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风电海上风电政策正文

2025年海上风电投产336万千瓦、打造粤东海上风电运维基地!广东揭阳“十四五”能源规划发布

2022-04-08 10:24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关键词:广东风电海上风电风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统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为出发点,统筹能源发展和能源安全,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加快转变能源生产消费方式,不断优化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第二节基本原则

——坚持供应保障,协调发展。把提高能源系统综合保障能力作为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关系,努力实现总量与结构、开发与环保、生产与供应、常态与应急协调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坚持多能互补,多元发展。将化石能源清洁利用与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非煤能源,努力形成煤、油、气、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加强与能源资源型企业的合作,构建品种多元、渠道多元、主体多元、多层互补的能源供应与储备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坚持清洁低碳、绿色发展。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坚持发展非化石能源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并举,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增加海上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形成符合市情、科学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能源消费排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坚持追赶与跨越并重,加强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托重大工程推进科技自主创新。以绿色低碳、智慧互联为方向,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加快能源与数字、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鼓励能源基础设施跨界融合发展,把能源技术及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市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

——坚持惠民利民,共享发展。加快补齐民生能源短板,推动我市农村电网提档升级,推进全市城镇燃气“一张网”建设,规划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保障城乡居民用能需求和用能价格处于合理水平,不断提升能源普遍服务水平。

第三节发展目标

经过“十四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全市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效,能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能源保障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进一步构建,更好的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能源总量目标。到202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约950万吨标准煤(不含中石油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能耗996万吨/年),“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4.67%;全社会用电量达到233亿千瓦时(不含中石油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电耗46.26亿千瓦时/年),“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6.9%,全社会用电负荷达到500万千瓦,“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12.3%。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1亿立方米,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到40%。展望至203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达到约1200万吨标准煤(不含中石油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能耗),全社会用电量达到350亿千瓦时(不含中石油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电耗),全社会用电负荷达到730万千瓦,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

——能源结构目标。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16%;煤炭消费比重降至38%;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增长至26%。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达到55%。

——能源供应能力。到2025年,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稳步增长,能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约为366万吨标准煤/年,电源装机规模达到997.5万千瓦,海上风电建成并网规模达到336万千瓦,天然气接收门站3座,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500万吨/年。全市500千伏变电站数量达3座,220千伏变电站数量21座,供电可靠性达到99.85%。

——能源系统效率。到2025年,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4.05%(以省里下达指标为准),单位GDP电耗比2020年下降5.1%。

——能源民生改善目标。人均用能达到1.6吨标准煤/人·年。在市内各区域及城际高速公路服务区建成约2000个充电桩(含私人及内部专用充电桩)。

表2 揭阳市“十四五”能源发展主要指标


注:

1.[ ]表示累计数。

2.约束性指标按省下达目标执行。

第三章 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打造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推动项目集中连片开发利用,大力推进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加快装备制造、风电运维及配套组装基地建设,将我市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2025年,海上风电投产规模达到336万千瓦(含国家电投近海海上风电拟扩容规模)。

第一节 全力加速推动海上风电开发

加快推进近海风电项目建成并网。“十四五”期间,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落地落实,加速推进海上风电项目的核准。积极推进近海海上风电项目扩容建设并按期投产(原规划装机90万千瓦拟扩容至136万千瓦,其中神泉一项目拟由31.5万千瓦续建至40万千瓦、神泉二项目拟由35万千瓦扩容至56万千瓦、靖海项目拟由15万千瓦扩容至40万千瓦)。结合国家和省最新政策,以新一轮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规划调整为契机,争取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布局落户。

积极推进深远海项目开工建成。密切跟踪国家、省有关海上风电政策的变化,按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竞争性配置、核准等开发建设工作,积极协助开展专属经济区海域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大力推进专属经济区海域风电项目开工建设。“十四五”期间,力争专属经济区海域风电项目开工规模达到480万千瓦,建成风电并网规模达到336万千瓦,形成良好的风电基地开发建设趋势,初步发挥风电基地对区域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十五五”期间,基本完成粤东千万千瓦级基地建设,实现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支撑。

科学有序安排海上风电集群送出。按照“统一规划、集群送出”的原则,统一调配输电通道走廊资源,优化海上风电并网送出成本,避免低效和重复投资。在国电投90万近海海上风电送出基础上,根据《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规划》,送出海缆路由长度不超过80公里的海上风电项目采用常规交流输电方案送至陆上,送出海缆路由长度超过80公里的海上风电项目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方案送至陆上,其中西侧场址海上风电可考虑就近接入汕尾市500千伏茅湖变电站,东侧场址海上风电可考虑就近接入普宁市500千伏盘龙变电站,将清洁电力通过粤东送电通道送入珠三角负荷中心。

第二节做大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推动装备制造企业集聚发展。“十四五”期间,充分发挥惠来临港产业园集聚优势,以国电投、远景和GE风电项目为依托,提高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能级。聚焦风电产业链高端产品、关键技术和缺失环节,精准引进风机制造、海工装备、船舶安装等配套项目。支持企业“风电制造+风场运营+工程服务”一体化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带动全产业链降本增效,培育壮大优势企业。整合优势资源、集聚创新要素,支持风电企业强创新、优品牌、促转型。打造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龙头企业、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骨干企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高成长性企业。支持GE、远景等龙头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产品研制和标准赶超,培育形成生态主导型企业,促进我市海上风电全产业链集聚发展。

加快培育产业新动能新优势。培育壮大GE总装基地等一批重点创新平台,加快推动国家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基地落地。以大型化、深远海为方向,重点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装备,推动风电产业优化升级。推动GE实现Haliade-X 12兆瓦机型的组装生产,着力突破大功率、智能化、低造价海上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突破漂浮式海上风电关键技术,打造具有高端电气装备、风电机组主要部件生产制造、整机组装等海上风电产业链布局。

第三节 打造粤东海上风电运维基地

引领海上风电产业发展。依托我市建设全省重要能源基地的契机,本着“资源产业化,深度捆绑,成果共享”原则,以海上风电资源开发带动我市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逐步将我市建设成为以发电为主,兼具示范、研发、试验和运维功能的综合性海上能源中心;并依托海上资源,借助陆上集控中心、施工码头及海上风电场本体,提高风机制造、风场施工、风场检修及运维水平,探索沿海经济发展新模式。推进海上风电母港建设,依托海上风电开发,通过产业配套及产业组合,实现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产业价值的集合。推动我市深远海海上风电的开发积极对接全国深远海海上风电规划,争取示范工程落地揭阳。

推动海上风电运维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我市海上风电主机制造企业自身技术优势,结合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开发布局,推进设立海上风电运维中心。积极发展海上风电智慧运维服务,充分应用好大数据平台技术,全面掌握不同风电场内不同风机机型的实时运行数据,打造海上风电场运行数据中心。通过运维中心和运行数据中心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海上风电场运维网络,充分掌握海上风电运维市场的主动权。研发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海上风电机组在线监测与故障预警、风电场功率预测、远程监控、能量管理和区域集控系统的综合运维平台,提升海上风电运维水平。提升海上风电领域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做好海上风电安全生产工作。

4.jpg

第四章加快推广天然气应用,促进能源结构清洁化

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天然气利用规模,促进我市天然气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不断优化能源结构,逐步提高天然气在我市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2025年,全市城镇居民管道天然气普及率力争达到40%,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1亿立方米。

第一节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大力推进揭阳天然气工程“县县通工程”项目建设,力争到2022年底,实现全市县级行政区均通达天然气主干管道,不断完善优化全市天然气主干管网布局。重点推进揭阳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揭阳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力争2022年上半年投产通气;加快推进国家管网粤东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粤东LNG配套管线普宁支线及普宁末站建设,力争2022年上半年具备通气条件。建立全市“一张网”运营机制,打通调运瓶颈,加强区域间、企业间、气源间互供互保,推动城镇燃气企业管网互通,推动区域独立供气加快转向全市联合供气,探索构建多气源竞争的供应体系。“十四五”期间,新建分输站4座,门站9座,调压站11座,阀室10个;新建高压管线196.7公里,次高压管线42.5公里,中压管线约360公里。

提升天然气供应和储备能力。按照适度超前、集约化、规模化的原则,全力扩建新建LNG接收站及调峰储气设施,进一步提高我市天然气接收、供应、调峰及储备能力。加快推动中石油广东揭阳LNG项目核准开工,规划建设1座可靠泊3~26.6万立方米LNG专用码头(包括1个泊位及栈桥等设施),建设3座20万立方米LNG储罐,推进项目在2025年试运投产,新增LNG供应能力300万吨/年。

推进旧住宅和城中村管道改造。市区继续深入开展管道天然气改造计划,梳理统计老旧住宅区和城中村管道天然气建设工程实施范围内餐饮企业等工商用户户数,引导鼓励符合供气条件的餐饮企业主动参与改造等,加快洽谈签约,加快设计施工,全面建设燃气管道,全面普及天然气使用,确保主城区旧小区管道燃气改造基本完成。鼓励燃气经营企业降低用户报装费,引导旧住宅和城中村用户积极报装和使用管道燃气,解决影响旧住宅和城中村加装燃气管道工作推进的资金问题,提高用户报装管道燃气的积极性和使用率。

第二节 有序发展天然气发电项目

有序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全面摸查我市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的用热负荷情况,推进我市集中供热、热电联产的发展,在具有稳定热电负荷的大型开发区、工业聚集区、产业园区等适度发展热电联产燃气电站。重点推进已规划的燃气热电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力争国家电投揭东燃气热电项目一期2×100兆瓦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工程建成投产。

积极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遵循以供冷供热为主、发电为辅、就地消纳、余电上网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建设分布式能源集中供热设施,积极促进用热企业向园区集聚,在具有冷、热、电需求的能源负荷中心、产业和物流园区、旅游服务区、商业中心、交通枢纽、医院、学校等推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探索“互联网+”、能源智能微网等新模式,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普宁市纺织印染环保综合处理中心续建2×70兆瓦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分布式能源项目、揭东新亨开发区新建分布式热电联产“煤改气”替代项目建设。

第三节持续扩大天然气应用领域

持续推进工业“煤改气”工作。依托“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契机,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逐步由城市建成区扩展到近郊,推动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工作,新建大型工业项目的供热设施使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全面实施新修订的广东省《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每小时3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含企业自备电站)实行“煤改气”等清洁能源改造。推进实施现有工业窑炉“煤改气”工作,制定工业窑炉综合整治计划,建立各类工业窑炉管理清单,加大不达标工业窑炉淘汰力度,加快淘汰中小型煤气发生炉。鼓励工业窑炉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推进内河船舶LNG动力改造。按照《广东省内河船舶LNG动力改造实施方案》部署,推进我市绿色水路运输系统建设,优化水运行业用能结构,统筹协调推进船舶LNG动力改造和LNG加注站建设,同步配套船舶LNG加注站项目建设。

第四节推进管道天然气工程建设

加快城镇燃气管道设施建设。统筹推进我市城镇燃气管网与主干管网的接驳管线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产。落实揭阳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加快推进棉湖凤江天然气利用工程、华钢及周边天然气利用工程、揭东天然气利用工程等天然气城镇管网项目建设,推进与国家、省主干管网的接驳管线项目建设,确保到“十四五”期末,实现榕城区、揭东区、普宁市、揭西县、惠来县、揭阳产业园、空港经济区、揭阳大南海石化工业区均通达管道天然气。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有用气需求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天然气大用户实现管网覆盖。加强我市燃气工程建设和管理,促进燃气行业健康发展,城市燃气公司要加强沟通对接,避免重复建设。推动城镇供气管网互联互通,拓展、加密城镇供气管网,重要区域建成双路或多路供气管道,加快老旧管网、场站等设施更新改造,提升天然气稳定供应能力和天然气普及率。争取“十四五”期末城镇居民管道天然气普及率达到省下达我市天然气普及率40%的规划目标。

5.jpg

第五章完善产供储销体系,增强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推进建立能源多元供应体系,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持续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第一节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大力推进海上风电发展。积极开发海上风电资源,推进已开工海上风电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大力推进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

积极推进开展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根据全省电力系统需要和抽水蓄能站点建设条件,我市揭西县的马头山和大洋抽水蓄能项目已列入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备选站点,规划装机规模均为120万千瓦。结合粤东水资源配置项目,进一步提升大洋站点装机规模至24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重点做好抽水蓄能站点的场址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

积极发展光伏发电。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项目,支持光伏发电与农业、林业、渔业的融合发展,开展平价上网光伏复合项目应用示范。支持揭东区整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重点推进广东能源葵潭农场500兆瓦光伏复合项目、惠来县鳌江镇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惠来县将军亭10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揭西县五经富镇120兆瓦光伏发电平价项目、揭西五云镇1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等。“十四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102万千瓦。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统筹规划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生物天然气项目开发,推进揭阳市中德金属生态城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二期)、揭阳市区垃圾处理与资源利用厂(二期)、惠来县含尾坑生活垃圾焚烧项目一期、揭西县生活垃圾环保处理中心项目、普宁市北部生活垃圾环保处理中心项目等建设。“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约8万千瓦。

适度发展陆上风电。因地制宜发展集中式和分布式陆上风电,推进揭阳市惠来县石碑山风电场“上大压小”(拆旧建新)、揭阳惠来海湾石风电场二期项目、揭阳揭西上砂风电场项目、国家电投揭东区潭王村“乡村振兴计划”分布式风电(光伏)试验项目等建成投产。“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陆上风电装机容量约33.8万千瓦。

高质量发展清洁煤电。科学合理推进煤电机组节能降耗升级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提升煤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和清洁化水平,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实施方案,禁止新建未纳入国家规划布局的煤电项目,加强新建煤电项目的节能审查和事中事后监管。

6.jpg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广东风电查看更多>海上风电查看更多>风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