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政策正文

贵州福泉“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建设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生产线,实现磷酸铁锂电池一体化发展

2022-04-12 09:49来源:北极星储能网关键词: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1日,福泉市人民政府发布福泉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其中规划中提出在新能源材料方面,围绕“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重点发展磷系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同时配套发展上游原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电池相关配件以及电池整装和回收、下游应用等相关产业。

重点发展磷酸铁、磷酸铁锂等磷基锂电新能源材料,以及硫酸镍、硫酸钴等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通过建链、延链,做大做强磷酸铁、磷酸铁锂等新材料产品规模。

积极引进电池装机企业,建设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生产线,实现磷酸铁锂电池一体化发展。

原文如下:

福泉市“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

前 言

福泉市素有“亚洲磷都”之美誉,是黔中磷化工产业带重要节点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磷化工产业基地。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市已经形成了以磷煤化工为主导,相关产业为配套的工业产业体系,工业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依据《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贵州省“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黔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黔南州“十四五”工业发展规划》《福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战略部署要求编制。本规划旨在确定“十四五”时期全市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定位、发展方向、布局重点和措施保障等,重点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操作性,是指导“十四五”时期福泉市工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是工业内部各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本次规划范围为黔南州福泉市全域,规划期为2021-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和环境

一、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福泉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立足“黔中转型升级示范区”发展定位、“五个福泉”发展战略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滑、主导产业疲软的影响,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一)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十三五”期间,福泉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20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33.51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0.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十二五”末的80家增加至“十三五”末的106家。工业是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财税增收的主渠道、带动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二)产业链条不断拓展延伸

“十三五”期间,福泉市立足磷矿资源优势,重点实施了“矿化一体”磷资源深加工、“钛-磷-硫”全资源循环利用新材料、磷酸铁、磷化工特种设备、化工产品包装、干粉灭火剂、光伏级氢氟酸等一批重大项目,初步形成“磷矿采选-磷化工生产-伴生资源回收利用-磷化工设备制造运维-三废综合利用”的磷化工全产业链条。主要产品覆盖磷矿、磷酸、黄磷、磷复肥、饲料级磷酸盐、食品磷酸盐、电子级磷酸、无水氟化氢、二甲醚、甲酰胺、聚磷酸铵、灭火剂、磷酸铁、磷石膏新型建材等,产品体系不断丰富,产业链进一步延伸,产业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十三五”期间,福泉市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以奖代补、财税支持等方式,推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全部科技进步投入由2015年的1.37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4.79亿元;全年财政投入科技支出由2015年的0.94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1.08亿元;全年企业申报有效发明专利由2015年的370项增加至2020年的402项。湿法磷酸净化、磷矿伴生氟碘资源回收利用、磷石膏综合利用、半水法磷酸技术以及磷化工行业工艺技术装备设备的大型化成套化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与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共建西南研究院,共创精细化工、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方向专业化的孵化器和公共技术研发中心,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技术支撑与服务。

(四)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十三五”期间,福泉市工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累计搬迁或关闭化工等27家企业,淘汰小化肥、石灰等行业落后产能近200万吨。建成磷石膏资源化利用、磷矿伴生资源氟、碘回收、废气回收等方面的项目20余个,年减少“三废”排放近700万吨,实现产值近30亿元。聚集泰福、正霸、蓝图等磷石膏综合利用企业10余家,2020年已实现磷石膏“以渣定产”。

(五)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十三五”期间,福泉市持续推进金山城区“退二进三”和“基础化工北移”战略。对位于金山城区与马场坪206、石板河片区的部分化工企业实施搬迁或关闭,并进行关闭后的综合治理。将基础化工布局在双龙工业园区罗尾塘组团,对现有的两城区基础化工实行减量化。新引进川东、胜威、星河环境等项目和现有企业项目入驻北部园区,川恒化工新型“矿化一体”磷资源深加工循环经济项目(磷酸生产线)已选址双龙工业园区罗尾塘组团并启动建设。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市初步形成“一区三园”的产业布局。

(六)产业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在“十二五”获得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磷化工)”“黔南州磷煤化工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等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先后获得了“工信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磷化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型肥料)”“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全国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等殊荣,2019年福泉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更名为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平台的服务水平日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二、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和短板。

(一)主导产业单一,新兴产业培育不够

福泉市以磷化工为主导,磷化工初级产品占比较大,“十三五”末,福泉市规模工业企业有106户,其中磷及磷化工企业占比50%;2020年全市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33.51亿元,其中磷及磷化工企业产值占比67%。磷化工产业主要依靠瓮福、川恒等少数龙头企业,抵抗市场风险能力不足。节能环保、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起步较晚,整体规模较小,还需要较长时间培育壮大。

(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

现有磷煤化工产业链条主要集中于矿产开采、基础化工环节,精细磷化工、精细煤化工、磷矿伴生资源利用等高附加值环节发展不足,产业链条相对较短。氟、硅、碘、镁等共(伴)生资源回收及深加工发展不足,中低品位磷矿、尾矿的有效利用率低,磷化工与氯碱化工、煤化工等产业间的融合关联不充分,矿山采掘弃贫选富,资源利用率不高,浪费现象仍然突出。磷化工产品中80%左右产品属于磷复肥和饲料级磷酸盐等初级产品,食品级新型肥料、电子级磷酸盐、材料磷酸盐等产品总量小、品种少,占比只有20%左右。瓮福集团湿法磷酸净化、伴生资源回收技术优势尚未充分释放。

(三)产业空间布局不优,资源承载能力受限

由于历史原因,以瓮福集团为代表的大中型磷化工及关联配套企业均集中在马场坪区域,区域内企业高度集中,污染物排放总量大,环境容量有限,区域环境压力大。城市发展与工业发展相互制约,产业规划和城市空间布局调整较为困难。从土地方面看,马场坪工业园区土地开发率为80.5%,双龙工业园区双龙组团为50%,罗尾塘组团为30%,受工业用地土地指标影响,土地综合利用率不高。从能耗方面看,年度规上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受国电都匀发电有限公司等高能耗企业影响,全市能耗下降幅度有限。从环保方面看,瓮福集团、川恒化工采用湿法磷酸生产技术,产生大量磷石膏,磷石膏的堆存不仅占据大量土地,还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环保风险较为突出。从安全方面看,随着全市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部分化工企业被城镇所包围,安全间隔距离不够,安全风险日益显现。

(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还存在短板,仅马场坪园区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双龙工业园区“三通一平”还不健全,园区内部路网未拉开,现有园区道路、供排水、污水处理、供气(汽)管网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化工企业发展需求。

三、面临形势

(一)发展优势

交通区位优势。福泉市位于国家级东西向运输通道上海至昆明通道及南北向运输通道包头至广州通道相交处,位于云、贵、川、渝等西部省市联系东南沿海地区的必经通道上,是大西南出海的主要通道和华东、中南地区通往大西南重要枢纽。市域内现分布有沪昆铁路客运专线福泉段、湘黔铁路(株六复线)、瓮马铁路(瓮安县至福泉市马场坪),贵新高速、瓮马高速,国道G210、国道G551、省道S206等干线公路纵横全境。良好的区位发展优势为我市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发挥东西双向纽带作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基础优势。依托丰富的磷矿资源,聚集了瓮福、川恒、天福、川东、胜威等一大批化工企业,磷化工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磷矿-肥料级-工业级-饲料级-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磷酸(磷酸盐)”的磷加工全产业链条,是全省重要的工业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已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基础和健全的产业体系。湿法净化磷酸生产规模及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从磷矿加工过程中回收碘、氟资源加工无水氟化氢技术为世界首创,生产规模全国第一。

产业集群优势。已形成马场坪、双龙、龙昌三大工业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优势逐步显现。福泉经开区于2016年12月获国家质监总局批复筹建“全国磷化工循环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磷化工产业于2017年11月获工信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瓮(安)福(泉)园区是全省支持加快发展的首批3个千亿级园区之一,是省政府培育的千亿级煤电磷产业聚集区。良好的产业集群优势是全市充分发挥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打造南北“工业走廊”,构建产业“中轴线”融通发展的新格局核心支撑。

(二)发展机遇

空间维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推进“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国家战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全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外向型协同发展新格局提供了重要机遇。一是国务院下发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支持贵州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支持贵州符合条件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贵州加大磷、铝、锰、金、萤石、重晶石等资源绿色勘探开发利用,加快磷化工精细化、有色冶金高端化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实施磷、锰、赤泥、煤矸石污染专项治理,推动磷石膏、锰渣等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示范;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飞灰利用处置示范工程;提高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能力,加强新污染物治理;加快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发展新能源;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等一系列政策支持贵州发展。二是充分发挥全市磷化工产业基础和优势,基于织金—息烽—开阳—瓮安—福泉磷化工产业带,加快建设黔南州“福泉-瓮安”千亿级世界级磷化工产业基地。通过与省内其他区域协同,打造磷化工产业集群,完善供应链体系,高层次融入国内大循环。三是充分扩展国际市场,积极参与产业国际分工,解决磷化工系列产品国内市场空间不足问题,带动磷酸二氢钙、过磷酸钙、食品添加剂磷酸钠盐和无水氟化氢等磷及磷化工产品出口。积极承接国际资源、技术、资本转移,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国际技术交流、国外参展、贸易交流合作等方式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维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为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提供重要契机,为龙头骨干企业持续发展壮大、推进兼并整合、提高资源掌控能力、稳定产品价格提供了良好机遇。通过积极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加快调整磷化工产业结构,积极解决日益突出的磷化工供需矛盾,提升特种肥、专用复合肥、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等为代表的新型肥料的供给水平;同时提升精细专用化学品、新材料、新能源等的供给水平。

市场维度:承接产业转移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产业国际分工日趋明显,出现了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和行业兼并重组。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也同步推进,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部分产业,受土地、劳动力成本以及能源原材料价格增加、环境容量指标递减等因素制约,出现了加速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福泉市矿产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运输物流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与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有很强的互补性,可围绕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锁定重点客商、重点项目,紧盯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等重点区域,积极承接新能源、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转移。

第二部分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州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聚焦“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三区两基地两示范”建设目标,将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主攻方向,紧扣“工业倍增”目标,坚持依靠瓮福发展工业,依靠自身壮大产业的思路,推动传统产业稳量转型向精细化发展,新产业引进培育向高端化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向绿色化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向安全化、集约化发展,产业创新驱动向可持续化发展,开创工业发展新格局。以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全国新能源材料基地为目标,加快建设福泉-瓮安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带动新型工业化,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奋力推进全市工业实现大突破。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积极促进资源节约与集约利用,发展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绿色产业。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和产品绿色化,着重突出科技创新在发展绿色产业中的支撑作用。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施“矿化一体”产业战略,产业布局结合水源、土地、大气、生态环境等要素,通过园区区域环境评价、环境跟踪评价、环保设施配套、环保产业发展、企业污染防治、循环技术应用等手段,科学布局,促进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

坚持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加速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推动自主创新、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加快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将新技术转化为新产业和新产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持开放带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大力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战略。依托福泉市国际陆港物流配送中心、福泉市北部矿产品物流园,利用铁路、高速等交通优势,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化学工业原料及产品的调运和进出口提供保障。

(三)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提升

坚持优势优先,加快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补齐短板、夯实基础,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发挥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产业和产品发展。坚持“项目为王”,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步伐,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基础支撑,着力调整优化结构,切实提高工业整体发展水平。

(四)坚持优化布局,集聚发展

结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产业布局,充分发挥重点区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黔南高新区为核心,带动马场坪、双龙、龙昌三个工业园区快速发展。依托现有的新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布局,引导园区内产业、企业、产品耦合发展。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产业上下游配套及产业升级改造精准布点,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全国新能源材料、西部最重要的精细化工、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三大示范基地,构建纵向成链、横向成群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五)坚持深化融合,协同发展

加快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以瓮福、川恒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通过构建供需关系、开展协同创新等模式带动发展上下游相关配套中小企业;中小企业通过延链、补链,不断细化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服务水平,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实力。加快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深度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通过产业链条延伸、技术渗透等方式将生产要素进行跨产业集约化配置。加快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基于织金—息烽—开阳—瓮安—福泉磷化工产业带,加快建设福泉—瓮安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坚持以现代化工为首位产业,新材料、精细化工和节能环保为主导产业,围绕磷煤化工产业,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构建新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生态特色食品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工业体系,打造高聚集度、共生耦合、高质量循环发展的绿色产业园区。到2025年,全市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工业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产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精细化,技术装备、创新能力水平显著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加快高水平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将福泉市建设成为“创新引领、开放合作、绿色环保、协同发展”的产业聚集区,加快建设福泉-瓮安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将福泉打造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新能源材料基地、国家级绿色园区。

展望2035年,福泉市工业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工业总产值与增加值显著提升,产业改造升级持续推进,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建成现代化工业体系。

(二)目标体系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到2025年,工业产值规模明显扩张,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在全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300亿元,年均增长23%以上;累计完成工业投资700亿元。

创新驱动明显提升。到2025年,创新要素集聚效应明显增强,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创新水平显著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和质量大幅提高。创建1-2个国家级、5个以上省级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创新平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R&D)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提升到2.5%,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以上。

市场主体加速壮大。到2025年,市场主体规模进一步壮大,龙头骨干、“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产业梯度完善,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培育百亿级企业4家,五十亿级企业3家,十亿级企业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50家,上市企业达3家以上。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到2025年,培育一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建设绿色园区、安全园区。打造磷石膏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拓宽磷石膏消纳路径,实现磷石膏高端化、绿色化运用,保持磷石膏利用处置率100%以上,逐年消耗磷石膏堆存量。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用水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省级要求,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第三部分 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一、产业体系构建

图1福泉市工业产业体系

立足磷矿资源禀赋、现代化工产业基础和交通区位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完善供应链体系,推动工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打造以磷及磷化工为主的现代化工为首位产业,以新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为主导产业,以生态特色食品为特色产业,以矿产资源采选加工、装备制造、氯碱化工、有色冶炼、基础能源、轻工、健康医药、技术创新及服务等为配套关联的现代工业体系。

(一)做强首位产业,优化产业链条

做强以磷及磷化工为主的现代化工产业,加快传统磷化工产业精细化发展,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磷石膏综合利用率。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坚持“湿热并举”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推进产品质量提升、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装备升级、安全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精细磷酸盐、新型肥料等,降低传统低值低效磷肥的产能,提高磷酸、工业磷酸一铵等产品产量,为发展新能源材料提供充足的原料保障,推动磷及磷化工产业链延伸及配套基础化工转型升级,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

(二)做精主导产业,提升创新能力

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推动新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产业做精做强。新材料。重点发展磷酸铁、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碳酸锂、氢氧化锂、电池级硫酸镍、硫酸钴以及电解液(锂盐、溶剂、添加剂)、电池隔膜、电池负极等新能源材料产业,延伸发展电池整装及回收等相关产业;大力发展磷、氟、硅等非金属材料与钛、钡、铝、铜、锌等金属材料;发展纳米化工材料、精细化工材料、高性能氟化物及其改性材料等新型化工材料和电子功能材料。精细化工。重点发展染料、医药、高端低毒农药、助剂、涂料类精细化工产品及中间体合成材料;重点推进高附加值的氟、碘等系列产品开发和生产。节能环保。大力发展药剂、菌剂、装备、服务等环保产业;重点发展磷矿伴生资源回收加工;磷石膏、钛石膏、黄磷渣、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及其他工业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节能环保监测技术和装备。

(三)做大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发展目标,以标准认证、品牌构建、集群集聚、质量安全为重点,大力发展以猪肉制品加工为核心,以辣椒、粮油、中药材精深加工及茶叶、水果、蔬菜、饮料、饮品、特色酒品为特色的多样化发展格局,延伸发展以精品果蔬种植与畜禽养殖、特色食品生产加工、终端产品商贸零售为一体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

(四)做专配套产业,补齐突出短板

围绕磷及磷化工产业发展需求,依托全市大中型企业、龙头企业,瞄准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科学、有序、适当布局矿产资源采选加工、装备制造、氯碱化工、有色冶炼、基础能源等配套产业,打造现代化工业体系。

二、产业发展重点

(一)现代化工产业

发展方向:磷煤化工产业链条填平补齐。

发展思路:按照“强链、延链、拓链”的发展思路,合理开发利用磷、煤资源及其伴生资源,加快磷化工精细化发展,优化、提升传统磷煤化工产业,加快磷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工艺改造和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动磷煤化工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实现精细化、绿色化、循环化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

发展目标:到2025年,磷煤化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

发展重点:磷化工方面,大力发展液体肥料、特种专用复合肥等与现代农业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型肥料产品,重点发展水溶性肥、缓控释肥、增效肥、硝基复合肥、钾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特色农业(如烟草和茶叶等)专用复合肥、聚磷酸铵、中微量元素肥等新型肥料。优化、延伸磷化工产业链条,全部建成现有热法磷酸产能并得到完全释放,适度增加磷酸产能及下游工业级磷酸一铵等各种磷酸盐规模;继续保持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和产业的领先地位,同时提升湿法磷酸净化技术,加大湿法磷酸深加工力度,扩大湿法磷酸的运用领域,重点推进低成本、高品质、高附加值磷酸在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等精细化、功能化、高附加值的磷系列产品开发。推进黄磷行业规范整顿,提升高纯黄磷、赤磷、碳一化工等黄磷后加工产品比重。煤化工方面,对煤化工产业实施绿色化改造、产业链精细化延伸,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结合黄磷尾气综合利用重点发展甲酸、乙醇、甲醇、精乙酸甲脂、乙二醇、甲酰胺、乙酰胺、聚酯类新材料等煤化工产品及其下游产业链产品。

专栏一:现代化工产业

重点发展方向:新型肥料、精细磷酸盐、精细煤化工。

重点发展项目:川恒新型“矿化一体”磷资源精深加工循环经济项目、聚磷酸铵项目、川东“矿化一体”磷资源融合及磷精深加工项目(二期)、瓮福化工公司6万吨/年PPA扩能项目、瓮福峰泰4万吨/年食品添加剂磷酸钙、剑锋2万吨食品级焦磷酸二氢二钠项目(SAPP)、12万吨二甲基甲酰胺(DMF)、年产5万吨二甲基乙酰胺(DMAC)和年产2万吨氮甲基甲酰胺(NMF)项目、瓮福15万吨/年工业级磷酸一铵技改项目、天福1万吨/年甲酰胺装置扩能项目、瓮福PPA升级改造至23.4万吨/年P2O5扩建项目、科泰金福肥业有限公司复合肥生产技改项目。

重点骨干企业: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天福化工有限公司、贵州福泉川东化工有限公司。

(二)新材料产业

发展方向:新能源材料;磷、氟、硅等非金属材料;钛、钡、铝、铜、锌、锶等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

发展思路:依托现有资源和产业基础,抢抓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风口”机遇,加快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将新能源材料产业作为实现工业倍增、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化产业结构、打造福泉-瓮安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的突破口,重点发展磷系列新能源电池电极材料及电解质盐,如:磷酸铁、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电池级硫酸镍、硫酸钴等新能源材料,同时向正极前驱体、电解液(锂盐、溶剂、添加剂)、电池隔膜(聚乙烯、聚丙烯等)和负极材料(石墨、钛酸锂等)、电池制造、组装与回收利用等行业延伸和补齐产业链条,做大做全产业,推进全市新能源材料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着力打造打造全国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磷、氟、硅等非金属材料和钛、钡、铝等金属材料。大力发展纳米化工材料、精细化工材料、高性能氟化物及其改性材料等新型化工材料。

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实现工业产值715亿元。

发展重点:1.新能源材料方面,围绕“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链,重点发展磷系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同时配套发展上游原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电池相关配件以及电池整装和回收、下游应用等相关产业。

(1)正极材料。重点发展磷酸铁、磷酸铁锂等磷基锂电新能源材料,以及硫酸镍、硫酸钴等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通过建链、延链,做大做强磷酸铁、磷酸铁锂等新材料产品规模。

(2)上游原材料。推动磷化工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精细磷酸盐、新型肥料等,抑制基础产品产能扩张,进一步释放和扩大磷酸、工业级磷酸一铵等产品产能,为磷基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保障充足优质上游原材料;同时规划发展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等,为制备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及磷酸铁锂等电池正极材料提供锂离子;同时有序有度引进氯碱化工、双氧水等基础配套原料产业。

(3)电解液。一是电解液溶剂。主要发展碳酸乙烯酯、聚酸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甲乙酯等。二是电解质锂盐。主要发展六氟磷酸锂、双草酸硼酸锂、二氟草酸硼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锂等,六氟磷酸锂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锂盐电解质,也是生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三是锂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主要发展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1,3-丙烷磺酸内酯、乙烯基代碳酸乙烯酯等。

(4)负极材料。主要发展石墨碳、硅的复合物、锡与碳的复合物、钛氧化物(钛酸锂)、金属锂等,重点发展人造和天然混合的复合石墨。

(5)隔膜材料。电池的结构中,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主要作用是将正负极活性物质分隔开,可配套发展以聚乙烯、聚丙烯为主的聚烯烃类隔膜材料。

(6)相关配件。目前锂离子电池主要方形、圆柱、软包三大类,其中方形和圆柱的外壳主要采用铝合金、不锈钢等硬壳,而软包的外壳则采用铝塑膜,可配套发展硬壳、软壳等外壳材料以及BMS电池管理系统等相关配件产业。

(7)电池整装。积极引进电池装机企业,建设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生产线,实现磷酸铁锂电池一体化发展。

(8)下游应用。可配套发展新能源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应用环节,招引项目落地建设。

(9)电池回收。配套引进锂电池回收等相关产业,进行稀有金属提取,电池的拆解重组二次利用等。

2.金属及合金材料方面,重点发展钛白粉和海绵钛,开发高性能钛合金材料及含钛精细化学品,推进在化工涂料、塑料、铸件等领域应用。加快研发钡化工新工艺、新技术,重点发展电子级、试剂级、医药级等钡盐产品,利用钛产业和钡产业的耦合,积极发展钛酸钡等产品。利用福泉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发展铝材及深加工产业。积极发展铝、镁、钛等轻金属合金以及粉末冶金材料、高纯金属材料等。发展部分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实现基础材料向新材料领域提升转化,规划发展锌冶炼和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废盐综合利用项目等,回收铜进行深加工。

3.非金属材料方面,延伸磷煤化工基础产品,重点发展磷系耐火材料和隔热材料、硅系纳米级功能材料、有机硅、有机硅中间体及其下游产品,高纯非金属材料、含氟高分子材料、磷系阻燃剂、超微细功能粉体,功能复合材料、涂料、高性能塑料、无机纳米材料、无机晶须材料、光催化材料、石墨烯材料、半导体晶圆材料、无机纤维材料等多种新材料产品。

专栏二: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方向:新能源材料;磷、氟、硅等非金属材料;钛、钡、铝等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

重点发展项目:裕能年产30万吨磷酸铁/年产30万吨磷酸铁锂,以及配套黄磷制酸生产线项目、盛屯镍钴锌新能源材料项目、磷化集团年产25万吨电池级磷酸铁/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川恒“矿化一体”新能源材料循环产业项目、胜威2×10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新材料和副产2×9万吨/年硫酸铵项目、40万吨/年有机硅项目、胜威“钛-磷-硫-铁-锂-氟-钙”全资源循环利用新材料项目、誉福隆年生产电池级碳酸锂3.5万吨和氢氧化锂1.5万吨生产项目。

重点骨干企业: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贵州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磷化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瓮福蓝天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胜威福全化工有限公司、贵州誉福隆新材料有限公司。

(三)精细化工产业

发展方向:有机精细化工,主要包括染料及其中间体、医药及其中间体、高效低毒农药、助剂、高端涂料;精细氟、碘化工。

发展思路:重点发展高级染料、高端医药、高效低毒农药、助剂、涂料类精细化工产品及中间体合成材料,重点推进高附加值的氟、碘等系列产品开发和生产,打造具有福泉特色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

发展目标:到2025年,精细化工产业实现工业产值60亿元。

发展重点:大力发展含氟、碘、钛、磷等元素的高级染料、高端医药、高效低毒农药、助剂、涂料类精细化工产品及其中间合成材料。染料及其中间体方面,重点发展活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以及高档有机颜料和助剂及染料合成所需的有机中间体原料。医药及其中间体方面,充分利用磷、氟、碘等资源,重点发展含氟、含磷及碘类医药中间体,进一步延伸发展原料医药。农药中间体方面,充分利用磷、氟等资源,重点发展含氟、含磷类农药中间体。高端涂料方面,重点发展建筑、汽车、电器、交通、家具所需的高端涂料,发展与钛化工耦合的高端建筑涂料。氟碘精细化工方面,重点发展FEC(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六氟磷酸锂、环保制冷剂、氟橡胶、氟树脂、精细氟化学品。

专栏三:精细化工产业

重点发展方向:染料及其中间体、医药及其中间体、高端低毒农药、助剂、高端涂料等有机精细化工;氟碘精细化工。

重点发展项目:对硝基苯胺项目、年产20万吨功能性染料及其中间体项目、氟氯碘精细化工产品项目、氟碘医药化工项目、年产2万吨高效低毒除虫剂及其中间体、2万吨高效低毒杀菌剂及其中间体项目、间氯苯胺及200吨/年4,7-二氯喹啉项目、光引发剂UV184/UV173系列产品项目、蒽醌系列产品项目、年产1000T永固紫项目、年产2万吨合成材料助剂、新型环保高端涂料建设项目、瓮福蓝天氟化氢装置扩能至技术改造项目、年产5-8万吨的无水氟化氢后加工项目。

重点骨干企业: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川恒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瓮福蓝天氟化工有限公司、贵州洪顺金氟科技有限公司、福泉环保城发展有限公司。

(四)节能环保产业

发展方向:磷矿伴生氟碘硅等资源回收加工;磷石膏、粉煤灰、尾矿、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金属、废气、废酸、废碱、废盐及其他废弃物处置及资源综合处置利用;节能环保监测技术和装备。

发展思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发展原则,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推动工业固体废物和再生资源规模化、高值化利用。以提高节能环保供给水平为主线,依托磷煤化工产业发展基础,加大绿色研发投入力度,加强绿色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推进磷煤伴生资源、大宗固废及其他废弃物、金属资源等的回收加工与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危险废物处置及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环保专用药剂、菌剂和非标环保装备等环保制造业,鼓励发展环保服务产业,全面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的绿色竞争力。

发展目标:到2025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

发展重点:资源综合利用方面,重点发展磷矿伴生资源回收加工;推动粉煤灰、磷石膏、脱硫石膏、黄磷渣、煤矸石等大宗固废和金属、废酸、废碱、废盐及其他废弃物等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示范。危险废物处理方面,推进废酸、废盐、废渣等危废处置及资源化再利用。高效节能方面,推广高效锅炉、节能电机、余热余压利用、节能变压器,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环保制造业方面,大力发展环保专用药剂、菌剂和非标环保装备等环保制造业。先进环保方面,推行园区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烟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染治理等领域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及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与土壤污染治理等环保技术和装备研发,推进环保装备、装备材料销售和技术服务、生态环境修复、排污权交易、绿色认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环保服务。

专栏四: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发展方向:磷矿伴生资源回收加工;磷石膏、粉煤灰、尾矿、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危险废物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金属、废气、废酸、废碱、废盐及其他废弃物处置及资源综合处置利用;节能环保监测技术和装备。

重点发展项目:磷石膏缓凝剂生产项目、泰福1000万平方米高档装饰纸面石膏板项目、环保药剂、菌剂、活性炭及固废回收再利用项目、磷石膏制增强塑料、多种型材、化工填料等项目、2万吨无水氟化氢项目、尾矿、矿渣碘及贵金属等伴生资源回收项目、年产100万吨造纸助剂、印染助剂项目、10万吨磷石膏及1万吨/年废盐资源化建设项目、α型高强石膏粉下游产品生产项目、钛石膏资源综合化利用项目、磷石膏资源化分解制30万吨/年硫酸联产40万吨/年水泥循环经济项目、60万吨旋流尾矿成球联产5万吨/年黄磷项目、利用瓮福集团磷尾矿回收磷生产30万吨/年高纯白石膏及20万吨/年饲料级磷酸氢钙技术改造项目、福泉市煤矸石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与循环再利用中心建设项目、5万吨废催化剂回收提取贵金属项目、钛白废酸废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凯威特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50万吨生物法处置油泥提炼重油项目、国电都匀发电有限公司供福泉马场坪工业园区蒸汽项目。

重点骨干企业:瓮福(集团)有限责公司、瓮福蓝天氟化工有限公司、贵州泰福石膏有限公司、贵州正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天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贵州星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福泉环保城发展有限公司。

(五)生态特色食品产业

发展方向:猪肉等肉制品加工;辣椒、粮油、中药材、梨等粮油、特色果蔬、中药材加工;茶叶加工;饮料、饮品、果酒等特色酒品加工。

发展思路:构建以猪肉制品加工为核心,以粮油、辣椒、中药材、水果、蔬菜、茶叶、饮品精深加工为特色的多样化发展格局,延伸发展以精品果蔬种植与畜禽养殖、特色食品生产加工、终端产品商贸零售为一体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0%以上,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亿元。

发展重点:品牌塑造方面,着力丰富特色食品品种、提升特色食品品质,依托全市特色食品优势资源与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搭建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品牌宣传推广平台,引入品牌运营服务机构,遴选具有特色的产业品牌。产业融合方面,推进生态特色食品产业与农业种植业、服务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精深加工方面,延伸生态特色食品深加工产业链,鼓励企业采用食品精深加工技术,推动食品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延伸,引导相关企业向产业园区聚集,并加快完善冷链物流配套设施。

专栏五:生态特色食品产业

重点发展方向:猪肉等肉制品加工;辣椒、粮油、中药材、梨、等精深加工;茶叶加工。

重点发展项目:福泉市畜禽产品精深加工项目、福泉梨加工项目、蔬菜深加工基地、辣椒深加工项目、中药材深加工项目、茶饮料开发生产项目。

重点骨干企业:贵州润泉农业实业有限公司、福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贵州福泉市金狗生态茶油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福泉市安运腌制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福泉市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福泉华祥茶叶有限公司、福泉市保利食品有限公司。

(六)相关培育产业

发展方向:矿产资源采选加工、装备制造、氯碱化工、有色冶炼、基础能源、轻工、健康医药、技术创新及服务等。

发展思路:围绕磷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链上下游,加快布局培育相关配套产业,强化配套产业对磷煤化工及精细化工发展的支撑作用,补齐配套产业短板。

发展目标:到2025年,相关培育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发展重点:

  • 矿产资源采选加工,按照“矿化结合”“分级利用”“循环经济”原则,加大磷矿、铝土矿、重晶石、钾长石等资源绿色勘探开发利用,对采出的矿产资源按高品位富矿、中低品位贫矿进行分级利用,合理有序控制性开发矿产资源。支持采选矿企业开展工艺技术改造,推行先进开采模式和洗选工艺,实行规模化生产,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2.装备制造,依托福泉市大中型化工企业,重点发展特种化工装备、环保节能型装备、矿产资源开采加工装备等装备制造业,与新能源电池相关的装备制造产业。

3.氯碱化工,基于全市磷化工与有机精细化工发展需要,配套发展氯碱化工,补齐氯气、烧碱、钠碱、钾碱、聚氯乙烯、盐酸等化工原料短板,提高本地供给能力。

4.有色冶炼,适度发展有色冶炼,支撑新能源电池材料、催化剂材料发展。

5.基础能源,加快实施光伏、抽水蓄能项目,发展高效清洁电力及提质增效、煤矿扩建整合发展及智能化改造。

6.轻工,重点发展与磷煤化工配套的编织袋、塑料桶等,与生猪产业相配套的无公害绿色饲料等。

7.健康医药,何首乌、太子参、龙脑香樟等中药材加工;保健酒、中药饮片、药食两用产品等;医药贴片、牙具、口罩、防护服等医疗器械。

8.技术创新及服务,依托全市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围绕磷化工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和其他产业培育发展,在精细化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重点开展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物流等服务,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科技服务平台,形成链条完整、特色突出、布局合理的科技及相关服务体系,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研发创新保障。

专栏六:相关培育产业

重点发展方向:矿产资源采选加工、装备制造、氯碱化工、有色冶炼、基础能源、轻工、健康医药、技术创新及服务。

重点发展项目:大湾磷矿采选工程、西南水泥年产500万吨精品砂石骨料生产线(含矿山)暨配套150万立方高性能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氯碱精细化工项目、20万吨电解锌及渣处理综合回收项目、福泉市200兆瓦光伏电站配套特色农业项目、瓮福石灰石矿项目、20万吨铝基新型材料项目、年产15000套非标环保智能装备制造项目、高端功能性白酒建设项目、福泉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项目。

重点骨干企业: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福泉磷矿有限公司、国能福泉发电有限公司、贵州福泉市诚大塑业有限公司、贵州兰鑫石墨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福泉庄乾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福泉福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泉环保城发展有限公司、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三、产业空间布局

以“产业聚集发展、土地集约发展、辐射带动发展”为原则,以黔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区域,错位科学发展马场坪工业园区、双龙工业园区、龙昌工业园区,实施“基础化工北移”战略,着力完善“一区三园”空间布局,遵循“南北重、中间轻”的工业规划。

福泉市“一区三园”产业空间布局

微信图片_20220412094555.png

(一)马场坪工业园区

功能定位:产业转型升级区。

重点发展产业:

磷煤化工。磷化工方面,适度发展磷矿、磷酸、磷肥类系列产品;重点发展正磷酸盐、缩聚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次磷酸盐、电子级磷酸等系列精细磷化工产品。煤化工方面,以醇醚燃料产品为重点,延伸甲醇、二甲醚后加工环节,选择发展甲酸、乙醇、甲醇、精乙酸甲脂、甲基丙烯酸甲脂等化工产品。

新材料。发展磷酸铁/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磷系阻燃剂、含氟高分子材料、硅系新材料。

精细化工。精细煤化工方面,重点发展医药类、农药类、溶剂类等有机化学添加合成原料。精细氟化工方面,重点发展氟化钾、氟化钠、FEC、VC等系列精细氟盐类产品。

节能环保。磷矿伴生氟资源回收适度扩能,以满足规划期内将氟及氟化物作为原料的精细化工产业需求;发展以磷石膏、粉煤灰、脱硫石膏为主的固废综合利用;废酸、废碱、废盐等资源综合利用;中水回用;铜铝等贵重金属回收;节能环保设备及环保材料;环保专用药剂、菌剂和非标环保装备等环保制造业;余能回收利用;城市垃圾回收利用;锂电池回收。

其他产业。健康医药,以中药材为原料的日用品、添加剂等开发及产业化,医疗器械与卫生材料产品开发及产业化。装备制造,重点发展锂电池组装产业、化工装备、节能环保装备。轻工方面,发展编织袋、塑料桶、工装、包装等。技术创新及服务,发展科技研发服务、先进环保技术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基础能源,发展高效清洁电力。

(二)双龙工业园区

功能定位:“基础化工北移”承载区、新产业培育区。

重点发展产业:

  • 双龙组团

磷煤化工。重点发展赤磷、黄磷、磷肥、磷酸、工业级饲料级磷酸盐及伴生资源产品。

新材料。重点发展磷酸铁、磷酸铁锂、电池级硫酸镍/硫酸钴等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同时配套发展上游原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电池相关配件以及电池整装和回收、下游应用等相关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高端铝硅新材料、钛化合材料、钡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高性能材料产业、稀有金属及贵重金属材料。

精细化工。染料及其中间体方面,重点发展活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以及高档有机颜料和助剂及染料合成所需的有机中间体原料。医药及其中间体方面,充分利用磷、氟、碘等资源,重点发展含氟、含磷及碘类医药中间体,进一步延伸发展原料医药。农药中间体方面,充分利用磷、氟等资源,重点发展含氟类农药中间体。高端涂料方面,重点发展建筑、汽车、电器、交通、家具所需的高端涂料,发展与钛化工耦合的高端建筑涂料。

节能环保。发展以磷石膏、黄磷渣为主的固废综合利用;废酸、废盐、废碱、废旧金属及非金属等资源综合利用;新型环保处理装备、环保材料、环保专用药剂及高性能环保菌剂;余能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发电。

配套产业。矿产品采选,发展磷矿采选。轻工,发展编织袋、塑料桶、工装、包装等。技术创新及服务,发展科技研发服务、现代物流等。

  • 罗尾塘组团

磷煤化工。围绕瓮福化工、川恒化工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磷矿洗选、磷酸及磷酸盐、磷肥、黄磷、硫酸等全磷化工产业链产品。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磷酸铁、磷酸铁锂等新能源材料产业,同时配套发展上游原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电池相关配件以及电池整装和回收、下游应用等相关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新型阻燃剂、瓷化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高性能材料产业。

精细化工。发展氟氯碘类有机中间体、磷烷、磷化锌、磷化铝等系列磷系有机化工。

节能环保。发展以磷石膏、黄磷渣为主的固废综合利用;推进磷选尾矿的伴生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半水磷石膏胶凝充填材料的产业化开发;废酸、废盐、废碱、废旧金属及非金属等资源综合利用;余能回收利用;危险废物综合处理。

配套产业。磷矿采选、以湿法为主的锌、铜等贵重金属冶炼、现代物流等。

(三)龙昌工业园区

功能定位: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产城融合功能区。

重点发展产业:

生态特色食品。重点发展以猪肉制品加工为核心,以水果、蔬菜精深加工为特色的多样化发展格局,延伸发展以果蔬种植与家畜养殖、特色食品生产加工、终端产品商贸零售为一体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

健康医药。重点发展中药类重点品种质量提升与深度开发,以中药材为原料的日用品、添加剂等开发,中药饮品、药食两用产品,医药中间体等。

配套产业。发展绿色无公害饲料加工;编织袋、塑料桶、工装、包装等轻工产业;技术创新及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四)其他规划布局

适当延伸现有磷化工产业链,发展磷酸铁等新能源材料产业。在矿山及附近布局煤矿、石灰石矿、钾矿、铝矾土、高岭土等矿产品采选。

第四部分 主要任务

一、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园区发展质量

持续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推进“区企融合”,按照“三化三制”(“三化”:管理企业化、经营实体化、发展高质化,“三制”:混合制、股份制、淘汰制)的模式推动园区改革发展,创新园区治理体系、运行机制和人员管理方式,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加快推动公司实体经营板块整体上市或部分资产借壳上市,利用市场化,筹措资金支撑园区发展。

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市工业园区水、电、路、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推进现有园区全部达到“五通一平”,核心区马场坪园区达到“八通一平”,产业承载能力不断增强。依托浙江工业大学西南研究院、福泉环保城等优势,建设环保、安全大数据平台,实现园区智能化、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磷石膏工艺改造提升,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按照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要求,全面提高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国际化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亩均论英雄”,实现园区亩均产值3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10万元以上,亩均利润15万元以上。加快补齐化工园区短板,将园区建设成为高聚集度、共生耦合、高质量循环发展的绿色产业园区,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专栏七: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

1、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占比30%,11项指标):包括万人拥有本科(含)学历以上人数、企业万元销售收入中R&D经费支出、国家级研发机构数、国家级孵化器数、内资控股企业万人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管委会当年财政支出中对科技的投入额、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工业增加值率、企业利润率、园区管委会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有效运作评价、园区发展符合国家导向评价。

2、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占比30%,11项指标):包括营业收入超3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服务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例、人均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占企业总数比例、国家级产业服务促进机构数、万人当年新增的知识产权数(含注册商标)、万人拥有的上市企业数量、企业净资产利润率、从业人员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增加值比例、园区科技金融发展状况评价、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集群培育及发展状况评价。

3、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占比20%,10项指标):包括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外籍常驻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占园区营业收入的比例、技术服务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企业设立的境外分支机构数、万人当年新增欧美日注册商标数、万人当年新增欧美日专利授权数、企业累计参与制定产业国际标准数、当年内资控股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额、园区实施人才战略与政策的绩效评价、园区宜居性和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程度评价。

4、可持续发展能力(占比20%,8项指标):包括从业人员数增长率、从业人员中硕士和博士占比、企业数量增长率、企业上缴税收总额增长率、企业当年新增投资总额、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园区“政产学研资介用”合作互动与知识产权保护评价、园区参与评价工作所报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价。

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耦合协调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推进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等精细化、功能化、高附加值的磷、氟、碘等系列产品开发和生产,推动传统磷化工产业清洁生产技术。通过环保、能耗、安全及质量要求,推动落后产能依法依规有序退出。持续深入实施“千企改造”工程,年均启动实施技术改造工程项目20个以上。

培育壮大新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生态特色食品等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材料、纳米级功能材料、耐火材料、隔热材料、高纯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超微细功能粉体、功能化学制品、锂离子电池材料和新型化工材料。提升发展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拓展健康医药衍生产业;做大健康药食材产业,积极发展优势中药材产业,带动中药材种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药食两用产品。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鼓励重点生态特色食品企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以食品加工、食品包装配套等一批项目,延伸发展以果蔬种植与家畜养殖、特色食品生产加工、终端产品商贸零售为一体的生态特色食品产业。

完善配套产业。依托市内大中型化工企业,瞄准产业发展突出短板,科学、有序布局矿产资源采选加工、装备制造、氯碱化工、有色冶炼、基础能源等配套产业,围绕技术创新、产品融合、产业链整合推动工业产业内部融合发展。

三、推进两化融合,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加快产业升级改造。大力推进工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打造全产业链协同体系。推动在矿产、轻工、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建设国家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基于磷化工产业优势,鼓励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打造数字车间和智慧工厂,推动工业企业向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融合升级,着力培育两化融合标杆项目。打造网络化协同体系,延伸、拓展已有磷化工产业链条,打造开放式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带动磷化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强化标识解析平台建设。依托产业数字化建设现代磷化工标识解析平台,引入磷化工标准研究、标识应用主体,面向磷矿开采、黄磷、复合肥、精细磷化工等重点领域,开发供应链管理、产品追溯、协同制造等标识应用,引导上下游企业上云,推进行业智能化发展。

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字化软硬件基础设施,重视基础设施的普惠性建设与应用场景打造,搭建园区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数字资产的可视化与可管理性,提升工业企业运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相关能力。

加强智慧矿山建设。依托产业数字化建设智慧矿山,提升化工产业智能化水平,推进工业互联网在煤矿智能化装备开发方面的应用,大力研发推广机器人采矿技术。

四、加大科技创新,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依托于福泉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机构,以及瓮福、天福、川恒、胜威、川东、泰福石膏、正霸、兰鑫石墨等众多实体企业,推动区内企业与国内外的科研院所共同开展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企业、企业-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与技术交流合作,为区内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生产服务。支持瓮福、川恒等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联合开展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发展技术研究,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立磷酸铁材料检测平台以及贵州省磷、氟、硅材料等技术创新中心。黔南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支持精细化工产业园创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

培育技术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各类标准,引领行业发展。鼓励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研流动(工作)站等多种形式的研发机构,争取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水平。

健全产学研创新体系。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科研机构为创新平台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围绕新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及关键领域建立一批产业技术联盟,集中攻克与产业转型升级高度相关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强技术源头与市场对接,整合优势科技资源,实现科研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五、狠抓项目建设,强化产业链招商

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支撑工业化大突破。打造有序推进“项目库”,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每年推进2个5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全面依法落实现有支持项目建设的财税、土地等政策,加快推进项目落户、开工、投产、达标。

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围绕精细化工、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以补链、延链、强链为指引,聚焦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瞄准“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通过领导带头招商、定向招商、专班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激发“链”式效应,招引一批优质项目,夯实工业大突破基础。每年力争引进重点工业项目30个以上,签约金额80亿元以上,黔南高新区每年至少新引进2个20亿元级项目。

第五部分 要素保障

一、矿产资源

科学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开采,严格杜绝乱采乱挖,引进大型企业,正规设计,按程序开采,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作为申请开采权的必备条件。对已开采矿山,加强保护环境执行落实情况督查。严格实行矿产资源分级分类管理制度,严格分区管理、总量控制和开采准入制度,合理确定不同时期磷矿资源开发利用上线,建立和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摸清各类矿产资源的分布、总量和品位,搭建矿产资源数据库,探索“净矿出让”。到2025年,形成完善的矿产资源“勘探-开采-保护”体系,全面提高矿产资源科学利用水平。组织开展磷矿潜力区块勘探开发利用,上报纳入省政府找矿盘子。

专栏八:福泉市主要矿产资源

福泉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市境中部、中南部及西北部,以沉积矿产为主,热液矿产次之。已发现矿产有磷、铁、煤、高岭土、硫铁矿、砷、碘、铅、锌、汞、钼、镍、钒、稀土、含钾页岩、油页岩、含镁白云岩、石灰岩、重晶石、硅石、冰洲石、铝土矿、粘土矿等25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磷、铁、煤、高岭土、硫铁矿、碘、石灰岩、重晶石等。磷矿资源方面,全市磷矿资源现有探明储量10.93亿吨,远景储量30亿吨以上。煤炭资源方面,探明储量20亿吨,保有储量17.34亿吨。

二、给水工程

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依托《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分析高车水库作为洒金桥水厂水源、凤山水库作为黑塘桥水厂水源、平堡河作为马场坪水厂水源、马岩水库和卡龙河作为双龙园区水源、陡河水库作为龙昌水厂水源、市110抗旱救灾供水设施作为金山城区备用水源、鱼梁江作为马场坪园区水厂水源的可行性,科学测算相应用水园区需水量,实现水量平衡,保障工业用水。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质优、面广、量足的社会化、现代化的综合供水体系。

三、电力及天然气

围绕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电力和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率水平,提升天然气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力争构建2个500千伏变电站、3个220千伏变电站、4个110千伏变电站、9个35千伏变电站的供电格局、全力保障福泉市发展电力供应。积极组织协调争取支持产业发展的有关电力电价政策,多措并举实现精准测算到户,切实协助企业做好电力市场化交易工作,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加快实施贵州管网项目中缅45#阀室-昌明-贵定-福泉天然气支线管道工程(福泉段)、福泉至瓮安天然气输气管道(福泉段)等一批重点工程,提高天然气管网覆盖范围和辐射范围,为园区企业用气提供保障。

四、交通运输

加快推进铁路公路重大项目建设,围绕现有的“一纵两横”的高速公路主骨架,构建畅通内外、互联互通、覆盖广泛、衔接高效、服务优质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级物流示范区,初步形成“30、1、4”交通圈(即都匀、瓮安30分钟交通圈,1小时通达黔中经济区,4小时航空通达全国城市),同时,优化完善三个园区之间、园区内部路网及福泉与瓮安路网建设,为福泉—瓮安千亿级化工产业园区提供支撑。跟进交通服务,深入推进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改革,积极探索园区通勤路线,为加快园区发展提供保障。

专栏九:福泉市“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建设重点

铁路运输:依托湘黔铁路、沪昆高铁、瓮马铁路等铁路交通要道,积极融入黔中经济圈,建成北联成渝、南联粤港澳大湾区、东联湘鄂、西联黔中经济圈的以南北向为主,东西向为铺的经济走廊。在市内建设有湘黔铁路福泉站、瓮马铁路马场坪站、瓮马铁路牛场站(含危化专用线)。

公路运输:规划高速公路“一纵两横”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实现福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高速公路大通道全面贯通。规划一般公路以福泉中心城区和牛场镇为中心,210国道福泉段、551国道福泉段及206省道福泉段为骨架,加速构建“四横四纵”干线公路网结构,提高路网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规划建设西环线延伸段二期、牛场至罗尾塘道路,解决园区间的道路保障问题;开通福泉至牛场公交车,解决公交进园区问题。

五、土地资源供应

工业用地保障。按国土资源部〔2008〕24号文关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标准以及省自然资源厅《关于进步做好新型工业化用地保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强化开发区规划弓|领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指导意见,重点推进马场坪片区用地优化调整,适时将人居和公共服务“退园进城”,强化万亩千亿产业基地和现代产业园区功能,形成马场坪、双龙、罗尾塘三个工业用地组团。持续开展工业用地起底大调查,抓好工矿废弃地复垦、城区闲置土地清理、低效产能企业清退、已用未达标企业清理等工作,进一步查清园区用地现状。加强对建设用地“批、供、用、补、查”全生命周期监管,规范出让程序,尽可能节约用地。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等土地,分类提出处理措施,限期完成处置。对供而未用土地要通过协商转让、转型开发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全面盘活土地资源,推行产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用好用活违法用地与新增用地挂钩、盘活存量与增量挂钩等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指标支持重大工业项目。

专栏十:“十四五”工业用地保障支撑

马场坪工业园所在的范围土地开发率为80.5%,开发区尚可供应土地面积为151.2公顷,开发区主区现状土地利用强度良好,多为工矿仓储以及住宅用地,通过拉近与综合地均税收理想值的差距可挖潜土地面积为11098公顷。

双龙组团土地开发率为50%,尚可供应土地面积为400公顷。

罗尾塘组团土地开发率为开发区主区30%,尚可供应土地面积为100公顷,可满足产业用地需求。

强化物流仓储用地保障。加快提升铁路货源站吞吐能力,打造黔中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填补黔东物流短板,依托铁路、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枢纽,结合产业空间布局,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构建大商贸、大流通的发展格局。至2025年,规划物流仓储用地预计达292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93%,人均用地面积为1.17平方米。

六、能耗和环境容量指标保障

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及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强化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落实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要求,力争新建项目能效达到标杆水平,引导存量项目分类有序开展节能改造升级。切实加强新建、改(扩)建等项目管理,有效遏制“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加快工业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围绕工业倍增需求,“十四五”期间,工业企业新增能源消费增量约370余万吨标准煤,通过存量项目节能、淘汰落后企业产能置换、新能源替代等方式,挖掘节能空间140余万吨标准煤,能耗指标缺口为230余万吨标准煤;“十四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需要5000余吨,缺口3000余吨。要全力推动企业“两化”融合改造,大力推进低效企业重组、升级改造或破产重整,关闭淘汰低效、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企业项目,降低污染物排放量、能源消耗量,为产业腾挪发展空间。积极向上争取更多能耗指标,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需求。重点加强对新能源材料等他重大项目能耗指标的跟进,确保“十四五”期间工业企业新增能耗得到保障,能够顺利建成投产。

第六部分 安全环保

一、严格执行化工园区认定标准

强化工业园区规范化建设和认定工作,对全市投资新建化工专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公用基础设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系统论证、科学评价,确保符合《贵州省化工园区认定办法(试行)》相关要求。结合现代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探索制定更高标准的化工园区认定、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投入产出水平、产业高端化发展、安全环保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高标准优化项目安全设计

严控重大危险源。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等规范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与布置设计,产生高风险的企业不放置在风险承受能力低的区域,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企业(部门)不进入高风险区域。

严格设置安全防护距离。严格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规范来对园区内企业、装置的防火间距与安全卫生距离进行布置设计,防止火灾、爆炸事故产生的辐射热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且便于消防扑救,同时保证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时,不会对人员密集场所造成危害。对于老化工区按照规范要求,优化产业和城区的布局,进行安全评价和论证,开展安全提质改造,确保有安全距离,对有风险的进行搬迁,安全距离内必须搬迁。

强化安全防护设计。工程项目设计中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遵循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并严格执行《劳动法》53条中“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提升园区安全基础设施,加快危化停车场、危化专用通道、安全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高水平推进环保综合治理

废水处理。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综合性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项目建设。完善马场坪、龙昌、双龙各园区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污水处理站建设,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确保重安江流域各类水质指标稳定达标。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进行全阶段控制,强化企业采取主动防渗漏措施为主,被动防渗漏措施为辅的综合举措,推进人工防渗措施和自然防渗条件保护相结合,防止规划区内项目涉及的有毒、有害物料及含有污染物的介质泄漏或渗漏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固废处置。完善各园区配套建设工业固废处置场,提高固体废物的集中收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处置水平。实施磷、煤矸石污染专项治理,强化一般工业固废防治,燃煤灰渣全部外售给园区的西南水泥或其他企业用于建材生产,其他工业固废根据不同的使用价值通过外售等方式均实现资源化利用。优先引进以磷石膏为原料的新型建材项目,提高新型建材产业的比例,以达成在不削减现有产能前提下的“以渣定产”目标。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实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飞灰利用处置示范工程,生活垃圾收集暂存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至双龙园区垃圾发电厂处理。加强危险固废处置,提高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能力,统一集中至双龙园区罗尾塘组团星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危险废物处置中心进行处置。加强新污染物治理。

废气处置。严格控制入区项目的准入条件,对排放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项目从严控制。进驻企业的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聚集区产业布局和环境保护规划布局,进入的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要求。针对进驻项目排放的废气情况,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合理布置和调整厂区总平面布置,以减少其对工业聚集区和环境敏感点的大气污染影响。持续开展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提升改造工程,降低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提升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

产业链闭环打造。以产业间横向耦合为突破,重点发展磷矿伴生资源回收加工与大宗固废及其他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危废处置及资源化再利用;推广高效锅炉、余热余压利用等高效节能利用。打造“磷矿采选-磷化工生产-伴生资源回收利用-磷化工设备制造运维-磷化工产品包装-三废综合利用”的闭环全产业链条,打通循环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四、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强化企业本质安全要求。建立科学、系统、主动、超前和全面的事故预防体系,确保技术、工艺、设备、人员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安全可控。企业采用的工艺技术必须按规定进行安全可靠性论证。企业总体平面部署必须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有较大变更的必须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论证。鼓励企业利用现代通讯、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提升企业安全环保管理水平。企业必须严格履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法定责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为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企业必须配齐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编制应急处置预案,定期进行安全环保隐患排查、安全生产风险分析和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提升企业安全环保管理水平。

推进企业升级改造及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引导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水平,努力开展废气资源的回收利用。对产业发展重点“三废”污染物排放企业进行污染防治技术的提升改造,有效控制产业发展“三废”的排放量。对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和要求的项目督促整改,对整改不达标企业,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五、强化安全环保风险管控举措

强化常态化全流程全过程监管。提升园区安全和环保基础设施以及风险防控能力,强化实时动态监控、执法行为全程记录等全过程监管。按照产品、技术、工艺和设备等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的本质安全要求,开展化工企业全流程安全诊断,发现重大安全环保隐患立即整改。

健全完善风险管控管理制度。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国土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特种设备、职业健康、主体信用和维护稳定等方面,建立健全行业监管、联合执法和应急救援联动机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鼓励社会公众举报重大风险隐患和企业违法行为。

提升专业化风险管控能力。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压实危化行业安全生产防范责任。完善园区安全环保风险管理机构,组建专业化应急管理队伍,提高人员队伍专业化水平。规范和加强地方监测监察执法队伍和能力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推进化工园区封闭化、智能化管理模式,推进安全环保信息系统建设,形成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可燃有毒企业检测报警信息、企业安全风险分区信息、生产人员在岗信息、项目建设设计信息、监督检查信息等的闭环管理。

强化重点园区安全风险评估。对马场坪、龙昌、双龙各园区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对化工集聚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该区域发生化工安全事故、职业危害的发生概率及危害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安全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职业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提升事前预防的有效性。

第七部分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强化工作服务机制

成立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定期专题研究解决新型工业化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督促成员单位贯彻落实领导小组工作部署,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增强基本要素保障,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加强生产基本要素保障。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用地保障,对工业用地项目应供尽供,探索推进“标准地”供地模式,对于新增工业用地统一完成区域评价,先行设定控制指标、完成规划、环评等相关手续。强化用工、用电、用水、用气(汽)和信贷等要素配置。高效解决和协调生产要素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升保供服务能力。加快推动物流园建设,加快B型保税物流中心、危化物流中心、福运网络平台等建设,构建高效、快捷的物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提升科技服务水平。

强化资金支撑能力。积极争取中央、省、州实体经济、非公经济、民营经济等奖励扶持政策支持,组织企业申报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省工业及省属国有企业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千企改造”、磷石膏综合利用补贴资金及其他省州专项资金,支持工业企业发展。加强对新型工业化的投入,每年根据市级财力情况将新型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充分发挥政府考核激励作用,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评价和考核,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让利降成本,同时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借助“贵州省中小企业信贷通”等政策性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政府考核激励作用,对投资建设的项目执行《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相关优惠政策。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服务保障

增强工业人才引进。全面落实《福泉市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引进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福泉市关于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政策,紧扣工业企业人才发展需求,通过实施工业领军人才“灯塔计划”和“5个100”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大工业工程领域人才引进力度,探索多元化柔性引才机制,力促福泉市工业人才提质增量。

加快人才培养。深化与西南研究院的人才战略合作,整合我市职业教育资源,在人才基地建设和本地人才培养方面共同发力,培养一批本地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完善“政产学研用融”产业、人才发展链条。

加强干部培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开展好工业发展、园区建设管理、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方面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

提升人才服务能力。深入实施《福泉市关于简政放权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若干措施》《福泉市民营企业人才管理服务办法(试行)》,在优化创业就业环境、政策待遇、事业发展和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为高技术、高技能、高学历的企业人才做好服务保障。

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要求,探索制定高标准、宽维度的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坚决淘汰不具备安全环保条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坚持产能置换长效机制,引导低效无效产能有序退出。产能退出后的划拨用地,优先支持鼓励类项目建设用地保障。加快土地指标置换,合理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规划项目用地。

五、优化企业服务机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双培育双服务”,构建“十不折腾”长效机制,持续开展“两直达”、省、州领导联系服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等活动,完善“派工单”制度,由市级领导带队定期开展帮扶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化企业特派员机制,推动惠企政策兑现落实,全面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依托黔南州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立全市中小企业服务站,邀请政策专家、行业发展专家、科技创新专家、法律专家、优秀企业家、企业高管、园区高级管理人员、高校及科研院所学者等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定期收集中小企业服务需求,建立需求清单,并会同州志愿服务站根据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和个性化解决方案开展服务。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密切加强联系和信息共享,合力推动服务高质量开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动力电池查看更多>储能电池查看更多>磷酸铁锂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