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汇评论正文

李双成:科学认识森林的碳汇功能

2021-08-25 14:02来源:《当代贵州》关键词:碳中和森林碳汇生态系统碳汇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作为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森林的木材及林产品供给、固碳释氧、防风固沙、保持土壤、调节温湿、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与生态环境条件。目前,各地在制定碳中和路线图时,把森林为主的“绿碳”作为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碳汇途径,并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森林碳汇潜力的提升措施,包括造林、再造林、封山育林和森林抚育等。

无疑,在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碳中和路线图中,森林碳汇确实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科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与通过工程手段实施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相比,增加森林面积、修复退化森林、更新抚育森林是性价比最高的从大气中移除碳的方式。然而,目前也存在着夸大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倾向,突出表现为过高估计森林的碳汇能力,似乎尽可能多地植树造林就能够抵消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为制定科学规范的碳中和行动方案,消除社会公众的误解或片面认识,需要科学认识森林的碳汇功能。

从森林碳汇功能形成过程来看,作为生物有机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其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过程则会释放二氧化碳,植物碳汇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的强弱对比关系。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之间,光合作用、自养呼吸和异养呼吸等项数据差异很大。即使同一类型,不同年龄,或同一年龄,不同地点、不同年份,也差异不小。

已有研究证实,树种不同碳汇能力各异。对于华南地区的树种来说,树种含碳量高低依次是常绿针叶>常绿阔叶>落叶阔树;而在北方地区,落叶阔叶乔木平均固碳量大于针叶树。一般来说,生长快的速生树种碳汇能力较慢生树种要高。不同龄组的相同树种碳密度也有很大差异,在我国乔木碳密度大小依次为:过熟林>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各地排序略有差异,但整体上林龄越大碳密度越高。然而,成熟林和过熟林尽管碳密度较高,但已近生长终末期,碳汇潜力不如中幼林。森林的自然(火灾和病虫害等)和人为扰动(采伐)对森林碳汇/源动态产生重要影响。

据最近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成果,亚马逊热带雨林东部地区已经成为碳源,西部则为碳中性地区。造成热带雨林成为碳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砍伐和火灾,森林砍伐率在30%或以上的林区的碳排放量是森林砍伐率低于20%的林区的10倍。火灾使得亚马逊热带雨林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大约16亿吨的二氧化碳,为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3倍。

从国土空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角度来分析,需要平衡生态、生产和生活“三生”空间结构比例和空间布局。为了保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空间不可能无限扩大。即使在生态空间内部,也应当根据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和当地生态环境条件,宜林则林、宜牧则牧,造林和再造林工程应当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制定规划,切忌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森林覆盖率。

从人类福祉需求和提升角度看,需要考虑森林碳汇功能与其他功能的权衡/协同关系。森林是一个能够提供多重服务的生态系统,碳汇服务仅仅是其中之一。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固碳服务与木材、林产品、粮食供给服务等存在权衡关系,实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固然重要,但其他关系人类福祉的服务也不能过度降低,否则对区域生产生活也会产生负面效应。

综上所述,森林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不能过分夸大其碳汇功能,以自然碳汇取代人类生产生活端的碳减排。正确的做法是森林碳汇与节能减排和低碳绿色发展以及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3种途径协同使用,共同实现碳中和目标。诚然,哪种途径发挥主导作用,应视区域自然生态系统本底、产业及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而定。提升区域森林碳汇潜力,除了依据宜林则林原则造林和再造林外,森林更新抚育工作也十分重要,应合理使用采伐方式和比例阈值。另外,还应降低森林火灾和病虫害发生风险,以免削弱森林的碳汇功能。

9f510fb30f2442a76e7b3652e181ae42d013021f.pn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中和查看更多>森林碳汇查看更多>生态系统碳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