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作者:史连军)
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本文将分三个部分,谈谈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和运营的新特点与下一步工作思考。
近期电力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电力市场出现三方面新变化。
第一是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遵循电力市场运行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优化电力市场总体设计,实现电力资源在全国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
第二是去年下半年出现的能源供应形势的变化。前几年,能源供需形势相对宽松,去年下半年煤炭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电力供需形势转向紧平衡。由于煤炭价格的高位运行以及负荷增长、新能源波动性等因素,电力紧平衡情况可能还将延续。
第三是国家发改委相继印发了1439号文和809号文。在发电侧,全部燃煤机组全面进入市场;在用户侧,除居民和农业等保障性用电外,所有工商业用电也全面进入市场,电力市场建设进一步提速。
从近期电力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来看,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市场整体看,市场主体数量显著增加。2021年10月以来,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市场主体数量相应大幅增长,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4.5万家,截至目前累计注册市场主体达到42万家。新增用户中,直接交易电力用户1.8万家,占比12.27%;零售用户12.7万家,占比87.73%。从去年11月至今年2月,市场主体月均新增超3万家。随着全部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今年市场主体数量和市场电量还将增长。但目前大约还有4000万用户仍通过电网公司代理购电,包括一般工商业、小微企业和其他企业等等。
二是从电量规模来看,交易规模跃迁式增长。随着全部工商业用户进入市场,市场交易电量规模大幅增加,各省份月度直接交易电量总体规模环比增加超1200亿千瓦时。据测算,2022年电力市场化交易占比将从50%左右提高到75%左右。随着发用电计划进一步放开,用电侧基本实现“应放尽放”。
三是从价格来看,交易电价随一次能源价格波动。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电价逐月走高,从中长期市场来看,通过落实国家政策要求,积极组织换签、改签等方式开展交易,中长期市场价格于去年10月开始上升,今年1月达到了0.4元/千瓦时的水平,上浮比例约20%,初步实现了一次、二次能源的价格传导和政策预期目标。从现货市场来看,现货市场价格先升后降,基本与燃煤发电变动成本变化同步。国家电网公司现有山西、甘肃两个连续运营的现货市场试点,现货市场价格波动范围较大。去年9月,现货价格最高达到了633元/兆瓦时(两个现货市场的加权平均),随国家对煤炭宏观调控后回落至去年一二季度水平,并呈现波动态势,基本体现了燃煤发电变动成本变化和新能源出力波动对市场交易价格的影响。
四是新能源市场化交易规模逐步增长。去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75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7%,新能源利用率超过97%。其中,新能源市场交易电量2314亿千瓦时,占比30.5%,较2020年提高4.2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新能源市场电量占比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达到约38%。
五是全网统一平衡特征更加凸显。从购电来看,北京、上海外来电的比例占60%以上;送出省份比较典型的蒙东、宁夏,外送电量已经超过了本省区用电量。当前,外受/送电对各省区平衡影响日益增大,2021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外送/受电超过用电量30%的省份共10个;省间交易规模近几年稳步攀升,截至2021年底达1.24万亿千瓦时,约占国家电网公司售电量的四分之一,全网统一平衡格局进一步深化。
六是电网公司代理购电工作平稳实施。去年12月以来,按照1439号文和809号文要求,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各省级电网公司开展首次代理购电交易。去年12月和2022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代理工商业用户售电量分别达到1420亿千瓦时和1216亿千瓦时,分别占总售电量的32%和26%。从代理价格来看,电网代理购电均价高于批发市场均价,与零售用户均价持平。去年12月、今年1月,国家电网公司经营范围内各省(区、市)代理购电均价分别为433.65元/兆瓦时、439.16元/兆瓦时(不含优购损益等),较批发市场(大用户+售电公司)购电价格高13~15元/兆瓦时,较零售用户购电均价高0.5~0.8元/兆瓦时,基本持平。造成上述价格差的主要原因是优发电量与优购电量的不匹配。
七是从交易组织情况来看,年度中长期交易出现惜售现象,短期灵活交易需求大幅上升。受供需形势变化、一次能源波动、新能源预测因素影响,考虑到合同履约执行等因素,市场主体对较长周期电力交易的谨慎度明显提高。从交易周期看,2021年各类型发电企业参与省间交易年度交易报价1.13万次,较2020年减少了510次。从报价成交比来看(成交次数与报价次数之比),年度交易成交比最低,为41.08%。而月度和月内相应成交比是比较高的,分别为84.86%和77.90%。与此同时,购售双方对短期灵活交易需求大幅上升。从供需比或购售比来看,年度购售比仅106%。但月度、月内购售比则逐步上升。分月来看,2021年第四季度省间交易购售比较小,去年11月份低于100%。上述供需比完全由市场的申报电量和购电量计算得出(不考虑阻塞、安全核验等因素),如此看来,灵活性交易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八是绿电购买需求大幅度增长。去年9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下,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创新组织开展了绿色电力交易,2021年累积开展绿电交易75.21亿千瓦时。首次交易成交电价比中长期市场均价高0.03~0.05元/千瓦时,随着燃煤电量市场化价格上涨,后续交易价格也有所增长,较原燃煤基准价平均上涨0.06元/千瓦时,充分体现了绿电的环境价值。与用户侧购买需求相比,发电侧呈现供给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目前平价新能源电量总体规模较小,带补贴的新能源机组暂未参与绿电交易。
市场建设面临的三大挑战
按照中央深改委会议精神和118号文的要求,统筹考虑当前电力市场建设实际进展和实践中呈现的新趋势,下一步电力市场建设将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也可概括为安全、低碳、高效的“能源不可能三角”。
第一大挑战就是如何适应供需形势新变化。
从整个电力系统的平衡角度来看,要发挥好火电机组保障作用。将来,火电机组主要发挥支撑和调节作用,电量将逐步降低,但调节作用则越来越突出。但是,目前火电企业的经营方式没有发生过多改变,企业仍在用发电量、设备利用小时数等指标来判断自身经营状况或进行投入,这种经营模式其实已经不可持续。当下,火电企业需要去研究市场转型期自身市场地位的变化,以及在新的市场定位中如何实现盈利。
新能源反调峰、难预测的特性不利于保障供应和市场运行,要进一步通过市场来消除或减少新能源的不可预见性、反调节性。从电力曲线来看,发用电计划放开后还存在电量、电力不匹配的问题。发电侧放开的经营性发电机组如火电机组调节能力强,保留的优先发电机组却是呈反调节特性的新能源机组;而用户侧放开的经营性用户的峰谷差小,保留的优购用户却是峰谷差大且需要发电侧提供调峰能力的。优先发电、优先用电在电力交易曲线上难以匹配,需要合理设计保障优购用户高峰用电需求的机制。
第二大挑战是如何通过市场机制承接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
新能源的主要特征是低边际成本、高系统成本、出力高波动性、高随机性和高不可预见性。由于上述特性,决定了新能源参与市场后,电力市场机制和价格体系都需要重新设计。目前的电力市场机制和理论都是以边际出清为原则,即以满足负荷需求的最后一台机组的价格进行市场出清。在现有模式下,现货市场在面对高比例新能源时,极端价格频现,例如甘肃现货市场较多时段按照最高、最低限价出清;近期山西现货市场运行中,更是出现了一日长达17小时零电价的极端情况。新能源反调峰特性下,如何保障其在市场中的收益和健康发展,是新能源进入市场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关乎新能源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第三大挑战是如何保障电力价格稳定。
首先,“双碳”目标下,各类电源功能定位的变化造成电力商品价值的精细化和差异化,亟需对电力市场价值体系进行细分。在电能量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出电力容量价值、调节价值和绿色价值,有助于通过价格信号促进系统主体进一步明确分工,促进火电机组提高灵活性和供电保障基础能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相关电价体系需要系统设计,相关市场机制需要深入研究。其次,需要促进一二次能源价格合理传导。受全球疫情、局部冲突等因素影响,国际能源价格大幅飙升。我国煤炭价格自去年7月开始快速上涨,在国家有力调控后下降企稳但仍然维持高位运行,近期受需求回暖、库存下降影响,煤价再次走高。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明确了570~770元/吨(秦皇岛5500千卡)的价格指导区间。下一步需要进一步理顺一二次价格传导机制,缓解“煤-电顶牛”问题,促进燃料成本向终端用户合理疏导。最后,要进一步发挥好中长期交易压舱石作用。2022年省间年度交易组织中,传统外送省份外送规模和活跃度大幅度下降,西北、东北典型外送省份在年度市场达成的网对网送电规模仅为去年的三分之一。省间中长期交易无法足量签约,中长期交易在稳定省间基础潮流、稳定电力价格方面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体现,给系统运行和稳定电力价格带来新的不确定性。需要促进中长期交易足量签约,稳定市场价格预期,平抑电力价格波动。
对下一步电力市场建设的思考
针对前述种种问题和挑战,笔者认为,重点要从健全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市场体系功能、健全交易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要以系统化思维开展电力市场设计,健全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从当前电力市场建设运营实际看,不同品种、不同周期、不同范围的市场之间相互耦合、彼此影响,例如保障新能源发展就与优先发用电匹配、健全中长期交易机制、推动现货市场建设、辅助服务市场建设等多个方面相关。市场建设呈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实际工作中,要强化电力市场的顶层设计,以系统思维构建市场体系,绘制市场建设的“施工图”和“路线图”,统筹推进市场建设。
第二,现阶段需要坚持和完善“统一市场、两级运作”的市场建设路径。考虑到省间市场在保障平衡格局、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现阶段应继续坚持“统一市场、两级运作”的市场架构,省间市场定位于落实国家能源战略、促进大规模资源优化配置,建设资源配置型市场;省内市场定位于保障电力供需平衡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建设电力平衡型市场。省间优先于省内开展交易组织,其结果应作为省内市场的边界。同时,结合电力市场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关键问题,应坚持省间-省内市场“三个统一”,即“统一核心规则、统一运营平台、统一服务规范”,不断完善“两级运作”机制,随市场建设不断深入推进,逐步实现多层次市场的融合和协同运行。
第三,要有序推动新能源进入市场。随着新能源发电量不断提高,需要从市场机制和政策体系上做好新能源市场化消纳的承接。在机制设计上,不断完善新能源参与市场的交易组织方式、价格机制以及配套衔接机制,明确新能源主体的市场平衡责任,对系统内支撑性、调节性电源进行合理补偿;此外,做好绿色电力交易与绿证、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等方面的衔接,在交易中努力实现绿色溢价;在政策体系上,发电侧区分存量与增量项目,增量平价项目直接参与市场交易,积极推进存量项目保障利用小时数外电量进入市场;用户侧压实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并通过高耗能用户最低绿电消费比例等政策,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消纳。
第四,逐步推动各类主体参与市场。明确市场准入标准,规范准入流程,推动包括抽蓄、储能、可调负荷资源、分布式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灵活性调节资源,以独立主体或聚合商模式参与市场。发挥好新兴市场主体灵活调节优势,推动其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调节容量市场和需求侧响应,与新能源电源高效互动。针对以自平衡的差额部分参与市场,和全额直接参与市场等不同模式,积极开展研究分析,探索适应我国市场建设的新兴主体参与市场模式。
第五,深化开展中长期市场连续运营。充分发挥中长期市场在稳定基础供需、稳定价格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在时间尺度上更加贴近实际运行,进一步提高交易频次,缩短交易周期,实现中长期市场按工作日连续交易。二是通过引入带时标能量块交易,实现中长期电能商品的标准化,便于市场主体更加灵活、更加充分地购买、售出电能,更好适应电力供需频繁变化和新能源发电波动性、随机性特点,尽量使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无缝衔接。
第六,在现货市场建设方面,要发挥好现货市场实时调节供需的重要功能,尽快推动省间现货市场正式运行,形成“省间+省内、中长期+现货”的市场完整体系,同时积极推动省级现货市场建设,按照双边交易的要求逐步推动用户侧参与现货市场,促进发用两侧协同互动。
第七,要深化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在持续完善现有调频、备用辅助服务机制基础上,推动调峰市场与现货市场融合,积极探索有利于常规能源发挥支撑作用的辅助服务新品种,比如快速爬坡、转动惯量等,更好满足系统调节需求。同时,需要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市场原则,推动辅助服务成本向用户侧疏导。
第八,建立容量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需要遵循稳妥有序原则,分阶段推进容量机制建设,其中,容量市场的建设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虑长期容量充裕度的容量市场,主要用于引导新增设备投资;二是考虑中长期电能量平衡的年度、月度备用容量市场,主要用于保障电力电量平衡格局。
第九,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价格形成和传导机制。一是要稳定一次能源供应与价格,为市场提供稳定预期;二是要强化交易组织、细化合同设计,促进煤价波动在电价中合理体现;三是畅通传导路径,实现价格信号有效传导到终端用户,促进用户调整自身用电行为、改善全网平衡。
最后,要强化多时间尺度市场平衡机制。未来,要充分考虑到全品种、全空间、全时间段,细化设计平衡市场,推动市场主体在各时间尺度、空间范围内通过平衡机制有效互动,形成一个完整的交易体系,来保证新能源消纳和新型电力市场建设。(本文根据作者在中电联2022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专题演讲整理,由作者审定)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2年04期,作者系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总经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吉林电力交易中心公示2025年第九批电力市场注册售电公司相关信息,2025年5月,按照《售电公司管理办法》(发改体改规〔2021〕1595号)相关规定,吉林电力交易中心受理2家售电公司注册申请。吉林电力交易中心对上述售电公司提交的市场注册申请材料进行完整性核验,现将企业名单及基本
市场交易型虚拟电厂将迎来广阔空间——访电力规划设计总院能源政策与市场研究院院长凡鹏飞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因地制宜发展,明确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开发。随着国家对虚拟电厂主体经营地位的
2025年136号文落地,新能源行业迎来市场化定价的“成人礼”:强制配储退出历史舞台,但分时电价波动加剧、限电率攀升的现实,却让储能的“必要性”以另一种形式回归。一边是电价收益的不确定性,一边是消纳压力的显性化,投资者正面临新的博弈——“不强制”不等于“不需要”,储能配置如何从“政策驱
近日,山东省和广东省相继发布了针对136号文(《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的地方细则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迈出了实质性的探索步伐,对推动新能源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北极星售电网作者:欣言)01136号文框架下的山东、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4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发布关于征求《构网型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等5项地方标准意见建议的通知,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30天(5月14日至6月13日)。其中《虚拟电厂并网运行技术规范》规定了虚拟电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开展电力规划,应对“不确定性”是其中的关键命题。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双高”特性,叠加用户侧用电结构变化和大量新型负荷的崛起,源荷双侧不可预测性显著增强,传统“源随荷动”的平衡模式难以适用,电力系统安全韧性面临的挑战在“十四五”期间已逐步显现,“十五
直流反向正在从稀有变成常规。狭义上的直流反向送电是指与常规送电方向相反的送电方式,需要直流线路潮流反转。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以依靠控制换流器改变电流方向实现小时级的潮流反转,但造价相对较高。普通直流输电系统中,由于换流器晶闸管导电的单向性,需要进行控制保护系统升级,通过改变电压极性
上文中,我们分析了在电价计划时代和市场化时代,哪些工商业用户该去执行政府发布的分时电价政策。(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计划时代要看负荷调整潜力,有些地区全部工商业用户都要执行,而有些地区的一般工商业用户依然维持可选状态。而在市场化时代,因为电力现货市场的开放使得在批发侧有
5月13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赵晓东在集团公司总部会见华阳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常委曹怀建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换了意见。赵晓东对曹怀建一行来访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集团公司整体发展情况,今年以来煤机电量电价及电煤采购情况。赵晓东指出,中国华电与华阳集团煤炭购销合作基础良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3日,甘肃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介绍服务电力市场和新能源发展有关情况。其中提到,在服务电力市场化交易方面,持续深化电力市场改革。在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等部门的指导下,支撑配合建成了适应新能源高占比的“一核五维”电力市场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3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公布第一百一十一批列入售电公司目录企业名单。2025年4月10日至2025年5月9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对23家售电公司市场准入申请材料进行了公示。公示期间,交易中心受理了群众以实名书面形式对其中19家售电公司准入申请材料
2025年5月15日,随着蒙西电网首单跨经营区绿电外送交易正式执行,广袤草原的风能光能跨越1000公里,化作汩汩绿电流入京津城市电网。此次由北京交易中心市场交易二部与内蒙古电力交易公司协同完成的创新实践,有效畅通跨经营区的绿电市场机制,对于促进全国跨区域能源优化以及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构建具有
5月13日,内蒙古电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海峰率队赴广东,与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进行会谈,就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开展交流。孟振平欢迎张海峰一行来访,感谢内蒙古电力集团长期以来对南方电网公司工作的支持,介绍了公司基本情况和工作特点。孟振平表示,双方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
在“双碳”目标与新能源革命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电力系统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当风电、光伏装机占比突破35%,传统电网的调度瓶颈与新能源消纳矛盾日益尖锐,一种名为“虚拟电厂”的新型电力组织模式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落地。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将突破5000万千瓦,
4月27日,南方电网公司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召开2025年第二次会议,学习中央政治局有关会议精神,落实上级部委工作要求,部署近期重点工作。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钱朝阳出席会议并讲话。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绍武主持会议,党组成员、
政策引领、市场规范,助力新型电力系统与能源转型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康仕卿陆鹏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标志着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步入崭新阶段,意义重大。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辅助服务的支撑。《规则》明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8日,河南能源监管办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电力市场秩序突出问题专项监管的通知,重点监管2024年以来市场经营主体公平合规参与市场化交易有关情况。具体包括:市场经营主体集中报价、串通报价、滥用市场力操纵市场价格、违规开展特定交易或利用“发售一体”优势违规抢占市场份额情况
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辅助服务的支撑。近日发布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明确了通过市场的方式进行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规则》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制度规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提供了纲领性指导。《规则》出台的重要意义有
近日发布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标志着我国电力辅助服务从“计划补偿”全面转向“市场驱动”,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制度保障。核心价值:破解能源转型三大关键难题为应对新型电力系统“双侧随机性”挑战,破解能源转型中灵活性资源短缺、调节能力不足等关键问题,电力辅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开启新篇章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张驰,国网辽宁电力有限公司李金泽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在中发9号文指引下,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持续推进。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计划到市场”“从电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顶层设计落地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增添“稳定器”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许传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发改能源规〔2025〕411号)(以下简称《规则》),按照“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原则,优化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技术驱动、机制护航,助力破解电网灵活调节难题——《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解读一、政策背景和市场环境为贯彻落实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指导和规范全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运营管理,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能源电力安全供应,国家发展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3日,湖北省发改委印发《湖北省定价目录》,修订后的《湖北省定价目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原《省发改委关于印发〈湖北省定价目录〉的通知》(鄂发改规〔2021〕1号)同时废止。定价项目中包含13个项目,其中涉及输配电,定价内容为省级以下电网输配电价,定价部门为省价格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5月14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向电网放电上网电价问题的批复。文件明确,新能源汽车向电网放电上网电价采用峰平谷电价方式,具体按照0.453元/kWh乘以峰平谷比例系数确定。其中执行时段和峰平谷比例系数等参照《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有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4日,重庆市能源局发布关于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902号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答复提到,2024年全市新增分布式光伏超过129.5万千瓦,有效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以两江新区京东方分布式光伏项目为例,总装机规模4.65万千瓦,已累计向京东方输送清洁电量6920万千瓦时;每年直接
4月28日,西班牙电网突发重大故障。这一事件不仅是欧洲近年来最严重的停电事故,更为全球能源转型中的电网安全敲响了警钟。西班牙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先锋,其电网暴露出的脆弱性折射出新能源高渗透率下的系统性挑战,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转型发出了警示。可再生能源“成长痛”的全球共性西葡大停
随着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正式落地,新能源行业迎来从“固定电价依赖”向“市场化竞争”的全面转型,面对既不保量也不保价的新市场,电站投资建设势必朝着集约化、高质量化方向发展,也将催生模式多
海风轻拂,夏韵初浓。五月的深圳,草木葳蕤,湾区大地浸染层层新绿。置身这片热土,创新驱动的脉搏与低碳发展的呼吸同频共振——一幅以“绿色”为底色的时代画卷,正在南海之滨徐徐展开。5月12日下午,“中国绿证:畅行中国走向世界——绿证走进粤港澳大湾区”活动顺利举行。这场汇聚来自国家能源局、
5月13日,天津电力交易中心发布关于市场化用户参与交易风险的提示。首先,“货比三家”再下单。签订零售套餐前,可与多家售电公司开展购电业务洽谈,充分考虑售电公司信誉度、服务质量等情况,统筹比较电量、电价、偏差系数等内容后,再行确定合作意向售电公司(可参考电力交易平台上公布的售电公司信
2025年136号文落地,新能源行业迎来市场化定价的“成人礼”:强制配储退出历史舞台,但分时电价波动加剧、限电率攀升的现实,却让储能的“必要性”以另一种形式回归。一边是电价收益的不确定性,一边是消纳压力的显性化,投资者正面临新的博弈——“不强制”不等于“不需要”,储能配置如何从“政策驱
近日,山东省和广东省相继发布了针对136号文(《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的地方细则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迈出了实质性的探索步伐,对推动新能源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北极星售电网作者:欣言)01136号文框架下的山东、广
2025年5月14日,第四届上海国际充换电与光储充展览会在上海开幕。阳光电源携全球领先的全栈自研光储充系统解决方案及高质量重卡超充解决方案参展,展示了其在光伏、储能、充电、一体化、数智化、多能协同等领域的强大实力,为新能源重卡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思路。打造皮实耐用的高质量重卡超
为加速推进碳中和目标机电力市场化改革,日本政府可谓不遗余力。通过实施上网电价补贴和固定购电价格等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家庭和企业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并配套储能设备的积极性。采用正泰电源产品的九州熊本光储一体化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压并网自家消费应用案例。该项目采用正泰电源1.6MW/3.3MWh工商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