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为了使长时储能成本最优,成本必须再降低60%。然而,太阳能发电设施和风力发电等其他清洁能源技术的成本已经大幅降低。
在2022~2040年期间,长时储能将需要1.5万亿~3万亿美元的投资。这一期间的投资相当于每2~4年对全球输配电网络的投资。
这项投资具有创造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潜力。如果有足够的机制将长时储能的价值货币化,那么其商业案例通常是积极的。
长时储能的价值可以通过监管变化来释放:
•长期系统规划。
•支持长时储能的部署和扩展。
•市场创造。
前言
在全球范围内,一些国家如今还没有走上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5℃的轨道。为实现《巴黎协定》中作出的承诺,世界各国必须为减少所有部门的碳排放做出重大努力。而占到全球碳排放量约三分之一的电力部门将成为全球脱碳的核心,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都认为到2040年必须实现净零排放。因此,创新解决方案对于满足以下这三个目标至关重要的电力部门面临的关键挑战:将发电量增加两倍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将电力系统从化石燃料发电转变为可再生能源发电,并满足能源转型的社会和经济成本。
基于10,000多个成本和性能数据点,这项研究报告指出,长时储能技术可以在帮助创造电力系统灵活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以应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所占份额的增加。
长时储能包含一系列技术,能够以具有竞争力的成本和规模长时间以各种形式存储电力。这些长时储能技术可以在需要时(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释放电能,以满足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等短时储能解决方案难以满足的长期的系统灵活性需求。而这些长时储能技术处于不同的成熟度和市场准备水平。该报告主要侧重于相对新生的机械储能、热储能、化学储能和电化学储能等技术,而不是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可调度的氢能资产以及大型抽水蓄能设施。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日益增长与其固有可变性的快速整合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其中包括潜在的供需失衡、输电模式的变化,以及化石燃料发电提供的内在惯性可能导致电力系统更大的不稳定性。所有这些都需要采用新的解决方案,以在不同时段(日内、多日/多周和季节性)内创造电力供应和需求的灵活性。
长时储能是这些解决方案之一,因为长时储能技术需要较低的电力存储边际成本:它们能够将存储的电能与释放电力的速度解耦;它们具有广泛的可部署性和可扩展性;与输配电(T&D)电网的升级相比,它们的交付周期相对较短。因此,行业厂商对这些长时储能技术的投资兴趣日益增加,宣布部署或已经投入运行的长时储能系统如今超过5GW(或65GWh)。
这只是一个开始:建模表明,到2040年,在全球各地部署的长时储能的装机容量可能为1.5TW到2.5TW;或者是目前部署的总储能容量的8到15倍,到2040年将达到85Wh~140TWh。存储的电力将高达全球发电量的10%。这计划着全球到2040年将累计投资1.5万亿美元至3万亿美元,潜在价值创造为1.3万亿美元。
这些数字的规模反映了长时储能技术的多种用例以及它们在平衡电力系统和提高其效率方面可以发挥的核心作用。其中包括支持电力系统稳定性、加强企业购电协议(PPA)以及为电网偏远或不可靠的行业优化能源。同样,在离网电力系统中使用长时储能也有很大的潜力,这些离网电力系统的灵活性较低,目前严重依赖化石燃料发电。但到目前为止,预计更多的部署将与大容量电力系统的能源转移、容量提供和输配电优化等核心任务有关。
总之,长时储能在许多(但不是全部)情况下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灵活性解决方案。为了到2040年实现成本最优的电网脱碳,可能会部署一套多样化的解决方案。然而,大规模部署长时储能系统获得的价值是巨大的。据估计,到2040年,长时储能的部署每年可减少15至23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GtCO2eq),约占当今电力部门排放量的10%至15%。仅在美国,到2040年,长时储能每年就可以将完全脱碳电力系统的总体成本降低约350亿美元。
实现这一规模的部署需要显著降低长时储能技术的成本。但长时储能委员会的成员提供的预测表明,这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并且符合新兴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学习曲线。反过来,成本降低将取决于研发(R&D)、产量和制造规模效率的改进。同样,长时储能总部署,与电力部门的脱碳率和可变可再生能源(RE)发电的部署密切相关。
虽然一些长时储能技术仍处于初期阶段,但未来几年的部署可能会迅速加快。在研究建模中,在快速脱碳情景下,到2025年将部署30GW至40GW的长时储能系统(总储能容量将达到1TWh)。当可再生能源在大容量电力系统中达到60%到70%的市场份额时,就将实现长时储能发展的一个关键里程碑,很多国家计划在2025年至2035年之间达到这一目标。这促进了长时储能作为成本最低的灵活性解决方案的广泛部署。
然而,在达到这些目标之前,需要各国政府采取行动来帮助降低成本、调动必要的投资,并创造市场信号,使投资者能够从长时储能中获得可观的回报。一个有利的政府生态系统将包括实施①长期系统规划;②早期补偿机制,在市场仍处于初期阶段时减少投资者的不确定性;③支持性政策、法规和市场设计。
包括明确的可再生能源目标在内的长期系统规划对于建立储能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对早期部署和扩大规模的有针对性的支持将有助于启动市场,并触发成本学习曲线。最后,支持性的市场设计,例如能够获取长时储能全部价值的容量机制和政策,将使投资者能够将其支出货币化。总之,这些措施最终将有助于确保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实现能源转型。
研究报告提及的长时储能技术
长时储能这一术语用于涵盖具有不同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准备程度的广泛技术。虽然该类别不排除锂离子电池、氢气储能或大型抽水蓄能设施,但该报告侧重于能够满足锂离子电池和其他电池以外的长时储能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在本文中称为“长时储能”,不包括氢气储能、锂离子电池或大规模抽水蓄能发电设施。
新型长时储能可大致分为:机械储能、热储能、电化学储能和化学储能。
(1)机械储能
最广泛和最成熟的储能技术是抽水蓄能设施,这是一种机械储能形式,占全球总储能容量的95%。如今出现新型抽水蓄能设施,以减少其对地理条件的依赖。
其他新兴的机械储能解决方案包括压缩空气储能系统(CAES)和基于重力的储能系统。第压缩空气储能系统(CAES)将能量以压缩空气的形式存储在压力调节结构(地下或地上)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CAES)还包括热储能,用于存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并在放电循环中重复使用。基于重力的储能系统是另一种具有发展前途的机械储能形式,它通过提升在需要能量时释放的质量来储存能量。这项技术目前在商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最后,机械储能也可以采用液态二氧化碳的形式,可以在高压和环境温度下储存,然后在闭环中的涡轮机中释放,并且不会产生碳排放。
液态空气储能系统(LAES)的工作原理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CAES)类似,使用电力,通过压缩空气来冷却和液化介质,并在低压下将其储存在低温储罐中。出于这个原因,液态空气储能系统(LAES)有时被归类为机械储能,有时被归类为液态空气储能系统(LAES)。
B.热储能
热储能技术以热能的形式存储电能或热能。在放电循环中,热量被传递给流体,然后通过热力发动机提供动力,并将电力释放回系统。根据储存热量的原理,热储能可分为显热(提高固体或液体介质的温度)、潜热(材料的相变)或热化学热反应(吸热和放热的基础)。这些技术使用不同的介质将热量储存在绝热容器中,例如熔盐、混凝土、铝合金或岩石材料。同样,充电设备的选择也多种多样,最广泛使用的热储能技术是熔盐与聚光太阳能(CSP)发电设施相结合,但是,该技术与其他新型长时储能技术不同,因为它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由于它不是模块化的,因此无法广泛部署,聚光太阳能发电设施占地面积大,仅在太阳辐射高的地区更高效)。尽管如此,熔盐可以有效地用于新型热储能,以独立于聚光太阳能(CSP)发电设施存储电力。
热储能技术可以同时释放电力和热量,支持热力部门的脱碳,热力部门的碳排放约占全球的50% (与其相比,2019年电力部门占20%)。在总热量消耗中,估计只有大约10%由热储能技术提供,可以通过向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密集型行业提供零排放的热量,来支持该行业的脱碳,并且几乎没有脱碳替代方案和其他供热应用(例如区域供热网络)。
C.化学储能
化学储能系统通过产生化学键来储存能量。两种最流行的新兴技术都基于电转气概念:电转氢和电转天然气。
在第一种情况下,电力用于为电解槽提供动力,电解槽产生的氢气可以储存在储罐、洞穴或管道中。当氢气被供应到氢气涡轮或燃料电池时,其能量被释放。如果氢气与二氧化碳结合生成甲烷,则生成的天然气(称为合成气)具有与天然气相似的特性,可以在常规发电厂中储存和燃烧。类似地,氢气可以转化为氨气直接燃烧。
D.电化学储能
不同化学成分的不同电池正在出现,以提供长时储能的灵活性。
电化学液流电池将电能存储在两种化学溶液中,这些溶液存储在外部储罐中,并通过选择性隔膜实现充电和放电过程。这些电池适用于化学和设备成本可能较低的长期应用。
新兴金属空气电池依赖于低成本、丰富的地球金属、水和空气——这意味着它们具有高可扩展性和低安装系统成本的潜力。此外,这些解决方案通常不会遭受热失控的影响,因此可以安全地安装和操作。
还有具有液体电解质和金属阳极的混合液流电池,它们结合了传统液流电池和金属阳极系统的一些特性。
锂离子电池、氢涡轮机和大型地上抽水蓄能设施
该报告对长时储能系统和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进行了区分,因为长期灵活性范围内成本的增加使得锂离子电池在长期灵活性范围内没有竞争力。
基于氢气的储能和通过涡轮机(以及燃料电池)重新转换为电力可以用于长时储能,但由于在较低的持续时间下的成本性能不同,因此在报告中单独提及。
大型抽水蓄能设施没有包括在所考虑的技术范围内,因为新型抽水蓄能的部署优势和经济性预计将超过这些长时储能系统,并且地理限制较少。
数据收集和基准测试
该报告中使用的数据是从长时储能委员会成员那里收集的,他们总共提交了10,000多个数据点,概述了其技术的成本和性能。数据由独立的第三方清洁团队汇总和处理。
长时储能委员会成员提供了两条预计轨迹的成本和绩效数据,说明这些指标将如何从“渐进式”场景转变为“中心式”场景:
•渐进式场景:数据反映了乐观的成本降低轨迹和学习率。
•中心场景:数据反映了保守的成本降低轨迹和学习率。
数据根据标称持续时间分为两种原型:8到24小时以及24小时以上。
一些长时储能委员会成员提供这两个范围的产品。对于每个原型、每个成本、设计或性能指标的聚合数据点创建了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同时保留了每种技术的数据机密性。在数据点聚合后,处理中位数数据,然后产生最终数据集:在中心场景和渐进式场景中持续8到24小时和24小时或更长时间。创建的原型被用作对总可寻址市场(TAM)建模的输入,并通过报告中介绍的替代技术产生对成本竞争力的洞察。分析的未来迭代旨在为每种技术类型合并更多数据点,从而允许对每个长时储能类别(机械储能能、热储能、电化学储能和化学储能)和持续时间原型进行分解分析。
报告中的技术基准建立在麦肯锡公司开发的电力模型(MPM)、电池成本模型、可再生能源成本和容量因素的能源洞察模型、其他专有资产以及来自外部数据提供商和数据库的众多基准之上。分析团队还与长时储能委员会以外的专家和提供专业知识的委员会成员一起测试了这些分析的结果。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加快构建新一代煤电体系怀柔实验室灵活燃煤发电团队副总师徐进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有关要求,夯实煤电兜底保障作用,积极推进煤电转型升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制定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
美国储能行业迎来重磅消息——美国本土企业StrytenEnergy宣布将全美电池产能扩大至24GWh。这一战略布局覆盖军用、电网储能等关键领域。StrytenEnergy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迈克·贾德(MikeJudd)表示:“扩大本土产能是公司对美国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坚定承诺。在能源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StrytenEnergy制造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
据外媒报道,储能开发商EnergyVault公司计划收购Enervest集团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运营的125MW/1GWhStoneyCreek电池储能项目。日前,EnergyVault公司宣布,该公司已经从其合作的开发商Enervest集团手中收购了这个电池储能项目,但未透露收购金额。双方在去年签署了一份初步合作协议,EnergyVault公司
4月10-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盛大启幕。海辰储能全方位展示储能产品的创新实力,呈现从长时储能到极端环境、从工商业到户用等全场景定制的储能产品矩阵,同时以产品发布、联合定义、技术赋能为主线,打造一场专业深度的储能盛宴,为与会者带来前沿的产品技术体验。海辰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
全球瞩目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于4月10日在北京盛大开幕。作为融捷集团旗下新能源事业板块的核心企业,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融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携多款明星产品重磅亮相,涵盖52Ah至630Ah全容量电芯矩阵、314Ah-1P104S电池PACK、261kWh工商业储能柜及5MWh液冷储能电池
伴随大型储能项目对系统性能要求的提升,以314Ah规格为主的大容量电芯凭借度电成本更低、BMS管理精度更高、装配简化程度高等显著优势正加速成为市场主流,电芯市场竞争已正式迈入追求“更高技术标准、更长储能时长、更严格的安全保障”2.0竞速时代。电芯技术跨入高效能竞争期据InfoLinkConsulting最新
2025年4月10日,第13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峰会同期,行业风向标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了《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5》及2024年度中国储能企业出货量系列榜单。2024年度,在中国储能PCS提供商国内市场排名中,科华数能再次位列榜首,蝉联排名第一!这一佳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日前,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区)与江苏富仕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协议,建设绿氢智慧能源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5万吨绿氢、60万吨绿色甲醇和40万吨绿氨项目。据了解,该绿氢智慧能源一体化示范项目计划总投资62亿元,主要生产绿氢、绿色甲醇和绿氨。
2025年4月10日,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的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先生作主旨报告,并重磅发布了《储能产业研
4月10-12日,储能行业一年一度的重量级盛会#x2014;#x2014;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展会期间,中储国能在A1展馆隆重亮相,前来洽谈、交流、合作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引发高度关注。#x1F53C;中储国能展台外景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
日前,南非电力和能源部宣布了电池储能采购计划(BESIPPPP)第二轮招标中标者。此次招标已经选定8个投标者,他们将在电网运营商Eskom公司运营的变电站部署总计615MW电池储能系统组合,并在融资结束之后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分布在南非多个地区,一旦上线运营,将根据签署15年电力采购协议(PPA)为Eskom
据外媒报道,新加坡可再生能源生产商VenaEnergy公司在南澳大利亚州的一个87MW太阳能发电场配套部署了41.5MW电池储能系统。该项目位于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东南约90公里处的TailemBend,占地面积达207公顷。VenaEnergy公司确认,该项目将通过ElectraNet公司运营的TailemBend变电站接入澳大利亚国家
2025年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本届峰会齐聚全球储能一线品牌,共探行业发展大势。作为全钒液流储能领域的领军企业,星辰新能携星辰装备、星辰材料、灵动矩阵三大业务板块惊艳亮相,全面展示能源科技与数字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打开能
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加快构建新一代煤电体系怀柔实验室灵活燃煤发电团队副总师徐进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有关要求,夯实煤电兜底保障作用,积极推进煤电转型升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制定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
近日,高泰昊能首个离网储能站控系统应用项目——恒达户外储能100kW/200kWh项目,成功落地并正式投入运行。这不仅是公司技术实力的体现,也是把握市场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离网储能站控系统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电网覆盖薄弱的偏远地区,如山区、无电区、海
2025年4月10日,在ESIE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储能展览会”)上,中创新航正式宣布392Ah储能电芯及6.25MWh液冷集装箱系统产品全球首发量产下线,并展示了314Gen2.0超长循环电芯、600Ah#x2B;大容量电芯等创新产品,为储能电站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更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是现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4月15日,华中能源监管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华中区域“两个细则”部分条款修订意见的通知。修订内容包括:新型储能按照《电化学储能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GB/T36547)、《参与辅助调频的电厂侧储能系统并网管理规范》(DL/T2313)要求,自第一台PCS并入电网时纳入。并网主体应严格
2025年4月10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ESIE2025)上,宁德时代发布智慧储能管理平台——“天恒·智储”,为储能站客户带来含安全预警、效能优化及智能运维在内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当前,储能行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宁德时代天恒·智储平台通过“大数据+AI大模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广东电网公司2025年配网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专项招标招标公告发布,(项目编号:CG0300022002022130),本次招标含配网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共1个物资品类,最高限价2347.05万元。1.招标条件本招标项目广东电网公司2025年配网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系统专项招标,招标人为广东电网
在储能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电芯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领军者,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上,其集成于新型储能系统“天恒”的587Ah大容量电芯一经展出,便备受瞩目。近日,宁德时代国内储能解决方案CTO林久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为北极星揭示了
4月10-12日,储能行业一年一度的重量级盛会#x2014;#x2014;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展会期间,中储国能在A1展馆隆重亮相,前来洽谈、交流、合作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引发高度关注。#x1F53C;中储国能展台外景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5日,甘肃省张掖市人民政府发布临泽县平川200MW/800MWh新型混合独立储能电站建设项目招商引资推介。据了解,项目占地面积约80亩,新建200MW/800MWh飞轮储能技术+磷酸铁锂电化学新型混合储能电站1座,同步配套建设110千伏升压站及其他相关附属设施,架设110千伏输出线路接入建
136号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新能源从“计划+市场”双轨制向完全市场化过渡。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市场化交易量扩大后,系统需要更强的灵活性来平衡供需。136号文件的发布和实施不仅对新能源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对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灵活性调节资源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蔚能(海宁)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赖晓明,注册资本5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含蓄电池租赁、充电控制设备租赁、储能技术服务、电池销售、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软件销售等。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能源〔2022〕209号)等有关精神,结合吉林省实际,省能源局组织编制了《吉林省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5日消息,中煤(平乐)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杜兴源,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生物质能技术服务、储能技术服务等。股权全景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中国中煤旗下中煤电力有限公司、中国能建(601868)旗下中国电力工
2025年4月10日至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本届展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汇聚全球80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展览规模突破20万平方米,成为储能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盛会。飞毛腿能源科技携多款创新产品参展,与行业同仁
在新能源电价市场化改革纵深推进之际,天合储能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EISE2025携手ULSolutions、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两家权威机构,正式发布山东泰安“肥城150MW农渔光储补项目”二期储能电站运行报告。报告显示,该站系统综合效率达87.1%,直流侧效率高达95.2%,关键指标全面领先行业同期水平。
近期,几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4月7日-2025年4月11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200MW/800MWh!中电建河北独立储能项目签约4月3日,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举行中电建储能项目签约仪式,柏乡县政府与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中电建柏乡县储能项目投资协议》。此次
2025年4月10日至12日,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盛大举行。贝肯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高性能飞轮储能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在此次展会上大放异彩,圆满完成参展活动,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企业实力彰显,聚焦储能前沿贝肯新能源是一家全球化科技型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一直致力于先进飞轮储能
2025年4月10日,全球储能行业顶级盛会——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ESIE2025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