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环保企业正文

忆清新丨笃行向前不畏难——清新环境原高级技术顾问孟昭华的清新之“缘”

2021-12-27 17:29来源:清新环境关键词:清新环境火电环保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当时我即将从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退休,那天正准备离开办公室时,从门外进来两个人,一位叫张开元,一位叫王铁肩。他们说,手里有烟气脱硫的相关技术和简单设备,但没有设计和技术顾问帮助落地,于是多方打听,最终来到我们院,想找一个合适的人选。”回想起二十年前的相遇,清新环境原高级技术顾问孟昭华记忆犹新。“我一看,虽然这烟气脱硫跟我的金属冶炼专业毫不相干,但其中的化学方程式我再熟悉不过,技术的思路总是相通的,根据我的分析和对市场的研判,当时就认定,这事能干!”

正是这次“偶遇”,让彼时刚刚成立的清新环境有了自己的技术“总设计师”。在孟昭华看来,“接下清新环境这个活儿”并非一时脑热,而是基于对市场深入研究和预判的选择。

1992-2001年,国内火电脱硫市场处于“冷态”阶段。国家对火电厂烟气脱硫的政策并不明朗,电厂加装烟气脱硫装置多为示范性质,技术全部从国外引进,设备国产化程度低,国内专门从事脱硫的公司也寥寥无几。

“我一直从事金属冶炼工作,虽然离烟气治理行业十万八千里,但我喜欢钻研,也喜欢挑战,临近退休就开始找事做。那时,我翻阅各种文献发现,欧美发达国家的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而且运用广泛,但国内还不完全具备20万千瓦以上机组烟气脱硫的设计和设备成套能力,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绝大多数从国外进口设备。如果一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脱硫设施实现国产化,就能节约9000万元投资。一算账就意识到,烟气脱硫国产化市场潜力巨大、意义重大。”孟昭华回忆。

彼时,在孟昭华心里,烟气脱硫产业绝对是朝阳产业,自己很想深度介入,却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而之后与清新环境的一拍即合,让烟气脱硫技术很快从图纸变为了现实。

有了技术,也有了专家,可还有问题摆在清新环境初创团队面前:国外技术确实先进,但究竟哪一种脱硫方法更适合国内电厂?技术团队没有数据可参考,更无国内案例可借鉴,大家能做的,只有查阅资料、研究国外案例。

研究过程中,孟昭华发现,如果运用石膏法脱硫,反应物会变成不溶性物质沉在塔中,而当积累到一定厚度后,脱硫塔将完全无法使用。“当时各种办法都想了,问题依旧得不到解决。”孟昭华说,“我又重新翻阅资料,为此还特意学了日语,通过仔细对比德国和日本的相关技术数据,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数据链。根据数据链研究发现,脱硫塔中的酸碱平衡十分重要,所以在经历了无数次试验和失败后,我们最终认定石灰石脱硫是可行且最适合中国的脱硫技术。”

一个问题迎刃而解,又一个问题来了:究竟使用什么样的设备装置能够让脱硫设施高效运转?基于此,清新环境创始人张开元发现了一个“神奇”装置,成为日后旋汇耦合脱硫除尘装置的雏形。“这个装置能让气体与液体充分混合,提升化学反应效率。我们做了成千上百次试验,最终才成功。”孟昭华说。

再接下来的问题是,作为国内火电脱硫除尘第一个“吃螃蟹”的团队,清新环境靠什么拿下第一个项目?

凭着一份笃定和坚持,经历了无数磨砺的创业团队迈出了进入市场的第一步——参与唐山陡河电厂8号机组脱硫项目投标。

第一次写标书缺乏经验,孟昭华带大家从头学起,核实完善设计数据、施工方案、工艺说明,历时三个多月才完成投标书。第一次投标国内电厂,为突出成本核心竞争力,研究设备国产化,大家寒冬酷暑马不停蹄,最终以低于市场价格近一半的价格成功中标。

成功中标后,挑战迎面而来:清新环境能否圆满完成电厂168小时满负荷运行测试?

“那时对讲机24小时不离身,睡觉也放在枕边。有一次睡着后,突然感觉机器轰鸣声停了,我从床上跳起来就冲了过去,项目现场技术人员说那是机器的正常维护检修,这才松了一口气。”扎在现场,精益求精,最终在孟昭华牵头的技术团队的努力下,清新环境首个项目――唐山陡河电厂8号机组脱硫项目成功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运行测试。

至此,清新环境自主研发的烟气脱硫技术打破了国内市场依靠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局面,掀开了国内火电脱硫的新篇章。之后多年,每每想起那段经历,孟昭华都会在心里为团队和自己默默点赞!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新环境查看更多>火电环保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