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访谈正文

中国电建姚强:七个方面看未来新型电力系统

2021-06-29 09:07来源:中国能源报关键词:中国电建新型电力系统碳中和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2021年国际能源变革对话期间,《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姚强,围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话题,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以下为采访实录

中国电建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军企业,“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由我们提供技术支撑并编制初稿,过去中国水电的85%是由我们规划设计,65%是我们建设的。

中国电建在全球设计150强中排名第一,长期以来致力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基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国电建也有自己的担当,从2013年以来,我们就在研究碳中和场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并于2015年在海口举行的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上提出绿色能源网络化的概念。

就未来新型的电力系统,应该有七个方面的描述。

一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未来的电力系统就是能源系统,电力安全就是能源安全,所以电力是一种战略性产品,且是公益性产品,涉及到千家万户。政府应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同时把更大的资源配置力量赋予市场,为各方提供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是基于中国的资源禀赋,要坚持西电东送,因为大量的可再生能源集中在西部,要实现碳中和,西部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是巨大的支撑力量。

三是新的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一个百年学科,但基于碳中和场景,新型电力系统又变成了一个最新型的学科,所以它面临着一个极端的挑战及共识——现在的电力系统无法承载无碳化电力模式。那么新的电力系统应该是什么样?我认为,首先基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或不可预测性,新型电力系统同步电网应有适度的控制,不能是基于传统煤电的巨大型电网,这会对未来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严峻挑战,也是无法承担的。其次无论是在负荷侧,还是用户侧,应该是网络化的。网络化的基础是数字化,即基于物联,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基于开源操作系统来实现智慧控制和智慧交易。

四是煤电退出,接近10亿煤电要逐步退出的情况下,系统要保持稳定就需要旋转惯量来支撑。大有前途的旋转惯量一是核电,一是抽水蓄能。核电在未来碳中和场景下的新型电力系统里作用不可忽视。而抽水蓄能我们现在已经运营的只是3200万千瓦,在建的还有5000万千瓦出头,总计是8000多万千瓦。我认为在碳中和场景下,抽水蓄能应该在8亿多千瓦,也就是在目前的基础上再增长10倍,这已在慢慢形成广泛共识。

五是关于储能,尽管我们对电化学储能寄予很大期望,也起到很大作用,但抽水蓄能还是最有规模化、最绿色、耗能最少的一种储能方式。此外抽水蓄能具有广泛的灵活性,对系统稳定性有很大作用。化学储能主要用在用户侧的峰谷差电价,现在的峰谷差电价还是过于保守。比如在法国,峰谷差电价到了5倍,而这5倍的峰谷差电价并不一定会增加用户的负担,但是它为各种储能,无论是用户侧、电网侧、电源侧的储能倒出很大的价格空间,为风光这种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支撑。

六是氢能,氢能是终极的替代能源,但是氢能要坚持一条核心,就是必须基于绿色电力生产的氢能才是碳中和实现的根本路径,而非只要是氢能就行,不是灰氢、蓝氢,而是要绿氢。

七是数字技术,我个人认为碳中和是算出来的,并不是说你有多少风光资源,也并不是说你有多少投资给到氢能,关键在于要通过大数据、物联、区块链技术,实现一种智能控制和智慧交易。所以没有数字技术的支撑,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是不可能的。尽管现在大家都占了很多风光资源准备开发,但事实上现有传统电网无法支撑全部是无碳电力的这种新型能源电力系统。我认为新型电力系统有个根本的基础就是数字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中国电建查看更多>新型电力系统查看更多>碳中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