娥探月、载人空间站建设能够顺利实施,离不开火箭运载能力的不断提高。长征十一号火箭今年计划执行4~5次发射任务,其中计划实施1次陆上发射,3~4次海上发射。长征十一号甲火箭将投入研制,计划在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完成研制工作,并投放市场。

延伸阅读“十三五”期间,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多个成员相继完成首飞,并承担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标志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逐渐完善,中国航天进出空间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其间,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等多型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并相继承担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地支撑。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将实现百颗卫星年产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党委书记马杰表示,2020年,中国将卫星互联网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范畴。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以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攻关与改变传统卫星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卫星快速设计制造一体化能力,武汉卫星产业园初步具备试运行条件,正式运行后将实现年产百颗卫星的能力。

延伸阅读

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卫星产业园于2019年4月正式开工,规划用地426亩,主要建设多功能产业生态中心、航天器智能制造中心等6栋主体建筑和以“柔性智能化、数字孪生、云制造”为主要特征的卫星智能生产线。

自主研制的民用载人飞艇AS700,将于2021年下半年实现首飞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工业特飞所高级主任设计师张金华表示,由航空工业所属航空工业特飞所自主研制的民用载人飞艇AS700,预计于2021年下半年实现首飞。AS700载人飞艇的成功研发和投入使用,将有效缩短我国与国外先进的载人飞艇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差距,提升我国在国际浮空飞行器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延伸阅读

AS700载人飞艇采用单驾驶体系,最大可载乘客9人。该艇是根据国内外低空旅游市场需求,按照“一艇多型、系列发展”的设计思路,引入航空领域先进设计理念,自主研发的一型载人飞艇产品,将在旅游观光、物理勘探、海洋监测、货物运输、应急救援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预计未来十年内市场需求量可达近百艘。

中国造船业、航运业将大力推进零碳排放船舶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董强建议中国造船业、航运业必须大力推进零碳排放船舶发展,同时加快培育低碳、零碳排放船舶新内需,将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船用加氢站、船舶大功率充电桩等纳入“新基建”范围,助力实现中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

延伸阅读

国际海运业对温室气体减排已达成共识,主要造船和航运大国都认为,零碳排放船舶是未来造船及航运业的发展趋势,应从战略安排、技术研发、市场推动和政策环境进行部署。

2021年再新增建设5G基站70万个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表示,5G基站的建设是建设网络强国、推动新型信息消费的基础,中国正在加快建设一张5G精品网络,各类创新应用正依托5G技术,不断优化迭代,促进产业升级,今年会再新增建设5G基站70万个左右,加快推动5G上高铁、上飞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浙江移动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郑杰谈到,通信企业与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合作,积极探索5G网络在远程医疗中的创新应用,在急诊救治、远程诊断、远程治疗、远程重症监护、中医诊疗、医院管理、智能疾控、健康管理等8个重点领域进行5G应用场景创新研发,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5G智慧医疗健康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延伸阅读

我国5G新基建及应用正在明显提速,无论是基站的总量、网络的质量以及通信装备的制造水平,都是全球领先。2020年,我国累计建设5G基站超过71.8万个,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的地级以上城市,独立组网模式规模部署。用户规模也快速攀升, 5G终端连接数超过了2亿。

新冠疫苗2021年产能可以达到10亿剂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董事长于清明透露,国药集团已经扩充了产能,2021年产能可以达到10亿剂以上,未来年产能有望达到30亿剂,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冠疫苗生产企业。同时,国药集团中生技术研究院基因工程新冠病毒疫苗(重组蛋白疫苗)也取得重大进展,即将开展临床试验。

延伸阅读

国药集团持续扩充产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新冠疫苗生产企业。在已建成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P3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车间的基础上,继续利用所属长春、上海、兰州、成都等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扩大产能和分包装能力,充分彰显中央企业国家队、主力军、顶梁柱作用。

原标题:从两会传来的国企好声音:2021年这些央企重大进展安排上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高温气冷堆查看更多>核电站查看更多>两会聚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