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评论正文

陈睿欣 等 | 双碳目标下城市能源“碳犀牛”问题思考

2021-10-25 09:25来源:中国电力作者:陈睿欣、王林钰、孙艺新关键词:双碳能源供应国网能源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国网能源院作为能源智库,一直以来紧密跟踪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就能源电力发展中可能面对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一年来在中国电力公众号上陆续分享了多篇研究成果,如今再回首,我们发现很多研究观点充分体现了前瞻性和预判性,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应对当前挑战、开展今后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为此,中国电力公众号策划推出了“能源智库再回首”栏目,将对相关文章进行全面梳理与回顾,以飨读者。

今天我们推出的《就双碳目标下城市能源“碳犀牛”的问题思考》这篇文章,是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与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相关专家,在今年六月就当时能源电力形势提出的研究观点,对我们应对当前的供需关系紧张问题很有参考价值,欢迎大家关注。

双碳目标下城市能源

“碳犀牛”问题思考

来源:中国电力 ID:ELECTRIC-POWER

陈睿欣1、王林钰2、孙艺新1

1.国网能源院 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

2.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

2021年6月3日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本质上是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在当前政府、社会、企业各界层层落实碳指标工作中,我们在看到积极性高涨的同时,也注意到大干快上等简单化思维可能造成的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整失衡问题,并且在行政考核“催化”下,结构失衡带来的产业风险、金融风险将持续累积,这会带来类似灰犀牛一样的隐忧。对此,我们所以提出“碳犀牛”概念,也是作为一种提醒,希望相关方面应理解“双碳”目标的系统性要求,以及我们已经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进行的事实,防止“发生概率巨大、负面影响巨大”的各类潜在危机酿成“碳犀牛”,对用能成本敏感的制造业产业链,以及与之密切联系的城市或区域造成不恰当的影响。

一、警惕“碳犀牛”呈现出的四种风险及不利影响

(1)产业结构失衡风险:警惕“高新”产业产能过剩与传统高耗能产业中“劣币驱逐良币”。产业结构升级要符合经济发展实际,也要因地制宜,应减少“一刀切”式的关停限产手段,否则带来的风险更大。须认识到产业结构调整并不能一蹴而就,如果对产业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引进不适宜地区特色的所谓“先进产业”,缺乏产业链整体协同,反而会以“低质跑量”的发展模式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对传统高耗能企业中的行业龙头也需要多角度审慎判断产业链价值。以苏州沙钢集团为例,虽然在能效管理上已经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但由于钢铁行业整体能耗占比高(占苏州规上工业超过30%),容易成为限产的“众矢之的”,而规模产量较小的中低端企业反而可能保全,由此带来的新的失衡问题应得到重视。总的来说,“双碳”目标下忽视产业转型和地区发展、社会生活的长远关系,“急作为”“硬上弓”,会造成发展失衡,甚至影响经济增长。

(2)区域结构失衡风险:警惕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带来的区域割裂风险。城市能源发展从来不是单独一个城市的问题,而需要用区域协同的视角从城市群、都市圈角度,寻求整体解决方案。以长三角为例,作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2019年长三角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当中,江苏和浙江分别占到45.8%和27.7%,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与此同时,化工、纺织、水泥、钢铁等产业也是这些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包括废弃资源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虽然是耗能大户,但是为区域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因此需要警惕的是在新发展格局下,忽略减碳的区域间协同性,造成城市群发展梯次不清晰、产业功能差异优势减弱等问题。可以预见,由于减碳的目标设定及考核奖惩机制不健全,将减弱产业转移地区的持久发展动力,降低城市群的发展合力和综合竞争力。

(3)能源系统叠加风险:警惕新能源发展“重数量、轻质量”带来的安全稳定风险。城市能源发展还要统筹好新能源资源布局与建设节奏。根据最新目标,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市场上对于光伏等新能源投资的热情高涨,从光伏股票指数中得到反映(短期攀升超过33%)。同时需要注意到,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可持续商业模式缺乏、上下游产能错配、核心关键原料依赖进口等问题依然突出。要充分考虑能源系统调控能力现实,忽略地区实际、忽略成本压力、忽略系统风险的短期非理性盲目投资会伤害能源上下游产业链,并带来系统性成本高启与安全问题。

(4)金融系统叠加风险:警惕由产业、能源系统的不确定性传导到金融系统后带来的投融资信贷风险。在更加严格的排放约束下,高碳企业的利润水平在一定时期内会有所下降,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下降,金融机构信用风险进一步增加。同时由于气候融资更偏向于行业内的先进企业,往往缺乏对“后进生”的关注,导致行业内中小企业及运营水平较差的企业无法应对减碳带来的资金压力,也缺乏充裕的资金实力来加大企业转型升级,因此形成行业内企业关停、产品价格上涨、投资效益减少、员工失业等一系列经济、社会、民生的连锁反应,相关风险溢价传导至金融市场后,将会带来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二、展望未来:坚持市场化与数字化妥善化解风险

我们提出“碳犀牛”,并不是为了概念本身,也不是要在发展和减碳问题上做“选择题”,而是要正视减排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各种风险叠加带来的放大影响。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系统工作,也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地区的核心重点工作。在快速行动的同时,要谋定而动,忽视其中任何关键环节的隐忧,容易形成层层累积、持续放大的系统风险。

展望未来更要脚踏实地,我们在各项工作的开始阶段,就要摒弃传统惯性思维,把握局部和整体、短期和长期的协同并进关系,一是从经济、社会、民生、环境等多维度审慎看待减碳举措会带来的影响,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合理判断决策价值;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健全全国统一碳市场交易机制和运行规则,推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水平的企业能够得到公平的发展空间;三是要加速数字化技术及管理模式在企业升级改造中的应用,推动打造更加开放透明的产业投融资环境,辅助地方政府进行有效监测、及时干预。以多方的共同参与高水平实现“双碳”目标,为城市升级创造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专家介绍

陈睿欣,硕士,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企业品牌及传播、智慧能源、大数据分析及应用等领域研究工作。先后承担政府部门、国家电网公司委托重大课题研20余项,多次获得省部级、地市级奖励。

王林钰,博士,国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院数据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城市能源战略、城市能源数据管理、能源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多项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主笔完成专著两本,获得发明专利授权7项,发表期刊、会议文章数十篇。

孙艺新,博士,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能源数字经济创新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能源大数据分析及相关研究咨询、能源区块链、能源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等。出版个人专著《大型企业运营分析体系建设》《电网企业运营分析体系与预警技术》,主编《能源大数据时代》,其他主持与参与编写专著超过6部。先后被聘为国家电网公司专业领军人才、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工程技术专家,国家电网公司运营监测(控)顶层设计专家、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兼职培训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双碳查看更多>能源供应查看更多>国网能源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