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产业企业正文

国家能源集团16家公司/部门重点计划披露 含“三改联动”、新能源等目标!

2022-03-28 13:45来源:国家能源集团关键词: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煤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巩固核心优势 强化产业协同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能源保障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济师、总调度室主任 刘志江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了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重要地位,正本清源、一锤定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来看,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煤炭在能源供给中的安全兜底作用不会改变,煤炭企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支撑价值不会改变。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要先立后破、稳中求进、逐步实现。

近年来,煤炭发展面临生态环保约束增强、安全生产压力有增无减、市场供需平衡基础较为脆弱、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去年四季度以来能源供应形势持续偏紧,总书记专门就能源保供作出了重要批示,国务院及上级部委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部署能源保供工作,特别强调保障民生用能,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国家能源集团坚决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把增产保供、稳价稳市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克服了煤炭资源不足、采掘接续紧张、煤电超发亏损等挑战,有效调整经营策略,全力以赴、多策并举,快速实现从应急保供向常态化高位运营转变,高质量完成年初寒潮、全国两会、建党百年、迎峰度夏度冬等重要时期保供任务。全集团煤炭产量连续四个月突破五千万吨,年度发电量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煤炭产销量、发电量分别占全国的18%和14%。一体化出区调运量创下日均107万吨新高位,船舶运输量首次突破两亿吨。国家能源集团保煤攻坚力、保电执行力、整体协同力、政策落实力、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全面彰显。

国家能源集团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风力发电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拥有煤炭、电力、铁路运输、航运、煤化工等诸多产业,能够在国家能源短缺时及时提高产能,高质量完成保供任务,得益于煤电联营,也得益于大协同效应。集团通过强化一体化指挥调度,推动了不同产业间的一体化协同,自有铁路的运转周期、黄骅港卸车装船效率都突破了历史水平。国家能源集团火电的内部煤炭供应率超过了50%,坚决执行电网的调度指令,发电增速持续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做到了增供保供,充分发挥了能源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接续奋进“十四五”,国家能源集团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带头稳价保供,统筹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保持战略定力,聚焦主责主业,坚守安全底线,巩固核心优势,强化产业协同,稳定市场预期,持续保障民生用煤用电用暖。严格落实国家宏观调控要求,深化保供长效机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重点突破产业链循环堵点,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提升能源资源供给保障能力。增强煤炭合规稳产能力,加强市场外购煤、电厂外采煤和进口煤组织,加强电力热力稳定供应,保障路港航顺畅运转,强化油化品市场保障。履行稳价稳市责任,保证中长期合同月季年履约率,提高社会贡献度,承担起国家煤炭供应安全保障的责任,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能源保障。

瞄准安全高效绿色智能

推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煤炭运输部 杨荣明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学习后深受教育、倍感振奋。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引领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挥好煤炭在我国能源领域的基础性、兜底性保障作用,把能源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指明了方向。

长期以来,煤炭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去年,面对9月份以来的全国电力供需紧张形势,煤炭保供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煤炭产业要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推进煤炭安全高效智能绿色开采、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1年,国家能源集团各煤炭生产单位讲政治、顾大局,勇担当、善作为,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精心组织生产,付出了超常的努力,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保供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答卷。

积极推进增产保供。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年新增能力900万吨,15处煤矿列入拟核增产能煤矿。全年自产商品煤5.71亿吨,同比增长8.3%,2021年连续四个月突破5000万吨,集团及多个单位全年产量及单月产量创历史新高,全力保障能源供应。

积极探索清洁安全高效开采。革新开拓开采方法,推广应用无煤柱开采、保水开采、精采细采等清洁开采技术。全面实施节能降耗,加大瓦斯抽采利用。推进集团安全高效、绿色矿山建设水平不断提升,54处煤矿进入行业特级安全高效矿井行列,新增16处省级以上绿色矿山,露天矿排土场复垦率、井工矿沉陷区治理率达到95%,神东生态环保治理项目获评国家“母亲河奖”。煤矿塌陷区、排土场治理与光伏发电同步实施取得成效。截至2021年底,国家能源集团建成28处千万吨级及以上煤矿,建成3个3000万吨级以上的现代化露天煤矿,30座煤矿入选全国煤炭科学产能百强。

积极开展智能化矿山建设。按照“一套体系全面统筹、两种模式激发创新、三类煤矿示范引领、五位一体高效推进”建设模式,建成采煤面65个、掘进面45个、洗煤厂18个、固定岗位超过一半无人值守、技术及建设覆盖面过85%,推动了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发布应用“煤矿鸿蒙”,5G网络煤矿应用实现突破,无人机巷道巡检成功测试,首套超大采高巷道快掘成套设备投入运行,煤矿无人驾驶矿用无轨胶轮电车路试成功,露天矿无人驾驶、连续采煤工艺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下一步,煤炭产业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执行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稳健、协同、赋能、提质的工作导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快推进国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研攻关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攻关,瞄准煤矿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狠抓安全基础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持续优化生产组织,提高全员生产效率,加快建设智能矿山,推动产业革命,坚持矿山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绿色矿山,持续推进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效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集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发扬煤炭人勇担当、善作为的战斗精神,勇毅笃行、踔厉奋发,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开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科技创新支撑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科技部主任 李全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去年9月13日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视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再次指明了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对我们进一步做好能源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来,国家能源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支撑一流企业创建、引领行业科技进步、服务科技强国建设、领先全球能源科技”的科技创新战略,科技创新布局与体系更为合理,形成了以高端智库、前沿技术研究院、产业研究院、科研平台为主体的研发力量;“十三五”期间牵头承担1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织实施以年度十大科技攻关项目为代表的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牵头发布国际标准2项,为集团一体化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

煤炭开发领域,8.8米大采高工作面安全智能开采等一系列技术支撑2亿吨级神东矿区指标国际领先,应用煤矿地下水库技术有效保护利用矿井水资源,神东矿区植被覆盖率从开发初期的3%-11%增加到70%以上。依托“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技术及示范”国家科技项目,建成了胜利露天矿、宝日希勒露天矿和敏东一矿井工矿区等3处示范工程,植被覆盖度提高了35%以上,废迹地治理率达100%。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技术研发,2022年将实现5个100%目标,2025年全面实现煤矿智能化。

燃煤发电领域,掌握了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关键技术,在江苏泰州建成全球首台百万千瓦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综合指标世界最优。依托“高效灵活二次再热发电机组研制及工程示范”国家科技项目,攻克了高效灵活、污染物超超低排放、智能化控制、机组快速启停、深度调峰等关键技术,机组效率达48.11%。自主研发的电站分散控制系统(DCS)打破垄断。开展燃煤锅炉混氨燃烧技术研发,掺氨比例达35%,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现代煤化工领域,全面掌握煤制油品/烯烃等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煤制油品/烯烃大型现代煤化工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成套技术创新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开发的煤基喷气燃料、航天煤油等特种燃料,拓展了我国特种燃料来源。采用自有技术建成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正在建设5万吨/年PGA(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项目,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供重要技术路径。

大力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研发的测风选址、装备设计与制造、建设及运维等风电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建成亚洲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全面攻克特高拱坝结构水电站建设难题,智慧水电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鄂尔多斯建成亚洲唯一的CO2捕集与地质封存全流程CCS项目,已封存30万吨二氧化碳;在陕西锦界电厂建成国内最大规模的15万吨/年燃煤电站CO2捕集示范装置。

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牵头组建“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研发可再生能源制氢和加氢站关键技术与装备,建成我国首个35MPa/70MPa双模式的江苏如皋商业加氢站。积极开展储能、低碳城市综合能源、干热岩、煤基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技术研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一步,国家能源集团将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榆林化工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四个面向”,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能源安全新战略,进一步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资源统筹配置和政策支持力度,培育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打造能源相关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为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提供科技支撑,为建设科技强国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央企力量。

促进煤化工产业

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化工部主任 杜善明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听取了集团包头化工贾润安代表《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发言,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碳达峰碳中和进行深刻阐述,对能源绿色转型作出重要指示。这是总书记继2021年9月13日考察榆林化工后,又一次听取集团煤化工产业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让煤化工产业全体人员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我们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集团煤化工产业在新的发展征程上再建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多年来,集团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积极探索和发展以煤制油、煤制烯烃为代表的大型现代煤化工技术,实现了化工原料多元化,先后建成鄂尔多斯108万吨/年煤直接液化项目、包头60万吨/年煤制烯烃(MTO)项目、宁煤50万吨/年煤制丙烯(MTP)项目和4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项目等一批国家级示范工程,并成功实现商业化运营,产业规模位居全球前列;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煤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间接液化三条现代煤化工技术路线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了不同于石化路线的有特色煤化工产品、煤基特种燃料,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产销量、利润等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集团作为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重要探索者和领军者,经过20多年发展,形成了集技术研发、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为我国煤炭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低碳化发展新途径。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集团榆林化工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总书记的讲话,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煤化工产业“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等重大命题,清晰阐明了煤炭、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路径等重大问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榆林化工重要讲话精神,国家能源集团近期制定发布了《国家能源集团化工产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榆林化工重要讲话精神行动计划(2022-2030)》,明确了“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化工产业60条重点任务,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坚持创新发展、坚持安全生产、坚持绿色低碳、坚持煤化协同的原则,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推动煤炭从燃料向原料、材料转变,实现生产过程安全稳定、绿色清洁水平提高、科技攻关创新突破、产业发展扩能提质、运行效能稳步提升、人才队伍发展壮大,使煤化工产业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服务百姓美好生活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主要行动是:一是聚焦发展,积极推进陕西榆林煤油化新材料创新示范基地、宁夏宁东煤化工国家创新基地、内蒙古鄂尔多斯煤化工国家创新基地、新疆哈密煤油化新材料创新示范基地、包头化工新材料基地、内蒙古焦化近零排放产业园区等“六大基地”和新疆PGA、海南PGA、宁夏英力特电石改造等三个项目建设,推动煤化工原料路线及工艺路线多元化、“油-化-新材料”产品体系多元化,打造煤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聚焦创新,加快煤直接液化Ⅱ代技术、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煤基炭素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品等新产品、新工艺技术研发,生产高性能、高附加值、稀缺产品,实现产品在高端领域、尖端领域的应用,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实现价值链;三是聚焦提效,大力实施绿色环保升级改造工程,开展煤气化装置安全稳定清洁运行攻关,全面推进节能降耗对标,实施“领跑者”计划,积极开展智慧化工建设,不断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提高煤化工产业安全稳定清洁运行水平;四是聚焦双碳目标,推动绿电、绿氢与现代煤化工耦合发展实现源头减碳,加强生产用能管控,生产高含氧含碳产品固碳,实现过程减碳,开展碳捕集、封存与综合利用和作为化工原料资源化利用等途径,推动终端减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国家能源集团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煤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