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碳管家碳交易MRV评论正文

迈向标准化 我国环境与气候风险披露的进阶之路

2022-03-25 09:08来源:绿创碳和关键词:低碳转型ESG碳足迹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环境与气候风险披露让投资者了解企业科技水平,帮助正确的投资决策,倒逼产业升级。企业的节能减排措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排放强度是衡量企业生产水平的关键指标。有关环境影响项目的董事会决议则间接反映企业的管理理念。可以预见,在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以及环境规制不断加强的趋势下,高污染企业势必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与更低的利润率。

(来源:绿创碳和 ID:lvchuangtanhe)

不同于财务类信息,ESG报告中的环境与气候风险披露需要特定的专业人员分析与解读。由于相关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专业人才匮乏,企业出品的ESG报告存在良莠不齐、缺少主线,“胡子眉毛一把抓” 等问题。

一般认为,企业的ESG绩效有助于投资者中长期的决策,上述绩效较好的企业意味着其面临较低较少的社会和政策风险。从这一点看,企业环境与气候风险的披露要能够评价企业与相关政策的一致性与未来趋势,展现企业对行业管制的预期,让披露的数字拥有可比较、好解读的价值。

因此,必须努力建立一个单一的、全球适用的、强制性的披露框架和统一标准,进一步推动数据、指标和方法假设的标准化,促进跨行业和司法管辖区的应用。

1. 披露内容

需要以可比和一致的方式披露气候风险和其他相关因素。这里的气候风险包括物理风险(即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所带来的直接风险)和过渡风险(即在低碳转型过程中,政策、技术创新、消费者偏好变化等对发行人长期盈利的影响);其他相关信息应包括应对气候相关问题而制定的治理结构和公司战略。贝莱德建议SEC发布指导意见,鼓励发行人执行气候信息披露的内容应与TCFD所规定的一致,包括以TCFD框架为模型的定性和定量披露以及行业特定指标,如可持续发展会计标准委员会(Sustainability Ac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SASB)所确定的指标。

2. 定量披露

首先,建议SEC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作为强制定量披露的起点;同时,考虑到范围3和其他定量风险的披露需要分阶段进行且相关数据和方法仍在不断演变,建议SEC进一步发布指导意见,鼓励发行人提供与TCFD框架一致的量化信息。其次,建议SEC将前瞻性目标的披露纳入强制性报告要求范围,对此类目标的披露将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发行人将如何实现能源转型的目标。最后,支持监管层将高层讨论纳入对发行人应对气候风险能力的评估,建议SEC鼓励发行人披露其气候情景和过渡路径调整分析中使用的具体情景和假设。

3. 披露方法

首先,企业对气候相关的披露通常考量长期因素,因此披露频率可为每年更新;同时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及发行人及时提供信息的能力,披露时间应与年度股东大会的时间安排合理一致。其次,任何新的披露要求都不应取代、排除或减少发行人在气候披露方面的义务。最后,为了获得一致性,SEC可考虑促进一致陈述的要求,并考虑针对"范围1、2、3"的影响如何分阶段实施新的披露要求。

4. 披露对象

目前,与公共发行人提供的信息相比,私人发行人的气候信息较为缺乏。为避免公开和私人市场气候披露之间的监管套利,气候相关披露要求不应仅限于公开发行人。鼓励SEC探索监管方式,强制要求大型私人发行人进行与气候相关的披露,加强市场的平等与透明。

5. 协调合作

SEC监管、监测和审查可持续性报告和气候相关披露的最快速且有效的方法是与TCFD、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简称IOSCO)和迄今为止在可持续性报告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部门加强合作,制定一套单一的、可持续报告的全球标准,帮助发行人有效执行且利于投资者为风险溢价等估值进行评估。

尽管包括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在内的指引正被越来越多企业采用,但企业实际遵循此类框架具体建议的程度却参差不齐。

日本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对气候风险的讨论最为频繁,欧美企业紧随其后,而中国企业则大幅落后于全球同业。

在四大股指(沪深300、标普500、欧洲斯托克50和日经225)成分股当中,日本企业讨论气候风险的频率最高。其中,有52%的日经225企业(市值占比68%)在其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讨论了气候风险,欧洲斯托克50企业的比例为40%(市值占比44%),而在标普500企业的比例为33%(市值占比53%)。

沪深300中的中国企业在此方面明显落后,只有3%的沪深300企业(市值占比13%)在其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讨论了气候风险。

当前的披露情况与包括TCFD在内的气候风险披露指引的要求之间仍存在差距。

企业应在气候风险披露和财务表现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企业可针对中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陆续出台的关键政策进行分析,如碳定价及能源结构变化等,就资本成本、估值和市场份额进行成本和机遇的预测。平安目前正根据其投资组合内公司的特定收入流及面对物理和转型政策风险的预期影响,开发反映气候风险的投资组合资产再定价模型。

在披露气候风险时,企业应从后瞻性信息转变为前瞻性信息。类似于碳足迹的后瞻性数据与公司估值的相关性有限,因为后者主要建基于财务前景。除当前的排放数据外,公司还应采用前瞻性预测,如未来生产曲线,并披露公司为应对未来的气候风险而正进行的投资及/或采用的策略。与气候相关的尾部风险指标(如气候风险估值模型)的冒起带来了希望,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就企业抵御气候变化所致下行风险的能力进行筛选。

企业应运用可规模化使用的工具来自动检测信息披露质量,以实现更为真实、透明和可传达的信息披露。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清晰的定义、公认的方法论和对披露执行要求不够严格,可能会导致企业容易对环境的可持续性进行不实陈述。

监管机构和标准制定机构应该引导企业采取更可信、更透明的披露方式。评估企业气候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并检测潜在的“漂绿”行为及不实陈述。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气候风险披露绩效排名。

参考资料:

1.监管推进,ESG信息披露问题及挑战引热议

2.中国气候风险披露水平仍存在显著提升空间

3.图片来源于网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