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正值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进入一年之中的攻坚期。记者了解到,多地治理虽取得实效,但空气质量改善成果还不稳定,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重污染天气仍高发频发,PM2.5浓度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1.3倍,直接影响“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任务的完成。此外,上半年“两高”行业产品产量、煤炭消费量等出现明显反弹,进一步加剧治理压力。
如何寻求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向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报“ ID:cnenergy 文|记者 朱妍)
减污与降碳尚未实现协同增效
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导致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以2020年为例,全国仍有37%的城市PM2.5浓度超标,其中24个城市超标50%以上;77%的重度污染由PM2.5引起,个别城市重污染天数超过40天。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末端治理空间和减排潜力越来越小,一味延续传统方式不再适用。杜祥琬提出,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减污与降碳需协同增效。“减污针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降碳是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二者概念不同,但是同根同源,在工作方向上高度一致。大部分大气污染物及二氧化碳排放,均来自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燃烧。”
“目前,减污取得阶段性进展,但大气环境尚未实现根本性好转,PM2.5浓度还处于高位。”杜祥琬坦言,已有成效主要是靠末端治理,诸如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工业尾气减排等方式,作为根本之道的源头治理措施却占少数。“近两年,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逐年下降,但煤炭消费总量并没有下降。从绝对量来看,整个化石能源消费是在上升的。”
杜祥琬还注意到,我国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绝对值却未减少。“今年上半年,全国碳排放量较去年、前年同期,分别增加了11%和8%。减污与降碳协同治理了吗?还有观点认为,碳中和就是让碳汇量等于排放量。这样说有点简单,一定要通过二氧化碳绝对量减少,使减排后的剩余排放量与人类活动增加的碳汇、碳吸收利用量相对平衡。”
煤耗空间密度大导致高碳排放
在杜祥琬看来,减污降碳仍需克服巨大困难,为此首先要充分认清当前形势。
从大气污染排放来看,各种污染物来源多样、成分复杂。“但多项研究一致表明,源于煤炭、石油等燃烧产生的一次颗粒物、二次颗粒物,占到PM2.5排放的2/3以上,包括移动源、工业源、生活源等。”杜祥琬表示,这是下一步减污的重点与难点。
再看碳排放情况,历经本世纪初的陡坡期,我国新增排放已进入趋缓期。总体来看,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并不算高,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现在就是要通过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实现碳达峰,让排放量不再升高且开始下降。”杜祥琬向记者举例说明问题的严峻性,“我国胡焕庸线以东地区,国土面积约为全球陆地面积的1/30,在这块土地上,每年消耗了全球煤耗的50%左右。单位国土面积消耗的煤炭,即煤耗空间密度是全球平均值的15倍。如果单独计算京津冀地区,排放数据更为严重,这也就不难理解京津冀及周边污染一度那么严重。”
杜祥琬进一步表示,高碳排放背后主要包括4个因素叠加影响。“一个是我国人口密度高,这是基本国情;二是我国单位GDP能耗强度依然偏高;三是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高,与欧美国家油气比例高的情况不同;四是在煤炭使用中,非发电燃煤比例较高。发达国家即便用煤,主要也是发电。我们除了发电外,接近一半的煤用于工业等领域,包括污染程度最高、最低效的散烧煤仍未完全消除。”
协同增效着力点在于源头治理
结合现状,杜祥琬提出,减污降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把握好节奏、积极稳妥发展。“既要防止‘一刀切’,比如以为简单地拉闸限电就是低碳,同时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的落后、无效投资。协同增效着力点在于源头治理。”
具体而言,一是节能提效,产业结构调整潜力最大,扭转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现状,进而减少工业等领域用煤。“技术进步也会带来显著的节能效果。比如改变工艺流程,一部分用煤环节改成用电或用氢,制造业生产的装备和产品采用低碳技术,采用数字技术提高生产和管理效能等。”杜祥琬提醒,重视固废资源化利用的价值。“提高资源化比例,可减少垃圾填埋所产生的甲烷等温室气体。实施垃圾焚烧发电或制沼气,能够增加可再生电力或生物质气。固废中含有色金属等多种再生资源,加以合理利用,有助于大幅降低冶金煤耗。”
二是大力推进能源清洁化、低碳化,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杜祥琬认为,在稳妥减少煤炭消费、清洁高效利用煤炭的同时,要注重回归科学产能,减少煤炭非发电用途。“非化石能源的发展还离不开储能技术支撑。未来5年,电化学储能成本有望降低1/3,未来10年再降66%-80%,由此带来的节电成本可抵消储能设备成本。”
杜祥琬预测,全国煤炭消费量可在“十四五”期间达峰,石油和天然气将在“十五五”“十七五”期间梯次达峰。“我们有望在2027-2028年实现碳达峰,峰值在105亿-110亿吨二氧化碳,其后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进入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阶段。在此驱动下,全国PM2.5平均浓度有望从2020年33微克/立方米降至2030年30微克/立方米以下,进而产生更强的协同效应,2060年进一步到15微克/立方米。”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20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杜忠明表示,国家能源局将以“常态供应有弹性、局部短时紧张有措施、极端情况应对有预案”为目标,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全力保障迎峰度夏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我们也将采取以下几个主要措施。首先是强化监测预警。我
5月30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召开部分省市节能工作座谈会,梳理“十四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展,分析当前面临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环资司司长刘德春主持会议,浙江、河南、湖北、广东、重庆、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市节能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会并介绍有关情况。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
5月30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召开部分省市节能工作座谈会,梳理“十四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展,分析当前面临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环资司司长刘德春主持会议,浙江、河南、湖北、广东、重庆、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市节能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参会并介绍有关情况。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
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对中央企业高质量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再部署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基层干部群众,并对能源保供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后,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印发通知作出部署,强调有关中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2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做好岁末年初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认真做好电力安全保供工作。电网企业要针对冬季雨雪冰冻天气频发等特点,提前研判电力电量供需情况,优化运行方式,科学合理调度,充分发挥跨区、跨省电力支援能力,做好电网调峰调频,进一步加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2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做好岁末年初电力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认真做好电力安全保供工作。电网企业要针对冬季雨雪冰冻天气频发等特点,提前研判电力电量供需情况,优化运行方式,科学合理调度,充分发挥跨区、跨省电力支援能力,做好电网调峰调频,进一步加强
据路透社报道,去年9月底和10月初,印度燃煤发电厂因燃料不足无法满足需求时,全国许多地区都发生了大范围拉闸限电。去年以来,印度大力增加煤炭库存,并大幅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今年印度没有出现大规模停电。根据印度电网公司的数据,2022年10月电网频率低于49.9周/秒(赫兹)的最低目标的时长仅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国务院副总理韩正28日出席今冬保暖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讲话。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对今冬保暖保供工作作出安排。韩正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冬保暖保供工作。在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今冬能
为落实国家能源局要求,强化国家能源规划的引领作用,促进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能源局《2022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和《国家“十四五”能源规划重点任务2022年度落实情况专项监管工作方案》要求,东北能源监管局于10月13日组织召开了辽宁省“十四五”能源规划重点任务2022年度落实情况专项监管
近期,川渝、浙江、安徽、江苏多地由于持续高温,用电需求激增,开始对工业企业实行拉闸限电,企业面临限产、停产状态。实际上,工业企业对于拉闸限电并不陌生,尤其是高载能、高污染、高耗水企业(以下简称“三高”企业)。自国家发布了双碳目标、能耗双控、工商业电价上涨等政策后,各类高载能企业已
当前,迎峰度夏工作仍处于关键时期。在能源稳定保供方面,国家持续发力,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下半年,我国能源供需又将面临怎样的形势?为此,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今年7月以来,华东、华中、四川盆地较常年同期偏高1℃—3℃,局部地区突破历史极值。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指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4年深圳全社会用电量121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2024年,深圳第二产业用电量57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第三产业用电量43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居民生活用电量20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2024年,深圳工业用电量达55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制造业用电量443
12月,全省完成发电量205.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7%。1-12月,全省完成发电量2280.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2%。12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62.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4%。1-12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746.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8%。一、全省全社会用电情况1.分产业用电12月,第一产业用电量1.91亿千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我国输送容量最大、距离最远的特高压工程——新疆准东至安徽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到1月12日已累计输送电量超过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1.3亿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一、地区用电情况2024年,包头市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096.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4%,其中工业用电量1036.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3%,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4.57%。全社会使用电网电量756.18亿千瓦时,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272.33亿千瓦时,厂用电53.29亿千瓦时。2024年,包头市全社会累计用电量按产业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年来,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用电需求快速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已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领先。2024年1至11月,西藏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3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96%。西藏电网呈现出提档升级关键期、工程建设攻坚期、电力保供紧要期、新能源发展高峰期“四期叠加”新态势,西藏电网最高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4年,浙江杭州全社会用电量首次突破千亿千瓦时,达107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同时,杭州2024年售电量也突破千亿千瓦时。2024年,杭州工业用电量为458.64亿千瓦时、增速5.1%。2024年,杭州第三产业用电量371.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其中,消费旅游需求旺盛,批发零售业
随着2024年12月13日温州市官宣入冬,浙江2024年的冬季版图全部补全。注:以下未作说明,文中出现的月份均发生在2024年。虽全面入冬后以一种较为温暖的形式开场,但较强的昼夜温差仍然提醒着大家冬季的到来。伴随温度降低而来的则是调温电量的全面升高,标志着浙江迎峰度冬电力保供关键阶段已经到来。气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作者:国网能源院)(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特点短期内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波动较大。1978-2023年,我国年度电力弹性系数最大值为1.79(1989年),最小值为0.14(2015年),年度之间波动较大,主要是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环境变化、气候波动等因素,对电
按语:《能源情报》如期而至,本期主要是总结分析2024年我国能源消费、投资、供应情况,并结合形势进行预测和展望。当下,以总结2024年、谋划2025年为主题的年度总结及工作会议正如火如荼,以期本篇有些许参考价值。本文节选自最新《能源情报》,主要是分析2024年1-11月份的有关数据。本月还将重磅推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024年1-11月广东全社会用电量8401.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工业用电量4766.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其中制造业用电量3870.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
截至2024年12月29日,杭州电网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已达1067亿千瓦时,年售电量达到1002亿千瓦时,双双跨越千亿大关,杭州也成为全国第二个电量破千亿的省会城市。注:以下未作特别说明,文中出现的月份均发生在2024年。电力数据反映经济活力作为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电力数据不仅展示了杭州电量的整体
作者:陈莎1陈岳浩1孙小琴1廖曙光2单位:1.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长沙麦融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引用:陈莎,陈岳浩,孙小琴,等.碳基纳米石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4,13(12):4349-4356.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759本文亮点:1.采用了纳米洋葱碳作
近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以下简称“因子库”)第一版正式上线。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就因子库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简要介绍一下因子库的建设背景。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8日,广东怀集县人民政府印发《怀集县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到2025年,电网初步具备削峰能力,达到最高负荷3%,到2030年达到5%左右。增强电力供给侧灵活调节能力,因地制宜开展新型储能电站示范及规模化应用,大力推进“新能源+储能”项目
福建省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12月31日发布《漳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漳建设〔2024〕6号),详情如下:漳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
梧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梧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12月31日印发《梧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制定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等二十条措施,推动切实做好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详情如下:梧州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根据《住房和城乡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1月3日(星期五)上午10时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2024年,推动高质量发展成绩突出。第一,创新活力持续激发,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第二,协调发展扎
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月3日发布《江西省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坚持长短结合,根据不同时期任务要求提出3个阶段目标:第1阶段是到2025年,建立省、市两级碳排放年报和省级快报制度,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进一步完善,碳排放计量、统计、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全省实施碳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2024年,节能降碳大力推进,预计全年能耗强度下降3%以上、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两新”工作方面,2024年前11个月,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8%,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3%。在以旧换新活动中,超过60%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经验。资料显示,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绿能高地”。探索构建以风、光、生物质新能源发电为主体,以火电为基础,以储能为辅助,以电网为保障,加快构网型增量配电网建设,构建80%以上绿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西咸新区)建设经验。资料显示,西咸新区规划建设了氢合湾、双碳光伏产业园等特色产业聚集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含盖氢能、储能、电池等领域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持续提升绿色智能制造水平,3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4年12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4年国家碳达峰试点(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经验。资料显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聚集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升至60%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超3000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