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输变电工程报道正文

云南2022年加快“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基地建设 加强数字电网建设

2022-01-29 09:05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关键词:数字电网新能源2022政府工作报告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1月20日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云南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要推进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深度融合。加快“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加强数字电网建设,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增新能源装机1100万千瓦以上、力争开工2000万千瓦,推动480万千瓦火电装机项目开工建设。安全高效释放煤炭产能,促进原油加工和页岩气增产增效。再引进一批绿色铝硅引领性精深加工企业,加快打造中国绿色铝谷、光伏之都。全产业链打造新能源电池产业。稳定烤烟面积和产量,做大优质烟叶规模,促进卷烟提档升级。加快钢铁、有色、化工等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建设国家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1月20日在云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省长 王予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攻坚克难,奋发作为,“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高度重视、寄予厚望,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回信,勉励我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在COP15主旨讲话和新年贺词中专门提到云南大象北上南归之旅,昭示我们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亲自见证中老铁路通车,叮嘱我们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致信祝贺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要求我们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滇池保护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发展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引,认真落实省委工作部署,在践行初心使命中勇毅前行,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定位”建设取得新进展,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担当为国守边重任、强边固防格局重塑。全面落实边境管控措施,党政军警民10多万人坚守边境一线,历史性建成边境立体化防控设施,边境管控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守住了本土疫情不向外传播的底线,有力服务了全国大局。

——经济运行顶压奋进、稳中加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1万亿元、增长7.3%,两年平均增速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发展质量和韧性进一步增强。

——保护生态力度空前、群众拥护。COP15第一阶段会议成功举办,发布昆明宣言,云南生物多样性惊艳世界,大美云南的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全面提升。我们把整治滇池沿岸违规违建作为检验干部立场、品质、能力、意志的试金石,坚决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治效果明显,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铁规矩、新标杆,守护绿水青山、铸就金山银山成为共识和共为。

——产业发展加快转型、绿色崛起。绿色能源装机突破9500万千瓦,绿色发电量3309.85亿度,绿色铝硅成长为新的千亿级产业,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11.2%。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8.4%、创多年新高,绿色食品重点产业综合产值增长12%,绿色发展优势愈发显现。

——大抓项目导向鲜明、成效明显。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重、实干为先”,建立常态化项目推进机制,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扎实推进,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万公里,中老铁路运营开局良好,中缅新通道海公铁联运成功试运,滇桂右江百色水利枢纽通航设施启动建设,8件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全部开工。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六稳”“六保”有力有效。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防外传”工作,统筹资源支持瑞丽抗疫情促发展,全省核酸检测日单检能力达158.7万人份,3岁以上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89.16%,救治病例2142例,支持周边国家抗击疫情,输入性疫情全部“动态清零”。召开16个州市现场办公会,为各地发展定位定标。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及时出台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措施。城镇新增就业53.3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58.19万人。新增减税降费180亿元,1690亿元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惠及职工157.84万人,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粮食产量达1930.3万吨。全力抓好煤炭增产增供和能源保供稳价,居民生活用电未受影响。

(二)全力推进产业强省建设,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新增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9户,新认证登记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1528个。烟草、医药、电子产品制造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3%、17.7%、4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2.5%。建成绿色铝产能538万吨,单晶硅棒、片产能均达90GW。新增3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7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户国家A级物流企业。园区营业收入达1.9万亿元。新认定10个4A级旅游景区,建成50个半山酒店。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7%。实施174个重点科技项目,新增3名两院院士、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3家云南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21%,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全国排名提升4位。

(三)深挖需求潜力,发展支撑更加坚实。统筹中央和省级财政基建投资684.6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270亿元,强力推动基础设施“双十”重大工程、“四个一百”重点项目等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000多公里,渝昆高铁云南段全线开工,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878亿元、占全国综合交通投资的11.8%。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新增各类电力装机686.14万千瓦,保障西电东送1848.7亿度。兴水润滇工程全面启动,滇中引水工程全面提速,水利投资增长37.8%。“双提升”工程基本完成,卫生投资增长34.7%。新增3个国家文旅消费试点城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居全国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

(四)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进一步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市场主体直接评价营商环境制度,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一部手机办事通”可办事项达1379个。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行动,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新登记市场主体75.38万户,总数达410.97万户、增长12.7%。完善更加注重激励的省以下财政体制,建立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奖补制度,财政治理效能持续提升。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云投集团跻身世界500强。省股权交易中心开业运营,新增3家上市公司。组织新一轮央企入滇,新落户5家世界500强企业,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增长16.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7.1%。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39项全国首创经验案例,新增2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口岸全覆盖,跨境电商交易额增长317.4%,进出口总额增长16.8%。

(五)以革命性举措抓保护治理,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面打响湖泊革命攻坚战,开展九大高原湖泊“两线”划定,彻底转变环湖造城、贴线开发格局,九湖水质总体平稳向好,抚仙湖流域治理被自然资源部列入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洱海流域被纳入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8%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新增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1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有效开展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长江“十年禁渔”、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工作,新增营造林488.63万亩,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2.2万亩。以坚定态度关停197家企业,全力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全面出清重点工业行业淘汰类产能,单位GDP能耗强度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六)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城乡发展更趋协调。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投入力度不减,不断健全“一平台三机制”,实施脱贫村提升行动,精准帮扶51.2万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2.18万人。确定57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进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高质量创建20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建设高标准农田480万亩。启动农村供水保障3年专项行动,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608公里,完成农房抗震改造12.3万户。新创建16个美丽县城、6个特色小镇。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014个、棚户区6.14万套,盘活烂尾楼248个,化解130.95万户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有力有效,12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国家卫生县城(城市)标准,新创建1053个美丽村庄。

(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平安云南建设成效显著。有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省属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稳定在67%以内,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保持“双降”。深入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年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完成23个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及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漾濞地震民房恢复重建全面完成。食品药品安全追溯体系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启动第五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取得重大突破,群众安全感综合满意度达95.86%。

(八)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4%。新建改扩建230所幼儿园,义务教育“双减”扎实推进,解决高中阶段21.64万个学位缺口,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昆明理工大学“双一流”创建加快推进。县级公立综合医院达标比例和“五大中心”建设比例均居全国前列。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十七连增,医疗保险实现跨省住院、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解决14.66万城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兜底保障313.82万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文化润滇”行动全面推进,新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2项,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扎实推进,省州县三级20年一轮的地方志编修工程全面完成,《云南丛书续编》出版首发。新创建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10个示范县区、4个示范单位,第三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圆满完成,374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全面启动。奥运会、全运会、残运会获奖实现新突破。国防动员建设、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双拥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脱贫攻坚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10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

一年来,我们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制度化学习力行党的创新理论,干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本领得到新提升。严格依法行政,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7.6%。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6件,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16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71件、政协提案670件。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厉行勤俭节约,持续为基层减负,打造讲法治、重实干、强作风的人民政府。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工作难中求成,世纪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前所未有,重点市州经济明显下行、能源供应制约前所未有,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拼搏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以及各条战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云南的中央部委、中央驻滇单位、上海广东等兄弟省区市、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支撑云南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制造业层次偏低,能源建设与产业发展时序不匹配,高原特色农业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人才对产业发展支撑力不足;市场主体少小弱,营商环境仍需优化;项目谋划不深入,要素保障不到位,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仍需深化,部分平台示范带动力不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还需加大力度,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任重而道远;基本公共服务还有不少短板要补;返贫致贫、财政金融、安全稳定、自然灾害等风险不容忽视。去年部分指标完成情况与原定目标有差距。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我省都有具体表现,投资增速进入阶段性回落通道,消费增幅连续收窄,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断点不少,煤炭、电力、大宗商品面临结构性周期性短缺,企业做大做强和社会创新创业意愿有待激发,疫情反复仍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我们要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认真加以解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数字电网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2022政府工作报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