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管理碳资产管理评论正文

全文|普华永道发布《碳资产白皮书》

2021-09-29 08:26来源:普华永道关键词:碳资产碳中和碳交易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人类命运与共。近日,普华永道发布《碳资产白皮书》,提出了数据、技术及交易的碳资产三要素模型,并深入探讨碳资产管理的现状问题和破局之道。低碳发展已成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全球碳市场空间广阔,在多个地区被验证是重要的市场化减排工具,通过价格机制引导碳减排技术和资金的优化配置,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提高政策效率。

围绕《碳资产白皮书》的最新研究成果,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主管合伙人张立钧作为常务理事单位代表,受邀于9月27日参加“碳中和行动联盟”首届成员大会暨企业碳中和研讨会,发表以“实现生态价值,高质量开发碳资产”为题的主旨演讲。9月28日,张立钧作为“中国库布其碳中和国际研究院”联合发起单位代表,受邀出席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发表以“构建碳资产要素市场,助力能源创新转型”为题的主旨演讲,分享了高质量发展碳资产要素市场的有效路径。

作为“碳中和”的研究者、践行者,普华永道此次发布的《碳资产白皮书》倡导市场关注碳资产的长期价值,围绕数据、技术、交易三个维度提前部署,充分发挥碳资产在企业、区域乃至国家净零排放中的作用。

今年7月16日,中国正式开启了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首批纳入2162家发电企业,覆盖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并在此后按照“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的原则,将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逐步纳入。未来,全国碳市场扩大行业范围后,预计年覆盖碳排放量将超过50亿吨。按照交易量占配额5%至10%、交易价格60至75元每吨估计,现货市场交易规模可达到150亿至375亿元。如果考虑期货和衍生品,交易金额将大幅提升,有望达到3000亿元。

白皮书指出,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和实施将对能源体系、金融系统以及企业发展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但道阻且长,任务艰巨。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政府普遍使用节能减排、新能源补贴和碳定价等财税政策与市场化手段相结合的政策组合。由于新冠疫情加速全球可持续韧性发展的需求,通过市场化手段来约束温室气体排放变得至关重要。而以碳资产为核心展开的各类碳交易活动则是其中重要的市场化减排工具。

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碳资产,即减碳增汇活动的价值发现过程将改变国家、企业乃至个体的发展模式,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各市场主体对减排量的需求增加,碳资产价值将得到显著提升。”

白皮书中将碳资产界定为以碳排放权益为核心的所有资产,既包括在强制碳交易、自愿碳交易机制下产生的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温室气体排放的碳配额、碳信用及其衍生品,也包括通过节能减排、固碳增汇等各类活动减少的碳排放量,以及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普华永道提出了碳资产三要素模型,即:数据、技术及交易。

2.jpg

数据:碳排放核算是一切有关碳减排策略的基础。通过收集历史碳排放数据,确定基准值,结合未来发展计划(例如产量、投资)能够预测未来碳排放路径,并开展成本收益分析。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碳交易行为、所持有的碳资产价值,甚至关乎企业价值。

技术:当减排需求增大,在技术成本不变的前提下,代表边际减排成本的碳价预期升高,气候资本投入有更高减排潜力的技术。其中,减排控制涉及减少、替代两类技术,即通过高能效循环利用等减少碳排放,以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绿氢等零碳能源。排放移除包含工业上的物理捕集和自然方式的固碳增汇两类技术。

交易:加速推动多层次碳交易体系,特别是推动更加开放和市场化的自愿碳交易机制,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碳减排需求。此外,完善交易规则,扩大市场参与主体,逐步提升碳资产的金融属性。

白皮书还总结了当前碳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如在数据方面,存在碳排放数据盘点能力欠缺、碳排放数据核查基础薄弱、碳数据管理与日常业务融合低以及其他问题;在技术层面,深度脱碳技术成本高或配套体系尚不成熟,政府对高成本低碳技术的引导不足、企业投资魄力不足,同时市场缺乏针对最新和深度减排技术的标准;在交易领域,白皮书指出碳市场交易规则有效性不足、碳市场流动性低、碳资产金融属性未真正激发,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普华永道建议加强高质量碳数据管理,保障减排量可测量、可核查,如外部监管机构加强监督管理、企业内部构建数字化管理系统等。普华永道还建议发展高成本低碳技术:一方面,政府引导和推动高成本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给予多种形式激励;另一方面,企业布局和投资符合自身业务发展战略的低碳技术。此外,在交易层面,建议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逐渐完善交易规则、扩大市场主体,企业加强自身碳资产管理、提升专业管理能力。

普华永道中国ESG可持续发展市场主管合伙人倪清表示:“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应充分认识到‘碳资产’的重要性,开发、应用和评估低碳技术;科学高效管理碳排放数据,不断夯实和提升数据质量;充分利用碳交易机制所提供的机会,培养碳资产管理和服务能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碳资产查看更多>碳中和查看更多>碳交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