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5月28日,中国华电在杭州召开技术监督智能助手发布会,以完全自主研发的突破性成果,向行业交出一份亮眼答卷——由华电电科院牵头研发的发电领域首个全专业多场景应用的数智产品“华电技术监督智能助手”正式上线,目前已在山东、青海示范落地。该产品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标志着发电领域技术监督工
在全球能源变革的十字路口,中国正以“三场替代战役”与“四大突破”为战略支点,开启一场颠覆传统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关乎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承诺兑现,更将重塑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竞争规则。当欧美国家还在能源转型的十字路口徘徊时,中国已用特高压电网贯通山河,以光伏矩阵点亮
5月26日,“中国成都#x2014;德国智能制造产业供需合作会议”在德国法兰克福隆重举行。作为2025成都工业企业出海拓市场、促交流、抢订单的重要活动之一,会议以“数字赋能#xB7;智链未来”为主题,旨在搭建成都与德国在技术、产业、资本等多维度的对接平台,促进双方企业精准匹配需求,共同推动智能制造
5月28日,中国石油发布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标志着中国石油在人工智能领域又迈出关键一步,全力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走深走实。中国石油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决策部署,将“数智石油”纳入公司战略体系,制定发布“数智中国石油”总体规划,将昆仑大模型建设与应用作为
近日,在浙江洞头110千伏百岛变电站内,国网温州市洞头区供电公司创新应用“浙电知乎—光明大模型—DeepseekR1”智能平台,精准读取倒闸操作票导则,顺利完成检修前的设备停役操作,为海岛变电站综合检修按下“安全键”。作为洞头区域电网的核心枢纽,110千伏百岛变承担着为洞头主要海岛及重点文旅项目
5月27日,南网总调基于AI的系统运行创新项目全过程协同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招标,预计采购金额共计751万元。本项目针对系统运行创新项目全过程协同的在线化、智能化及量化评估水平低的问题,开展在线全过程协同评估关键技术研究:构建大规模项目分类语料库;构建结合调度专业知识的项目管理知识图谱;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28日,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联合声明发布,其中提到,鼓励社会资本和政府部门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和合作,包括在东盟、中国和海合会相关倡议下的海底电缆和跨境输电等项目,以推动多边电力贸易,加强区域能源联通性、韧性和市场一体化,包括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液化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27日,广东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发布关于印发数字广东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明确,加强能源数据融合创新,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探索省市县一体化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化管理,推广建设零碳智慧园区、绿色智能建筑。完善林业综合管理平台和林业监测数据管理平台,上
5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关于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电子〔2025〕95号)。其中提到,面向光伏、锂电池、新型储能等细分领域,培育推广智能工艺分析、冷却循环系统监控、快速精准温控、高精度到位检测、电机状态预测性维护、智能仓储物流、
近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外贸电力景气指数,以用电数据反映浙江外贸企业经营情况,为浙江应对外贸形势变化提供数据支撑。外贸电力景气指数反映范围覆盖浙江全省2万多家规上外贸型制造企业,包括整体指数、特征指数和感应指数,分别监测全口径规上外贸型制造企业出口交货值、用电量等数据,反
今年以来,新型储能在136号文与394号文政策叠加影响下面临结构性变革。年初的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量入市,敦促储能行业重新审视自身发展模式;4月发布的394号文又明确2025年底前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则意味着新能源和储能都将迎来真正的市场化调整,未来收益到底增还是减,将取决于储能产品的运营
2021年,美国得克萨斯州遭遇百年一遇的极寒天气,电力系统几近崩溃,近500万人陷入无电可用的困境。这场灾难暴露了高比例新能源系统在极端天气下的脆弱性。在中国西北的风光资源富集区,另一类矛盾同样尖锐。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青海、甘肃、新疆等省的风光发电利用率在9
5月22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虚拟电厂公示结果的通知,江苏销售公司虚拟电厂在江苏电力交易中心注册生效,这是江苏公司首家投入商业运行的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系统下平衡电力供需的重要手段之一,虚拟电厂可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协同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交易
5月28日,中国华电在杭州召开技术监督智能助手发布会,以完全自主研发的突破性成果,向行业交出一份亮眼答卷——由华电电科院牵头研发的发电领域首个全专业多场景应用的数智产品“华电技术监督智能助手”正式上线,目前已在山东、青海示范落地。该产品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更标志着发电领域技术监督工
5月28日,美克生能源与晶科储能签署100MWh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深化工商业储能领域合作,推动项目开发与落地,实现互利共赢。目前美克生能源工商业储能签约规模突破1.5GWh,落地项目遍布江浙粤皖等多个省份,覆盖钢铁、纺织、新材料等高能耗行业,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弃风电量约120亿千瓦时,弃光电量约35亿千瓦时;2024年弃风电量约43.5亿千瓦时,弃光电量约12.4亿千瓦时,弃风弃电现象依旧严峻。当新能源遇上钢铁洪流,一场“绿色电力的拯救行动”正在湖北上演。弘奎智能旗下“易能宝虚拟电厂”如何让传统高耗能钢厂化身新能
在全球能源变革的十字路口,中国正以“三场替代战役”与“四大突破”为战略支点,开启一场颠覆传统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关乎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承诺兑现,更将重塑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竞争规则。当欧美国家还在能源转型的十字路口徘徊时,中国已用特高压电网贯通山河,以光伏矩阵点亮
截至5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公司在运储能电站达10座,总装机容量达3000.7兆瓦时,标志着该公司在储能领域的规模化布局迈出关键一步。青海公司储能项目呈现“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储能电站集群。其中,海西公司充分发挥区域光伏资源优势,创新打造“光储协同”的智慧能源系统;海南公司实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26日,云南省楚雄市200MW/400MWh共享储能电站全容量一次并网成功,该项目是西南地区首个采用“共享模式”的大型储能电站,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区域能源结构。该储能电站位于云南楚雄市吕合镇,由中国电建水电十四局承建,装机规模200MW/400MWh。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安装8
当前,我国虚拟电厂发展在各地“多点开花”。以长三角负荷中心为例,浙江组织虚拟电厂多次参与夏季冬季用电高峰期保供,江苏通过空调、热水器等家电聚合形成“虚拟能量池”,上海市聚合的可调节资源最大调节容量等效于一台大型火电机组,虚拟电厂发展逐步由试点示范向规模化发展过渡。然而,虚拟电厂技
5月16日,±800千伏宁夏—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中衡直流)送端750千伏交流系统调试工作顺利完成。此次调试全面采用模拟负荷向量测试技术检查相关继电保护向量,减少了设备操作次数和调试时长,大幅提升了启动调试效率。模拟负荷向量测试技术在一次设备送电前,通过向设备施加电压电流模拟实际
5月23日,云南省玉溪市虚拟电厂接入意向签约仪式在玉溪供电局举行,首批10家企业与云南电网成功签订接入意向协议,标志着玉溪虚拟电厂建设从规划蓝图正式迈入落地实施的新阶段,为全市能源绿色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新型电力系统下间隙性源荷的极高比例接入,将对电网产生深刻影响,并使配用电系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在开展有效分析与评估基础上,提高配电网针对各类型扰动的弹性,是应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一种有效手段。
虚拟电厂的前景,是加速扩大接入规模,未来希望冀北能够有包括全国范围内有更多的新模式的出现,需要解决优化完善市场机制,探索研究用户参与的新能源就地消纳。同时也希望可以扩展新的商业模式,通过优化完善虚拟电厂运营商与用户收益分摊的商业模式,激发市场活力。
电网数字化转型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对电力系统功能形态、价值形态进行重塑的过程,电力算力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将涌现更多新模式、新服务,能源大数据服务正在全面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能源产业生态,业务数字化升级还在初级阶段亟待破局,碳市场电力金融创新与区块链技术深度融合是能源电力向外破圈跨界的重要途径。
双碳”目标下电力物联网建设在感传一体化、多元数据融合及智能优化决策方面仍面临着许多的挑战。首先,碳监测等低碳业务运行需要实现多种能源的精确计量与社会资产参与电网协同互动的实时监控,以及支持多种通信媒介的海量数据可靠实时传输;其次,电力物联网网络架构需要适配电网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复杂场景与多业务,实现多元、异构、海量的电力业务数据融合;最后,需要结合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发挥云、边、端各层网络资源优势,实现智能优化决策,赋能电网低碳运行。
电力物联网系统键技术是智能传感智能终端和通信网络,物联网系统和关键技术促进碳中和,实现清洁能源消纳,全面深入感知源、网、荷、储设备运行状态环境信息,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用户和调峰调频,重点通过虚拟电厂和多能互补提高新能源电网水平和电网可控,缓解弃风弃光,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提升客户服务水平。打造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构建能源生态系统,打造能源互联网产业生态圈,推动电网公司向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
综合能源系统实现“电/热/冷/气”横向多能源系统之间、以及“源-网-荷-储”纵向多能源供应环节之间的生产协同、管理协同、需求侧协同以及生产和消费间的互动,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供给侧和需求侧元素的友好接入,提升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最终为区域内用户提供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以微应用服务及云边协同新模式支撑园区能源状态全息感知、运行优化调度、设备主动运维,最大化接入清洁能源,实现与用户双向互动,提高电网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主要研究方向。
能源企业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经营过程的数据流价值优化自身的决策输出,从而提升能源生产、传输、交易与消费的运营效率,最终提升能源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提升能源行业的资源利用率与安全性。以能源消费者为中心,精准匹配供需,协同共赢为原则,高质量重构能源互联网,提高供给质量和全要素生产效率。
智慧能源在“源-网-荷-储”均可发挥节能降碳重要作用。源和网两侧是发电、电力系统传输。在源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提升新能源发电量和传统发电能效,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数字孪生是支撑着数字转型核心的技术应用,如何在实际的业务应用过程中把目标和希望落实到一个可实施的具体的业务模式上,这个过程叫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涵盖新的技术应用,包括新的技术体系、标准,相应的设计流程、软件平台的搭建、工具的完善、针对于新的技术新的使用模式和整个业务流程的调整。我们理解数字化转型是综合性的,覆盖了企业业务全流程的应用模式。
第二届“中国电力新基建暨数字化转型论坛”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系统架构师周二专先生为与会嘉宾分享的数字孪生技术在电网调度运行中的应用的报告中。报告首先从数字孪生概念入手,探讨并分析在线应用,接着分析比对关键技术及软件平台,最后介绍了调规电子化和电网运行方式滚动推演技术路线,以及新型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构想。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