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为推动面向国家碳中和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拟设立“重型车辆氨氢融合零碳动力系统基础研究”专项项目,针对重型车用氨氢融合燃料及其高效近零排放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为我国实现重型运输装备的碳中和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支撑。
一、科学目标
本专项项目旨在围绕氨氢融合燃料和热、电复合动力系统,探索相关化学反应动力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和系统动力学的协同机制,建立氨氢融合燃料复合动力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解决车用氨燃料点火难、燃烧慢及动态控制复杂等问题,为重型运载车辆氨氢融合燃料复合动力系统零碳排放技术创新与应用奠定基础。
二、拟资助方向
(一)氨氢燃料融合、发动机燃烧、排放物生成及后处理全过程的化学反应动力学。阐明氨车载制氢、氨氢融合燃料燃烧及有害排放物(NOx、NH3等)生成与净化机理,形成新型发动机设计理论和方法。
(二)氨氢融合动力系统中的多相多组分非稳态流体动力学。揭示氨氢融合燃料喷雾、相变机理以及混合流动规律,建立跨临界、多相多组分流体动力学模型,实现非稳态条件下燃料与空气混合的精确控制。
(三)重型车辆氨氢融合热电复合高效动力系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及其动态控制方法。阐明多源能量在动态条件下的调配与控制机制,建立车用高效氨氢多源复合动力系统设计理论与协同控制方法。
三、资助期限和资助强度
本专项项目资助期限为5年,项目研究期限应填写“2023年1月1日—2027年12月31日”,拟资助1项,直接费用为1500万元。
四、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资格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1.本专项项目从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2项的范围;获资助后计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总数的范围。
2.申请人和参与者只能申请或参与申请1项本专项项目。
3.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专项项目中的研究项目。
(三)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书报送时间为2022年4月15日—4月21日。
2.本专项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专项项目指南”和《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本专项项目旨在紧密围绕指南公布的科学目标集中国内优势研究团队进行协同攻关,申请人应针对拟资助研究方向具体阐述拟开展的研究内容、方案及资金预算。同时要求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开展深入、系统的研究,各研究方向间要有紧密和有机联系,研究内容互补,充分体现项目整体研究与各研究方向的科学目标实现路径,各研究方向间涉及材料、数据和方法的应进行共享。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isisn.nsfc.gov.cn/(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基金管理联系人申请开户),按照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专项项目”,亚类说明选择“研究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科学部综合研究项目”,申请代码选择“T01”。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5)本专项项目的依托单位和合作研究单位数合计不得超过5个。主要参与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贡献者。
(6)申请书应突出有限目标和重点突破,明确对实现本专项项目总体目标和解决核心科学问题的贡献。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专项项目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7)专项项目资金管理采用预算制。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规定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177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认真如实编报项目预算,依托单位要按照有关规定认真进行审核。
3.本专项项目实行无纸化申请,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依托单位只需在线确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须报送纸质申请书,但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认真审核,在项目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2022年4月21日16时)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在截止时间后24小时内在线提交本单位项目申请清单。项目获批准后,依托单位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一并提交。
4.本专项项目咨询方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联系电话:010-62328382。
(四)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专项总体科学目标,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每年应举办一次项目年度学术交流会,并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
2022年3月15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科威尔发布公告称,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总经理蒋佳平先生的辞任报告。蒋佳平先生因工作调整变动辞任公司总经理职务,辞任后,仍担任公司董事。经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提名,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总经理及副总经理的议案》,董事会同意聘任傅仕涛先生担任公司总经理,聘任唐德平先生担任公
2025年1月7日,山西忻州经济开发区与赛拉弗电力在忻州隆重举行“燃料电池系统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据悉,该项目拟落地忻州经济开发区核心区,主要生产氢燃料电池系统。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能5000台套,年产值约13亿元。据了解,江苏赛拉弗电力发展有限公司(简称“赛拉弗电力”)成立于2014年
1月1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构建清洁高效的能源生产体系,大力推动风电、光伏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延申阅读:湖南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由唐山市新能源集团承建的加氢量最大的商用加氢站——海港经济开发区海保路加氢站,顺利通过海港经济开发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等部门联合验收。该加氢站同时也是目前唐山市储气量最大的加氢站,标志着唐山市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据了解,海保路加氢站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中国能建华北院设计的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绿色氢能关键装备检测实证研发中心项目1号测试场完成为期4天的“5兆瓦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一体化测试平台”测试验证,实现一键冷热启动、极化曲线测试、风力发电曲线模拟、升降负荷试验、动态响应测试、各功率点稳定运行测试、小室电压
1月16日,张家港国富融才咨询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施剑,注册资本为5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融资咨询服务;财务咨询;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创业投资等。该公司由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1月16日,氢潼新能源氢能产业基地投用暨首批氢能物流车交车仪式在重庆市潼南区举行,标志该区在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快培育氢能新质生产力上步入了发展快车道。据了解,首批10辆4.5吨氢能冷链物流车正式交付。该批氢能冷链物流车搭载了氢潼新能源研究院自主研发的90kW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续航里
近日。埃萨尔能源转换公司(EET)今天与恩卡公司(Enka)签署了一项工程、采购和建筑合同,用于位于柴郡艾尔斯米尔港斯坦洛制造厂的旗舰低碳氢生产厂(HPP1)。2024年10月,联合王国政府宣布同意提供资金以支持HPP1大型低碳氢项目。HPP1的生产能力将为350兆瓦,每年将吸收大约60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将
近日,北极星氢能网获悉,齐鲁氢能(山东)发展有限公司氢能一体化项目正在进行试生产,今年年初将投入运营,项目全部达产后,其将成为国内第一大液氢供应商。项目总投资5.5亿元,主要生产高压氢气和液氢,该项目分为一期和二期,其中一期年产液氢3300吨、二期年产液氢9900吨,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
近日,国科绿氢(湖州)科技有限公司10%股权转让,交易价格为590.5206万元。转让方为湖州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科绿氢(湖州)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湖州市吴兴区西塞“科学谷”,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核心技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双碳”战略目标为导向,致力于提供安全、高效的绿氢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025年1月10日,内蒙古达茂旗委书记贾保良一行莅临齐鲁氢能,就氢能产业发展进行深入参观考察。齐鲁氢能总经理赵爱德及国富氢能总经理王凯亲自带队接待,双方就氢能产业的合作与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达茂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产业优势,是发展氢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22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钧,中科院院士、仙湖实验室理事长张清杰共同为兰石-仙湖氢能及氨氢融合装备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甘肃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马腾宇,甘肃省政府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郭克斌共同为甘肃省氢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揭牌。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蔡晓红
据北极星氢能网不完全统计,9月,国家以及各地方共出台10条氢能政策,在国家层面,多项氢能相关技术产品入选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在地方层面,各地针对氢能相关实施细则做出规定。详情如下:国家9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9月26日,蒙娜丽莎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投产暨佛山市南海区氨氢供应体系建设规划方案发布会在南海区蒙娜丽莎集团总部举行。会上,蒙娜丽莎全球首条陶瓷工业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量产线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在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上迎来新突破。同时,南海区在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艾可蓝控股子公司中海蓝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蓝航”)成功与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中策”)、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签署了氨氢发动机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合作开发协议。此举标志着双方在氨氢发动机尾气处理技术领域的深度合作,为推动内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7月15日,安清科技氨氢融合装备制造总部项目签约落户广东丹灶。此次签约的安清科技氨氢融合装备制造总部项目总投资约2.2亿元,项目包含综合型能源加注和产业化装备制造两个板块,将推动形成氨氢新能源“采-储-运-加-用”全产业链条,有效解决氨氢融合“缺氢少氨”的问题。同时,也将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辉丰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辉丰石化与宝武清能签订《氨氢能源领域合作协议》。双方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深度合作,共建中国宝武生产基地氢能保障项目;双方同意组建项目公司进行加氢站的开发建设,规划审批、施工建设、升级改造、后期维护、配套经营等业务。协议主要内容
近日,广东兰石氨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标志着兰石重装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步伐,依托氢能及氨氢融合新能源产业布局优势,开启新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新征程。该公司由兰石重装、仙湖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区邦文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和佛山澜海智盈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四方合资而成。业务涵盖氨氢集成
目前,液氨的储存方式包括全压力式的球形储罐、全冷冻式的存储和半冷冻式的液氨存储罐。——中集安瑞科氢能业务中心氨氢事业部副总经理蒋孙建2023年11月1日,SNEC2023氢能大会——氢能前沿技术论坛(一)在上海顺利召开,本场论坛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氢能的发展之路,共同展望新型电力系统视角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7日晚间,兰石重装发布公告称,与仙湖科技、邦文旅游、澜海基金签署了《投资合作协议》,四方认准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及装备制造的精准布局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拟共同出资3000万元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组建合资公司广东兰石氨氢能源装备有限公司。该公司经营范围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0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骏到访吉电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才延福,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牛国君与李骏院士就氨氢产业融合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并达成共识。才延福对李骏院士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介绍了公司氨氢产业基本情况。才延福表示,吉电股份锚定建设世界一流清
近日,中集安瑞科旗下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研发及生产的国内首台低温无水氨运输车成功下线并实现批量交付。低温无水氨运输车实现了无水氨从中压到低温运输的转变,该产品具有安全性更高、运输效率更优、环保性更佳、适用性更强的优点,在国内无水氨运营模式中开创先河。低温无水氨运输车采用专
1月29日,由福大紫金公司研发的10千瓦级氨氢燃料电池发电装置,在中国铁塔龙岩公司古田会址通讯基站成功运行,拉开公司新年序章。此次运行的10千瓦级氨氢燃料电池发电装置是在3千瓦级一代机的基础上的迭代升级产品,在保持原有零碳排放、高经济性、高安全性、低噪音、长续航、智能监控、多场景适用等综
1月6日,由福大紫金公司和金龙客车共同打造的全国首辆氨氢燃料电池客车启动暨签约仪式在福州大学举行。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国龙,福建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碧海,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陈锋,紫金矿业集团副总裁龙翼,福建省科技厅高新处王志锋处长,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
2月13日,由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大紫金”)开发的3千瓦级氨-氢燃料电池发电站正式交付中国铁塔龙岩分公司。该发电装置为中国铁塔位于龙岩市曹溪镇一座经常性离网基站提供持续不间断的电力保障,目前已实现成功发电并稳定运行。氨-氢燃料电池发电站是福大紫金设计制造的一款以氨为燃料的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