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核心阅读
在全球能源加快低碳转型的趋势下,我国新能源发展步入快车道,需准确理解其态势走势、趋势变化,主动发现矛盾性、苗头性、潜在性问题,善于识变、求变、应变,把握新能源高速发展中的新动力、新机遇、新前景。
新能源提速发展动力足
新能源将成为电力消费增量主体,产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大。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风电、光电装机规模分别达3亿千瓦、2.9亿千瓦,均保持世界第一。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可再生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规模的比例将超过50%,从原来能源电力消费增量补充变为增量主体;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光总装机容量将达12亿千瓦以上。
超百万千瓦基地规划将成为重要模式,新能源集约开发不断加快。我国“十四五”规划了9大清洁能源基地,同时开展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试点,多措并举加快新能源集约开发。其中,新疆、青海海西、河西走廊、黄河几字弯、冀北、松辽、黄河中下游绿色能源廊道、云贵川水风光综合开发、藏东南水风光综合开发9个新能源基地拟新增并网风光装机规模分别为3500万、1000万、1900万、6700万、2200万、3800万、1800万、6000万、620万千瓦。
电网加速向能源互联网升级,电力外送布局不断优化。国网“十四五”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到2025年,该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3.0亿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达50%。南网“十四五”把新能源发展与消纳作为工作重点,加快闽粤联网、粤澳互联,建设藏东南送粤港澳大湾区工程,研究论证青海、蒙西等外送方案,扩展新能源发展空间,提高使用效率。
产业变革颠覆性技术应运而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新能源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大型风电机组主要设备制造基本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光伏制造整套生产线均已实现国产化。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风光度电成本均下降到10年前的30%以下,2021年陆上风电及光电迎来平价上网元年,竞争优势突出。
配套支持政策持续加码,产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我国出台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政策,明确风光发展目标、方式;提出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强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与智能电网等相关技术研发。此外,央行还推出了碳减排工具等金融政策,风光等清洁能源利率设定为1.78%,大幅降低风光投资成本。
新能源发展困难和机遇同生并存
能源资源禀赋与需求分布不均衡。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与需求呈逆向分布,80%以上的能源资源集中在三北、西南地区,而70%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中东部地区。
新能源生产与消纳不平衡。随着我国形成“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能源资源配置格局,高比例新能源大规模跨省跨区消纳面临诸多挑战。
其中,输电通道方面,现有电网输送能力有限、配套电源建设滞后,导致部分跨省跨区通道新能源电量占比低于30%;部分偏远地区新能源项目推高了输电通道建设成本。能源供应方面,新能源出力不稳定,在煤电出力减少、新能源低出力的情况下,易导致拉闸限电等问题。能源安全方面,电网建设以主干道为主,配电网投资建设滞后,如果依靠大规模特高压外送的电网系统发生严重故障,将出现大面积停电隐患。
产业链上游与中下游发展不协调。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上游新能源设备厂商业绩增势强劲,下游需求多样性增加,导致中游发电企业发展新能源面临诸多挑战。
其中,捆绑产业、储能增加了资源获取难度和投资风险,地方政府按照“新能源+产业落地”的能源经济模式,将新能源规模指标捆绑地方产业发展,致使项目竞争异常激烈。同时,上游设备供应紧张推高投资成本,新能源项目大规模集中开发导致相关设备供货紧张、成本居高不下。此外,下游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不确定性与风险快速增加。
技术研发能力与产业发展要求不匹配。目前新能源转化率、自主研发能力、体制机制等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要求。同时,技术创新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国有企业薪酬分配不能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市场上处于劣势,设备端核心技术多由大型民营企业掌控。
新能源战略规划与战略执行脱节。各发电集团加大了对区域公司新能源项目的审批授权力度,但同时,存在战略执行“两张皮”的问题。如企业薪酬体系主要考核短期经营目标。同时,战略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人才素质与产业发展目标不符合。在新能源资源竞争激烈、项目集中投产的情况下,人力资源已不能满足新能源高速发展的要求。同时,新能源项目大多位置偏远,生活条件艰苦,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离职率较高、流动性较大;新员工没有相关经验,给项目运维带来安全隐患。
高质量发展需处理好多重关系
统筹“东”和“西”,持续优化空间布局,解决新能源发展规模和质量不协调的问题。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远近结合”,根据能源资源禀赋特点,持续优化电源空间布局。结合“新能源+”组合开发模式、新型用电领域综合能源服务等用能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在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青海等三北地区基地化、规模化优化发展风光电;利用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等荒漠地区、采煤沉陷区、煤矿露天矿排土场建设光伏电站;在川滇黔桂、藏东南等水资源丰富的西南地区统筹发展水风光一体化综合项目;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中东南地区重点就地就近发展分散式、分布式风光电;在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北部湾等用户集中、需求多样、经济发达的东南部沿海地区发展海上风电集群。
结合“主”和“配”,构建灵活稳定通道,解决新能源发电和消纳不平衡的问题。统筹特高压主电网、智能微电网和增量配电网等通道建设,构建多路径、多层次、多目标的新能源外送体系。完善省内和区域电网主网架,统筹送、受端消纳能力,优化改造各地电网主网架,构建坚强的送受端电网网架,通过风光水火储打捆等方式实现远距离输送。研究输电线路或新能源就地转化为氢(或碳氢燃料、氨等)输送通道建设,提升省间电力互济能力。大力推进增量配电网建设,建立健全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市场电价形成机制。研究探索基于电量异地消纳的分布式电源,提高电网对高比例新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构建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
联合“大”和“小”,涵养绿色产业生态,解决产业链上中下游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深化与上游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推进中东部“新能源+产业”向西南、三北地区转移,增加新能源本地消纳能力,实现地方政府、发电企业、设备厂商三方利益最大化。探索创新与优质中小微企业共赢发展的新模式,发挥大型国企资源整合的优势,通过投资、参股、并购等方式,加强与优质小微企业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驱动下游产业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市场调整新能源发展模式,积极探索通过平台运营逐步输出分布式电源、技术创新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等综合能源项目,完善产业链市场竞争机制。用好国家绿色金融政策,利用碳减排金融工具创新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发挥融资平台作用,通过股权、债券融资等方式吸收更多低成本的新能源项目资金。
坚持“破”和“立”,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解决新能源研发能力与产业发展要求不匹配的问题。加强颠覆性新能源技术攻坚,加快制定储能、氢能行业标准,加大空气压缩、电化学、蓄热等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储能技术研究力度,探索储能、氢能在送受端等多场景的应用。发挥政府统筹能力,集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等技术、产业和人才优势,建设集技术、人才、管理、资金、市场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孵化平台,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精特新”优质中小微企业。健全技术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完善储能等定价机制。
融合“长”和“短”,完善战略管控体系,解决新能源发展战略和执行脱节的问题。健全战略规划与战略执行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健全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的目标体系,健全风险与业绩共担的决策者奖励机制,健全软性指标与硬性指标相结合的考核体系。
用好“老”和“新”,建立知识管理体系,解决人才素质能力与产业发展目标不符合的问题。健全新能源战略赋能体系,建立新能源知识管理体系,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探索学分制职业生涯管理体系建设,形成老员工知识输出、新员工知识输入的战略赋能管理闭环。
(作者系中国能源研究会会员)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广东灵活调节能力现状及提升路径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广东灵活调节能力分析及提升举措》摘编王雪辰/整理(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电力系统的运行特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导致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需求急剧攀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
在“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之际,广西新能源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从广西电网公司获悉,截至2025年6月底,广西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5329万千瓦,同比增长70.7%,占全区电力总装机的48.5%。能源结构转型在八桂大地山水间描绘出一幅蓬勃发展的绿色图卷。新能源版图加速扩大在贵港市覃塘区黄练镇莫村,一座座
7月11日,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第五批虚拟电厂主体注册公示结果,国能(山东)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虚拟电厂注册生效,标志着集团在鲁首家虚拟电厂建设完成并正式投运。作为山东公司能源转型的重要实践,该项目构建了519.06兆瓦的负荷资源池,最大可调节能力达41.154兆瓦,调节能力居山东省同类
随着国家发改委136号文的全面实施,新能源电站价值评估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新政策要求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量全量进入电力市场,电价完全由交易形成。这一变革打破了过往“保量保价”的稳定预期,将电站收益拆解为“机制电价保障+市场化交易”双轨模式。其中,存量项目通过差价结算机制锁定基础收益(
砥砺奋进的十年系列报道之三——创新驱动十年间,国家电投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研发投入强度从0.91%跃升至3.5%,累计建成一支1.3万人的科技研发队伍,形成央企领先的创新力量。十年间,肩负“国之大者”,锻造“国之重器”,作为同时牵头两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能源央企
7月17日,国家数据局正式公布了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项目名单,由南方电网公司申报的南方能源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成功入选国家行业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能源),是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能源领域唯一入选单位。据悉,可信数据空间是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基于共识
近期,国家连续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文)(以下简称136号文)、《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发改能源规〔2025〕411号)、《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5〕394号)(以下简称394号文)等系列政
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机制的完善,为应对度夏保供挑战提供了坚实支撑。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在两个电网分别组织电力交易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网上电力商城”。面对长三角、大湾区等经济活跃地区日益增长的绿色用能需求,跨区域交易机制也在积极发力。目前正组织多方向
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有力支撑。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大力推进生态强企建设,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7月14日,江西新干400MW/800MWh独立式储能电站项目开工仪式在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溧江镇堆背村项目施工现场举行,标志着华中目前最大电网侧独立式共享储能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成为江西省《第一批省级独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中首个启动开工建设的示范项目。项目由中虹普能投
北极星储能网讯:7月16日,青海省能源局发布《青海省绿电直连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有序推进以下4种类型的绿电直连项目:1.新增负荷可配套建设新能源项目。2.存量负荷在已有燃煤燃气自备电厂足额清缴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前提下开展绿电直连,通过压减自备电厂出力,实现清洁能源替代。3.有降碳
7月11日,南方电网公司召开2025年年中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围绕“决胜十四五、准备十五五”,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参会代表
随着户用光伏市场的发展节奏逐渐放缓,众多经销商开始积极探寻新的业务增长点,阳台光伏这一新兴领域由此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国内的阳台光伏市场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呈现出加速崛起的态势。那么,这一市场具有哪些特点呢?商用场景为主,大功率需求显著从已安装的一些项目来看,国内阳台光伏的主要应
当前,我国现有工业园区数量超1.5万个,国家级和省级园区超过2500个,贡献了全国工业产值的50%以上,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零碳园区对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有着重要意义。7月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
作者:刘佳辉卞伟翔李大伟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引用本文:刘佳辉,卞伟翔,李大伟.锂电池石墨复合电极力-电耦合性能原位测量分析[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6):2240-2247.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1149本文亮点:1.使用石墨电极来进行原位测量实验设计与分析,开发原位测量手段对复合石墨电极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重庆市用电需求激增。记者从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获悉,截至7月17日中午,重庆电网负荷攀升至2852万千瓦,创历史新高。面对严峻的保供形势,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全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公司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控,依托电力大数据提前分析负荷特性,结合气象信息开
7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国家知识产权局战略规划司司长梁心新、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介绍“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进展新成效,并答记者问。其中提到,
日前,中信博与上海电气正式签署沙特Sadawi光伏项目合作订单,项目容量2.3GW。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总经理裘名华,中信博董事长蔡浩、高级副总裁周石俊等共同见证签约,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沙特分公司总经理刘又旸、中信博中国区总裁郭菲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双方将强强联手,为沙特能源结构转型注
在“双碳”目标深入推进的当下,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凭借其多元场景、经济性与建筑美学的融合优势,正迎来加速普及期。与此同时,家庭用户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日益高涨,“自发自用”模式带来的可观经济回报,更使得户用分布式光伏产品的价值日益凸显。值此背景下,天合富家智慧能源2.0时代BIPV新品—
7月15日晚,国务院总理李强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出席第八届中澳工商界首席执行官圆桌会议。会议聚焦中澳经贸合作新机遇,特别是在绿色经济、清洁能源、产业协同等领域的深入合作。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受邀出席,与中澳两国近30位工商界领袖就未来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与探讨。两
7月16日,河北省工信厅发布关于《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文件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行工业节能节水,加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光伏组件、风电机组叶片、废旧动力电池等新型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
跨电网经营区交易机制的完善,为应对度夏保供挑战提供了坚实支撑。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交易机制的建立,意味着在两个电网分别组织电力交易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网上电力商城”。面对长三角、大湾区等经济活跃地区日益增长的绿色用能需求,跨区域交易机制也在积极发力。目前正组织多方向
7月17日,杭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杭州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支持政策(试行)》,政策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政府性资金建设项目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财政资金补助(奖励)等综合措施,力争到2026年全市工程渣土(泥浆)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5%,到2030年不低于10%。文件提出
当前,我国现有工业园区数量超1.5万个,国家级和省级园区超过2500个,贡献了全国工业产值的50%以上,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零碳园区对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有着重要意义。7月8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明确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委正式发布《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在此次修订中,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路径首次以完整链条形式被系统纳入,为我国加快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金融支撑。在新版目录中,“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被列为第1.5.1条,涵盖捕集、运输、利
7月17日,福建省泉州市林业局等七部门发布印发《泉州市林业碳票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通知明确,申请条件共4项,分别是:1.申请碳票的林地、林木权属清晰,有合法有效的林权证明文件。2.森林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和地方林业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技术标准,拟在监测期内采伐的林地、林木不得申请制发林
节能降碳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十四五”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提升重点领域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取得新成效。2024年,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同比分别降低3.8%、3.4%,“十四五
2025年11月24-26日,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将迎来三场国家级环境领域盛会——第三届深圳国际生态环境监测产业博览会(EMIE2025)、深圳国际水务科技博览会(IWTE2025)、国际(深圳)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博览会(环交会),三展首次同期同地举办,形成“技术研发-应用落地-国际转移”全产业链闭环,为全球生态环境
近日,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浙江院中标平阳润洋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温州平阳1号海上风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标段三。该项目拟安装38台单机容量16.2兆瓦风电机组,采用500千伏海上升压站,风电场由8回66千伏海底电缆汇流至海上升压站,经500/66千伏变压器升压至500千伏后通过1回500千伏三芯海底电缆敷设至瑞安
日前,上海市崇明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发布关于公开征集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处理设施项目意向投资单位的公告。为推进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利用,上海市崇明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以下简称“区绿化市容局”)计划在崇明区港沿镇北端固废园区内建设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处理设施。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在6月举行的2025年伦敦能源科技峰会上,一场跨越欧亚大陆的能源合作引发全球储能行业关注。乌克兰民营能源巨头DTEK与英国清洁能源科技领军企业OctopusEnergy集团共同推出的“RISE计划”(ResilientIndependentSolarEnergy),以分布式光伏+储能为核心,正式开启这个饱经战火国家的能源重构进程。这项计
日前,中信博与上海电气正式签署沙特Sadawi光伏项目合作订单,项目容量2.3GW。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总经理裘名华,中信博董事长蔡浩、高级副总裁周石俊等共同见证签约,上海电气电站工程公司沙特分公司总经理刘又旸、中信博中国区总裁郭菲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双方将强强联手,为沙特能源结构转型注
北极星能碳圈获悉,作为碳达峰试点城市的常州,在双碳管理上进行了制度性创新,在政府、企业率先引入“首席双碳官制度”,分两个阶段推进首席双碳官制度:第一阶段:2025年12月底前,常州市上市公司和工业、建筑、能源、交通等重点领域市属国有企业力争实现首席双碳官制度全覆盖。第二阶段:2026年6月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