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党中央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后的第一个五年,能源发展形势环境面临全新变化。电力规划设计总院作为“十四五”能源、能源科技规划工作组牵头单位,全过程参与了一系列重大问题研究工作。恰逢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建院70周年,特别开辟专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深度解读《“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以飨读者,敬请关注。
如何用好地热能资源这座宝库?
“十三五”以来,我国地热行业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与风能、太阳能相比,人们对地热能仍然感觉很“小众”,甚至是“陌生”。其实,地热能资源跟风光资源一样无处不在,换一个视角看地热,就会发现地热能资源也是一座巨大的能源宝库。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积极推进地热能供热制冷,在具备高温地热资源条件的地区有序开展地热能发电示范”。按照这一导向,地热能资源带着清洁低碳的优势,将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成为清洁能源领域绽放的鲜花。
01 横看成岭侧成峰 地热能资源需要“刮目相看”
我国局部地区局部时段用电紧张通常都与冬夏季供热制冷需求快速增加有关联。应用地热能进行供热制冷,能够有效缓解电力需求,因此,可以结合地热能资源利用特征,客观认识、评价和利用地热能。
地热其实“不小众”
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直接利用规模达40.6吉瓦,占全球38%,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国地热能供热制冷面积累计达13.9亿平方米,近5年年均增长率约23%。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等重要规划中,地热能供暖已经扮演了重要角色,一些城市新区、县城利用地热能已经实现100%清洁供暖。
地热是个“大家族”
地热能“家族庞大”。一是地热能成员众多,通常说的地热能是指赋存于地球内部岩土体、流体和岩浆体中且能够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热能,包括土壤源、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3类浅层地热能,以及水热型中深层地热能和干热岩地热资源。二是地热能资源丰富,国内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4000米以浅水热型中深层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12500亿吨,年可采资源量折合标准煤18.7亿吨,3~10千米内干热岩资源量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
地热擅长“变戏法”
地热能资源的利用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发电、供热、制冷,甚至制取高于自身温度的低压蒸汽,尾水可以进行稀有矿物元素提取,并且可以通过梯级利用实现多种功能,大幅提高利用率。同时,地热能不受季节、气候、昼夜变化等外界因素干扰,稳定性极强。
02 打铁还需自身硬 地热能利用体系亟须完善
我国地热能行业在长期不断发展中,积攒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持续改善,从而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加大勘探投入与规划布局
地热能要扩大利用,必须加强统筹管理,进一步落实地热能资源规模和开发边界,有序推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一方面,要加大对地热勘探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探明水热型地热田的边界,明确地质条件和热储特征,对地热资源可采资源量和开发利用强度进行评价。要鼓励相关企业积极梳理已有石油、矿产等地质和测井资料,挖掘已有数据的地热价值。另一方面,要跳出行政边界思维,建立协调机制,以地热田为单位整体规划、科学论证、有序推进。
加强科技引领与装备创新
地热能要扩大利用,必须加强创新管理,加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超前布局前瞻性、革命性、颠覆性的地热理论和技术研究。一方面,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突破,持续推动地热产业降本增效,变“卡脖子”为“杀手锏”。另一方面,作为未来颠覆性的接替能源之一,干热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需要突破,需要从工程选区、热储精细描述、热储工程、高温钻井测井压裂、监测技术和发电技术等全方位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
推进数据管理与智能发展
地热能要扩大利用,必须加强智能管理,推进地热产业与“云大物移智链”等信息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提升数据分析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和价值。一是要健全完善地热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数据时效性,夯实编制地热能规划的基础。二是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动态监测,实施反映地热资源开发与环境影响的数据分析和预警。三是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理念,构建智能监测管理的软硬件平台,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过程智能化发展,进一步推进科学回灌,保障地热能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03 百花争艳香满园 地热能开发利用应多点开花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地热利用的思路已经从主攻地热发电转向服务清洁供暖,进一步推动了地热能利用快速发展。未来一段时间,更广泛地因地制宜、科学开发、按需供能将成为地热能大规模发展的必然选择。
持续深化北方地区清洁供暖
在北方严寒、寒冷地区积极推广地热供暖,以分布式方式就地开发、就地满足采暖需求,还可以将地热能通过高温热泵提温后送入城市供热管网,更大范围发挥地热清洁供暖的优势。对寒冷地区同时有供热制冷需求的城市综合体、写字楼等公共建筑,要利用冷热负荷相对平衡的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土壤源热泵等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
积极推进夏热冬冷地区冷热联供
长江中下游等夏热冬冷地区对冬季集中供暖的呼声一直比较高,由于地表和地下水系发达,且冷热负荷需求都有,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浅层地热能进行冷热联供,既能满足长久以来长江中下游流域冬季供暖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又能减少分户式天然气、电采暖对化石能源和电力的需求,有效兼顾了规模化供能与节能减碳。
创新服务夏热冬暖地区集中供冷
东南、华南等南方地区,夏热冬暖,全年制冷需求较大;同时,这些地区地表和地下水系发达,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东南沿海地区还是我国中高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潜力区之一。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丰富的中高温地热资源,创新吸收式制冷的供能方式;另一方面,在经济可行前提下,优选部分地区利用江河、海水等开展水源浅层地热能制冷应用的试点示范。
科学推动地热发电稳定发展
我国高温地热资源主要位于藏南、川西、滇西等地区,是地热发电的主要阵地。短期内,尽管水热型高温地热发电还不是清洁能源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可以与区域电网中风电、光伏等不稳定电源构成多能互补,提供稳定可靠的基础电源和调峰能力。未来,随着干热岩发电技术的突破,地热发电有望实现更加广泛、更大规模发展。
广泛拓展多元化产业应用
地热供能的温度与温室种植、人工养殖孵化以及众多工业中烘干、加热、杀菌等工艺过程所需温度接近,是地热能开展多元化产业应用、挖掘更广阔清洁替代市场的重要方向。同时,这些产业的运行是长期的,远高于四五个月的建筑供暖时间,地热在这些产业推广应用,可以提高地热全年利用率,显著提升经济效益。
深入开展地热领域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范围与世界四大地热带中的地中海—喜马拉雅、红海—亚丁湾—东非裂谷两大地热带非常契合,沿线国家地热资源丰富,也有强烈的开发利用需求。要积极开展地热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地热技术、装备、科研、产业等为载体,积极参与构建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结语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既需要行业发展思路的转变,也需要社会认知观念的转变;既需要不断追求技术的突破,也需要始终坚守资源的保护。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给了地热能一个快速发展、崭露光芒的契机,《“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也给地热能利用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未来,地热能必将迎来新一轮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机遇,在贯彻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加速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能源变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5月6日至2025年5月9日一周火电项目,涉及项目的核准、开工、投运等。华能正宁电厂2×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全容量投入商运4月30日,华能正宁电厂2台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2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考核。至此,项目两台机组实现全容量投入商业运营。华能正宁电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5月6日至2025年5月9日一周电力项目:涉及火电、水电、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并网等。火电项目华能正宁电厂2×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全容量投入商运4月30日,华能正宁电厂2台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2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考核。至此,项目两台机组实现全容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青岛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竞争性磋商公告,预算金额64.8万元,重点围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产业八大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形成《青岛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课题研究主报告,并围绕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日本相继公布两大储能项目建设计划,其中包含日本最大规模电池储能项目。2025年4月3日EkuEnergy宣布计划在日本冈山县笠冈市建造150MW/600MWh电网规模的电池储能电站,该项目计划在到2030年建成。据悉该项目是日本第二次长期脱碳项目拍卖的21个长时电池储能项目中规模最大的。E
5月3日01:32,古雷石化基地热电联产南部一期项目1号机组顺利通过72+24小时试运行。试运行期间各项性能指标优异,主辅设备运行稳定,标志着机组正式移交生产。公司党总支副书记、总经理吴剑恒介绍项目建设历程、技术突破及机组核心指标和运行状态。随后,建设单位、生产单位、总承包(设计)单位、施工
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零碳方案来源:中国能源观察记者刘光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作为连接国家宏观政策与地方微观实践的桥梁,零碳示范区、产业园区、工厂既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4月29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601857;香港交易所股票代码:00857)]宣布,2025年一季度,公司积极应对宏观形势、油气价格、供求关系变化,统筹推进生产经营、提质增效、改革创新、绿色低碳转型、安全环保等工作,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油气两大产业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5日,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氢能方面提出了建设氢能基础设施、发展柔性制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氢能轨道交通及航运、建设绿色燃料及储运加注等内容。在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中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7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进一步增强成都市电力保障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政策解读。原文如下:《进一步增强成都市电力保障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政策解读一、制定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叠加极端天气的不可预测性,成都用能呈现出“终端需求快速增长、电力供给整体偏
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7年,基本形成多部门协同的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机制,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装备体系逐步健全。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行业终端用能的比例达到10%。交通基础设施沿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低于500万千瓦,就近就地消纳比例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2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陕西咸阳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统建设项目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0035.4万元中标该项目。相关链接:陕西咸阳氢赋能零碳智慧能源系统建设项目招标该项目位于咸阳市装备制造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7日,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青岛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竞争性磋商公告,预算金额64.8万元,重点围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新能源产业八大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形成《青岛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及政策研究》课题研究主报告,并围绕
为经济绿色转型提供零碳方案来源:中国能源观察记者刘光林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作为连接国家宏观政策与地方微观实践的桥梁,零碳示范区、产业园区、工厂既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25日,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在氢能方面提出了建设氢能基础设施、发展柔性制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氢能轨道交通及航运、建设绿色燃料及储运加注等内容。在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中
4月21日,国家能源局公布2024年度中国绿色电力证书发展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2024年绿证市场活力及需求等事项。总体上看,2024年绿证核发范围全面拓展。对已建档立卡的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年核发绿证47.34亿个,同比增长超28倍,其中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等8省(自治区)
文/赵云灏作者供职于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崔正湃姚冬作者供职于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推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成为完善全国电力统一大市场,支撑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2024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发改能源〔2024
推进风电光伏和储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光伏”“风电”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推动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督促已批复新能源项目加快前期手续办理,及早开工建设。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和新型储能电站的建设。有序发展新型电化学储能,实现“新能源+储能”协调发展。充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4日,河南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郑州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件提出,2025年全力推进能源绿色转型。加快推进连霍高速氢能管线、巩义大唐制氢和荥阳豫能制氢项目建设。开展登封大熊山、荥阳环翠峪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建设。推进巩义安投、东象电力、中谷智汇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14日,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意见提出:实施再造一个“海上海南”战略。推动出台海南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围绕重点领域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培育壮大深海油气、海洋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
深入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奋力谱写陕西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陕西省能源局局长何钟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陕西能源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感悟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思想伟力,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
4月14日,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文件指出,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培育发展电力储能,建设智能电网和“虚拟电厂”,推进新型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中共海南省委办公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实践地的意见,大力发展绿色新能源。积极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化石能源。培育发展电力储能,建设智能电网和“虚拟电厂”,推进新型电
5月6日,国网新疆电力联合国网信通公司、国网经研院、中国电科院、武汉光迅公司等单位,在750千伏巴州—罗布泊段光缆线路上成功完成国内电力领域首个单波400G波分系统超长距无中继传输链路搭建,实现了355公里传输距离的稳定运行,标志着电力通信网络向超大容量、超高速率、超长距离融合方向演进迈出重
日前,大同市人民政府发布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统筹风光资源开发和国土空间约束,结合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兼顾生态修复、造林绿化与相关产业发展,统筹优化风电光伏布局和支撑调节电源,重点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积极推进老旧光伏电站、风电机组技改升级,提升存量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4月14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发布关于《伊金霍洛旗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围绕“十个领域”,细化实施任务。加快建设绿色装备制造集群,氢能装备制造等项目。主动融入自治区新能源发展战略,围绕“风光氢储一体化”构建现代能源体系,重点招引和谋划实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山西大同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到2025年底,市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用能、用煤效率持续提升;风、光等可再生电源装机规模大幅提高,新型电力系
日前,大同市政府印发《大同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市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基本完成,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先行区建设成效显著,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取得突破,绿色低碳生活成为大众选择,绿色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导语自数据被列为第五大生产要素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近年来密集出台政策法规,对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作出系列部署,并组建国家数据局,统筹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各地方、各行业多措并举,推进数据要素流通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电力行业是一个高价值
支持能源领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吴迪副院长杨雷4月28日,《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下称《通知》)公开发布,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支持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加快高
4月29日,春光明媚,江苏能源领域迎来一标志性时刻——江苏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在连云港市后云台山隆重开工。江苏连云港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由江苏省国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江苏核电有限公司等股东方共同投资开发建设,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实施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6.6亿元,规划装机4台30万千瓦
作为此次获得核准的核电项目之一,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海阳核电5、6号机组工程是海阳核电项目扩建工程,已纳入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单台机组额定电功率1300兆瓦,并将同步具备单机组不低于900兆瓦的供热能力。海阳核电是山东省首座开工建设并投运的核电站,由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因地制宜发展,针对省级、地市级电力调节需要,培育不同特点的虚拟电厂主体,完善虚拟电厂发展体系。此前,多地已针对虚拟电厂建设和运营开展了积极探索。为了解当前虚拟电厂建设情况,中能传媒记者
近日,北京院成功中标贵州桐梓大梁岗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招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设计项目。该项目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境内,初拟装机容量1600兆瓦,距遵义市、贵阳市直线距离约80千米、200千米。大梁岗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将在电力系统中承担调峰、填谷、储能、调频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