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报道正文

从3千瓦到22亿千瓦 电力强国当之无愧

2021-06-29 09:04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电力行业发电量电力工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已走过整整100年的光辉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电力职工扬眉吐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动力支撑。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报”  ID:cnenergy  王信茂/口述 记者贾科华/整理)

新中国成立前

电力发展极其缓慢

中国电力工业起步不晚,1882年4月,上海开始出现公用电业,但由于内忧外患、战乱不止,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电力工业是一个落后、弱小、破碎的“烂摊子”。除东北初步形成154 千伏电网和一条220千伏线路及台湾建有154 千伏电力系统外,京津唐为77 千伏电网,其它地区只有以城市供电区为中心的发电厂。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只有184.9万千瓦、发电量43.1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不足8千瓦时/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位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

中国共产党领导电力事业发展开端于1941年。当时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在延安建成阎店子发电厂,尽管发电功率只有3千瓦,却支撑起几十个无线电台,把我党的联络范围扩展到国统区乃至苏联,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2年春天,八路军129师官兵在河北省涉县西北清漳河的赤岸村建起了一座10千瓦木质水轮机发电站,供军工和照明用。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恢复生产,支援前线作战。

1947年,在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的领导下,在山西省兴县创建了全国解放区第一座火电厂,装机116千瓦,史称“贺龙电厂”。同年,在山西省长治市郊区西白兔村建设了装机容量最终达2170 千瓦的华北军工部第四总厂军工一分厂,史称“刘伯承电厂”。

1948年,晋察冀边区军民在河北省平山县建设了装机155千瓦的沕沕水水电站,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下为三座军工厂和西柏坡党中央所在地照明、发报、广播供电。沕沕水水电站是战争年代自行设计、施工的较大的水电站,标志着解放区电力和军工生产跨入新阶段,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朱德总司令剪彩并亲自开闸放水发电,被誉为“边区创举”,他亲笔题写“红色发电厂”。

解放前夕,为防止国民党军队败退时的破坏,全国各地电厂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影响下,开展了护厂斗争。如北京石景山电厂,是当时华北最大的电厂,也是当时北平唯一的供电单位,一旦断电,北平将成为一座“死城”。在地下党的领导下,该厂成立了护厂委员会,配合解放军保护厂房和发电设备。解放后第二天,石景山电厂就恢复了发电。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初步建立独立完整的电力工业体系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个里程碑。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电力工业,毛泽东主席曾致信电业职工,希望他们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为完成国家任务和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奋斗,并提出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从而确立了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先行工业和基础产业的地位。

在电源建设方面,到1978年前,我国改建了丰满水电站,建成了新安江、刘家峡、三门峡、葛洲坝等大中型水电站,新建和改建了阜新、辽宁等大型火电厂,以及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其中,刘家峡水电站是新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和自制设备的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

期间,国产首台10万、12.5万、20万、3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和国产首台15万、22.5万、3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相继投运;组建了各类电力科学研究机构,拥有覆盖整个电力领域的科研力量;组建了六大电力设计院、八大水电设计院和十几个大型工程局,培养出一大批有觉悟、有能力、懂技术、会管理的各级电业领导干部和数以万计的职工队伍;兴办了一批高等院校、专科学校、技工学校、夜大等,为电力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初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电力工业体系。

到1978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5712.21万千瓦,发电量达2565.5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上升到260千瓦时/人,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29.9、58.7和31.5倍。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位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电网以220千伏为主,建成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3万千米、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26亿千伏安。农村用电从无到有取得较大发展,奠定了农村电力基础,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保障。

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召开

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发展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按照党中央部署和要求,电力工业系统开展了一系列拨乱反正和生产整顿工作。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电力行业一直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投资主体单一、运行机制僵化,投资不足,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求,导致了“三五”到“八五”期间,全国性缺电严重,企业开工不足,居民生活用电不能保证,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面对全国性严重缺电局面,为解决办电资金不足的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山东龙口电厂集资办电的突破,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为适应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集资办电、多家办电的政策,推动了电力投资体制改革,有力推动电力工业快速发展。

随后,电力工业按照“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 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改革思路,逐步推进政企分开等各项改革,电力企业从政企合一逐步过渡到不再承担政府行政管理职能。1997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成立,成为国务院授权的电力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1998年3月,全国人大决定撤销电力部,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国家经贸委,电力行业管理职能移交中电联,平稳实现电力政企分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电力企业开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电力市场建设试点工作也有序展开。

2002年2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发布,进一步推行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健全电价机制、构建政府监督下的公平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为目标的改革,拉开了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新序幕。2002年12月,国务院对国家电力公司资产进行重组,组建了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公司和四大辅业公司,实现厂网分开。2003年3月,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成立并开始履行电力监管职能。2011年,推进多年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基本完成。

截至201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11.47亿千瓦,稳居世界第二,其中,火电装机容量8.19亿千瓦,占全国发电设备容量的71.5%;水电装机容量2.49亿千瓦;并网风电装机容量6083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28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1257万千瓦,核电在建机组26台,中国成为世界上在建核电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电源结构逐步向绿色发电倾斜。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48万千米,变电容量44.6亿千伏安,分别比1978年增长5.4、34.4倍,初步建成全国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平台。同时,电网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显著提升。

2011年,中国发电量跃居世界第一;2012年,发电量达4.99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达3676千瓦时。当时,装机容量、发电量、人均用电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19.1、18.5、13.1倍,基本实现改革开放以来电力的充足供应,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强劲需求。中国电力工业实现跨越发展,在规模、能力、装备水平上均居世界先进行列。

昂首迈入新时代

电力工业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通过这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各项任务的有效推进,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进一步解决了制约电力行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促进了电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了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

截至2020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2亿千瓦, 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2.5亿千瓦;水电装机容量3.7亿千瓦(含抽水蓄能电站3149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4989万千瓦;并网风电装机容量2.81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5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2952万千瓦。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总装机的比重上升至44.8%。2020年我国年发电量7.78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达5365千瓦时,装机容量、发电量、人均用电量比1978年增长37.5、29.3、19.6倍。

同时,国际合作全方位深化,行业企业影响力显著提升,电力企业实力增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在火电、水电、核电、新能源发电及输变电等领域全面推进国际化发展,建立贯穿资金、技术、装备、标准、管理等各环节的电力国际合作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

回顾新中国电力工业历史,是一部几代电业职工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发展史。中国电力工业从追赶到领先,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电力强国,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系原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三峡工程办公室主任)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行业查看更多>发电量查看更多>电力工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