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有位水圈大牛,叫Bruce Rittmann教授。话说Bruce Rittmann教授是MBfR (基于膜传导的生物膜反应器)的发明者,也是最早提出微生物燃料电池 (Microbial Fuel Cell) 的学者之一。他在气体传递膜方面的研究已有约20年的时间,将这膜技术和微藻养殖相结合也有10年多的时间。他正是这个养藻项目的负责人。
Bruce Rittmann教授 | 图源:ASU
这个项目的全称是Atmospheric CO2 Capture and MembraneDelivery,简称ACED。顾名思义,就是捕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通过膜技术传递收集。这个项目由美国能源部拨款资助,为期三年。
下图是Rittmann教授在2019年3月给美国能源部生物能源技术办公室(DOE-BETO)做汇报的PPT截图。如图所示,这个项目的目标是利用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温室气体来生产电能、生物燃料,甚至是用来做冰淇淋。这些都需要通过微藻这种中间产物来实现。
2021年11月,这个项目进入了实地中试的阶段,地点位于梅萨城的西北再生水厂(NWWRP)。小编搜了一下谷歌地图,发现该厂就建于一个棒球场旁边。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Tempe校区就在其西边几公里外。
梅萨城西北再生水厂卫星图 | 图源:GoogleMaps
“梅萨城的污水厂有厌氧消化器,他们一直乐于尝试新的技术。又因为(污水厂)就在ASU附近,我们过去多年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研发合作关系。” Rittmann教授说。
微藻反应池外观 | 图源:ASU
厌氧消化的副产品
世界各地的污水处理厂都开始进行碳中和的升级,厌氧消化器是重要组成,目的是回收污水中的有机质,并转化成生物沼气。生物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这些沼气处理得当可以通过热电联产实现电能和热能的回收,但对于不那么财大气粗的污水厂,更常见的操作是把沼气烧掉,目的是把甲烷转化成二氧化碳,减少甲烷的直接排放,毕竟甲烷的温室效应强度远高于二氧化碳。
ASU有一个叫负碳排放中心的部门,Justin Flory是该中心的副主管,也是微藻测试项目的项目经理。他表示污水厂现在就这样把CO2排放掉了,“但现在人们也都知道CO2是个问题”。言下之意,这样白白把CO2排掉,污水厂不仅不能实现碳中和,甚至还加剧了气候变化。
那该如何处理这些CO2呢?
ASU的团队说现在不需要烧沼气了,而且可以把CO2拿去种微藻。
以绿治绿
若给这技术一个花哨的噱头,小编会说这是种“以绿治绿”的黑科技——第一个绿指绿色的微藻,第二个绿指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西北再生水厂过去将厌氧消化器生成的生物沼气压缩并存贮到罐里,然后燃烧成为CO2后排放。现在ASU的团队在消化器旁边建了3个25㎡的微藻池中,部分沼气会输送到这些水池里。
沼气会直接输进池中的中空纤维膜,其中CO2可以穿过纤维膜的孔径进入水中,成为水中微藻的底物进行光合作用。
这套工艺几乎可以将所有CO2传递给微藻,也就是说沼气中的CO2都不会排放到大气中。
反过来,这些CO2可促进微藻的生长,降低其养殖成本。这里说的成本降低,是与该套系统1.0版本相比的结果。因为这个项目的最初设想是对空气中的CO2进行浓缩后再传输到微藻池。“大气的CO2含量太低了,无法支撑高产率。”该团队的核心成员Everett Eustance博士在接受ASU校方采访时如此说道。
ACED1.0系统的原理图及设备 | 图源:energy.gov
那剩下的甲烷去哪了呢?据介绍,大部分的甲烷会排出纤维管,有后续装置对这些甲烷进行收集做进一步用途。这也相当于同时完成了甲烷的提纯。
“梅萨城刚通过了一个气候变化行动计划,目标是在2050年使用100%的可再生能源,实现碳中和。”梅萨城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部主任Scott Bouchie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项目将帮助我们朝着这些目标迈进。”
神奇的微藻
完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分离后,最终产物有何去向呢?
ASU负碳排放中心的副主任Justin Flory说:“富集后的甲烷可用来发电,或者用作你家煤气炉的燃料,又或者为天然气公交车提供燃料。”
当然,更重要的是微藻的使用潜力。
Flory先生补充道:“这些生物质可以转化成许多不同的物质,例如某些微藻富含蛋白质和Omega-3脂肪酸,可用于喂养动物或鱼类。有些微藻中的化合物还可用于制造冰淇淋。”Flory先生指的是藻类中蕴含的琼脂(agar)。
此外,微藻还可以转化为生物燃料。
Flory先生说:“请大家想想化石燃料是如何产生的——它是植物等埋在地底的有机材料,在热能和压力作用下转化为化石燃料。这过程需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但现在的技术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这个过程)。”
他指的技术就是将微藻捣碎成泥浆状后,加压煮熟,直到变成生物燃料。在ASU团队看来,用微藻生产生物燃料是一个闭环循环——虽然生物燃料最终会变成二氧化碳,但这些二氧化碳可以被新的微藻吃掉,制造更多的生物燃料。
藻类转化成生物燃料的示意图 | 图源:维基百科
从实验室到污水厂
藻类的潜力早已写进大学的教科书,但在实际应用的效果如何呢?
相比美国其他地区,亚利桑那州的光照是相当充足的。但Flory先生说:“仅仅有充足稳定的光照还不够,该系统要想高效运行,需要太阳光到达池底,如果藻的密度太高,太阳光就无法穿透了。”因此这次实地测试的目标之一就是要确定每个池的微藻的最优量。
水资源也是第二个要考虑的因素。用再生水厂的出水作为水源,就不用“浪费”自来水,还为中水回用找到了有效归宿。
第三则是天气的问题,气温的下降会降低微藻的生长速率,因此他们选择在11月下旬开始测试,目的是筛选出能适应较低温度的微藻种类。
前景展望
这次的测试为期6周。下一步他们希望能用厌氧消化器的出水进行测试,因为这些消化液富含氮磷等营养物,不仅能促进微藻的生长,还将进一步提高闭环循环的水平。
这次测试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它给其他城市展示了污水处理厂转变成为资源回收工厂的新思路。
“我最终是想看到成千个微藻池同时运行。” 这是Eustance博士心中的期许。小编也祝愿他和他的团队能早起实现这个小目标。
位于西北再生水厂的微藻池 | 图源:ASU
参考资料
1.https://tucson.com/news/local/tim-stellers-opinion-beyond-the-end-of-the-hose-drought-is-bringing-disaster/article_68f6ce47-fcab-5440-8a0b-e088f3f81000.html
2.https://news.asu.edu/20210713-regents-professor-bruce-rittmann-honored-wef-research-award
3.https://research.asu.edu/zero-waste-water
4./watch?v=HRkCHQArNQk&ab_channel=PrimeMinister%27sOfficeofJapan
5./watch?v=jkL5n7aDACk&ab_channel=UArizonaResearch
6.https://research.asu.edu/zero-waste-water
7./sites/prod/files/2019/03/f61/Atmospheric%20CO2%20Capture%20and%20Membrane%20Delivery%20%28ACED%29_EE0007093.pdf
8./eere/videos/energy-101-algae-fuel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导语】2025年4月15日,江苏国信滨海港2×1000MW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项目(以下简称“江苏滨海港项目”)4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这一江苏省“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重点能源项目(即2024年江苏省能源电力保供“头号工程”)全面实现“双投”目标,是今年江苏省内首台竣工投产的百万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4月27日-2025年4月30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65MW/100MWh!广东韶关市浈江区首个电网侧独立储能站开工4月25日上午,广东韶关浈江独立储能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国粤(韶关)电力有限公司举行。该项目由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与国粤(
4月29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海域,随着最后一组光伏发电单元完成调试发电,中国首个建设在高风速海域的海上光伏项目——三峡集团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该项目总装机容量180兆瓦,配套建设一座110千伏靖海陆上升压站和18兆瓦/36兆瓦时的储能系统,年平均可提供清洁电能约3
从中建六局交通建设公司官微获悉,4月26日,由中建六局交通公司承建的申能新疆塔城和布克赛尔县200万千瓦光伏项目(标段一)在各标段中率先开工。据悉,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属于大型光伏PC项目,项目直流侧装机容量为616.07MWp,交流侧装机容量498.9MW。项目建成投
4月26日,由中国电建北京院总承包的内蒙古最大光伏草业项目——商都县150万千瓦光伏草业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为调整内蒙古地区能源结构,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培育新能源产业新质生产力注入了新的动力。项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十八顷镇,光伏区总占地面积约4141公顷,项目规划交流侧装
4月29日,由晶澳智慧能源承建的北京中海广场23.4千瓦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式并网运行。项目由晶澳智慧能源与三菱电机电力机电装备(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打造,通过在中海大厦中楼屋面铺设60块385Wp单晶硅轻质柔性光伏组件,实现直流侧装机容量23.1kWp,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接入低压电网,通
4月29日,由晶澳智慧能源投资建设的广东日日顺供应链有限公司5.99MW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发电。该项目由晶澳智慧能源与海尔新能源联合打造,利用园区5座建筑彩钢瓦屋顶铺设12150块N型高效单晶组件,总装机容量达7.6545MWp,采用“全额上网”模式接入电网,作为2023年双方启动“碳乡融合”战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日前,中铝国际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绿色低碳深度节能铝电解技术体系,攻克了电解槽寿命短、生产波动率高、污染物排放浓度大等多项行业难题,实现吨铝直流电耗降低700—900千瓦时,较国际先进水平降低5%。据介绍,电解铝年电力消耗占全国总用电量的7%,碳排放量占
4月28日,由晶澳智慧能源承建的恒安(中国)卫生用品有限公司9.662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顺利实现全容量并网。作为国内生活用纸及卫生用品领域的领军企业,恒安集团拥有安尔乐、心相印、七度空间、安儿乐四枚中国驰名商标,卫生巾、纸尿裤、生活用纸三大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占率名列前茅。此次合作,双方以
据CNBC报道,科技和能源行业在俄克拉荷马城的哈姆美国能源研究所聚集,讨论美国如何满足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亚马逊和英伟达在会议上向石油和天然气高管们表示,为人工智能提供动力的所有选项都在考虑之中,包括像天然气这样的化石燃料。(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大型
当前,我国储能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装机7376万千瓦。其中,锂电池储能依然占据主流,但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飞轮等储能技术也在加快推广应用,2024年有多个300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百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我国储能技术多元发展达国
4月23日至25日,韩国国际绿色能源展(GreenEnergyExpo2025)在韩国大邱EXCO会展中心盛大举行。作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本次展会隆基携高效、高可靠的BC组件重磅亮相,以创新实力再次成为展会焦点。眼见为实,BC实力惊艳全场在隆基展台的核心区域,BC组件的动态演示吸引了众多观展者驻足。现场与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下文简称《规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随着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调频、备用等资源的需求大幅增加,需要通过市场化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与高效。《规则》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完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4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2025年度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推荐工作通知。通知指出,本年度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推荐包括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满足申报条件的单位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标准引领和全面覆盖的原则,采取自评价或委托具备评价能力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评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28日,河南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加大金融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园区、智慧岛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力度。引导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信贷、债券和保险等方式,加大对智能电力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的资
4月27日,吉林油田举办新闻发布会,吉林石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管道工程(一期)27日在吉林省松原市启动。该管道设计总长约400公里,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在地下封存二氧化碳量超过400万吨。据介绍,该管道是目前中国运输距离最长、管径最粗、压力最高、规模最大的二氧化碳管道,采用超临界/密相(一种特殊的
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1%,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120%。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初步调研数据显示,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14GWh,同比增长55%。其中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210GWh、90GWh,同比增长分别为41%、120%。2024-2025Q1中国锂电池出货量(GWh)说明:动力锂电池含乘用车、商用车、工程
4月28日,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厦门象屿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象屿能源发展”)总经理林超群一行到访明阳集团,与明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座谈交流。双方就深化新能源领域合作、风电产业协同、制造业互补及全球化战略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张传卫对
4月27日,江苏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零碳园区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该指南规定了江苏省零碳园区建设的总体原则、建设内容和绩效评价,适用于指导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开展零碳园区建设以及省级、设区市级人民政府开展零碳园区认定工作。全文如下:关于公开征求《零碳园区建设指南(征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4月28日,北汽福田首次发布ESG报告。报告披露,福田将在2028年碳达峰,2035年核心工厂实现碳中和,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2024年福田汽车实现全价值链减少碳排放约1.3万吨,较基准年减少17.71%,相当于为地球种植63万棵树。得益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福田汽车已有6款车
4月25日,在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简称“TüV莱茵”)联合山东省储能学会、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在青岛举办“2025华北区新能源产业先进技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探索绿色可持续开创能源新未来”为主题,汇聚了专家学者和行
2024年12月,陕西省发改委组织开展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评选活动。经案例征集、筛选、评审等环节,评选出了14个典型案例。近日,陕西省发改委印发了《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第一批)的通知》,《咸阳市以林业碳汇“344”模式探索区域碳中和路径》的实践案例经
据CNBC报道,科技和能源行业在俄克拉荷马城的哈姆美国能源研究所聚集,讨论美国如何满足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亚马逊和英伟达在会议上向石油和天然气高管们表示,为人工智能提供动力的所有选项都在考虑之中,包括像天然气这样的化石燃料。(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大型
2025年以来全球储能市场波动较大,作为装机前二地区的中国和美国均有重大政策发布。美国方面,由于中美贸易战,近期关税已经达到了64.9%(3.4%基础关税+7.5%301条款关税+20%对华普征关税+34%新增对等关税),预计2026年1月1日起301条款关税上升至25%,届时储能出口美国产品将面临82.4%的关税。尽管从政
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正加速布局可再生能源合成燃料领域。尽管电动汽车转型浪潮席卷全球,这家沙特能源巨头仍坚信传统内燃机将继续在交通领域扮演重要角色。(来源:能源新媒文/能源杂志)公司高管艾哈迈德·阿尔·霍韦特在受访时直言,从气候角度出发,在煤电占比超五成的中国等化石能源依赖型国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7日,黑龙江吉能宝清350MW/1750MWh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工程开工仪式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七星泡镇巨宝村举行。该项目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巨宝村,由宝清县吉能压缩空气储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采用人工硐室储气库的35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国家示范工程,旨在充分利用当地丰富地质
2024年,全球能源需求增长速度超过平均水平,这一增长主要由各行业的电力使用量增加推动。电力行业引领了这一激增,其需求增长速度几乎是整体能源使用增长速度的两倍——这一增长受到制冷需求增加、工业活动、交通电气化以及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扩张的推动。(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尽
2025年12月,将迎来《巴黎气候协定》达成10周年。为此,中国和法国政府于2025年3月27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坚定支持《巴黎协定》及其温控目标,即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x2103;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x2103;之内”。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工程团队牵头研制的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实海试验在三亚崖州湾近海试验场顺利开展。本次海试是国内首次针对自主研制的海上风电制储氢系统开展长达720小时的连续、长时实海测试。海试期间,试验船舶遭遇罕见大风浪天气,海面波高超过4级,风力超过6级,船舶倾
法国经济、财政、工业和数字主权部16日发布新闻公报说,政府更新了《国家氢能战略》,将设立一项总额达40亿欧元的支持机制,在未来15年内保障低碳氢相较于化石燃料制氢的市场竞争力。公报说,尽管初步结果显示法国氢能产业前景广阔,但通过氢能手段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仍需时间,同时氢能产业也面临诸多结
日前,可再生能源开发商ACEPower公司宣布,该公司计划在昆士兰州部署5.6GWh电池储能项目的申请已经获得澳大利亚政府批准。根据《环境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已经批准ACEPower公司在昆士兰州开发部署两个公用事业规模的电池储能项目,并且部署这两个项目都被认定为“非受控行为”
近日,正泰新能源欧洲分公司在荷兰交付了Larendeel38MW光伏项目,为正泰在欧洲新能源领域的稳健发展再添成功案例。该项目位于荷兰中部城市德吕滕(Druten),占地面积32公顷,于2024年夏季开始建设并在2025年一季度完成交付。项目投运后,将为周边区域约12000户家庭提供稳定的绿色能源供应。在项目建设
近年来,随着全球电动汽车(EV)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压力日益凸显。传统充电站依赖电网供电,面临用电高峰期电力紧张、扩容成本高、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光储充”一体化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光伏发电+储能调节+智能充电”,成为调节电网稳定性的有效途径,并逐渐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