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2020年全国电力总投资达9943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电源投资5244亿元,电网投资4699亿元,分别占电力总投资的52.7%、47.3%。过去十年来,中国电力投资总体呈增长态势,“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年均投资分别为7800亿元、8800亿元,其中电力投资的结构也出现较大变化。
(来源:微信公众号“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ID:CEO_ER 作者:王乾坤 徐珊)
未来“十四五”期间,我国的电力投资布局将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从“重发轻送”到“发供并重”
从源网投资相对比重来看,电力投资逐步由原来的“重发轻送”向“发供并重”转变,源网投资结构日趋合理。2011~2013年,电源投资略高于电网投资,二者占比相当。自2014年起,电网投资持续增长,2018年电网投资已接近电源投资的两倍,达到历史峰值。2019年电网投资超过电源投资952亿元,2020年电源投资反超电网投资545亿元。
从电源投资结构绿色化趋势来看,绿色化投资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全国非化石能源投资比重从七成上升到九成。2020年,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核电等在内的非化石能源发电投资同比增长77.1%,当年新增非化石能源装机1.4亿千瓦,创历史新高。在严控新增煤电投资政策及煤电投资回报下降的情况下,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煤电投资从2015年的1061亿元,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382亿元,煤电投资比重从27%下降至7.3%,煤电装机比重为49.1%,历史性降至50%以 下。
此外,电网投资维持高位但整体呈下降趋势。2020年电网投资同比减少313亿元,同比下降6.2%,创下“十三五”期间电网投资新低,与“十二五”末电网投资额相当。从多年趋势看,“十二五”电网投资整体呈上升趋势,“十三五”呈下降趋势。近年来电网投运规模增速保持在较低水平,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增速均在5%以内。新增规模波动幅度不大,基本保持近几年平均水平。
影响电力投资的三要素
首先是经济发展趋势。我国已经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积极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绿色变革,随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消费升级、产业链现代化、绿色低碳、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等将迎来新的历史性机遇。
综合考虑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等生产要素发展和变化趋势,参考国内外对经济增速预测的相关研究,预计我国“十四五”“十五五”时期GDP年均增速将分别达到5.5%、4.6%,2025年、2030年GDP总量分别达到135万亿元、169万亿元。未来十年,我国将由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进一步过渡,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增加。第二产业比重稳步下降,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落后产能逐步退出,区域布局不断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保持快速增长,成为第二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其次是电力需求预测。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测,2020~2030年我国人口发展将进入关键转折期,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总人口于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14.5亿人。与人口相关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城镇化。未来5~10年,我国将围绕都市圈、城市群开启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预计2025年、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65%、68%左右,而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可靠便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首要任务。
预计未来十年我国用电量仍将保持刚性平稳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2025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9.2万亿、10.7万亿千瓦时,“十四五”“十五五”年均用电量增速分别为4.2%、3.0%;人均用电量稳步提升,2025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6400、7300千瓦时,接近当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东中部地区用电量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比重高、经济基数和用电基数大,到2025年、2030年,东中部用电量占全国比重仍将超过63%;全国最大负荷持续增长,2025年、2030年将分别达到15.7亿、18.2亿千瓦,2020~2030年年均增加5800万千瓦。
最后是气候环境约束目标。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双碳”目标,为促进我国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依据。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占全社会碳排放的87%,发电碳排放占能源活动碳排放的40%左右,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关键是要实施“两个替代”、促进“双主导、双脱钩”,即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使用电能主导,能源发展与碳脱钩、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建立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未来投资,如何布局?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特别是在“双碳”目标的约束下,电力投资的合理布局是“十四五”期间我国实现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从电源侧投资与建设来看,电源侧投资要面向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需求,以清洁发展为方向,在保障能源安全基础上,着力优化电源结构,统筹煤炭等化石能源和水、风、光等清洁能源发展,加快形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供应格局。
煤电方面,尽早达峰、尽快下降是2030年前碳达峰的关键。要按照“控制总量、转变定位、优化布局”的总体思路,严控东中部煤电新增规模并淘汰落后产能,开展煤电灵活性改造,将煤电由基荷电源向调节电源转变,发挥碳减排主体作用,为清洁能源发展腾出空间。按照这一思路,预计“十四五”期间新建煤电装机容量为5500万千瓦(含特高压工程送端配套装机),全部位于西部、北部煤电基地,需要投资约4000亿元。逐步淘汰关停煤电4000万千瓦(80%以上在东中部地区),全国煤电装机容量在2025年左右达峰,峰值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2030年降至10.5亿千瓦左右。
新能源方面,“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继续扩大太阳能发电、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规模,不断提高新能源在电源结构中的比重。根据国家有关规划,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意味着未来十年需要累计新增风光装机容量7亿千瓦,年均新增风光装机容量7000万千瓦,风光发电年均投资需求约5000亿元。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计,“十四五”“十五五”风光装机每年新增规模分别为8000万千瓦、1.2亿千瓦。在继续推进西部、北部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应在经济较发达的中东部地区推广屋顶光伏系统及分散式风电系统,在偏远农村地区推动“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等新能源综合解决方案。
水电方面,我国尚未开发的水电资源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要加快推动流域调节能力强的龙头电站开发。“十四五”“十五五”期间重点开发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和怒江等大型水电基地,预计2025年、2030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3.9亿、4.4亿千瓦,“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常规水电投资总规模将达到5000亿、10000亿元。
核电方面,作为稳定的清洁能源,核电是替代化石能源、构建低碳能源体系的有益补充,但受到经济性、社会环境等因素制约难以大规模发展。未来应按照安全适度原则,在加快技术创新、确保安全的同时,着力提升核电经济性。根据有关方面规划,到2025年、203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7210万千瓦、1.08亿千瓦,核电累计投资需求达到7000亿元。
从电网侧投资与建设来看,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电力需求特征,在能源配置环节需要打造特高压骨干网架和智能配电网,将各大清洁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连接起来,实现各类集中式、分布式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大范围配置、高比例运行,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在输电网建设方面,2020~2030年,重点加快特高压骨干通道建设,统筹推进能源基地外送特高压直流通道和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建设,提升通道利用效率和跨区跨省电力交换能力,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抵御严重故障的能力,预计未来十年特高压电网年均投资需求超过300亿元。依托特高压骨干网架,进一步加强各区域750千伏、500千伏主网架,优化完善330千伏、220千伏电网分层分区,输电网年均投资规模达到2000亿~3000亿元,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
在配电网建设方面,加快推动配电网从单一供电向智能互动的能源互联网转变,打造可靠性高、互动性好、经济高效的一流现代配电网,合理有效满足负荷增长和安全可靠供电需求。加快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以及重点城市配电网建设,建成现代城市配电网,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预计2020~2030年,全国配电网年均投资规模将达到4000亿~5000亿元,配电网投资增速高于输电网。
从用户侧投资与建设来看,在终端用能领域推动电能替代是用户侧电力投资的重要内容,涉及新技术研发、产业培育、商业推广和相关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终端用能清洁化、便利化、高效化。例如,在工业领域,发挥电窑炉、热泵、电蒸汽发生器、电导热油炉等加热设备优势,有序推动电加热设备替代化石能源窑炉等加热设备。推进固定式机械电能替代,发展电气化移动式机械设备、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自发自用型分布式电源及配套储能设施等。在交通领域,2020年全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500万辆,预计2030年将突破5000万辆,意味着未来十年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运维以及车联网平台需求也要达到目前的十倍。
此外,船舶岸电、机场桥载电源工程建设也还有很大需求空间。在商业和生活领域,电炊具、电加热等技术日渐成熟,随着用电成本降低、用能习惯改变,未来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机关、学校、餐饮、商场等场所将加快以电代煤、以电代气进程,城镇居民炊事将逐步采用电炊具、电锅炉、热泵等技术,智能家用电器逐步普及,农村居民空调、微波炉、电磁炉、电热水器等家用电器拥有量将持续提高。
从系统灵活性投资与建设来看,由于风光等新能源发电有效容量低,为满足电力系统实时功率平衡要求,应该增加相应的备用电源容量投资、灵活性电源投资。新能源接入电网规模越大,对于灵活性电源的需求就越高。系统灵活性资源的充裕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新能源发展的空间,进而影响“双碳”目标实现的速度与进程。
首先是煤电灵活性改造。近中期,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的超临界、超超临界煤电机组仍主要提供系统基荷,对30万千瓦、60万千瓦亚临界机组优先进行灵活性改造,主要提供系统调峰;远期,绝大部分煤电转变为调节电源与应急备用电源。煤电灵活性改造单位千瓦调峰容量成本约为500~1500元,如果完成2亿千瓦改造,则需要投资1000亿~3000亿元。
其次是传统调峰电源建设。我国在运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3179万千瓦,在建容量为5463万千瓦。预计到2025年、2030年在运抽水蓄能装机总容量将达到0.8亿、1.2亿千瓦,累计投资需求超过5000亿元。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十四五”期间在新能源集中开发地区和负荷中心新增开工2000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1000亿元以上投资规模的抽水蓄能电站。在气源有保证、电价承受力较高的东中部地区,合理布局、适度发展燃气调峰电源,预计“十四五”“十五五”分别新增5400万、3300万千瓦,到2025年、2030年,气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5亿和1.8亿千瓦,累计投资需求超过2000亿元。
最后,从新型储能系统部署来看,新型储能技术已经在电力系统中的发电、辅助服务、输配电、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能源存储以及终端用户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新型储能系统累计安装容量仅为300多万千瓦。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正式印发,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按照这一目标,未来五年我国新型储能技术的投资规模至少在千亿元水平,而且将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联动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11月16日-17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4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南昌成功举办。飞腾公司作为国产CPU领军企业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并携手众多生态合作伙伴全方位展示了飞腾在电力数字化、信息化领域的丰硕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
近日,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24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本次年会以“乘×数而来,智+享电力”为主题。在本次年会上,华为携最新的基于fgOTN(细颗粒光传送网)技术的电力通信网解决方案亮相,致力于为电力打造骨干网更宽、配用电覆盖更广、台区更透明的电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3%(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1%。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分三大门类看,10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制造业增长5.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
“关于人工智能,我们谈得比较多的一个专业术语是‘计算’,智能计算是人工智能改变电力行业的一大关键词,但是从目前来看,‘算不了、算不准、算不快’是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程中客观存在的三大难题。”在日前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简称“电促会”)主办的2024电力数字化大会上,南方
11月11日,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和电力行业技术监督协作网联合举办的2024年电力行业技术监督优秀论文评选结果公布,国能(泉州)热电有限公司提报的《关于提高火电厂脱硝达标排放率的探索与研究》的学术论文,从921项论文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大赛三等奖。该公司围绕技术监督各项要求,深入剖析了火力
日前,君创科技《电站锅炉超厚壁大口径集箱关键部位现场精准处置与数智化监测研究》《火电厂长期在役管道焊接热处理工艺研究》分获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2024年电力行业技术监督优秀创新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吴凯获技术能手称号。《电站锅炉超厚壁大口径集箱关键部位现场精准处置与数智化监测研究》以数
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能源法制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电力行业是能源建设和能源消费的主要领域,此次《能源法》的出台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
“双碳”目标下,电力投资屡创新高,新能源装机飞速增长。与此同时,火电迎来了关键转型期,正向着大容量、低排放、深度调峰的方向发展,对电力设备的参数、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作为液压系统传递能量、润滑部件及冷却系统的核心介质,液压油的选择也更加受到重视。日前,德国特殊化学品
2024年11月8日,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表决,《能源法》正式通过,全文80条,将于2025年1月1日开始实施。《能源法》自2006年启动起草工作以来,历时18年,终于得以通过。该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能源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对我国包括电力在内的能源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保障整个
近日,贵州能源监管办在贵阳组织召开2024年贵州电力行业厂网联席会暨迎峰度冬电力保供会议,贵州能源监管办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通报了2024年以来贵州电力市场建设和交易、电力安全生产有关情况,分析研判了贵州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今冬明春贵州电力供需和电力安全生产形势面临的挑战,并就
由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湖南省电机工程学会、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年湖南电力技术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学王耀南教授作题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及电力工业应用》的主旨报告。他认为,人工智能已深度赋能电力行业发展,在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电力巡检机器人、电力自主作
11月19日,西藏山南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清洁能源项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送审稿),其中指出,支持输配电网建设、电网老旧设备更新,加大投资建设改造力度,提高电网智能化水平,着力提升电网接入新能源的能力。完善新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制度,建立完善新能源电力消纳责任考评指标体系和奖惩机制。
11月20日,三峡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李富民在湖北武汉与来访的四川省攀枝花市委副书记、市长范继跃一行座谈,双方就共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深化务实合作进行深入交流。攀枝花市副市长龙勇出席座谈。李富民对范继跃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对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给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1月19日,云南省发改委、云南省能源局发布云南省2024年第三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根据方案,纳入云南省2024年第三批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方案实施的项目共51个,装机405.295万千瓦,其中,光伏项目41个、装机容量321.17万千瓦,风电项目10个、装机容量84.125万千瓦。详情如下:
11月19日,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在总部与中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彤宙会谈,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交流。中交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杨志超参加会谈。王彤宙感谢国家电投一直以来给予中交集团的信任和支持,介绍了中交集团总体情况。王彤宙表示,国家电投是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的领军企业,肩负
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是篇大文章,要坚持先立后破,使清洁能源平稳有序替代传统能源,加快世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中方愿同各方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矿产、绿色交通等领域国际合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二阶
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是篇大文章,要坚持先立后破,使清洁能源平稳有序替代传统能源,加快世界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中方愿同各方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矿产、绿色交通等领域国际合作,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携手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
暨第二十届空气能/供暖/锅炉/净水/空调/卫浴东北展主办单位沈阳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沈阳市节能协会承办单位沈阳大美展览展示服务有限公司展览日程布展:2025年3月08-09日(08:30时~16:30时)展出:2025年3月10-12日撤展:2025年3月12日(13:00时开始,当天撤完)展览地点:沈阳国际展览中心E1/E2/W1馆(沈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4年前三季度,西藏地区最高用电负荷237.09万千瓦,同比增长30.68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109.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5%,其中工业用电量45.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电力消费延续较快增长势头。截至9月底,西藏地区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675万千瓦,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2.83倍,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发布《2024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利用碳市场促进发展》碳市场为最不发达国家开辟绿色转型之路近日,联合国贸易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贸发组织”)发布了《2024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利用碳市场促进发展》(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碳市场对于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绿色结构
当地时间11月11日至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此次大会聚焦于如何公平、有效地分配气候融资资源,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发挥最大效用,助力各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和气候韧性提升。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时刻,作为全球清洁能源领域可持续发
11月14日,中国华电在阿塞拜疆巴库成功协办并参加COP29中国角“中国碳市场创新与管理实践”主题边会活动,华电集团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曹海东出席。本场边会由生态环境部统筹安排,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及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环境能源
2024年10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311.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5%;年累计用电量3623.9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7.07%。全省发电量270.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7%;年累计发电量3137.27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0.80%。一、电力生产情况(一)发电量情况。10月份当月,全省发电量270.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7%。其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日公布,今年1月至10月,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142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其中,房地产业电力数据回升。今年1月至10月,中国南方五省区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6%、7.7%、9.3%和7.3%。分省区看,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
国家能源局11月20日发布的信息显示,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用电量53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用电量13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1月至10月,全社会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1月20日公布,今年1月至10月,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全社会用电量142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其中,房地产业电力数据回升。今年1月至10月,中国南方五省区第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6%、7.7%、9.3%和7.3%。分省区看,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2024年10月,全行业用电指数为131.6,全行业用电量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31.6%,年均增长7.1%,同比增长3.8%。10月,农林牧渔业用电指数为155.1,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55.1%,年均增长11.6%,同比增长5.1%。10月,制造业用电指数为130.7,比2020年基期增长了30.7%,年均增长6.9%,同比增长2.4%,同比增速与
11月1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天津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24〕37号)。其中提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持续提升新能源占比,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力争达到11.7%,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市用电量比重达到10%以上。原文如下: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
1-10月,江西省全社会用电量182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17.24亿千瓦时,增长12.0%;第二产业用电1089.46亿千瓦时,增长5.5%,其中工业用电量1070.56亿千瓦时,增长5.9%;第三产业用电363.46亿千瓦时,增长12.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51.64亿千瓦时,增长14.6%。
11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用电量53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用电量13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
11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7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从分产业用电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第二产业用电量53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用电量13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苏州天虹2025年电力市场交易项目公开招标,苏州天虹商场有限公司作为本项目的招标人进行招标,本次招标为苏州天虹商场有限公司、苏州天虹商场有限公司木渎店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的电力市场交易服务,以及电力交易相关的服务。预估电量13100万kW.h。详情如下:苏州天虹2025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4年前三季度,西藏地区最高用电负荷237.09万千瓦,同比增长30.68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109.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85%,其中工业用电量45.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电力消费延续较快增长势头。截至9月底,西藏地区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675万千瓦,达到最大用电负荷的2.83倍,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