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一次能源:增速放缓、结构优化、依存攀升
中国是全球能源消费重要引擎,近年增速出现放缓迹象。2000~2019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从16.1亿吨标准煤增至47.0亿吨标准煤(非特殊别说明,本文采用国际能源署统计口径,2019年数据为估算),年均增长5.8%;占全球的比重从11.3%升至22.9%,近年比重提升有所放缓。分年代看,2000~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为8.4%,全球为2.5%;2011~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速降至2.9%,全球降至1.3%。202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同比增长2.2%(中国国家统计局),预计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同比下降5%左右,反映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率先实现有效控制、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见图1)。
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带动进口规模持续扩张,自给率总体处于较高水平,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快速攀升。2000~2019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从16.1亿吨标准煤增至38.5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4.7%;占全球的比重从11.2%升至18.3%;能源净进口量从0.4亿吨标准煤增至11.0亿吨标准煤,自给率从99%降至82%,总体仍处较高水平。
煤炭:中国煤炭产量从10.2亿吨标准煤增至27.7亿吨标准煤;2006年转为净进口国,2019年达2.1亿吨标准煤,自给率为97%;中国煤炭消费从9.5亿吨标准煤增至28.5亿吨标准煤,低于2013年28.9亿吨标准煤的峰值,占全球的比重从28.7%升至2010年以来的50%左右,2019年为53.3%。2020年,中国原煤产量38.4亿吨(中国国家统计局),比上年增长0.9%;煤炭进口3.0亿吨(海关总署快报),比上年增长1.5%(见图2)。
石油:中国石油产量从2.3亿吨标准煤增至2.7亿吨标准煤,连续四年低于2015年3.1亿吨标准煤的峰值;净进口规模从1.1亿吨标准煤增至7.3亿吨标准煤,对外依存度从26%快速攀升至70%;中国石油消费从3.2亿吨标准煤增至9.0亿吨标准煤,占全球的比重从6.0%持续升至14.0%(见图3)。2020年,中国原油产量1.9亿吨(中国国家统计局),比上年增长1.6%;原油进口5.4亿吨(海关总署快报),比上年增长7.3%;对外依存度进一步升至73%(中国石油)。
天然气:中国天然气产量从0.3亿吨标准煤增至2.1亿吨标准煤;2007年转为净进口国,2019年达1.7亿吨标准煤,对外依存度从2007年的2%快速攀升至40%;中国天然气消费从0.3亿吨标准煤增至3.5亿吨标准煤,占全球的比重从1.0%升至7.4%(见图4)。2020年,中国天然气产量1888.5亿立方米(中国国家统计局),比上年增长9.8%;天然气进口1.0亿吨(海关总署快报),比上年增长5.3%;对外依存度进一步升至43%。
化石能源仍占据中国能源消费的绝对主体地位,煤炭占比远高于石油、天然气。2019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占比分别为60.7%、19.2%、7.5%,合计高达87.4%,虽较2011年的91.6%有所下降,但仍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在全球层面,2019年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占比分别为26.1%、31.4%、23.2%,合计为80.7%,低于中国6.7个百分点。对比来看,中国煤炭占比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而石油、天然气占比仍偏低(见图5、图6)。
中国非化石能源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作出重要贡献。2019年,中国水能、核能、非水可再生能源(不含生物质能)、生物质能的占比分别为3.3%、2.7%、3.0%、3.6%,其中水能、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较全球平均水平分别高0.7、0.5个百分点,核能、生物质占比较全球平均水平分别低2.3、5.7个百分点。2020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与国际能源署数据并非同一口径)。
水能:中国水能利用规模从0.3亿吨标准煤增至1.5亿吨标准煤,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为64%;占全球的比重从8.5%升至29.6%,于2001年突破10%、2010年突破20%。
核能:中国核能利用规模从0.1亿吨标准煤增至1.3亿吨标准煤,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为166%;占全球的比重从0.6%升至12.3%,2011年突破3%,此后进入较快提升通道,主要是中国保持一定规模新增投产,而欧美部分国家部分核电站按期退役或提前关停。
非水可再生能源:中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从0.04亿吨标准煤增至1.4亿吨标准煤,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为33%;占全球的比重从4.4%升至28.0%,于2008年突破10%、2013年突破20%,呈现加速提高态势。
生物质:中国生物质能利用规模从2.8亿吨标准煤降至1.7亿吨标准煤,主要是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利用减少,而同期全球生物质能利用规模从14.1亿吨标准煤增至19.0亿吨标准煤;占全球的比重从20.1%降至8.9%,2012年跌破10%,反映出中国持续而快速的能源现代化进程。
终端能源:工业占比大,煤炭比重高
工业部门占据中国终端用能最大份额,贡献全球工业用能增长的七成左右。2000~2019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从11.2亿吨标准煤增至29.9亿吨标准煤,占全球的比重从11.1%增至20.6%,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为42%。分部门看,2019年中国工业部门占比为48.4%,而全球平均水平仅28.6%,2000~2019年中国工业用能贡献了全球增长的69%;交通占比为15.8%,总体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与全球平均水平的29.1%相比仍存明显差距;居民占比为16.8%,从2000年的35.6%大幅降至2012~2015年的16%左右,近几年略有上升,而全球平均水平为21.2%;商业占比为4.5%,较2000年提高1.5个百分点,而全球平均水平保持在8%左右(见图7)。
中国终端用能中煤炭占比仍偏高,电气化水平快速提升。2019年,中国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电能、热能及其他占比分别为28.9%、26.2%、8.2%、26.1%、10.6%,其中煤炭占比较2009年44.4%的峰值出现快速下降,但较全球10%左右的平均水平仍明显偏高;石油占比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较全球40%以上的平均水平仍明显偏低;天然气占比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但较全球16%左右的平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电能占比(电气化水平)在2000年11.4%的较低基础上快速提升,于2009年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高出全球平均水平(19.6%)6.5个百分点,预计2020年升至约27%;热能及其他占比从2000年的28.8%逐渐下降,2019年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3.5%)2.9个百分点(见图8)。
电力供需:非水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
中国贡献全球电力增长的一半以上,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自2010年以来快速提升。2000~2019年,中国发电量从1.4万亿千瓦时增至7.4万亿千瓦时,占全球的比重从8.8%升至27.4%,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为52%。2019年,中国煤电、气电发电量占比分别为63.7%、5.3%,合计接近70%,其中煤电占比自2013年以来年均下降1.9个百分点,气电占比自2009年以来呈现平缓提升态势。2019年,中国水电、核电发电量占比分别为17.4%、4.5%,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29.7%、12.8%,其中水电占比变化不大,但贡献了全球增量的62%;核电占比较2000年提高3.3个百分点,贡献了全球增量的262%。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从无到有、从弱到强,2019年达0.5万亿千瓦时,占比达7.3%;占全球的比重从0.7%提升至27.6%,2005年突破1%,2009年突破5%,2011年突破10%,2016年突破20%,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为29%。2020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1%(中国国家能源局),预计全球电力消费量下降约2%,中国占全球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见图9)。
中国工业用电占比明显偏高,占全球的比重高达40%。2018年,中国工业、交通、居民、商业占终端用电的比重分别为62.0%、2.4%、16.3%、6.9%,较2000年分别变化-4.6、0.8、2.3、0.1个百分点;全球工业、交通、居民、商业占比分别为42.0%、1.7%、26.9%、21.5%。对比来看,中国工业用电占比明显偏高,占全球的比重由2000年的12.8%升至2018年的39.8%;而中国居民、商业用电占比较全球平均水平仍明显偏低(见图10)。
能源设备:面向全球提供清洁能源设备
中国贡献全球近半风电整机新增生产量。2010年以来,我国风电机组年吊装量由约1900万千瓦增至2019年的近2700万千瓦,增幅为42%,主要风电整机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总体处于高位。2019年,中国风电整机供货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比重为44%,近十年来产量占比在30%~50%。2020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7167万千瓦(中国国家能源局数据),比上年增长178.7%,有力推动全球年度新增风电装机大幅度创新高(见图11)。
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2010年以来,我国太阳能光伏组件产量由1080万千瓦增至2019年的近1亿千瓦,增幅超过8倍。2019年,中国光伏组件供货占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的比重为71%,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连续10年保持在60%以上。从累计数值看,中国光伏组件产量近5亿千瓦,占全球(近7亿千瓦)的比重超过70%。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0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约7880万千瓦,较上年增长约18%,占国内产量的比重保持高位,约63%,体现了海外国家对光伏发电不断增长的需求(见图12)。
能源碳排放:快速增长局面得到扭转
中国能源相关碳排放仍处上升通道,但占全球的比重已进入平台期。2000~2019年,中国能源相关碳排放从31.0亿吨增至97.4亿吨,年均增长6.2%;占全球的比重从13.3%升至29.3%,2012年以来一直保持在28%~29%左右。分年代看,2000~2010年年均增长9.7%,2011~2019年年均增长2.5%,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扭转。2020年,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见图13)。
人均水平:多数已超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部分人均指标较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反映出能源需求增长的刚性空间。从超出指标看,中国人均能源消费于2007年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中国、全球分别为3.4吨、2.7吨标准煤,中国约为全球的1.3倍;中国人均用煤量始终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分别为2.0吨、0.7吨标准煤,约为2.9倍;中国人均用电量于2010年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分别为4971、3281千瓦时,约为1.5倍;中国人均碳排放于2006年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019年分别为7.0、4.3吨,约为1.6倍。从差距指标看,2019年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为0.6吨标准煤,约为全球平均水平(0.8吨标准煤)的77%;2019年中国人均天然气消费量为0.3吨标准煤,仅为全球平均水平(0.6吨标准煤)的41%。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03期,作者李江涛、翁玉艳、张春成、单葆国供职于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26日,国网甘肃张掖供电公司建设的“以电折水”水资源智慧管理平台上线试运行,为水务部门加强水资源监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及保护地下水资源的统筹管理提供电力数据支撑。张掖市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对区域经济和生态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网张掖供电公司充分发挥电力大数
江苏能源监管办严格执行《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加强电力业务许可管理,进一步规范许可流程,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缩短审批时间,为申请许可企业提供便利。2025年6月份电力业务许可情况如下:一、6月份电力业务许可情况6月份,全省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发电类)共计31件。其中,新申请13件、登记事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按可比口径计算,详见附注二)。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709.5亿元,同比下降7.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0170.7亿元,下降1.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56.8亿元,增长0.3%;私
一、原煤生产情况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182.03万吨,同比下降3.0%。其中,一般烟煤3968.25万吨,下降2.9%;炼焦烟煤185.58万吨,下降3.1%;无烟煤28.21万吨,下降15.7%。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原煤销售量2082.22万吨,同比增长6.1%。截至5月末,全区原煤生产库存533.99万吨,库存周转
2025年5月,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172.5,比2020年基期(以2020年基期为100)增长了72.5%,同比增长15.9%;其中,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为263.9,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163.9%,同比增长28.2%。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非化石能源及其新能源发电综合指数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5月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
6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5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5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1亿千瓦,同比增长18.8%。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0.8亿千瓦,同比增长56.9%;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3.1%。1-5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249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32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31省份2025年5月各类型电源规上发电量增速情况,包括总发电量、火力发电量、水力发电量、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总发电量火力发电量水力发电量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注:数据来自统计局披露的规上发电量,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港澳台数据暂未披露。
6月15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以下简称“苏超”)第四轮,坐镇主场的徐州队战胜镇江队。“苏超”联赛强势登陆一个月以来,共吸引逾25万人次现场观赛,在文旅和消费领域掀起层层涟漪,从用电量数据中便可一窥:数据显示开赛至今(5月10日至6月15日),全省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3%,其中体育场地设施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31省份2025年5月各类型电源规上发电量排名情况,包括总发电量、火力发电量、水力发电量、核能发电量、风力发电量、太阳能发电量。总发电量2025年5月,规上总发电量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内蒙古643.9亿千瓦时、广东省604.1亿千瓦时、江苏省489.8亿千瓦时、山东省462.8亿千瓦时、新疆409.
6月17日,河北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电力需求分析预测智能体投运。该智能体整合分析电力数据与外部影响因素,可为电网规划、经营决策等业务提供精准支持,目前已在河北南网落地应用。针对电力需求分析业务“领域广、指标杂、数据多”的特点,河北经研院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创新打造电力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31个地方2025年5月的发电量数据,包括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1、北京市2025年5月,北京市总发电量2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其中,火电发电量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水力发电量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9%;风力发电量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太阳能发电量0.
7月3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在本部会见了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司为国一行。双方围绕“十五五”电力发展规划、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等方面深入交换了意见。杨昆对司为国一行到访中电联表
第五章电力行业发展本章作者王雪辰(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一、电力生产01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7%,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国全年电力系统运行保持稳定,供需总体平稳,电力生产供应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10
“目前公布的细则已显露出鲜明的地域逻辑,地方差异的本质,是资源禀赋与市场成熟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近期联合举办的“电力低碳保供研讨会”上,有业内人士指出。《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
上文中我们提到了有关电力系统的两类容量功能,一类是与电源有关的长期供给容量,一类是与电网有关的输配通道容量。因为这两类容量都具备稳定且随时可用的功能,所以在电力行业中,就以采用两部制的容量费来收取相应的服务费用。而作为容量费缴费方的广大电力用户,按照对于容量的需求来缴纳容量费,如
7月3日,中国华电董事长、党组书记江毅到广西公司调研,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积极作为,千方百计扭亏控亏提升经营绩效,加快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为集团公司“十四五”圆满收官多作贡献。总会计师、党组成员曹海东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年7月内蒙送北京、天津月内省间绿色电力挂牌交易”正式成交结果,蒙西外送华北绿电电量成功突破1亿千瓦时,有效助力自治区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继5月促成首笔蒙西送华北绿电交易后,内蒙古电力交易公司持续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深化与北京交易中心协作,常态化开展蒙西送京
6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025年第二次会议,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情况,部署下阶段重点任务。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钱朝阳出席会议并讲话。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吴小辰出席会议,党组成员、副
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等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占比不断攀升,电力系统固有的“刚性”调节能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王睿佳)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7月1日,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共同举办2025年浙江电力市场服务春风行动(杭州站),针对全市场主体多渠道联合开展电力政策培训会,累计培训市场主体超5500余人。随着浙江电力市场“春风行动”最后一站——杭州站的结束,标志着为期3个月、覆盖11家地市的首轮走访圆满收官。截至目前,“
售电公司竞争新格局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电力市场逐渐从计划模式向市场化交易模式转型,逐步形成现货市场与中长期市场并行的双轨制格局。在现货市场,市场电价以15分钟为间隔随供需实时波动,这种高频动态特性既创造盈利空间,也使售电公司面临量价精准匹配的挑战;而中长期市场,受政策调整、能源结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甘肃电力交易中心发布甘肃电力市场2025年5月售电公司注册情况。2025年5月,甘肃电力交易中心受理生效市场注册售电公司5家,6月受理生效市场注册售电公司5家。详情如下:
“预计2025年新投产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风电、太阳能发电合计新投产装机规模突破5亿千瓦。到2025年底,预计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9.9亿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48.2%。”7月4日,由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气候中心主办的“2025年电力供需分析报告成果发布会”上,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随着全国气温攀升,各地陆续进入迎峰度夏保障供电的关键时期。国家能源集团扎实做好能源保供各项工作,确保迎峰度夏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6月份,国家能源集团发电量1025.8亿千瓦时,突破1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有力发挥了能源供应压舱石作用。迎峰度夏以来,国家能源集团细化分解各子分公司指
5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以“绿色电力直供+市场交易+绿证认证”为核心的新型能源消费机制。这一政策不仅是落实“双碳”战略的重要支点,也将深度重塑能源流通路径与用能模式。绿电直连的理论内涵与管理模
热浪来袭,电力迎峰度夏大幕开启。截至目前,南方电网最高电力负荷2.4亿千瓦,同比增长6.1%,比历史最高负荷仅差1000万千瓦。据南方电网预测,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南方电网最高电力负荷将达到2.7亿千瓦。6月30日,南方电网公司2025年22个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建设线路总长度达1.1万千米,输电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双碳”目标的落实,我国能源电力需求仍将持续刚性增长,新能源已逐步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电力供应和需求都面临关键影响因素变化大、不确定性增多等挑战,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国网能源研究院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从用电侧看,
入夏气温逐渐攀升,一年一度的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直面大考。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虚拟电厂对“增强电力保供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杨苗苗)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形成具
一、什么是分时电价政策电能是一种特殊商品,无法大规模存储,生产与消费需要实时平衡,不同用电时段耗用的电力资源不同,供电成本差异很大。分时电价机制是基于电能时间价值设计的、引导电力用户削峰填谷、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一项重要机制安排。将一天划分为高峰、平段、低谷等时段,对
6月25日,山西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公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该细则将于2025年8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两年。根据实施细则,山西省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其中: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部自发自用或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5日,山西省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山西监管办公室发布关于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文件明确,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模式包括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三种。自然人户用、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可选择全额上网、全部自发自用或者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27日,黑龙江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6月份第4周黑龙江电网发电偏差情况及未来一周影响发电相关情况的说明。根据新能源、水电、火电发电能力及电力平衡预测,2025年6月27日-7月4日(周五至下周五),省内电力供需总体平衡。6月27日-7月3日,部分时段阶段性存在电力紧张情况,预计
6月27日,南方电网公司召开2025年迎峰度夏保供电动员会,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及上级部委有关会议精神,分析研判当前形势,进一步部署南方区域迎峰度夏保供电重点任务,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钱朝阳出席会议并讲话。公司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