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报道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长王诚:掌握“绿色密码”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2021-03-12 15:33来源:中国工业新闻作者:荀异然 安再祥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两会声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全国人大代表、蚌埠市人民政府市长王诚表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蚌埠处于长三角地区,同时也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核心城市,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资源是蚌埠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中国应对世界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实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也是目前生态环境工作的重要内容。蚌埠作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自己的“绿色密码”,就是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

今年的全国两会,王诚代表带来了关于大力推广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的建议,主要是希望国家在建筑领域大力推广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实现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推动在生产、生活各环节“减碳”。

一是“不摆架子”。以铜铟镓硒、碲化镉为代表的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重量轻,在建筑结构上的适用性强,破除了晶硅电池必须搭建在建筑顶部的使用条件,可广泛装配在建筑物屋顶、外墙等表面部位。由于其弱光性能较好,即便是在阴天或阳光斜射部位,也能实现光电转化,实现了太阳能在建筑应用上的革命性突破,大幅提升了清洁能源的利用水平,是为建筑节能减排“量身打造”的绿色建材。 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采用铜铟镓硒或碲化镉高性能光伏组件,是新一代光伏材料。相较于晶硅电池,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具有重量轻、转换率高、弱光性能好的优点,较为适合建筑使用,并能为建筑行业带来一场生态绿色革命,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维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具体说来,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三个突出的优点。

二是“会做样子”。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求真务实作风,不能搞“花架子”。但是对于建材来说,能够适应各种设计需求展现各种形态却是一个重要的优点。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就具备这样的优点。以铜铟镓硒高性能光伏组件为例,在蚌埠企业的努力下,已经可以制成各种颜色,改变了太阳能电池给人留下的那种“黑又亮”的刻板印象,从而能与建筑物整体外形融为一体,给建筑设计更加丰富的创作选择。

三是“能挑担子”。除了能适应各种应用场景,与建筑“融为一体”外,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它的“主业”——太阳能发电方面,也具有更显著的优势。我们做过测算,如果在一栋长50米、宽20米、层高3.5米、长边朝南的10层办公楼使用光伏发电系统,假设这栋楼总建筑面积10000平米,屋顶面积1000平方米,按照在屋顶用晶体硅光伏组件、墙面用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安装方案,刨除门窗和底层等不可安装部位,平均每天可发电约870度。据统计,10层办公楼在开空调的情况下,每天约耗电2000度。考虑办公周末休假等因素,预计每天约有500度光伏发电被消纳,消纳量占整栋楼用电量的25%,可年节约原煤135吨。如果在同样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工业厂房按照以上方案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假设厂房长100米、宽100米、高7米,平均每天总发电约4260度。若厂房所用的负载均衡超过1200KW,光伏发电能在厂内全部消纳,可年节约原煤663吨。所以,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有“墙上的油田”的美誉。在生产、生活建筑中大规模推广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建筑一体化应用,不仅可以产生可观的经济价值,也能够带来能源结构的“低碳化”。

在推广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建筑一体化应用方面,蚌埠市一直秉持敢为人先的精神,近年来在推广、使用、管理等全流程进行先行先试,取得了一系列成熟经验,具体体现在三个“打造”上。

一是打造“绿色规范”。“循规蹈矩”是我们推广使用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建筑一体化应用的基本原则。为了最大限度提升推广应用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蚌埠市在安徽省率先编制市级超低能耗/光电建筑发展专项规划,引领薄膜太阳能发电建筑相关产业发展。二是编制技术标准。在国内率先编制发布地方标准,规范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技术体系。我们还率先制定了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产品在建筑上推广应用工作方案,出台了一系列在全市建设领域推广应用薄膜太阳能发电产品的支持政策。目前,已经形成了从产业规划到技术规范再到支持措施的完整政策体系。

二是打造“绿色地标”。在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建筑一体化规范体系支持下,我们积极借助全市各类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光电建筑一体化样板工程,市体育中心、市文化馆、8.5代TFT-LCD玻璃基板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等一批新建建筑建成并实现并网发电。特别是8.5代TFT玻璃生产线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总装机容量为9.38MW,2019年建成发电,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建筑发电玻璃项目,电站年均发电量1000万度,每年节约标煤36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00吨。同时,我们在各类生产、生活在建工程中积极推广使用光电建筑一体化,共有48个在建建筑项目设计应用了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产品,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安装薄膜太阳能发电产品面积约17万平方米,装机容量达到24兆瓦,日均发电约8万度,年发电量2900万度,相当于每年节约煤0.85万吨,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2万吨。

三是打造“绿色示范”。下一步,蚌埠将着力打造国内首个光电建筑示范城市。按照超低能耗/光电建筑专项发展规划,加快推广应用工作,力争5年内建设超低能耗建筑204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10万平方米,推广光电建筑 4000 万平方米以上,在建筑上安装薄膜组件189.2万平方米,装机容量约365兆瓦,实现新增节能11.53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0.21万吨;到2035年累计建设超低能耗建筑500 万平方米、近零能耗建筑30万平方米,持续推广光电建筑,安装薄膜组件400万平方米,装机容量约560兆瓦,着力实现国内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建筑薄膜光伏应用光电两个领域发展“双领先”。

使用太阳能等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从而实现“减碳”“低碳”,是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无疑加速了这个过程。

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蚌埠坚持以工业强市,习惯以工业的方式解决问题。实际上,高性能光伏产业正是蚌埠的支柱产业——硅基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先行先试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的地区,我们早已为全国大范围推广该项技术准备了“蚌埠方案”,可以用“三个锦囊”来概括。

第一个“锦囊”是“技术包”。蚌埠是国内首片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模组的诞生之地,也是世界最高光电转换效率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技术源头。这些成绩,是蚌埠市一直以来深耕硅基新材料技术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作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组成部分,蚌埠在硅基新材料方面培育了玻璃新材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硅基新材料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浮法玻璃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创新平台,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一流创新成果,为包括高性能光伏在内的硅基新材料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也为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建筑一体化应用在全国推广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第二个“锦囊”是“材料库”。在硅基新材料产业创新优势的加持下,蚌埠将高性能光伏产业体系建设作为“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的一个重要支撑,不断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在蚌埠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MW铜铟镓硒发电玻璃生产线,稳定量产我国铜铟镓硒发电玻璃“首批次、首台套、首应用”新材料,为推广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打下坚实产业基础。

第三个“锦囊”是“产品架”。为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节约、清洁、绿色、安全”的能源体系,两会前夕,蚌埠市与中建材凯盛科技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高标准打造国内领先的“风光火储氢”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基地。未来,我们将在这一战略合作框架内加快推进一系列光伏+储能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为包括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和建筑一体化应用在内的新能源应用领域提供一系列示范样本和成功案例,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出更多“蚌埠贡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达峰查看更多>碳中和查看更多>两会声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