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能源石油报道正文

中俄能源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 能源合作驶入全方位发展快车道

2021-12-08 10:34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李丽旻关键词:天然气煤炭碳达峰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11月29日,第三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以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和莫斯科两地举行。中俄两国100余家单位的300余位代表参加论坛。与会代表讨论了中俄天然气、新能源、电力、清洁能源、煤炭、核能领域合作,并就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人工智能、电网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新能源发展、石化领域项目实施、绿色金融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论坛期间共签署15份成果文件,并发布《中俄能源合作投资指南(俄罗斯部分)》,为中方企业在俄开展能源业务提供了法律制度、监管政策、行业前景、业务流程、合作机会等领域全方位信息服务指引。

双边能源贸易“更上一层楼”

能源贸易是中俄双边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中俄双边能源贸易额达到349亿美元,占到双边贸易总额的三成以上。其中,中俄天然气、煤炭、电力贸易表现尤为引人瞩目,均较去年同期出现了大幅增长。

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俄天然气贸易量122.4亿方,同比增长67.4%,其中东线管道气71.1亿方,全年输气总量预计约达100亿方。中俄煤炭贸易量达到4276万吨,同比增长64.7%,电力贸易量为2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第四季度中俄电力贸易规模从原计划的7亿千瓦时提升至16.4亿千瓦时,预计全年电力贸易量将达到4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幅度超三成。

随着中俄两国能源贸易量持续增长,俄罗斯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能源进口来源国:今年,俄罗斯超过卡塔尔成为第三大天然气进口来源国,超过澳大利亚成为第二大煤炭进口来源国,同时俄罗斯也保持着我国第二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第一大电力进口来源国的地位。

能源贸易激增的同时,中俄双方贸易总额也呈现快速上涨态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俄贸易额达到了989亿美元,较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同比增长了24%,预计2021年末全年双边贸易总额能够达到1300亿至1400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能源合作驶入全方位发展快车道

本次论坛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俄罗斯石油股份公司配合,中国国家能源局和俄罗斯总统能源发展战略和生态安全委员会为协调单位。

俄罗斯联邦总统能源发展战略和生态安全委员会秘书长、俄石油总裁谢钦表示:“世界两大经济体的相互联系和互补性日益增强,表明我们两国的经贸合作和投资合作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西伯利亚天然气管道、欧洲公路走廊等俄罗斯大力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和大型物流项目,将为我们的合作带来新的动力,必将加强我们的合作。”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厚良指出,中俄能源合作正驶上全方位发展的快车道。中国石油作为全球最大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将不断深化和扩大与俄罗斯同行在油气及新能源领域的合作,认真执行好中俄两国能源合作战略大项目,发挥好在双方经贸合作中的领航作用;持续深化双方互利合作,推动新项目合作早日开花结果;积极开展双方企业碳管理、碳捕集和封存利用,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新能源开发利用以及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协作,携手共建绿色低碳能源生态圈;积极开展双方企业在员工培训、企业治理、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以能源商务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低碳转型合作前景可期

多位与会代表指出,俄罗斯目前已经制定了“2060年碳中和”的气候目标,而我国也制定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低碳转型已成为中俄双方能源合作的一大重要方向。

据介绍,未来双方将共同研发和应用油气领域的高科技低碳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进一步巩固合作伙伴关系。

中核集团产业开发与国际合作部副主任刘长欣在会上指出,作为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内容,核能合作一直深受两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在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果。今年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和徐大堡3、4号机组已陆续开工,建设工作正顺利推进。这一系列重大项目为丰富两国的战略协作和充实两国的经贸科技成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深化核电、核燃料、快中子堆、核科技等传统领域的合作,积极挖掘核环保、核医疗、核技术应用、新能源数字化技术等新型领域的合作潜力。我们还将积极探索联合研发、联合建造、联合投资、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等多元化的合作模式,积极推进核能源高校、智库、传媒等领域的双边交流合作,努力加强双方的战略互信和利益融合。” 刘长欣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氢能作为未来能源系统重点,也成为中俄两国共同探讨的合作方向。国家能源集团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大钧表示,氢能已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而俄罗斯具有发展氢能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产业条件,中俄双方在低成本、低碳制氢和长距离、大规模输运氢方面合作潜力巨大;下一步可共同探索共建中俄绿氢基地,推动东北亚范围内多场景示范应用,实践“一带一路”绿色经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